零思考方案网

社区治理工作方案通用7篇

2024-02-11
社区治理工作方案

我们写方案时要注意一些什么?为了初入职场更好的提升自己。有效的方案对于项目进行必不可少。您可以从下面的内容中了解更多关于“社区治理工作方案通用”的信息,希望我的意见对你有所帮助请记得将其收藏起来!

社区治理工作方案通用 篇1

根据《江西省民政厅江西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幸福社区”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和《江西省民政厅办公室关于实施2022年度“幸福社区”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的通知》要求,为切实做好我市“幸福社区”服务质量提升暨社区星级评定工作,现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幸福江西”建设,以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为重点,以不断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求为目标,加快完善党建引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增加服务供给、补齐服务短板、创新服务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基层更加和谐稳定,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稳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对社区治理工作的全面领导,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带动党员群众、各类组织、各类人才积极参与,健全党领导下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

2.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回应群众新期待新需求,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巩固基础、补足短板、提升质量,努力做到群众有需求、社区有服务,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坚持因地制宜。把握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社区特点,分层分步实施,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探索符合本地需求、具有本地特色的社区治理和服务模式。

4.坚持协同共治。推动各部门各领域的政策、资金、人员、设施、资源在社区有效融合,发挥整体效益,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三)工作目标

到2026年,全市50%以上的城市社区达到“组织领导坚强有力、综合平台夯实有效、人才队伍齐备多元、服务供给便捷精准、工作机制健全有序、居民自治充满活力”的社区服务星级等级标准,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居民多样化、品质化生活服务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更好解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二、重点任务

(一)组织领导坚强有力。把党的领导贯穿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全过程,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对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统筹领导,构建街道党工委为引领,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民自治组织为主导,居民为主体,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挂点帮扶社区单位等共同参与的组织体系。积极推行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居民委员会主任,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做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备案,健全网格化治理机制,细化街道、社区、网格(居民小组)三级架构,健全干部下派,挂点帮扶社区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长效机制,通过活动共联、资源共享、事务共商,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社区共建互联、参与社区治理。推进社区减负增效,落实社区事项准入制度,规范社区事务、挂牌考评和证明事项。

(二)综合平台夯实有效。加快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推进社区综合服务平台“133+X”标准化建设:“1”即1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3”即3块牌子,社区对外悬挂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居务监督委员会3块牌子;“3”即三大服务平台,即便民服务站、综治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X”即根据社区服务需求,设置政务服务、党群活动、养老护幼、协商议事、文化体育、心理咨询、社会工作、综治警务、消防站点、应急救助等功能区。优化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促进各类服务设施功能差异互补、内容衔接配套。鼓励各地根据本地特点和群众需求,创新设置服务功能区,打造个性化、特色化服务平台。鼓励采取盘活现有资源,新建、改建、租赁等方式完善社区服务阵地。鼓励社区服务场所和功能设置有效整合、充分利用,力戒形式主义和“空转”,务求各类站点平台发挥实效。推进社区信息化应用集成便民,“互联网+政务服务”向社区延伸,建设智慧社区、数字社区,在小区物业、治安消防、养老护幼、卫生医疗、文体科普、应急救援救护等领域提供智慧服务。推动公共服务设施智能化改造,建设便民惠民智慧服务圈,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的社区服务。

(三)人才队伍齐备多元。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素质优良的社区工作者队伍。综合考虑服务居民数量等因素,合理配备社区工作者,确保每个网格配备至少1名专职网格员,并将专职网格员纳入社区工作者管理。选聘优秀人才充实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进一步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完善岗位薪酬制度及动态调整机制。加大从社区党组织书记中选拔街道领导干部、招录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力度,探索拓宽其他社区工作者职业上升通道。加强社区工作者职业能力建设,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推进社区工作专业化。推进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党员到所在社区和居住地区报到”全覆盖,探索拟提拔的优秀机关干部及企事业单位后备干部到社区挂职锻炼。强化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健全志愿者管理、激励、回馈制度,推进志愿服务多样化、常态化、规范化。

(四)服务供给便捷精准。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着力提升社区生活品质。推进政务服务下沉社区,构建实体受理窗口、网上办事、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等多元化服务格局,推动与居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事项便捷办理,实现城乡社区服务“365天不打烊”。推进公共服务全覆盖,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加强养老、护幼、助残等服务供给,扩大社区公共安全、卫生、就业、法律、教育、文化、体育、科普等服务。加快完善便民商业服务,构建社区“15分钟生活圈”,打造老年友好、儿童友好、无障碍友好社区,建设全龄共享友好社区,扩大居民参与,提升社区居住品质,发展社区电商、共享经济,提升居民获得感。开展社区营造,推动“社区共同体”建立,发挥自治、法治、德治作用,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突出社区文化引领,培育公共精神,促进邻里和谐,激发社区活力,建设社区家园共同体。

(五)治理机制健全有序。创新“五社联动”机制,推动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联动,健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激励政策。以社区“两委”为主导,培育社会组织,发挥社工专业作用,引领志愿者参与,挖掘社会慈善资源,在平台建设、资源整合、项目运作、队伍建设、共建共享上实现联动,推动社区内部资源盘活、外部资源引入,形成社区活力充分激发、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社会工作人才专业作用显著发挥、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社会慈善资源有效开发的良好局面。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明确政府购买社区服务清单,加大政府购买力度,完善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机制,通过公益创投等形式,推动多元主体参与,提升社区服务专业化组织化程度。创新供给侧改革机制,坚持社区需求和居民满意导向,建立居民需求、服务资源、民生项目“三项清单”制度,不断优化服务供给,实现资源项目与居民需求精准匹配,提升社区服务效能,推动共建共治共享,促进共同富裕。

(六)居民自治充满活力。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积极转变社区工作理念和方式,扩大居民参与,通过深化协商实践,推动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激发共治活力。积极搭建协商平台,规范协商流程,围绕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和公共事务,常态化开展社区协商。建立协商成果落实机制,推行“县城织锦人”“小区值日生”“圆桌会议”“6+X协商模式”“城市会客厅”治理模式,推动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加强社区物业治理,在社区居委会下设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协助有关部门指导住宅小区成立业主大会、选举业主委员会,并对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依法履职进行监督指导。健全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机制,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议事协商机制,对社区内物业重大事项及服务纠纷进行协商解决,推动无物业老旧小区物业自治。倡导制定务实管用、居民认同的居民公约等自治规范。完善党务、居务、财务公开制度,依法依规及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三、组织实施

(一)分级评定。坚持平时考核与集中评定,实地考核与资料查核,群众评议与第三方评估相结合。“三星社区”由市民政局评定,“四星社区”和“五星社区”由省民政厅评定。原则上一年组织一次集中评定。由县(区)民政局初评,市民政局复核,报省民政厅评估验收,考核通过的评定相应等级并命名。具体评定标准和评定办法另行下发。

(二)分步推进。按照分步实施的原则,利用4年左右时间,对全市中心城区社区开展星级等级评定。到2026年,全市50%以上城市社区创评三星以上“幸福社区”。

(三)动态管理。按照“巩固先进、推动一般、整顿后进”的要求,对城市社区进行打造提升,努力使全市“三星”级以下社区普遍实现转化提升,“三星社区”“四星社区”普遍实现晋位升级,“五星社区”普遍实现巩固提高。对星级社区实行动态管理,按照“谁评定、谁负责”原则,每3年复评一次,对符合更高星级标准的社区升级增星,对不符合现有星级标准的社区降级摘星。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要把“幸福社区”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作为夯实基层治理基础、落实“幸福江西”奋斗目标的具体举措,紧密结合市域社会治理、创文创卫、基层减负等重点工作,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加强领导、统筹协调、明确分工,研究协调解决重大事项、跟踪指导工作进展,形成“人人有责、层层有责、地地有责”的责任闭环。

(二)强化激励措施。“幸福社区”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将纳入市县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统筹协调和绩效评估机制。对评定为“三星”及以上等级的“幸福社区”予以适当支持。在开展“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及各类社区建设资助项目评选时,原则上优先从“幸福社区”中产生。

(三)营造良好氛围。各级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作用,加强对城市社区服务质量提升工程的宣传和引导,加大推介报道力度,扩大影响力,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通过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幸福社区”在全市、全省、全国的社会知晓度、百姓认同度、群众满意度。

社区治理工作方案通用 篇2

社区综合治理工作计划是一个重要而综合性的工作计划,旨在提升社区的发展水平和居民的生活质量。社区综合治理工作计划包含了多个领域的工作内容,例如社区安全、环境卫生、文化活动、服务设施等等。通过有效的规划和执行,可以使社区成为一个和谐、宜居的地方。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社区综合治理工作计划的内容和目标。


社区安全是社区综合治理的重点之一。社区安全是社区居民生活的基础。在社区综合治理工作计划中,将加强社区的治安巡逻和防范措施,提升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在修建或改建社区的时候,会加强对安全设施的建设,确保社区的消防设备、电力设备等方面的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环境卫生是社区综合治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社区的环境卫生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社区综合治理工作计划中将加强社区的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工作,推广垃圾分类的理念,并配备相应的垃圾分类设施。社区还将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控制噪音污染、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等问题,保护社区居民的健康和生活环境。


文化活动也是社区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社区综合治理工作计划将加强对文化活动的组织和推广,举办更多的社区文化节、展览和演出等活动。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可以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同时,社区综合治理工作计划还将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组织文化培训班和传统技艺展示等活动,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服务设施也是社区综合治理的重要方面。社区综合治理工作计划将加强对社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高社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在社区综合治理工作计划中,会着重解决社区内的基础设施问题,包括道路状况、供水供电等问题。社区综合治理工作计划还将加强对社区服务机构的规划和建设,提供更好的医疗、教育、金融等服务设施,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


小编认为,社区综合治理工作计划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计划,旨在提高社区的发展水平和居民的生活质量。通过加强社区安全、环境卫生、文化活动和服务设施等方面的工作,可以使社区成为一个和谐、宜居的地方。通过有效的规划和执行,社区综合治理工作计划将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社区综合治理工作计划将带动社区的发展,推动社区建设的进一步提升。

社区治理工作方案通用 篇3

为了推动我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进一步加强我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构筑我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群防群治体系,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创建“平安原州”的总体部署,特制定我局20xx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六中全会精神,在区综治办的组织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综治与平安建设工作全局,以法制宣传教育为基础,以治安防范和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为重点,认真贯彻上级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有关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工作方针,规范和落实我局治安防范各项工作措施,努力营造更加安定、和谐的治安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扎实开展平安原州建设活动,进一步深化“平安单位”建设各项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区综治办的指导下,实现全区交通和乡镇建设“五无”工作目标,即“无经济刑事案件、无影响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的事件、无重大群

体性事件、无工程安全事故、无重特大客运事故”。杜绝重大生产安全、社会治安、刑事犯罪、黑恶涉毒事故的发生,局系统各股室、各单位、各办公场所、各住宅小区无“黄、赌、毒”行为。

二、措施计划

(一)加强领导,全面落实综治与平安建设各项基础工作。

1、加强宣传,努力提高思想认识。

大力宣传《公路法》、《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干群守法用法和自我防范意识;充分利用“3.15”、“4.22”、“12.4”等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平安单位”建设的目的意义、目标要求、任务措施;大力宣传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积极参与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推动“大综治、大稳定、大调解”格局的形成;大力宣传我局在综治与平安建设活动中采取的有效措施、成功经验及取得的明显成效,用榜样的力量和典型经验指导、推动综治与平安创建活动的全面开展,通过切实有效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体干部职工做好综治与平安建设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2、加强领导,努力健全组织机构。

做好综治与平安建设工作,需要局领导和各单位、股室负责人的高度重视,更需要全体人员积极参与。为使全区交通和乡镇建设系统的综治与平安建设工作没有盲区,没有暗点,没有死角,今年我们将把贯彻落实综治与平安建设工作责任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按齐抓共管、一把手负总责的要求,落实好班子成员的责任分工和工作目标任务。局各股室、直属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统筹和协调综治与平安建设工作的做法,层层建立保障机制,确保综治与平安建设工作顺利落实。领导小组情况见原州区交通和乡镇建设局《关于调整成立社会管理、安全治保的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原交建发[20xx]19号)。

3、加强管理,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

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是推进综治与平安建设工作深入开展的有效手段。各下属单位要根据“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以签订责任状的形式把综治与平安建设工作层层分解,细化量化成具体指标,落实到具体工作人员。局将根据与下属单位所签订的工作责任书和考核细则,加大对各单位综治与平安建设工作的考核力度,对单位负责人在职责范围内的综治与平安建设工作不抓不管或抓而不力,以致出现重大问题,造成恶劣影响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同时按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通过落实责任制,调动广大干部职工抓好综治与平安建设工作的自觉性,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凡危及安全、人员意外伤亡和干部职工违法犯罪等重大事项应及时向县局报告,报告情况直接与责任考核挂钩,对故意隐瞒或不能及时报告的,经查实后,将在考核中加倍处罚。

(二)夯实基础,抓好防范,进一步促进综治与平安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1、深入开展“平安单位”创建活动。进一步强化领导,不断加大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注重运用多种宣传载体和宣传形式,真正把全体交通和乡镇建设系统人员发动起来,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对已建各项技防设施要加强管理,提高使用效率,确保技防设施发挥应有的作用。继续加大综治的经费投入,进一步抓好单位科技创安工作,提高科技防范的水平,做到人防、物防、技防的有机结合。

2、高度重视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稳定分析会和矛盾纠纷排查分析会制度,落实“严格监督、严肃查处、预防为主”的方针,及时排查各种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特别是对危窑危房改造、道路维修、运输市场管理等易引发群众群体上访的工作,充分发挥人民群众自我调处、自我化解的积极作用。要加强调查研究,了解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及时发现和掌握本局的矛盾和纠纷,采取措施,妥善处置。力争局内不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上访,集众闹事,对局内社会安定的各种不安定因素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渠道畅通,防控措施得力。把各种紧急事件和突发事件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一旦突发事件发生,能依法及时果断处置,重大事件必须及时报告。

3、积极主动协助重点帮扶村做好平安建设工作。相关工作人员要积极协助村两委班子解决工作困难,平安顺利地做好农耕生产、移民、劳务输出等各项工作。协助帮扶村有序有效开展以平安村、平安家庭、平安家园、平安校园为主题的平安创建活动,确保农耕生产、移民、劳务输出等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4、积极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完成“六五”普法年度计划,普法工作做到有计划、有骨干,有阵地,讲求针对性、实效性,组织干部群众学法、懂法、遵纪守法,自觉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5、认真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经常检查消防器材和设备,加大消防设施的合理配置,有针对性地对人员密集场所进行专项治理,加强消防人员的业务培训,广泛宣传预防火灾、逃生自救常识,组织开展一次消防预案演练,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全体职工家属的消防意识和能力,尽量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6、做好宣传教育,以“6.26”禁毒日、“11.9”消防日、“12.1”艾滋病宣传日、“12.4”法制宣传日为契机,广泛开展禁毒、消防、普法宣传教育活动。

7、广泛开展打击传销宣传,把传销活动的特征、违法性、危害性、国家打击传销的法律法规知识传播到全系统的每一个角落。此外还要联系工商、公安部门,结合单位的实际,积极配合抓紧抓好对传销活动的监管和监控,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对发现的传销活动及时报告,坚决打击。

在20xx年工作中,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及区综治办的领导下,进一步抓好工作制度的建立及监督和考核,认真及时抓好矛盾纠纷的摸排、调处工作,及时准确反映我局开展工作的情况。认真抓好综治维稳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机关,确保一方平安而做出应作的贡献。

社区治理工作方案通用 篇4

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根据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街道的部署,结合本社区实际,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方针,以群众立场、群众心声、群众利益为出发点,以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为切入点,深化群众观念,加深群众感情,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改善干群关系,广泛凝聚力量,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二、工作计划

通过建立“一推行四公开”制度,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社情民意,解答群众困惑,解决群众困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做到“找得到人、办得好事、解得了难、交得上心”。20xx年,社区群众工作站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根据“一推行四公开”工作要求,按照“八有”(即:有办公地点、有电话、有公示牌、有上墙展牌、有工作日志、有工作台账、有考勤登记表、有意见箱)标准加强社区群众工作站阵地建设。

(二)、群众工作站工作人员必须按要求到岗到位,保证群工站在规定时间有值班人员的同时,要走进千家万户,贴近人民群众,写好民

情日记,做到入户率达到100%,并重点走访“五必访”人群,调解纠纷、化解矛盾、扶贫帮困、多办实事,促进和谐社区建设事业。

(三)、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做到民有所想、我有所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倾听民声、体察民情,以一种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为民办事、造福一方,努力将社区群众工作站打造成为一流的标准化群众工作站点。

社区治理工作方案通用 篇5

今年以来,昭化区司法局坚持以“法治昭化”建设为统揽,紧紧围绕市域国家政治安全、依法治理体系建设、矛盾风险化解、公共法律服务工作重点,聚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社会治理、法治扶贫等重点领域,务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推动市域治理现代化。

一、强化组织保障夯实责任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始终坚持强化组织保障是推动工作具体落实的利剑,把聚焦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重点工作任务,作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方向,坚持围绕市域国家政治安全、依法治理体系建设、矛盾风险化解、公共法律服务重要领域,认真梳理工作任务清单,明确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落实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责任股室具体抓,充分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为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统筹依法治区三项制度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紧盯工作任务及要求,统筹依法治区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系,强化工作协调配合,助力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一是建立市域社会治理统筹机制。按照工作目标任务分解理清工作责任,瞄准工作抓手,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纳入依法治区“大盘子”,“一揽子”统一实施、推进、考核。注重梳理总结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通过依法治区工作推进会、工作例会,局党组会、司法行政业务分析会专题讨论研究,采取“精准式、点穴式”精准施策。二是建立市域社会治理横向推进机制。严格按照依法治区“1+3+N”工作推进机制,即一个委员会+三个协调小组+十六个重点成员单位,充分结合依法治区工作,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贯穿推进,融会贯通。三是建立市域社会治理纵向推进机制。以区级部门、镇、村(居)社3个层级为纽带,以12个司法所为单元,推行司法所联系指导辖区镇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层级+行业+区域”联动协同机制。

三、统筹法治政府体系建设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为目标,统筹做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一是完善法治政府建设体系。建立健全法治政府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方案(2020-2025年),印发年度法治建设工作要点,对标对本,梳理工作任务,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区长、镇长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政府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责任落实机制。二是建立谁执谁普机制。始终坚持处理一件影响一片执法普法体系,细化执法流程,强化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机制,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随机抽取执法人员和市场主体,通过谁执法谁普法、边执法边普法的方式,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知法、尊法、守法意识。三是持续优化审批与服务。严格落实“一窗进出”“并联审批”,大力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通过政务APP、微博微信、网上办公等电子信息化系统,为群众提供办件查询、办事导引、网上初审、自助填单等服务。对全区各部门涉500余项行政权力事项调整,将5000余项行政权力通过政府网站对外公开,压缩各类审批办理时限50%以上。四是规范加强市域执法监督体系。充分结合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等,强化执法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围绕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注重规范执法流程及执法程序,今年来,开展重大活动食品药品安全保障行动20余次,受理食药安全案件8件,采取行政措施40余件。

四、统筹镇村改革后半篇文章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全面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大局,围绕乡镇行政区划及村级建制调整,切实做好改革“后半篇”文章,夯实基层治理基础。第一时间融入乡镇行政区划及村建制改革工作。采取实施“三强化”助推乡镇行政区划改革及村级建制改革,即: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助力村级建制调整改革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助力村级建制调整改革筑牢稳定“第一道防线”;强化特殊人群管理三项措施,为乡镇行政区划改革及村级建制调整提供良序。第一时间摸清乡镇行政区划及村建制改革情况。为建强改革后人民调解组织和队伍,督促司法所及时掌握改革后乡镇和村级建制撤并情况,强化对撤并后12个镇及150个行政村(社区)人民调解组织和队伍进行充实调整和优化。第一时间完成改革后充实调整调解员培训。为确保改革后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延续性,确保工作不断档,工作推动不乏力,迅速组织改革后被充实的670余名调解员开展业务培训,促使其更好的提能履职;同时,采取“四评四审”(村、镇、司法所、司法局)广泛开展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工作,推荐评定三级人民调解员2名,区级人民调解能手3名,三星级人民调解委员会2个,通过激励先进,选树典型,充分激发调解组织及调解员工作动能性。第一时间促改革后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发挥作用。镇村改革后被调整设立的调解组织和调解员主动作为,为防止镇村改革后因涉及人民群众土地、山林以及遗留问题等领域引发的矛盾纠纷,全方位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化解工作,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1372次,排查矛盾纠纷198件,预防纠纷171件,调解矛盾纠纷618件,调解成功率达99%以上。疫情期间,劝调取消各类酒宴33起,基层治理得以夯实。

五、统筹公共法律服务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始终坚持以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依法治区的基础性、服务性和保障性工作工作理念。一是大力实施公共法律服务阵地建设“三级联动”。坚持围绕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着力点,全面建成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个镇公共法律服务站,覆盖了100%;87个公共法律服务室,努力打通公共法律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二是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大局强化全时空公共法律服务。围绕治蜀兴川、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兴广战略及昭化实践等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贴近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为基层乡镇提供文件合同合法性修改意见和建议23条,开展规范性文件审查及备案1件,审查合同(协议)48件,审查重大行政决策、涉法事务等7件;开展送法进项目、进工地、进项目服务65场次,开展企业各类合同法治体检598份,调处化解涉企用工矛盾纠纷22次34人,为企业用工挽回经济损失17.37万元。三是极力推动法律援助“五零”服务落地落实。极力拓宽法律援助服务。本着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拓宽受援范围,创新适合贫弱群体的援助方式,让法律援助在群众身边“零距离”服务;坚持援助中心和承办人员从申请到办结不收取当事人任何费用,并积极与其他单位沟通协调争取为受援人在费用上提供减免缓等“零收费”服务;坚持应援尽援的理念,主动为行动不方便的老年人、残疾人上门服务的“零障碍”服务;开展当场接待符合条件及时受理“零等待”服务;同时,全面打通线上线下法律援助和咨询通道,采取通过电话、QQ、微信、微博等网络服务平台和新媒体,多形式、多渠道实现“线上”法律服务,2019年区法律援助中心受到司法部表彰。截至目前,全区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58件,提供法律咨询1110人,法律援助服务总人次1426人次。

社区治理工作方案通用 篇6

社区治理工作方案

引言:

作为一个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治理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有效的社区治理,可以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并为社区的繁荣做出积极贡献。在这篇文章中,将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一套全面有效的社区治理工作方案。

一、建立社区治理体系

1.1 建立社区自治机构:设立社区居民委员会或居委会,在社区范围内组织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和决策。

1.2 设立多方协商平台:成立社区协商委员会,由社区居民代表、政府官员、社区机构代表等组成,定期会商,共同制定和解决社区问题的措施。

1.3 建立社区管理队伍:组建有经验丰富的社区管理团队,包括社区干部、社工人员等,负责社区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执行。

二、加强社区公共服务

2.1 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将社区的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进行规划和建设,确保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2.2 发展社区医疗和教育资源:建设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学校,提供居民的基本医疗保健和教育需求。

2.3 加强社区安全管理:设立专门的社区安保力量,加强社区的治安巡逻和防范工作,确保社区居民的安全。

三、促进社区经济发展

3.1 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鼓励居民创业,提供必要的创业支持和优惠政策,帮助小微企业尽快发展壮大,为社区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3.2 打造商业区域:规划社区商业区域,引导商业企业进驻社区,提供方便快捷的购物、娱乐和服务设施。

3.3 发展乡村旅游:利用社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增加社区的经济收入。

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4.1 丰富文化活动:组织各种形式的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社区庆典等活动,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增强社区凝聚力。

4.2 建设文化设施:兴建图书馆、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提供居民的文化学习和交流场所。

4.3 弘扬社区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社区的文化传统,举办传统节庆活动,提高居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五、加强居民参与

5.1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居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社区治理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

5.2 鼓励居民参与决策:通过召开居民大会、听证会等形式,让居民参与到社区决策中,实现民主决策。

5.3 建立志愿者队伍: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的志愿者活动,发挥居民的主人翁精神,共同促进社区的发展。

结语:

通过以上的社区治理工作方案,我们可以完善社区的治理机制和体系,提升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社区的和谐发展。当然,社区治理工作也需要不断适应时代需求和社区变化,不断优化和完善,以确保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希望以上方案能成为社区治理工作者和社区居民的参考,为实现社区共荣作出有益的贡献。

社区治理工作方案通用 篇7

为贯彻落实城市党建“四联四化”机制和《灵武市贯彻“四优四提”城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具体措施(试行)》文件精神,进一步创新社区治理方式,通过党建引领,密切党群联系,实现“邻里沟通、邻里和谐、邻里互助”的“幸福邻里”目标,最大化发挥社区治理成效,结合灵武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在各级党组织领导下,用好用足用活社区和小区阵地,依托“邻里驿家”服务平台,全面发挥社区直管党员和在职党员示范引领作用,调动社区广大居民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党建引领,开展丰富多彩“邻里”主题活动,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拉近邻里之间距离,将各类矛盾化解在小、处理在早,在全社会形成“幸福邻里”的良好氛围,切实提升广大居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二、实施内容

1.建设“邻里驿家”,推动服务平台下沉。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综治中心、群团工作室等各类阵地资源,通过腾、挪、合、借等方式,全面打造“有鲜明政治功能、有多方参与队伍、有明确功能职责、有常态活动开展、有基本运行保障、有长效管理机制”的“邻里驿家”。健全居民区党组织运行机制,完善“邻里驿家”阵地使用制度,面向有一技之长但缺少资金和场地的弱势群体以及群众生活急需的服务群体,低于市场价服务辖区居民,形成“街道统筹、部门协同、社区主抓、社会参与”工作格局。建立小区“邻里服务圈”,精心设置“邻里读报点”“邻里充电站”“邻里议事厅”等,引导居民主动、理性、有序参与社区治理。

责任单位:市委政法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民政局,城区街道办

完成时限:2021年12月31日前

2.壮大“邻里队伍”,培育邻里互助力量。对小区直管党员、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有一技之长的群众等人员进行大起底、大盘点,积极挖掘“有能力、有威望、有公心、有热情”的居民,建立“邻里能人库”。坚持党员示范、居民代表带动、普通群众参与,建立一批“知心奶奶”“啄木鸟巡逻队”“邻里小事互助社”等,让“邻里能人”发挥特长参与小区治理。大力宣传守望相亲的“邻里”模范和榜样,吸引更多的治理能人深入参与小区建设,壮大邻里力量。

责任单位:市文广局、市融媒体中心,城区街道办

完成时限:2021年12月31日前

3.认领“邻里心愿”,助力邻里互助和谐。按照“虚拟组织、实体运行”原则,搭建“互助微平台”,发布居民服务小需求,组织教师、医生、律师、维修师、调解员、心理咨询师、志愿者等,认领“小需求”“微心愿”,协助解决居民生活中的操心事、揪心事。依托“邻里驿家”,每个居民区党组织至少组建1支党员先锋服务队,积极配合小区抓好文明创建、环境整治、公共服务等工作,增强邻里互动和交流。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卫健局、市司法局、市教育体育局、市民政局,城区街道办

完成时限:2021年12月31日前

4.改进“邻里服务”,提升为民办事能力。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推进落实“奋进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学习实践活动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建立完善社区班子成员常态化包抓小区联系制度,点对点进行“访民情、解民忧、办实事”。建立健全错峰错时志愿值班制,向居民群众提供政策咨询、业务代办、志愿服务等各项服务,打造15分钟城市社区党群服务圈。推动居民区党组织与业委会、物业公司联合办公,加强协调联动,推动小区治理问题就地解决、快速化解。培育“草根型”备案类公益性社会组织,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伍。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住建局、市审批服务管理局,城区街道办

完成时限:2021年12月31日前并长期坚持

5.开展“邻里守望”,营造和谐友善氛围。提供“为老、为幼、为弱”服务,积极协调辖区各界爱心人士、爱心商企、爱心组织等,开展募捐物资、招募志愿者等活动,利用各类节庆为老年人、困境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送去关心关爱。组建党员为主体,志愿者和热心居民参与的“邻里帮帮队”“邻里互助社”“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等,帮买生活物资、疏导陪伴等,以实际行动促进社区文明和谐,营造互帮互助、和谐友善的邻里氛围。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民政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工商联、市残联、市扶贫服务开发中心,城区街道办(sXw9.COM 实习报告网)

完成时限:2021年12月31日前并长期坚持

 6.培育“邻里文化”,开展邻里主题活动。制定“邻里节”活动方案,各社区统筹安排“邻里主题日”,结合实际开展“幸福邻里”系列活动。以“邻里听、邻里学、邻里帮、邻里和、邻里安、邻里情”为主题,以小区为基本单位,开展义诊、义剪、民族团结政策宣讲、道德讲坛、法律咨询、正规理财介绍、传统文化小讲座等等。邻里驿家按月公示,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培育有社区、小区特色的“邻里文化”。

责任单位:市委统战部、市文旅广局、市卫健局、市财政局、市司法局,城区街道办

完成时限:2021年12月31日前并长期坚持

7.健全“邻里机制”,深化巩固工作成效。建立邻里议事机制,全面推行 “邻里说事、邻里议事、邻里办事、邻里评事、邻里晒事”的“五事工作法”,小区重大事项决策前,坚持“支部先议”,广泛凝聚共识。建立党员为主体的多元参与机制,不定期组织召开小区(网格)议事会、板凳听评会等,激发小区居民主体意识,带动参与小区治理。建立志愿服务正向激励机制,每年对党员服务次数进行统计,根据统计情况及服务质量评价反馈,对优秀党组织及个人进行表彰,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城区街道办

完成时限:2021年12月31日前并长期坚持

三、工作要求

(一)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城区街道党工委要切实履行“幸福邻里”创建主体责任,要对各社区“邻里驿家”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和综合研判,根据社区居民构成特点和地域分布情况等,指导建设具有社区特色和满足不同需求的“邻里驿家”,做好人财物和运作机制保障。要积极对接下沉服务垂管职能部门,运用“党建联席会”和“一书三单”工作机制,对标落实“幸福邻里”创建工作要求,确保完成好各项任务和目标。

(二)做好部门协同配合。综合执法、公安、市场监管、司法、住建、卫健等职能部门要切实配合街道推进“幸福邻里”创建,积极主动与街道、社区对接,跟踪协调抓好下沉“邻里驿家”服务事项,确保发挥实效。要积极落实《灵武市贯彻“四优四提”城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具体措施(试行)》等文件有关要求,发挥好专业资源优势,推动共建共治共享。

(三)加大工作考核力度。“幸福邻里”创建工作纳入年底“星级化”考核管理和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内容,对工作落实不重视、不到位的,将进行工作提醒或通报;工作有特色有亮点,推进有成效的,将在党建项目申报、升星晋级中优先予以考虑。在推进“幸福邻里”创建过程中,各部门单位、各相关镇街要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大力开展工作宣传。

文章来源://m.03kkk.com/fanganfanwen/159596.html

上一篇:心理心得体会(必备九篇)

下一篇:自我介绍作文20篇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