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艾青诗选读后感”是编辑收集整理供你借鉴的内容,直到现在,我们都依稀记得作者写的作品里的剧情。其实这时候我们最好是将其用读后感表现出来,希望本文能够为您的工作或学习带来帮助!
【守望光明】
艾青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被我们这些后辈永远的歌颂,艾青啊,我崇拜您!
在那个时代,中国的劳苦大众啊,被外国侵略者推进这黑暗的无底洞。人们眼睁睁地看着,默默地承受着,掉落,坠落......一瞬间,被托住了,像妈妈托住小婴儿似的。艾青站出来了,写下《给太阳》:“早晨,我从睡眠中醒来,看见你的光辉就高兴;——虽然昨夜我还是困倦,而且被无数的恶梦纠缠。你新鲜、温柔、明洁的光辉,照在我久未打开的窗上,把窗纸敷上浅黄如花粉的颜色,嵌在浅蓝而整齐的格影里,我心里充满感激,从床上起来,打开已关了一个冬季的窗门,让你把全金丝织的明丽的台巾,铺展在我临窗的桌子上。”诗人在黑暗中痛苦睡去,沐浴着光辉醒来,看着这金色的明丽台巾,无比高兴。光明,她终要来了吗?光明,她会来的!诗人在黑暗中守望,殊不知他就是那一束光。
心中永远只要有一种信念——光明,永远会到来。
刚开始我并不喜欢读现代诗,这本书也在角落放了许久,直到一天闲来无事才随便看看,可捧起书便再也无法放下。《艾青诗选》收集了艾青老先生20世纪30年代到七十年代末的主要诗篇。它本是诗集,可对于我来说,它已经不仅仅是一本书了。
那个时代笔尖流出的墨水深深的印在白纸上,像是人们对黑暗生活的宣言。一枚枚汉字,被赋予了生命,字里行间散发着不可磨灭的光辉,“五四”的战斗精神填满了一篇篇小诗。字是不会动的,可在这一首首诗中,却好像一把把铁锤,重重的敲击着我的心脏,我因那些痛苦的生活而悲痛,感到无尽的`黑暗笼罩,又看到一束光,撕开黑暗的口,射了进来。每读到一行诗,我仿佛听到了那个时代的悲歌,从鲜血的黑暗中传来,越拉越近。但我好像从希望的天边听到了另一个更大的声音,是人们的呐喊,是作者的独白,是新时代的喧歌。千万种声音交杂在一起,在我的胸廓中回荡。一首诗绘出了那个时代的一个生活,不同人的画面在文字间向我展开,我看到了烈日下,双脚扎入土地的农民,我看到雾霭中,孤寂的田野和森林,我看到了那个黑暗的小屋中狭小的空间,脏乱的地方将所有容纳。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应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字里行间中我仿佛看到了艾青老先生辗转到延安看到的悲惨景象,看到了他眼中闪烁的泪光,好像听到了那无声的呐喊,那对黑暗的誓言!
我们不能低头,不能放弃,要带着期待,向远方前行。
说起来也感到意外,我对艾青这位作家的第一印象不是语文课本里的《我爱这土地》,而是他的另一首诗——《春雨》。不记得我是在哪读过,只记得当时读完这首诗后,“艾青”这个名字就在我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看那些用脚踏车划过柏油路的少女——那些少女爱穿短裤;在柔风里飘着她们的鬈发,一片蔚蓝的天;衬出她们鲜红的两颊;和不止的晴朗的笑……”看这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的生动真实的画面,你以为这是写雨后春景的散文?那就错了,再看《春雨》的后段“而我也将给这远方的,迷失在煤烟里的城市;和繁忙的人群以怜悯……但,天却飘起霏霏的雨滴了……”这淡淡的忧伤,给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却也毫不违和。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初期,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战争带来的痛苦像是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艾青也想为国家做点什么,却也无能为力,就把他的情思都融入了诗歌里。
读完《艾青诗选》,我深切的感受到了诗歌的无穷魅力,是《当黎明穿上了白衣》中的“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新鲜的乳液似的烟”;是《生命》中的“青色的河流鼓动在土地里,蓝色的静脉鼓动在我的臂膀里”;还是《桥》中的“桥是土地与土地的联系;桥是河流与道路的爱情;桥是船只与车辆点头致敬的驿站;桥是乘船者与步行者挥手告别的地方”……每一个字都饱含着深情,仿佛这不仅是一首诗,还是让人能真实看见的一幅画,是让人能够身临其境的一个故事。
当然,我认为这本书最深刻的内涵是理解“艾青式的忧郁”。读艾青的诗,会发现他许多诗歌都给人一种忧郁的感觉,不是那种肝肠寸断的悲伤,是看到战火中受尽苦难的人们,担忧国家和人民命运油然而生的忧伤,这与美好、光明的画面相比,更为强烈。我虽然不出生于那个年代,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恐惧,但在他的诗中,我仍然能感受到,战争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影响究竟有多大,“蓬发垢面的少妇”,“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没有边际的凄惨的生命”……作者有怜悯,有忧伤,但在文字之间,也给人一种深沉的力量,仿佛在说,中国和中国人民决不会倒下,我们永远活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艾青的诗里,有他最真挚的爱国情怀,在那些饱受战争,欺压与不公的年代,他的诗,就好像是一束光,照亮了中国的一片天。
同时,艾青的诗歌中也不乏有他对于光明、理想的憧憬与追求。《黎明》,《太阳》,《春》等诗歌都可以看出他对解放的期待,对未来的向往,国家和人民的将来一定是美好的,战争后催发的新生力量,会给伟大的祖国母亲穿上最坚韧的外衣,掩埋战争的伤痛,迎来崭新的明天。他所表达的热爱与希望,也十分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像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般,给人巨大的精神力量。
王家新先生曾评价说:“他的哀歌兼赞歌,唤起了一代代人内心中苦难的爱与希望,还将在这片土地上连绵不绝的发出回响。”的确,蒋海澄先生的诗,能给人一种极大的震撼。找不到喜欢的诗歌?或许,你缺了一本《艾青诗选》。
一缕风,从远方吹来,混着木质的芬芳和醉人的书香,令人满心愉悦。书籍里一个个文字沉淀着各式各样的故事:有铁马冰河的壮阔气势,有胡风边沙的驼铃回荡,有青山排闼的田园休闲,有感天动地的情意浓切……这些都使人沉醉于书中。
鲁迅说:“读书如打麻将,真正爱麻将的人,不是在乎赢钱输钱,而是摸着麻将的感觉。”其实,真正爱书的人也是如此。
我觉得,读书重在心境。一片阳光,一杯茶,一本反来覆去的旧书,坐在阳台旁的扶手椅上,听着树叶的沙沙声,就足够了。
在那些装饰复杂的书里,我一眼就见到了你。你的外表十分朴素,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旧了。然而,我就是被这样的你,所深深的迷住了。
一个温暖却略显燥热的午后,我与你有了第一次相约。拂去你表面的灰尘,你会呈现出一个清晰而美丽的样子——一棵枯树,几只鸟,一条小船,一座高山。你就是你——《艾青诗选》。
你的故事很新鲜,像一根干净的春枝悄悄地冒出了嫩芽。同时,你又温暖的,让我在阅读时,连呼吸都不忍过重。
你就像一场及时的雨,滋润着我不安的心。那看似平惊的文字是一列翻山越岭的绿色列车。在安静的车厢里,我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生活。我受益匪浅,所以在读书笔记上留下了你的脚印。
我如饥似渴的汲取着其中的水分,来滋润我荒芜浮躁的内心,让它开出一朵清丽的花。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在一个晴朗的下午,我坐在窗前牵着你的手。我看到了那名为《礁石》的组诗,这首诗让我溢满水的心,摇晃着,将那晶莹的水珠从眼睛里泼洒出来。
你说: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这首诗让我更不舍得离开你。
我看着窗外,天空微微发黄,太阳失去了一点光泽。闭上你的眼睛,仿佛我也听到了远处岩石上海浪的声音
微笑着生活,无论你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无论你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这也许是《礁石》给我的最深刻的启示吧。
感谢你教会我如此之思,我又想起了遇见你的那个午后,也忽然想起一句安意如的话:“邂逅一首好诗,如同在春之暮野。”
书香余韵。因为书,因为《艾青诗选》,我的青春不再苍白,我的人生从此诗意。
泰戈尔曾称甘地为“圣雄”,牛汉称艾青为“中国诗歌队列的领唱人。”
对于艾青,我曾读过很有名的一句诗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种诗句时常萦绕在我的耳边。早年,艾青曾沉迷于绘画,但是后来就专注于诗歌创作,但这样并不会扼杀他的绘画艺术,反而会将艾青的诗歌转向一个“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一个境界。如:“油灯像野火一样,映出。”就像王维一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写诗的一种境界,诗是一种艺术,那么画也自然是,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既有了音韵美,也有了画面感。从旧诗体到新诗体,这是一个过渡,而艾青完成了这个过渡。
另外,艾青的诗全都是用朴实的语言构成,这一点可与林徽因的《人间四月天》来进行对比。“他排斥华丽的矫饰,弃绝空洞的说教语言,始终采用鲜活的有流动感和弹力的语言与语调写诗。”也就与白居易有所相似了。这就是艾青。
同时,艾青也是一位敢于同黑暗势力做斗争的一位斗士。“但他一生都没有呻吟过。”斗争难免会有精神上,肉体上的牺牲,但是艾青把这些悲观的情绪转化为诗的动力。这就是艾青。也正如牛汉所言:“在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当中,艾青是个大形象……我们多灾多难,有光辉前景的伟大民族,将永远感谢诗人艾青和他的诗。”
作为当代青年再次走进当时的历史背景,在学习诗歌的要素之同时,我们也要走进诗人的内心,去感受,去体会,去聆听,他们当时的情感,这是弥足珍贵的。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再次重温这部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诗,也是很有价值意义的。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晒好那些大豆和麦子。
这段诗句,选自著名诗人艾青先生《艾青诗选》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诗篇。
初闻此诗,还以为大堰河是诗人故乡的一条长河。而后查资料,得知了她乳母的身份,却又觉得这诗多了几分悲凉。
诗人以墓的凄凉入笔,写到大堰河无微不至的关爱,大堰河就像旋转的陀螺一般每天忙个不停:她要搭好灶台生火做饭,补好儿子破旧的衣裳,包扎儿子受伤的手掌……在帮佣时,她还要洗全家的衣服,切冰屑悉索的萝卜,掏猪吃的麦糟,晒大豆和小麦……但即便这样忙碌,她也依然挤出时间,用她宽厚的手抱起“我”,爱抚“我”。我发现,她是中国大地上最辛勤的劳动妇女,一个最慈爱的老母亲。
再往后读下去,在知道身为童养媳的大堰河,在旧中国社会的黑暗里,承受了多少残酷的凌辱—丈夫的打骂,繁杂的劳动和孩子的离开接踵而至。她只能“含着笑”,沉默着,坚韧地面对这个世界。她渴望在死前喝上她乳儿的喜酒,可她还尸骨未寒,乳儿就已经进了监狱。虽然在艾青先生的诗中,她是真挚的、热情的、勇敢的农妇,但她依旧没能逃脱被黑暗社会逼死的结局。
艾青先生的诗句,全诗并没有明显的押韵,各段的句数也不尽相同。语句都并非用华丽的词藻堆砌,却显得格外朴实,真切。他从平凡的生活中提取的意象,都因为他如大堰河般的乐观、勇敢而显得奔放赤诚。现代许多无病呻吟的诗人,用寡淡、庸俗的语言描写着他人的苦难,但他们身在苦难之外,心态毫不波动,显得一切告诫和劝慰都那么苍白无力。所以艾青先生正因为经历过这一切,才能写出那种切身的苦难。他的所有诗中,都用着最朴素、单纯。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