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思考方案网

晏子使楚教案推荐13篇

2024-10-28
楚门的世界观后感

晏子使楚教案 篇1

晏子使楚两篇

设计思想:

⒈由于两篇故事人物相同、情节相似,为便于分析课文,把两篇故事看成一篇文章的两个自然段进行教学。

⒉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看注释、查字典、深入思考的习惯和自学能力。

⒊重视朗读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朗读把握文意的方法。

⒋采用复述故事和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中,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⒌采取趣味性原则来设计思考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思考题注意分层次性、有梯度,从而激活学生思维,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晏子春秋》中的部分篇章,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重点:初步掌握一词多义;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晏子这一人物形象。

难点:学习文章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的写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难读字音,流利通读文章。

2、疏通文言字词。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晏子故事两篇》叙述了晏婴出使楚国的故事。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各国不仅在军事上角逐,在外交上也常常展开激烈斗争,以显示各自的实力。晏子出使楚国不辱使命的故事,正是这段历史的反映。文章表现了晏子能言善辞的才能和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晏子故事两篇》。

(二)学习课文

⑴播放录音。

要求:①学生边听边画出疑难字词。

②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⑵应掌握的字、词的幻灯片。

a.利用工具书及书下注释,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傧者 更道 闾 张袂成阴 比肩接踵 缚 赐 熙

b.借助工具书,排除文字障碍。

以,因为;             坐,犯罪;

短,身材矮小;         盗,偷窃;

延,迎接,引进;       赐,赏赐;

道,通“导”,引导;   诣,到……去

辱之,羞辱他;         曷,同“何”;

踵,脚后跟;           固,本来;

宜,适宜;             席,座具;

徒,只是;             其,它;

然,这样;             熙,同“嬉”,开玩笑;

取病,自取其辱;       焉,相当于“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翻译文章,读懂文章内容。

2、学会复述文章故事。

教学过程 

1、在疏通文句的基础上,翻译下列句子。

①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②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③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④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⑤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2、明确句意:

①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齐国的国都临淄有几千户人家,大家举起袖子来就阴了天,擦下来的汗就如下雨,他们肩并肩,脚跟脚而存在,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②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齐国根据所出使的国家的情况派遣使者,有才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开明的国家,无能的人被派遣出使无能的国家。

③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为什么会这样呢?水土不一样啊。然,这样。

④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现在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东西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他喜欢偷东西吗?得无,莫非。

⑤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霉了。

3、集体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复述课文故事。

4、小结

第一篇:写晏子出使楚国的两件事,第一件写楚人欲辱晏子,晏子经过斗争终于从大门进入楚国;第二件写楚王因晏子身材矮小欲贬其缺点,晏子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回击楚王。第二篇:写晏子使楚前,楚王设计辱齐;晏子设喻破计,维护了齐国尊严。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简要分析晏子这一人物形象。

2、感受晏子说理艺术。

教学过程 

1、精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思考以下问题。

⑴思考问题幻灯片。

思考题一:晏子面对楚人的侮辱,进行有力回击,他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题二:简要分析晏子这一人物形象。

⑵学生思考、讨论。

⑶明确思考题一:

首先,从他自身来看,他头脑灵活,机智过人,善于辞令。

其次,他善于使用打比方的方法。如文中的“使狗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把楚国与狗国等同。又如在第二则故事中他又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回击楚王。

再次,他所采用的夸张手法,也让楚王生畏。如在讲到齐国人时,以“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形象的夸张,让我们感受到齐国人比比皆是,更有力地反驳了“齐无人耶?”的质问。

第四,晏子采用以退为进的方法。面对楚王提出“然则何为使子?”的质问,晏子降低自己的身份,以“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作答,又是一次以楚王的尴尬而结束。

总之,课文中正是由于在晏子的外交辞令中采用打比方、夸张等手法和以退为进的方法,致使楚王无言以对,使晏子这一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

⑷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理解晏子语言的逻辑力量。(要读出人物的语气、性格)

⑸明确思考题二:

晏子是齐国的大使,从外貌来看,其貌不扬,不够潇洒,从文中“楚人以晏短”,可以看出他身材矮小,因而成为楚人耻笑的把柄,但晏子却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弥补这一不足之处,面对楚王的百般刁难,他非常镇定,不慌不忙地回答楚王所提出的问题。他并没有在其追问下退缩,而是反戈一击,采用打比方、夸张等手法,致使楚王无言以对。从晏子对楚王的三驳与楚王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中,我们不难领略到晏子这位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能言善辞的才能和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他不愧是一代政治家和外交家的杰出代表。

(6)深入探究

思考题三:贯穿两篇故事的思想主线是什么?

思考题四:从《晏子故事两篇》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思考题三:

两篇故事贯穿了一条思想主线:文章通过晏子出使楚国不辱使命、用辞令战胜楚国君臣蓄谋的记叙,表现晏子忠于齐国的品格与机巧善辩的才能。晏子作为一名使者,是作者着力塑造的理想人物。他出使楚国两遭戏弄。面对楚国君臣两次蓄意刁难、侮辱,若晏子翻脸,既显出使者笨拙无能,缺少风度,又会使两国关系形势紧张。因此,晏子不愠不火,机警设喻,使楚王自讨没趣,处于尴尬境地。晏子的对答措词委婉,柔中有刚,充满智慧大度,十分精妙,充分表现了他卓越的政治才能、过人的胆识及出众的辩才。

明确思考题四:

从晏子的角度分析,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一个人的外表并不代表一个人的才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能以貌取人,而要以真才实学来评价一个人的才华,所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就是这个道理。

从楚人这个侧面来分析,我们得到的启示是:无论自己的势力、能力有多大,在待人接物这方面,我们都要注意场合和对象。无论对什么人,在什么地点都要注意运用礼貌性语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广结良友,赢得对方的信任和尊重。

2、分角色朗读课文,分析体会晏子与楚王的三次对话,

(三)小结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称雄争霸。外交上的胜负,成为当时兼并战争的重要辅助手段。晏子出使楚国面对楚王妄自尊大,无缘无故欲辱来使,清醒地认识到,这不是对他本人的侮辱,而是关系到齐国的尊严,因此他在蛮霸的楚王面前不卑不亢,从容镇定,针锋相对地进行有力的反击,且乘胜反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将“使民善盗”的帽子扣到楚国人的头上,置楚王于理屈词穷的尴尬境地。表现了一位外交使臣不凡的勇气和智慧。

晏子折服楚王的话不长,却句句设伏,步步紧逼,终于胜利地折服了对方,显示了一位外交家所特有的应变才能。而愚钝逞强、目中无人的楚王最终只有陷入羁绊,彻底服输。

(四)布置作业 

⒈找出并解释出自这篇文章中的成语。

⒉课外阅读《晏子春秋》中的部分篇章。

说明:课外阅读《晏子春秋》中的部分篇章,可以介绍后面扩展资料中的延伸阅读资料,供学生阅读。

(五)板书设计 :

【教后感】

晏子使楚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晏子,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当过齐国宰相。课文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时,智斗楚王,维护齐国尊严的三个小故事。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课文中晏子是怎样智斗楚王的,为什么晏子的话会驳得楚王无言以对?用心体会人物语言,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本教材的特点,我将教学本课的指导思想确定为:借助文本、理清思路;活用文本、合作探究;超越文本、体悟真情。

1、教法: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小记者随访的形式,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2、学法:

综合运用已有的阅读能力,通过读、思、辩、演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感情朗读进一步体悟晏子以针尖对麦芒的方式,维护国格和个人尊严。

【教学设想】

一、以新的学习方式,还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教学,意在通过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还学生以真正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时,让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随同晏子一道出使楚国,让学生置身于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交流的过程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直接阅读的基础上,经历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从而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生成。

学生初读课文时觉得一目了然,大致意思已懂,可实际此时学生只是站在文字外围,读懂的也仅是文字的表面意思。教学时重点抓住晏子说的话中,你听出了什么话外音?怎么听出来的?这一问题。让学生经历从无疑到有疑,再从有疑到解疑的多次阅读过程,学生的感受就越来越深刻,思考也越来越见深度。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争论能力

争论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反映了一种整体的语文素质,语文课堂上的争论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过程,目的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进行语文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

课文中写了晏子出使楚国,受到楚王三次无理质问,但他运用自己的创造智慧,进行了超凡脱俗的创造性争辩,取得了非同寻常的效果。在教学中晏子的争辩不应用嘴巴或书本传授给学生,而应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把学生置于晏子的地位,激发思考,引导争论。让学生尝试着像晏子那样思考,像晏子那样回答难题,然后再读课文,这样就大大刺激了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论据,进行逻辑思考。再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含义表达出来。这样设法把学生引入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把语言训练同思维拓展密切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目的。

三、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本课教学能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较多的质疑问难,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采用学当晏子报道晏子朗读表演等形式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通过读书,感受到晏子的智慧。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语言的妙处时,读起来一定是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越读越想读,甚至会拍手称快,拍案叫绝的。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和朗读,巧妙指导,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故事情境中去。学生的智慧需要教师的智慧去点燃,智慧的教师,智慧的学生才能走近智慧的晏子。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了解晏子

1、揭题:

板书:

晏子

同学们,你们了解晏子吗?(学生回答)

晏子的真名叫晏婴,那为什么又叫他晏子呢?(学生猜测)

想:古时候,哪些人的称呼中有子?(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孔子、老子、孟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呼呢?

小结:孔子、孟子等都是古代的大学问家,晏婴为什么也称晏子呢?他肯定也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板书:使楚)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同时也让学生的课外知识得到了交流。)

2、导言:

《晏子使楚》的故事发生在20xx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课件:春秋形势图)晏子受齐王的派遣只身出使楚国,为了能及时了解他出访的情况,同学们,想不想当一回齐国的小记者,随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怎样才算一个优秀的小记者呢?

(耳聪、目明、嘴勤、手快。)

二、初读感知,走近晏子

现在我们就出发,跟随晏子出使楚国。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提供初读要求:

⑴ 动口、动手,用心朗读。

⑵ 初步知道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

2、适当检查、交流。

三、潜心体悟,研读晏子

1、大家跟随晏子左右,他哪方面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你听出哪些话中有话的?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

小组交流:你听出了什么话外音?怎么听出来的?小组合作学习,课件提示:

⑴ 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⑵ 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反驳的?

⑶ 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结果怎样?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发挥小组学习的功效,注重生与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是生命的自我完善和检验。)

3、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⑴ 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课件)

⑵ 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让学生自由说理)

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⑶ 明确推理过程:

① 推理性填空:

只有访问狗国才钻狗洞,现在楚国要晏子钻狗洞,那么( )。

② 完成作业: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这句话的含义是:如果( )那么( )。

③ 如果晏子不采用这种说话的方法,而采用最直接的回答方式,该怎么说?想想这两种反驳的方式哪一种好?为什么?(讨论、悟理)

⑷ 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怒发冲冲地、心平气和地、冷静地。)

⑸ 反馈诱导:

我们来看晏子究竟是怎样说的?(课件演示)

小结:是啊,面对这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只有冷静的反驳,不卑不亢地把侮辱还给楚王,才能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又不伤了两国的和气,让我们一起冷静地来读读晏子的反驳。

⑹ 接待的人把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听了只好──(指导引读)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哪一个词语集中体现了楚王毫无办法。

⑺ 齐声朗读第二自然段,再次认识一下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晏子!

4、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

⑴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文中的句子转变成四字词语:挥汗如雨、举袖成云、接踵磨肩、欺君之罪等。

⑵ 面对楚王的再次侮辱,晏子针锋相对,巧妙反驳,这样的场面真是既紧张又精彩。各位出使楚国的小记者,你们愿不愿意用表演来再现当时的情景?

(四人小组,要把你们当时观察到的晏子和楚王等人的动作、神态、语气通过表演体现出来。)

⑶ 学生表演,师生相机点评。

(表演是体验课文内容的方式之一,表演是为理解内容服务,是活用文本的体现,能使更多的同学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

5、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合较量:

学生自读、自悟,自由交流学习体会。

(学生在自己研读、归纳、思辨和梳理、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原来晏子的反驳是那样的富有逻辑,富有哲理。同时,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的评价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超越文本,学当晏子

1、楚王本想侮辱晏子,以显楚国的威风,却没想到被晏子反驳的哑口无言,他眼看着斗不过晏子,心里却十分不甘。突然,他哈哈大笑起来,见你们这班跟随在晏子身后的小记者,便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轻蔑地说道:哼,齐国太无能了,是不是没有大记者了,怎么来的尽是你们这些乳臭未干的娃娃?小记者们,面对楚王的侮辱,你们准备怎样反驳呢?

(讨论,指名、同桌交流。)

2、楚王听了你们的反驳,只好说:!

(通过练说,让学生明白: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自尊、自信、处变不惊是取得成功的保证;出色的语言表达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具备的重要才能。)

五、开招待会,齐夸晏子

1、在出使任务即将结束的时候,晏子和楚王准备召开一个记者招待会。爱提问的小记者们,你们可要抓住这难得的机会,有什么问题就当面问问晏子和楚王。

(角色扮演,回读文本。)

(再次回读文本,使学生的理解得以深入,情感得到升华。)

2、各位小记者,我们的报道任务已经圆满完成。齐王和人民正焦急地等待着大家的消息,你能用简短的几句话来夸夸我们晏子大夫吗?

(以新闻报道的格式练写,部分投影交流。)

六、小结延伸,积累运用

我们这班小记者在这次随访中表现出色,就连智慧超人,能言善辩的晏子也不住地点头称赞。

课件演示:

晏子捋着胡子,高兴地说道:你们这班小鬼呀,真不愧耳聪、目明、嘴勤、手快。我想,只要你们现在刻苦努力,多加锻炼,将来必成大器。再过几天,齐王又要派我出使秦国,诸位还愿意随我一道出访吗?回去后,好好地去找一找秦国的相关资料,做好出访前的准备。

(用好语文重在积累。让学生到课外查找有关楚国、齐国、秦国的资料,扩大阅读量,符合新课程理念。)

晏子使楚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4.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说到齐国就会让人想起一个人,他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晏子使楚》(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你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吗?

3.“使”是什么意思?课题又是什么意思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2)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新词(注意“大夫”的读音,现在读“dài fu”,是“医生”的意思,过去读“dàfū”,是官职的称呼。)

(2)请同学读读难读的段落,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研读楚王,感受前后变化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呢?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

2.(屏幕出示这几句话)我们来读读这几句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楚王对晏子侮辱到了极点。挖狗洞让晏子钻,讽刺他身材矮小。说齐国没有人,就是说晏子无能。故意在晏子面前审问盗贼,嘲笑齐国人没出息。而且从“瞅”、“冷笑”、“笑嘻嘻”等词也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及齐国的侮辱。楚王的用意很明显,侮辱晏子,侮辱齐国,以达到长楚国威风的目的。)

3.有感情地朗读。

4.他的目的达到了吗?请浏览课文,把他每次侮辱晏子的结果画出来。

(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楚王只好陪着笑。

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5.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三句话中都有“只好”一词,说明楚王不得不甘拜下风。)

6.最后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

四、引向深入:

那晏子是怎样达到反侮辱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研究晏子语言,体会智慧

引: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最后都反被晏子侮辱。那么晏子是怎样实现反侮辱的呢?让我们跟随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走近这个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去感悟他的语言艺术,去体会他的铮铮铁骨!

1.从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找出晏子的话,想想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探究

3.汇报交流:

(一)第一个故事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1)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狗国”。楚王不想当“狗王”,自然就大开城门,迎接晏子进来了。

[这里应放手让学生自主交流,因为这几句话包含的意思不难理解。]

(2)晏子这句话发挥了它巨大的威力,分析一下,你认为晏子聪明在哪里?

(晏子将计就计,将五尺来高的洞定位为“狗洞”。有了“狗洞”一说,自然就引出了“狗国”之说。)

[设计意图: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你认为晏子聪明在哪里”这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领会其巧妙应答之根源。]

(3)感情朗读:晏子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是怎样的语气呢?(不卑不亢、绵里藏针)

(二)第二个故事

句一:

“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1)引导学生抓住“住满”、“就是一片云”、“就是一阵雨”、“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等理解“齐国人多”。

(2)“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这三个分句分别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你知道是什么吗?(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

(3)晏子的这一说法又巧妙在哪里呢?

(采用夸张说法,说明齐国人多,反驳了楚王“齐国没有人”一说。)

(4)感情朗读。

句二:

“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1)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最下等国家”。

(2)在这里晏子能实现反侮辱,有何秘诀?

(晏子先编出一个“规矩”,然后顺着楚王的意思,说自己是最不中用的人,贬低自己,从而达到贬低楚国的目的。)

(3)有感情朗读。

(三)第三个故事

“大王怎么不知道哇?……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这句话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可先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水土”的不同意思。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好,淮北的橘树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不好,从而理解第一个“水土”是指“气候、土壤等条件”。同样道理得出,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说明齐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好,齐国人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说明楚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不好,从而理解第二个“水土”是“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

4.小结:

晏子运用夸张等修辞及类比推理等方法,让自己的语言有理有据,靠他的三寸之舌,反驳了楚王的侮辱,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所以到最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二、研究晏子神情,体会智慧

1.从晏子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了他能言善辩的口才和超人的智慧,我们还能从哪里看出他的智慧吗?请再读读课文,找找写晏子的句子,细细品味一下。

2.学生自学后交流:

(1)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

①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说晏子“想了想”,而是用了“看了看”?

(只是看了看,就想对对策来了,说明晏子智慧超群。)

(2)晏子严肃地回答……晏子装作很为难的样子说……

①晏子在楚王面前说这一段话时为什么要严肃呢?

②后来为什么要装作很为难的样子呢?

(3)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

①从“面不改色”中读懂了什么?

②晏子不改的是什么?(超人的智慧和爱国的情怀)

三、角色朗读,课堂表演

1.分角色朗读三个故事。

2.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故事,分组讨论,组织表演,教师提醒注意语言、神态、动作等几方面的表演。

3.评价。

四、布置作业:

1.复述课文。

2.读《晏子春秋》,感受晏子的语言艺术。

练习设计:

1.读一读,写一写。

侮辱、威风、规矩、矮小、冷笑、为难、囚犯、出息、柑橘、面不改色、安居乐业

2.比一比,再组词。

敞() 准() 陪() 臣() 

敝() 淮() 赔() 矩() 

3.根据意思写成语。

(1)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

(2)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

(3)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4.完成下面填空。

(1)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所以,。

(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派到楚国来了。

所以,。

5.读完这篇课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教学建议:

1.本课很适合分角色朗读。可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也可以三个小故事学习完毕后分角色朗读。要重点读好晏子的话,可以引导学生思考 “晏子受到楚王侮辱,回答的话是不是很生气呢?”“没有生气,那他又是怎样的语气说话的?为什么?”“你能这样说一说吗?”这样的教学处理,不仅能使学生深入人物内心感悟他的机智,也使课本语言活化为自己的语言,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演好课本剧。

2.语文教学注重课外的拓展。学习完本课后,可鼓励学生搜集一些在语言表达上机智巧妙的故事在课堂上作交流,或鼓励课后继续搜集,以丰富语文学习资源。如《林海雪原》中杨子荣面对坐山雕的盘问的回答,《沙家浜》中阿庆嫂跟刁德一斗智的语言,周恩来应答美国记者的语言,就颇机智巧妙,表现了人物过人的胆识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资料链接:

晏子 (?—前500)名婴,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时齐国大夫。公元前556年,开始辅佐齐灵公,后又辅佐庄公、景公。他主张诛不避贵,赏不遗*,重视生产,提倡蚕桑,反对厚赋重刑。在我国劳动人民心目中晏子是智慧的化身,他以足智多谋和能言善辩为世人所称道。战国时,有人将他的言行编成《晏子春秋》一书。本篇课文选自林汉达编著的《春秋故事》。

教材简析: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本文写作突出特点是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最后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文章首尾照应,思路清晰,行文紧凑,结构严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生动的故事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受晏子语言中透出的大义凛然和爱国精神;二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了解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教学围绕“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呢?”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置身于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交流的过程之中,经历思考、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从而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不断感受到晏子机智巧妙的应答,有所感悟和生成。

晏子使楚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揣摩人物情感变化,有感情地朗读晏子与楚王的对话。

2、品味晏子的话语,体会晏子语言的“妙处”,尝试从不同角度感受晏子语言中透出的机智和爱国精神。

3、激励儿童从小树立维护祖国尊严的意识,在创设的情境中尝试运用得体的语言表达。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在创设的情境中尝试用得体的语言表达。

教学时间:第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晏子使楚》。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回合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楚王和晏子,如果用一个词来连接他们,你觉得应该是哪个词?(学生试填:楚王侮辱晏子)

2、原因是什么?(生自由读1、2自然段)

3、文中有一段话告诉我们这场较量的结果,请同学们找出。

师板书: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齐读)

4、本来想侮辱,结果却不得不尊重,这中间到底经历了怎样精彩的较量,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段,看老师要求: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怎样回击的?2体会晏子的语言妙在哪里。3把你体会到的记在空白处。

5、生自由读,读后交流这三个问题。

访问狗国,钻狗洞。

我访问楚国,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  )

6晏子是怎样说这番话的?可以看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7、结果怎样?楚王是怎样打开城门的?(只好)

一个只好透着不甘心、不情愿,所以我们看他又抓住了燕子的什么弱点来侮辱?

(二)、学习第二回合

1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来学习第四自然段。课件出示要求:1小组同学用分角色的方式读第四自然段,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2体会语言的妙处。3把你的收获说给小组同学听。

2全班交流收获。

说说几个夸张句子相对应的成语(联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

访问上等国家,就派上等人去。

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派到楚国,所以楚国是(   )

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见解。体会语言妙在哪里。

(三)学习第三回合

1此时,结局怎样?(只好陪着笑)。楚王表面笑,心里怎么能善罢甘休啊?用学习三四段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五段。

2分角色读第五自然段

3小组自由汇报,其他小组补充。教师指导点拨。

淮南为橘,淮北为枳,因为水土不同

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做盗贼,因为(  )

4所以楚王只好赔不是,想像一下楚王怎样赔不是。

三总结

由于晏子的机智勇敢、有礼有节、高超的辩才,所以才有了这样的结果:齐读“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四拓展延伸

其实,古今中外,象晏子这样维护祖国尊严充满语言艺术魅力的故事还有很多,谁愿意把你收集到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五总结

你对晏子此次出使楚国的表现满意吗?我们送他一副对联,齐读。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2500年过去了,楚王和晏子的故事仍给我们深深的思考和启迪,留在我们心中的是尊重。希望同学们在长长的一生无论面对困境还是侮辱都能活出一个中国人的尊严,我们的中华民族才能赢得在世界上的尊严!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晏子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晏子使楚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历史故事的内容,学习晏子出使楚国时,能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2、能根据意思写出并积累成语。

3、能用“不敢不”造句

4、学习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继续提高默读能力。

5、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

教学重点、难点:

边读边思,学习晏子出使楚国时,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过程。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通过理解,揭示课题。

1、简介晏子。古时候有个人名叫晏婴,他身高不到五尺,就和你们差不多高,他是齐国的大夫,也就是宰相,这个人啊,很有才干,人们尊称他为晏子。

2、学习生字,理解课题。

请大家仔细看老师写他的名字。(板书:晏子)“晏”字上边写个“日”字头,下面写个“安”字,这是一个生字,请大家一起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晏子的故事。

3、请大家打开书,齐读课题——(板书:使楚)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课题中的“使”作什么解释?并且说出课题的意思。(“使”是出使的意思,课题的意思是“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者出使楚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那晏子出使到楚国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读书情况。

3、学生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晏子出使楚国,楚国的国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给予了有力地反驳,使楚王不敢不尊重他。)

三、提出问题,深入学习。

1、出示问题:课文什么地方让你最气愤?什么地方让你最佩服?默读课文,在书上做上不同的记号。

2、大组交流。(在理解晏子和楚王的三次斗智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好课文。)

第一次智斗: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①理解:这是晏子和楚王第一次智斗。楚王抓住晏子身材矮小的特点,挖狗洞让晏子入城,来侮辱晏子,进而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晏子不卑不亢、将计就计,要楚王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此次,晏子未见楚王,就给了楚王一次迎头痛击。

②齐声朗读第二自然段,认识一下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晏子!

第二次斗智: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①理解:楚王寻找借口,讽刺晏子无能,齐国无人。面对楚王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再次回敬楚国,表面上似乎是为自己的无能难为情,实际上正是在这不动声色的装模作样中,回击了楚国,让楚王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②感悟三次“笑”。

第一次是初见晏子,“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这一笑表示楚王根本没有把晏子放在眼里。同时,晏子也作了很好的应对。

把文中的句子转变成四字词语:挥汗如雨、举袖成云、接踵磨肩、欺君之罪等。

第二次是面对晏子不动声色中的滴水不漏的回击,他无言以对,“楚王只好陪着笑”他其实是装作听不出晏子话里的话,以笑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第三次“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嘲笑齐国的人做贼没出息。表面上态度并不尖锐,实际上是笑里藏刀。他不甘心就此认输,又想出了新花样,这种笑,居心更加险恶。

③感情朗读第二次斗智。

第三次斗智: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①理解:晏子的回答不但形象生动地点明了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也回敬楚王:楚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致使好人变成盗贼。楚王不仅没有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②感情朗读第三次斗智。

(说明:这一环节,学生在自己研读、归纳、思辨和梳理的交流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体会出晏子的反驳是那样的富有逻辑,富有哲理。同时,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的评价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总结全文,学做演员。

1、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2、用“不敢不”造句。

3、过渡:晏子以智慧击退楚王侮辱,让楚王不敢不尊重他,我们藐视楚王,更佩服晏子,齐读课文最后一节。我们是否可以演演这个历史故事呢?

出示剧幕:

第一幕

时间:春秋末期

地点:楚国城门外

人物:晏子接待晏子的人城门卫兵

画外音: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晏子来到楚国城下,只见城门关着,在城门旁开了一个小洞──。

晏子: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去。

接待晏子的人:不须多说,快请吧!

晏子: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接待晏子的人:(愤怒地瞪着晏子)你,你,竟敢如此无理!也不看看你自己多高的个子!(后一句没敢大声说,但充满了轻蔑的语气)

晏子:唉,谁让我访问狗国呢,只好从狗洞里钻过去了。(说着假装要走进小洞)

接待晏子的人:慢,你等一等,快去禀报大王。(一士兵跑下,一会又跑回来)

士兵:大王有令,城门大开,迎接齐国使臣!

(两个士兵打开大门,晏子大摇大摆走进城门,脸上挂着一抹胜利的微笑)

4、分小组练习表演。

5、大组交流。

五、小结。

师:晏子依靠严密的逻辑思维,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驳倒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他不愧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外交家。

六、布置回家作业。

模仿第一幕的写法,编编第二幕(第二次斗智)或第三幕(第三次斗智),请好朋友一起演一演。

晏子使楚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自学生字词。认识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3、给课文分段,并学习第一段和第三段,知道楚王对晏子态度的变化,留下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的疑问。

〖教学重难点〗学习第一段和第三段,知道楚王对晏子态度的变化,留下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的疑问。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板书晏子,介绍晏子:春秋时期齐国人,姓晏,名婴,字仲平。齐国的国相,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才智超人,好学善辩。晏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

师再板书:使楚 指名说说使楚的意思。(出使楚国)

师导入:晏子出使楚国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呢?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带拼音的字,正音:“大夫”读(dà fu)不读(dài fu)。

2、读词语,并读这个词语所在的句子。

3、提出不懂的问题。

4、听写词语。

5、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给课文分段

1、自由给课文分段。

2、交流分段方法。

3、统一分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

第二段(第3、4、5自然段)。

第三段(第7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第三段

1、自由读。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或者说说你的疑问等等。

3、学生交流:

重点:楚王想趁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后来,楚王却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疑问:为什么楚王的态度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

五、作业

完成作业本上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第二段,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义。

2、感受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教学重点〗

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上节课学习后我们有一个疑问,谁再来说说。

为什么楚王的态度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从想趁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到最后向晏子不是,而且从此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呢?

二、明白交锋的次数

1、自由读课文,楚王这种态度上的变化,主要是通过晏子与楚王进行了几次较量?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2、交流:三次。

三、明确楚王每次的态度变化

1、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划出楚王每次与晏子较量前后的态度变化

2、交流:

几次楚王的态度变化:

第一次:想趁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只好迎接。

第二次:瞅了一眼,冷笑──只好陪着笑。

第三次:笑嘻嘻──赔不是。

四、学习晏子的聪明之处

楚国使了什么招数来侮辱晏子以及他的国家──齐国的?晏子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才每次都让楚王有这么大的态度变化呢?

自学,边读边圈点。

交流:

1、学习第一次:

⑴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没有以礼相待,而给他开了一个5尺来高的洞,来侮辱晏子长得矮小。

⑵ 晏子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

理解晏子话里含着的意思: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我如果钻了这个狗洞进去,那么你们楚国就是狗国。

朗读训练,先说说晏子会用怎么样的口气来说这句话的:镇定,突出“狗国”和“当然”的语气才能让话中的含义更明显。

⑶ 楚王理解了晏子话里含着的意思,所以只好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从“只好”看出楚王很无奈。

2、学习第二次:

⑴ 楚王开始的态度:

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⑵ 两处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十分轻蔑。借机在讽刺晏子无能,企图以此来侮辱齐国没有人才。

⑶ 晏子的聪明反驳:

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的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的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

晏子说自己最不中用,那么按照齐国的规矩,最不中用的人要派到最下等的国家的。言下之意是说楚国是个最下等的国家。

说完还故意笑了笑,说明他机智勇敢。

(勇敢:面对是楚国的大王居然说楚国是最下等的国家。机智:他知道楚王不能拿他怎么样,因为之前用计让楚国答应:实话实说,不生气的。)

感情朗读:

晏子的话:镇定自若,强调哪些词才能让话中的话更明显:上等──上等──下等──下等──最不中用──这儿。

⑷ 楚王态度的改变:只好陪着笑。

可以看出楚王再一次的无奈,结果无疑又是楚王输了。

3、学习第三次:

⑴ 楚王的态度:

齐国人在楚国做强盗,楚王想趁机侮辱齐国人没有出息,尽干些偷盗的事,使晏子难堪,所以他“笑嘻嘻”的。以为这又是一次让晏子丢脸的好机会。

⑵ 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用推理的方法理解,齐国人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用柑橘的道理说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社会环境不好。

朗读训练:晏子要说得头头是道的样子。强调:只能──同样的道理──水土不同来让讽刺的意思更加明确。

⑶ 楚王的态度是: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倒让大夫取笑了。”

“只好”又一次地看出楚王又一次输了。但这一次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称晏子为“大夫”了。

⑷ 师引读,从那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五、总结

夸夸晏子,用你学过的词语、成语或者加上语气词来夸夸晏子。

晏子使楚教案 篇7

【教材简析】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本文写作突出特点是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最后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文章首尾照应,思路清晰,行文紧凑,结构严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生动的故事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受晏子语言中透出的大义凛然和爱国精神;二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了解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教学围绕“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吗?”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置身于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交流的过程之中,经历思考、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从而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不断感受到晏子机智巧妙的应答,有所感悟和生成。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4、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

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说到齐国就会让人想起一个人,他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

(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晏子使楚》(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你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吗?

3、“使”是什么意思?课题又是什么意思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 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⑵ 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⑴ 生字新词:

(注意“大夫”的读音,现在读“dài  fu”,是“医生”的意思,过去读“dà fū”,是官职的称呼。)

⑵ 请同学读读难读的段落,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⑶ 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研读楚王,感受前后变化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呢?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

2、(屏幕出示这几句话)我们来读读这几句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楚王对晏子侮辱到了极点。挖狗洞让晏子钻,讽刺他身材矮小。说齐国没有人,就是说晏子无能。故意在晏子面前审问盗贼,嘲笑齐国人没出息。而且从“瞅”、“冷笑”、“笑嘻嘻”等词也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及齐国的侮辱。楚王的用意很明显,侮辱晏子,侮辱齐国,以达到长楚国威风的目的。

3、有感情地朗读。

4、他的目的达到了吗?请浏览课文,把他每次侮辱晏子的结果画出来。

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楚王只好陪着笑。

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5、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三句话中都有“只好”一词,说明楚王不得不甘拜下风。)

6、最后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

四、引向深入

那晏子是怎样达到反侮辱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研究晏子语言,体会智慧

引: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最后都反被晏子侮辱。那么晏子是怎样实现反侮辱的呢?让我们跟随着这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走近这个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去感悟他的语言艺术,去体会他的铮铮铁骨!

1、从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找出晏子的话,想想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吗?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探究。

3、汇报交流:

第一个故事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⑴ 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狗国”。楚王不想当“狗王”,自然就大开城门,迎接晏子进来了。

这里应放手让学生自主交流,因为这几句话包含的意思不难理解。

⑵ 晏子这句话发挥了它巨大的威力,分析一下,你认为晏子聪明在哪里?

(晏子将计就计,将五尺来高的洞定位为“狗洞”。有了“狗洞”一说,自然就引出了“狗国”之说。)

⑶ 感情朗读:晏子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是怎样的语气呢?(不卑不亢、绵里藏针)

第二个故事

句一:

“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⑴ 引导学生抓住“住满”、“就是一片云”、“就是一阵雨”、“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等理解“齐国人多”。

⑵ “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这三个分句分别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你知道是什么吗?

(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

⑶ 晏子的这一说法又巧妙在哪里呢?

(采用夸张说法,说明齐国人多,反驳了楚王“齐国没有人”一说。)

⑷ 感情朗读。

句二:

“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⑴ 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最下等国家”。

⑵ 在这里晏子能实现反侮辱,有何秘诀?

(晏子先编出一个“规矩”,然后顺着楚王的意思,说自己是最不中用的人,贬低自己,从而达到贬低楚国的目的。)

⑶ 有感情朗读。

第三个故事

“大王怎么不知道哇?……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⑴ 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这句话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可先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水土”的不同意思。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好,淮北的橘树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不好,从而理解第一个“水土”是指“气候、土壤等条件”。同样道理得出,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说明齐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好,齐国人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说明楚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不好,从而理解第二个“水土”是“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意思。

⑵ 有感情地朗读。

4、小结:

晏子运用夸张等修辞及类比推理等方法,让自己的语言有理有据,靠他的三寸之舌,反驳了楚王的侮辱,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所以到最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二、研究晏子神情,体会智慧

1、从晏子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了他能言善辩的口才和超人的智慧,我们还能从哪里看出他的智慧吗?请再读读课文,找找写晏子的句子,细细品味一下。

2、学生自学后交流:

⑴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

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说晏子“想了想”,而是用了“看了看”?

( 只是看了看,就想出对策来了,说明晏子智慧超群。)

⑵ 晏子严肃地回答……晏子装作很为难的样子说……

① 晏子在楚王面前说这一段话时为什么要严肃呢?

② 后来为什么要装作很为难的样子呢?

⑶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

① 从“面不改色”中读懂了什么?

② 晏子不改的是什么?(超人的智慧和爱国的情怀。)

三、角色朗读,课堂表演

1、分角色朗读三个故事。

2、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故事,分组讨论,组织表演,教师提醒注意语言、神态、动作等几方面的表演。

3、评价。

四、布置作业

1、复述课文。

2、读《晏子春秋》,感受晏子的语言艺术。

晏子使楚教案 篇8

共两课时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晏子说的话,体会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2.了解宴子出使楚国国,有力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由衷的佩服宴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3.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认识 “侮辱、规矩、笑嘻嘻、大臣、柑橘”等词语。

教学重点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预习探究、

1.出示课题“宴子使楚”。理解“使”,出使。

2.介绍宴子。说明“子”是古代对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比如:孔子、孟子等。

3.说说课题的意思。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二、合作交流

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读一读难读的句子。

3.尝试给课文分段

(1)那些段落是写三件事的?

(2)分段

4.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让你感到最高兴的又是什么?

5,并朗读相应的课文。

(1)最气愤的是楚王“想乘机侮辱宴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2)最高兴的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6.从楚王的变化中,你能说说宴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7.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让学生自由说理)

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怒发冲冲地 心平气和地 冷静地)。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读哪句话?为什么?

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

(1)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插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①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齐国首都临淄的人多。

②这句话为后文做好伏笔,引诱楚王上当。

(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

①理解这句话的推理,隐含了“楚国是一个下等国家”。

②体会宴子的智慧和说话的技巧。他为什么不明说?

3.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二)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找出宴子说的话,想想说的是什么意思?

2.出示:“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理解:水土不服

①柑橘因为水土不服,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

②齐国人因为水土不服,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

(2)这段话中隐含了什么意思?(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3.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

三、品读体验

1.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宴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临危不惧 口齿伶俐 热爱祖国 足智多谋 能言善辩……

2.想象一下,宴子长什么样?面对楚王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让学生充分的说,并能结合课文的有关语言说出理由。

3.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先分组准备,再课堂朗读。

4.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抓住重点句:

“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趁机侮辱宴子,显现楚国的威风。”

“从此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理解首尾呼应的关系。

5.比较课文中间每一次较量中楚王前后态度的对比,理解和开头结尾的关系。

四、拓展延伸

1.摘录宴子反驳楚王的话。

2.排练课本剧

晏子使楚教案 篇9

一、理解课题,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领略《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历史上这样的人物很多。

师:两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说起齐国,我想起一个人,他虽然身材矮小,但经常被派到其他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板书)生书空。

师:你对晏子有哪些了解?

恩,对。课前预习课文了。你知道的可真不少。同学们看!(出示课件晏子资料)

师:他原名叫晏婴,为什么叫晏子呢?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子呢?

哦,这是你的观点。你分析的很有道理。

那我称为姜子行不行?

对,不行,为什么?不知道,没关系,其实呀“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还有哪些人被称为子?

师:同学们的课外语文知识积累还挺丰富啊。学习语文要经常注意课外积累。说起晏子,他的故事很多很多,同学们可以去看《晏子春秋》。这节课我们就走进他的一个故事——《晏子使楚》。(板书:使楚)

师:使楚什么意思啊?

师:看来课文大家预习的不错,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出示课件词语)

快,自己先读读。

谁来自告奋勇的第一个读?

他读得真好,刚才侮辱和规矩他都读对了。

侮辱两个上声在一起,第一个要读成二声的。

规矩中矩单独出现读三声,规矩两字在一起就读轻声。

再读。接着来。你读的很准确,你来,声音很响亮。

你真棒,连多音字都能读准确。

师:快读给同桌听听!看谁最会当小老师。(同桌读)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热火朝天,咱们一起来读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词语读得这么好,课文一定预习得也不错。

谁来说说课文讲了几件事,哪几件事?

课文讲了三个故事: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宴(板书)

2、晏子出使楚国就是使节,使节什么意思?(就是带着国家交给的重任去访问别的国家)

既然晏子使楚,那楚王又是怎么对待他的呢?(用简练的话说)

第一次想让他钻狗洞,第二次说这个国家没人,瞧不起他,说怎么让他这种人来了。第三次说齐国人没出息。说得很简练,很完整。

3、师:楚王就这样一次一次地侮辱晏子,然而,最终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就是晏子使楚的最终结局了,再大声地读一读这句话。

师:快把这句话划下来,再齐读一遍。

“不敢不尊重”是尊重还是不尊重?那这句话的意思是:从这以后,楚王尊重晏子了。

师:有否定词“不”。像这样一个句子里有两个否定词的句子是双重否定句。 双重否定句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但它比肯定句表达的程度更深,语气更强烈。

三、潜心体悟、研读晏子

1、为什么楚王尊重晏子了呢?请同学们迅速课文,看看故事中楚王和晏子的对话:晏子都说了什么?怎么说的?把楚王说得用直线画下来。晏子的话用波浪线画出来。想一想晏子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机智聪明、口才出众)你从哪体会到的?

(一)第一个故事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1.师:这段话你读出了什么?(感觉晏子不太服气,因为去拜访别人,别人应该亲自去迎接,而楚王不但不让他进去,还要让他去钻狗洞,所以晏子就说了这段话来让楚王知道他不是好欺负的。)

你从哪个句子或者哪个词语最能看出晏子的不服气。

师:听了他的解读,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访问正常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      ),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        )。

2.这段话好在哪儿呢?

(晏子不但保护了自己的尊严,而且还讽刺了楚王。)

晏子用推理(板书)的方法委婉地指出如果让他钻狗洞,楚国就是——狗国。

3.感情朗读:晏子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是怎样的语气呢?(不卑不亢、绵里藏针)

师:你看这晏子多会说话啊。我们继续谈,看看还有哪里能看出晏子的机智、口才出众?

(二)第二个故事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1.师:在原文里有这样的语句,

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lǘ},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后人在晏子说的这段话里概括出了三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吗?

挥汗成雨,摩肩接踵(比肩继踵),张袂成阴。

师:这三个成语的意思在课文中都有对应的句子,用曲线画出来。

生:“张袂成阴”的意思是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摩肩接踵”的意思是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挥汗成雨”就是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

师:把这三个成语赶紧写下来,看谁一边写一边记在心里。

(待学生写完。)来一起读一遍——

生读: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或者是比肩继踵。

晏子用夸张(板书)的手法形容齐国人多,楚王的话中的“人”指的是什么人?(人才)他的意思是?(侮辱齐国没有人才)晏子却夸耀——齐国百姓人口众多,将楚王说的“人才”换成老百姓,借机赞扬齐国。

2.师:阅读课文并不难,只要你看明白问题,用心在文章里找,就一定会找到正确的答案。

3.感情朗读。齐读课文。齐鲁大地地大物博,人才辈出。让我们一起自豪地读读?

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1.晏子真的不中用吗?他为什么这样说?

谦虚/贬低自己,其实是讽刺楚王。

2.我们继续推想这段话的妙处。

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                下等人—访问(       )

“我”最不中用—访问 (       )

所以 楚国是( 最下等国家 )

3.如果晏子直接说“楚国是下等国(板书)”行不行?晏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三)第三个故事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你从这段话中读懂了什么?

通过推理想想这几句话的意思是?( 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

2.师: 你说得太好了,条条都在理,他可真了解晏子。其实,在原文里头,晏子说了一句很简单的古文。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第一个“水土”是指“气候、土壤等条件”。同样道理得出,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说明齐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好,齐国人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说明楚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不好,从而理解第二个“水土”是“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意思。]

晏子用柑橘比喻人,用打比方(板书)的方法说明楚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板书),使好人变成盗贼。

师:这是个对比句,快快背进脑袋里,看看谁将来也能用上这句话。

3. 感情朗读。(中等生/优等生)

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也许”不是肯定的意思,反驳强劲又不失礼节。你想怎么读?

为什么晏子不直接说就是因为楚王的无能使得楚国风气不好呢?

春秋五霸中,秦国在西部实力最强,其他四国在东部,晏子出使楚国,就是利用政治、外交的攻势,与楚结盟,共同抗击秦国。

现在你了解为什么晏子如此说话了么?

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晏子是为了齐楚结盟才出使楚国的,因此晏子说话特别含蓄,用了打比方、推理的方法,他是一个不辱使命的人。

五、小结,评价晏子口才

我们可以从故事中可以体会晏子是什么样的人?机智、爱国

师:是呀!正因为这样,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让我们记住晏子,喜欢晏子的同学可以从网上搜一些晏子的资料,也可以阅读《晏子春秋。》

晏子使楚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教学晏子三次击退楚王侮辱,维护尊严的事例。

2、学会推理,学懂晏子反驳楚王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已初步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知道了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那么楚国是如何接待晏子的?晏子有辱自己的使命吗?出使的结果又是如何?这些都是这节课我们所要关注的。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把文章速读一遍,用“-----”划出晏子出使结果的那句话。

2、交流,引导:

(1)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找到了,出示,齐读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板书:尊重

二、抓中心句,理解脉络:

(1)同学们,一句话往往能告诉我们许多信息,像这句也一样,你读了以后想到了哪些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在这之前是怎样的?出示投影:

在这之前,楚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后板书:侮辱

(3)指名男女同学分读这两句话,“学贵有疑”读了以后,我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何变侮辱为尊重?(板书:打?)谁能简单来说一说:

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

1、在这之前,楚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来晏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自由说------指名说

1、同学们可真认真,把长长的一篇课文就读短了。但要想真正理解课文,咱们还得好好研究。今天,咱们就抓住“侮辱”一词展开研究,去看看,在这之前,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2、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用划出三次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并讲讲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三、学生交流:

1、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边开了个5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里钻进去。

这句话有点复杂,再读一遍,相信第二遍会更好!你能用自己的话讲得更简单一点吗?

(楚王要晏子钻狗洞,想以此侮辱晏子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

板书:钻狗洞——

2、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人了吗?”

指导朗读这句话,特别指出:瞅、冷笑

读重音,真聪明,一下子就学会了,跟着他的样子,一齐读这句话,这句话楚王是轻视晏子没才干,想以此侮辱齐国没人才的目的。

板书:没人才——

第三次机会让给平时班上不太回答的同学来说。

3、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楚王借此讥笑齐国人没出息,齐国社会风气不好。

板书:没出息——

是啊楚王对晏子的侮辱真可谓是居心(叵测),处心(积虑),用心(不良),同学们积累的词汇还真多!

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

板书:反击

四、学习晏子反击:

1、咱们先去看看,晏子第一次回击楚王的语句,(学生交流)。找是找到了,但我感觉读得太平淡了,谁能体会晏子当时的心情和当时的场面,给他加一个修饰词语,来读一读。投影出示:

晏子看了看,__________地说:“这是个狗洞……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好的,同学们都答得很出色,反复地读了以后,同学们思考一下,然后完成练习:

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

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是狗国

2、晏子给予有力的回击以后,结果如何?读,贴

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

3、楚王这城门打得是无可奈何啊,要不然就承认国家是狗国了,自己是狗王了。

4、小结,学法: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反复朗读——仔细思考——结合自己的理解,都学懂了晏子第一次反击,而好戏还在后头。我们将继续利用这种方法学懂后二次反击,变换一下学习方法,四人为一组,读二、三次反击的话,讨论上面的习题;

1、上等人访问上等国,等人访问下等国。

2、我是最下等人,访问楚国。

3、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淮南自然条件好,产柑桔。淮北自然条件差,产枳桔。

2、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当强盗。

3、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上台完成练习,由于台上舞台较小,下面的同学暂且做在《作业本》82页上面。

五、点评:这些都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努力取得的成果,是他们的专利,老师相信下面的同学也一样做得很好。下面我们读一读三处表示结果的话。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只好),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此时的楚王。

这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自作自受

……

六、如果晏子回到齐国,齐王大喜,给他开了个庆功宴,你也去参加这个会,你讲一讲晏子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1、晏子才智过人,有善辨的口才。

2、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在晏子的心目中,不会让自己的祖国受到侮辱,他爱国,所以促使他一次又一次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3、正义在晏子一方,邪不压正。他才会理直气壮。

七、聪明人的题目:

有一次,爱国将领吉鸿昌在街上走,一美国人走过来傲慢地说:“我去过一岛,岛上就缺中国人和猪这两样东西。”吉鸿昌听了,不紧不慢地说:“。”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懂得了晏子以智慧击退楚王侮辱。同学们,只有今天学好知识,才能像晏子一样,不辱使命,维护尊严。

板书: 晏子使楚

楚王——————晏子

(侮辱)—————(反击)————结果

钻狗洞 是狗国 只好打开城门

没人才 下等国 只好赔不是

没出息 强盗国 只好陪着看

晏子使楚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晏子如何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挫败楚王的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2、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3、学习晏子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的尊严的凛然气节。

教学重点:抓住晏子三斗楚王时据理力争的言行,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的聪明才智,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刚才我们彼此的问候。从你们的表情和状态,送给大家三个字:精、气、神。给老师了一个很大的鼓励,让我们在这堂课里互相地鼓励。同学们古人有句话叫做“外圆内方”,就是指规矩对自己多一点,强调自己真才实学,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外要尊重礼节。今天我们就要认识一位这样的人。看谁,同学们你们了解晏子吗?(学生回答)我们一起看一看。晏子的真名叫晏婴,在这里为什么称他为晏子呢?(学生猜测)

想:古时候,哪些人的称呼中有“子”?(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孔子、老子、孟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呼呢?假如我也生活在那个时代,要注意我的性别,我可能也回对国家作出了贡献,他们怎么不叫我“钟子”啊?你发现什么?(生答)出示课件

小结:孔子、孟子等都是古代的大学问家,晏婴为什么也称“晏子”呢?他肯定也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板书:使楚)

导言:《晏子使楚》的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课件)晏子受齐王的派遣只身出使楚国,为了能及时了解他出访的情况,同学们,想不想当一回齐国的小记者,随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怎样才算一个优秀的小记者呢?(耳聪、目明、嘴勤、手快)说的多好啊!快跟着晏子走吧!

二 、初读课文:

同学们,我们刚刚跟随晏子出使了楚国。现在谁愿意站起来重现当时情景。你来读。他读的很好,有个地方大夫,现在我们都读大夫,还有个地方侮辱。你接着读,自己评价一下,还行,给自己留余地,读的快证明他读的流利,在慢一点就更好了。继续,老师听出这段有几个成语:得意泱泱、面不改色、安居乐业,把他们画下来读读。

刚才同学们一读就把课文读的这么好,而且在读的过程中已经了解了课文内容。不信我们聊聊:晏子出使楚国那就叫使节,到别的国家去访问,理应受到尊重,但是这楚王第一次见到晏子就让晏子难堪。楚王不给晏子开城门,让晏子钻——(生答狗洞。)第二次用晏子矮说齐国——(生答没人了。)第三次(说齐国人人品不好。)楚王就这样一次一次的侮辱晏子,然而,最终结果是;从此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就是晏子使楚的最终结局了,再大声读一读这句话。把他画下来在读一遍。孩子们,“尊重“换个词可以说是?(生答)”不敢不“换个词,(生答)换个说法读一下。(生说)你读的字正腔圆。楚王只能尊重晏子了。尊重晏子的什么?(生答口才智慧)

三、理解课文:现在就请大家跟随晏子左右,看他是怎样与楚王较量的?(小组合作学习,课件提示:(1)楚王每次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怎样反驳的?)

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你来说,(生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课件)好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句话,晏子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只有访问狗国才钻狗洞,现在楚国要晏子钻狗洞,那么(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这句话的含义是:如果(  )那么(   )

如果晏子不采用这种说话的方法,而采用最直接的回答方式,该怎么说?(生回答)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       怒发冲冲地         心平气和地         冷静地   想想这几种反驳的方式哪一种好?为什么?(讨论、悟理)(晏子的回答更好一些)。我们就来看晏子究竟是怎样说的?(课件演示)我把看了看去掉,晏子怎么想的才会说这样的话。(生答)在这篇课文了晏子为什么是“看了看说”而不是“想了想说“呢?(生答:证明晏子思维敏捷,说明晏子非常有智慧,)这晏子想也不用想,一看,就计上心头,所出下面的话——读。生读“这是个—----”

小结:面对这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冷静的反驳,不卑不亢地把侮辱还给楚王,才能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又不伤了两国的和气,让我们一起冷静地来读读晏子的反驳。

接待的人把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听了只好——(指导引读)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哪一个词语集中体现了楚王毫无办法。生答(只好)让我们齐声朗读第二自然段,再次认识一下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晏子!

我们跟随晏子走进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

男同学起来读一下,在原文里,也有这样一句话 “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晏子用简短的语言,直接就把齐国的人多势众表现出来了。后人在晏子说的这个简短的一句话里面找出了三个成语——生:挥汗成雨,比肩继踵,张袂成阴。

师:能与课文内容对号入座,“张袂成阴”的意思是?把这几成语写在书相应的位子上。

他讲的太好了,我们仔细看,在这段话中,用了一个词语——所以。既然有“所以”,就必然会有“因为”。请你把“因为”送进去,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因为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师:你这样一说我们听出这晏子可真会说话,还可以把这个“因为”放在哪啊?

生:因为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因为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师:行不行?这样一说我们就明白了,这晏子可真会说话,用了两个前提,最后结尾,所以就派我到这来了。你瞧瞧这个晏子,如果用了两个“因为”,就重复了,于是就干脆不用了。

晏子面对楚王的再次侮辱,晏子针锋相对,巧妙反驳,这样的场面真是既紧张又精彩。各位出使楚国的小记者,你们愿不愿意用表演来再现当时的情景?(四人小组,要把你们当时观察到的晏子和楚王等人的动作、神态、语气通过表演体现出来。)学生表演,师生相机点评。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晏子走进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合较量

女同学读一读,你来谈谈你的理解。这个同学说的太好了,条条都在了,用古文说了一句话——(课件)这是就典故,快把他背一背。现在请同学们回过头来看一看,晏子怎么说的用一个成语说是。

生:面不改色。师:那晏子不改的是什么?(生回答冷静,口才,智慧)

师:太好了,把你们的话综合起来,不改的是他的勇气,是他的冷静,是他的正气,是他的骨气。所以说,晏子,至始至终都没有改,晏子还是原来的晏子,晏子还是原来的那副尊——严!晏子还是那小个子的他,但后面透着那强大的力量。晏子什么都没改,谁改了?生:楚王。

师:第一次楚王让人钻狗洞,最后只好——生: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师:第二次楚王说怎么齐国拿不出人才,只让你这个小个子来,最后只好——生:陪着笑。

师:第三次说那国家人有问题,犯罪偷盗,最后只好—— 生:赔不是。

师:你瞧瞧这楚王,唉~送几句歇后语吧——(出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哑巴吃黄连——。偷鸡不成——蚀把米。

这楚王最后的结局是,读吧。出示课文(楚王听了,只好陪不是说:“我原本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四、课堂拓展:

1、小记者们,(出示课件)楚王本想侮辱晏子,以显楚国的威风,却没想到被晏子反驳的哑口无言,他眼看着斗不过晏子,心里却十分不甘。突然,他哈哈大笑起来,见你们这班跟随在晏子身后的小记者,便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轻蔑地说道:“哼,齐国太无能了,是不是没有大记者了,怎么来的尽是你们这些乳臭未干的娃娃?”小记者们,面对楚王的侮辱,你们准备怎样反驳呢?(讨论,指名、同桌交流)

2、楚王听了你们的反驳,只好说:“ ……!”生回答(从这以后,我不敢不尊重你们了)

我们这班小记者在这次随访中表现出色,就连智慧超人,能言善辩的晏子也不住地点头称赞。

(课件演示)晏子捋着胡子,高兴地说道:“你们这班小鬼呀,真不愧耳聪、目明、嘴勤、手快。我想,只要你们现在刻苦努力,多加锻炼,将来必成大器。

五、课堂小结:

亲爱的同学们!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让我们先从自身做起,努力做到——外圆内方。在这里我们应该谢谢的是这些千古人物,让我们齐读课文,读你喜欢读的。

同学们课就要结束了,就让我们静静的聆听——这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故事,所带来给予我们的——尊重

晏子使楚教案 篇12

一、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规矩、招待、囚犯、出息、大臣、柑橘、盗贼、取笑、笑嘻嘻、赔不是、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板题揭题

1、师: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晏子是一个著名的外交家,他的许多事迹被记录在一本名叫《晏子春秋》的书中,大家在课外可以去看一看,读一读。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晏子春秋》中的其中的一个故事,那就是《晏子使楚》。

2、板书课题,全班齐读——《晏子使楚》。

3、师:谁来说一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1)他原名叫晏婴,在这里为什么称他为晏子呢?

(2)“使”:出使,就是一个人代表一个国家去访问另一个国家。

二、课内自学

1、认真读课文,想一想主要写了什么事?

2、晏子到达楚国后,始终受到楚王什么样的“接待”?晏子是怎样对付的?结果怎样?

3、通读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写出段意。

提示:

(1)楚王为什么侮辱?这是故事的起因,从第( 1 )到( 2 )自然段。

(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怎样对待的?这是故事片的经过,从第( 3 )到第( 5 )自然段。

(3)结果怎样?故事的结果,是第( 6 )自然段。

第一段:楚王为了显示楚国的威风,想趁机侮辱晏子。

第二段: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给有力的反驳,维护了楚国的尊严。

第三段: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

三、交流汇报

1、四人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指名回答。

第二课时

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

师:昨天,我们初学了《晏子使楚》这篇课文。现在,我们来看看本课的情景剧。

1、观看录像(情景剧)。

师:看了这个情景剧,你觉得晏子这次出使楚国有没有完成使命?你从课文中哪句话可以知道?(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2、指导读句: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强调“不敢不尊重”几个字读重音。)

3、在这之前,楚王想怎样对待晏子?(侮辱晏子)晏子又怎么做?(巧妙反击楚王)

二、循循引导,潜心会文

1、请认真读课文,用“—”划出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的句子,用“﹏”划出晏子三次反击楚王的句子,并在小组内讲讲你是如何理解的。

2、全班汇报: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的句子。(生边汇报,边幻灯呈现)

(1)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2)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3)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

3、指导朗读以上三个句子。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晏子第一次面对楚王的侮辱是怎样反击的?谁愿意把句子读出来?(指名读)

4、学习:晏子第一次反击楚王

师:晏子看到城门紧锁,旁边开了个五尺来高的洞,他生气吗?(生气!)可是他大发雷霆了吗?(没有)那他说这话时态度是怎样的?(冷静的,平静的)。

(1)指名读句“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指导朗读)

(2)晏子的话传到楚王耳中,结果如何?(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3)晏子的话叫楚王不得不打开城门,晏子说的话妙在哪呢?(他的话妙在他让楚王没有任何选择地打开城门,为什么?他的话很明白,楚王要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那他就钻狗洞。楚王要说自己的国家不是狗国,就应打开城门。)

5、小组合作学习:晏子第二、第三次反击楚王

过渡:晏子见了楚王后,又遭到了楚王的第二次、第三次侮辱,晏子又是怎样反击的呢?请认真读文,再讨论下面两组填空题。

第一组:

①上等人访问上等国,下等人访问下等国。

②我是最下等人,访问楚国。

③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

①淮南自然条件好,产柑桔。淮北自然条件差,产枳桔。

②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当强盗。

③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角色朗读第二次楚王侮辱晏子,晏子反击楚王的话。

(2)完成第一组填空题。

(3)说说晏子的话妙在何处?(楚王借口齐国无人,讽刺晏子无能,讽刺齐国无人才。面对楚王又一次对自己和祖国的侮辱,晏子大义凛然,再次回敬楚国:齐国人多得快要装不下了,怎能无人呢?然后又一本正经地先贬低自己,再贬低楚国:我无能,我是下等人,我有资格访问的只是你们楚国这样的下等国家!这段对话非常精彩,不仅是晏子的语言精彩,因为他将计就计,来了个顺水推舟,按照楚王的逻辑说下来,结果却是有力地贬损了楚国,而且晏子的表情也极其有趣,他的“装着很为难的样子”和“故意笑了笑”,表面上似乎是为自己的无能难为情,实际上正是在这不动声色的装模作样中,回击了楚国,让楚王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晏子的这句话极具讽刺意味,比正颜厉色更有力量。)

分角色朗读第三次楚王侮辱晏子,晏子反击楚王的话。

(4)完成第二组填空题。

(5)说说晏子的话妙在何处?(他的话不但形象生动地点明了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也回敬楚王:楚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致使好人变成盗贼。楚王不仅没有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面对晏子不卑不亢的态度,彬彬有礼的回答(他没有直接说“是两国水土不同”,而是说“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反驳强劲又不失礼节),使楚王在连连败阵中只得认输,对晏子不敢不尊重了。)

三、总结全文

1、复述故事的前因后果。(瞧,晏子不愧是个能言善辩的外交家。楚王仗势欺人,本想显显自己国家的威风,故趁机侮辱晏子,可是,均被晏子巧妙反击,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楚王看到了晏子的高度智慧,所以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2、学了课文后,你觉得楚王和晏子各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扩展延伸

1、 如果晏子回到齐国,齐王大喜,给他开了个庆功宴,你也去参加这个会,你讲一讲晏子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2、聪明人的题目:一天,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遇到了一位反对他的批评家,这位傲慢的批评家说:“你知道吗?我这个人从来不给傻瓜让路。”歌德却说:“……”说完闪身让批评家过去。(歌德会怎样说呢?)

(板书设计)

11、晏子使楚

楚王(骄横)            晏子(爱国、能言善辩)

(侮辱)               (反击)               结果

钻狗洞                  是狗国             只好大开城门

没人才                  是下等国           只好陪着笑

没出息                  是强盗国           只好赔不是

晏子使楚教案 篇13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课文中运用了推理形式,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对已有知识的运用能力。

3.培养朗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晏子在机智应对中体现出的爱国精神。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教学本课,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小组讨论学习”教学法,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二)学生学法

综合运用前面学到的阅读基本功,通过读、思、议、演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述顺序,并通过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如何对待的。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二)难点

理解晏子反驳的话。

(三)疑点

晏子的话为什么那么有力并能反驳得对方无话可说?

(四)解决办法

主要通过阅读、思考、自学、讨论、表演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临危不惧和爱国精神。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学生查字典自学词语,朗读课文。

2.结合课前预习,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归纳总结。

3.学生角色表演。

五、教学步骤 

(一)揭题并解题

板书课题:16  晏子使楚。

上节课,老师布置了预习任务,谁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使”和“楚”是什么意思?谁再用通俗的话讲讲课题的意思。

(学生介绍,小组间可以补充,教师适时补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1)根据拼音,读难生字词的读音。

(2)根据课文预习的提示,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

(3)将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以上问题。

(l)学生提出自己拿不准的字音,班上交流。

(2)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学生交流,其他可以补充)

(3)提出不懂的词和句,师生一起讨论交流。

(三)深入探究课文,突破重难点

1.默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l)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反驳的?(3)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结果怎样?

2.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3.全班交流。

(指定一个小组回答,其他小组作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对应出示三次斗智的重点句子,并相机板书。)

4.小结:楚王仗势欺人,想显显自己国家的威风,侮辱晏子,实质是侮辱与楚国平等的齐国,晏子每次都能因势利导,逼楚王于被动地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5.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6.指导朗读课文。

(四)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学生快速测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谈谈本文的写作顺序,小组间可以补充)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相应的点拨并小结同时板书:

(五)表演《晏子使楚》的故事

(每组8人,有条件的可进行简单的化装并使用简单的道具。)

表演后引导学生评价,教师提示学生可从语言、神态、动作等几方面评价。

(六)布置作业 

1.摘抄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文章来源:http://m.03kkk.com/fanganfanwen/232343.html

上一篇:欢天喜地过新年作文开头(精华九篇)

下一篇:缓刑人员司法所每月思想汇报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

今日推荐
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