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思考方案网

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项目工作方案

2022-01-26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范文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我们不知道工作该如何实施时,我们会制定各种各样的方案,好的方案对于行动的成功有着重要意义,写好方案应当从哪方面入手?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项目工作方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项目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全镇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根据市委农办、及县美丽乡村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做好20xx年度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镇实际,上报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一处,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三处,现制定本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的意见》精神,对照《省美丽乡村建设指导(试行)征求意见稿》标准要求,在全面推进村庄“五化”建设和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行的基础上,按照“可学、可复制、可推广”的原则,以“人居环境美起来,乡风民俗、文化生活美起来”为主题,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建成产业兴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为目标,在房家村实施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在桑三村、东流桥村、西燕村实施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建设层次,将房家、桑三、东流桥、西燕等村打造成为全镇美丽乡村建设的标杆村,辐射带动全镇美丽乡村的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立足产业基础,突出村庄特色。立足各村农业产业实际,积极按照“一村一品”发展现代农业。以房家百亩苹果采摘园、西燕片林发展等产业为中心,以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各村基础设施配套,全方位提升农村建设发展水平。

(二)坚持农民主体,鼓励多方参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农民主体、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不断提高农民参与度,拓宽社会参与途径,引导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三)整合产业项目,统筹推进建设。整合涉农资金项目,各部门单位上下联动,建管并重,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三、基础条件

综合全镇农村规划、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各方面实际情况,丰富美丽乡村建设内涵,精心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特色”,提升试点村庄建设品位,以点带面,在全县起到典型带动和示范作用。

四、建设内容

(一)科学规划,有序建设。按照统一规划、集约用地、配套建设的要求,严格管理控制村庄风貌,引导村庄住宅向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节能环保方向发展。调动农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上级对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相关政策,鼓励农户在符合规划的范围内改善居住条件。支持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对危房进行改造,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困难农户的住房安全问题。合理规划村庄休闲娱乐、民俗文化、卫生医疗布局,为村民生产生活创造便利条件。

(二)完善基础设施。

1、实施村庄道路硬化工程。加大县乡道路、村庄主街道建设和升级改造力度,推进县乡道路新建工程,重点对损毁严重的县乡道路、村庄主街道进行修缮、提升,主街道同步配套建设密闭式排水设施。

2、完善给排水设施。村庄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在村庄内建设排水沟等排水设施,有条件的村可探索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杜绝污水乱排现象。

3、实施村庄亮化工程。积极推广节能灯、太阳能路灯等新光源,经济基础好的村适度提升亮化标准。典型示范村主街道安装路灯,文化大院、文化广场安装照明设施,并推动亮化向街巷延伸,逐步提高村庄亮化率。

4、完善通信设施。村庄内广播、电视、电话、网络、邮政等通信设施齐全,满足村民使用需求。

5、实施农村治安防控建设工程。配合全镇综治网格化建设,健全治安制度,配齐村级综治人员,加强农村治安防控建设。对陈旧监控设备进行改造提升,巩固原有视频监控村,典型示范村主要街道、路口安装视频监控装置,实现村庄主要出入口监控全覆盖。

(三)倡树健康理念,培养健康情趣,实现村民“生活美”。

1、乡村舞台、健身广场建设。建设农民健身广场、乡村舞台,并购置健身娱乐器材,方便村民健身娱乐。

2、推动农户厕所改造工作,确保年内完成农村改厕工作。

3、建立科学民主的管理机制。落实村民自治章程、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民主理财制度等。成立村民服务组织,推进移风易俗工作,逐步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实行规范化管理。切实加强村务公开工作,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及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工作透明度。

五、资金来源

省级示范村规划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176万元,争取省级资金100万元,市级奖补资金40万元,县级资金21.6万元,村集体14.4万元;市级示范村规划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110万元,争取市级财政奖补资金60万元,县级资金30万元,村集体20万元。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领导,成立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指导和协调,统筹解决试点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分工负责、全力推进的工作格局,确保试点工作扎实推进。

(二)加大资金投入。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合理运用好财政政策,积极争取并利用好上级资金、足额安排本级预算资金,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力度。充分挖掘政策支持、帮扶单位帮扶等各方力量,积极引导资金投向示范村项目建设,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三)强化督导考核。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加强对示范村项目建设的督促检查,对重点工作任务进展情况分季度进行调度,并以适当形式予以通报。建立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考核机制,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严格按照各试点村确定实施的项目进行考核验收,确保各级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使用安全,发挥最大效益,使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03kKk.com其他人还在看

参考方案: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


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加快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根据县新农办发《关于做好20xx年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就做好20xx年镇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本方案,请各村(居)结合自己实际情况抓好落实。

一、目标任务

围绕推进全县美丽乡村提质升级要求,聚焦让农村“美”起来,加快补上乡村振兴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扎实推进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和规范村庄环境长效管护运行。着重抓好1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和6个新农村点建设,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二、建设内容

(一)持续抓好年度村庄整治建设。坚持“连点成线、拓线扩面、突出特色、整体推进”不动摇。一是以农村宅基地改革为重要抓手,推动村庄整治、村容村貌提升。严格按照“一户一宅、拆旧建新”的原则重点推进宅基地改革,突出户用三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和危旧房拆除工作。切实抓好村组“七改三网”(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沟、改塘、改环境,建设电力网络、广电网络、互联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村庄宜居水平。二是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在有条件和需求的地方,因村制宜配套“8+4”(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卫生室、便民超市、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场所、垃圾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公厕,有条件和需求的中心村还要配置小学、幼儿园、金融网点和公交站)公共服务项目,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三是落实“精心规范”建设要求。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按照因地制宜、适度超前和精美呈现的原则,高质量做好各新农村建设点的规划编制工作。全镇按照“规划一体化、设施现代化、环境洁美化、乡风文明化、产业特色化”“五化”要求实施建设。四是统筹兼顾其它村庄。重视偏远村庄、非新农村点的村庄整治,引导农民群众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二)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点和新农村点建设。全面落实“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要求。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点和新农村点建设,坚决杜绝“粗糙工程”“形象工程”。街仔上村委会洲自然村美丽宜居乡村振兴示范点,要以“规划设计优秀、环境整治优美、建设管护优良、景观打造优质、发展优势产业”“五优”为标准,精致建设,着力做好生活污水处理建设和饮用水工程建设,突出抓好农业产业化改造发展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山里村委会黄家堎新农村点要提前布局,做好整体规划,争取打造更具特色的新农村点。砚洲村委会郑家新农村点要以高标准旅游景点为目标,挖掘村庄历史文化,促进乡村旅游。其他新农村点要注重做好村基层设施建设和村庄人居环境提升。今年我镇新农村点要力争打造出体现农村特点、承载水乡乡愁、凸显现代文明、一村一品的精美村庄,继续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绿色殡葬改革、生活垃圾治理、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提升、村庄规划管理、长效管护等方面工作,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三)持续做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一是持续全面清理脏乱差,以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为目标,将庭院环境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各新农村建设点美丽庭院比例不低于村庄总户数的80%。要集中向村庄“脏乱差”问题宣战,全面清除庭院内外、房前屋后的垃圾、污水、杂草、枯枝、废弃物,全面整治庭院内外破乱围墙、胡乱涂画、杂乱舍棚、凌乱线绳、乱搭乱挂、乱堆乱放、乱围乱挡及乱窜家禽等“八乱”,努力做到井然有序、整齐规范、清爽干净舒畅。二是做好村内空闲地整治,各村点要对拆迁空地、预留空地进行统一规划,对需要审批建房的空地,村集体要及时督促农户加快建房进度,力争11月底前至少完成房屋主体和外立面装修,呈现新房新村新貌;对暂不使用的空地,由村集体统一规划,将其打造成微公园、小游园,或者分配给农户栽花种树种菜,将其建设成花园、果园和菜园,美化村庄环境。

(四)建立健全村庄长效管护机制。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推进,按照“五有”(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和“五定包干”(五定即定范围、标准、主体、模式、经费,包干即省统筹考核、市牵头指导、县主推监督、镇宣传组织、村具体实施、农户房前屋后三包)要求。切实解决“四个不到位”突出问题,即领导重视不到位、管护资金落实不到位、信息平台搭建不到位、长效管护制度模式不到位等情况,狠抓工作落实。一是积极推行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码上通”。建立完善镇村庄环境长效管护信息平台,按照市县新农办工作要求,积极推行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码上通”,让基层干部群众深度参与管理和监督。二是多渠道筹措长效管护资金。按照省定要求,按每个行政村不低于5万元标准及时足额筹措管护经费,为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提供坚强保障。三是管护好村庄设施。各村(居)要加强村点公共设施管护,对存在破损的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进行及时维修,无法维修的进行拆除;要加大农村公厕管护,做好日常保洁,确保公厕使用干净正常。三是建立长效管护奖补激励机制。完善村庄环境长效管护工作监管办法和奖惩细则,实行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效果与资金分配挂钩,依据考核评价结果分档拨付村庄环境长效管护补助资金。四是实行一票否决。对管护资金不落实、管护平台未建立、奖补机制未形成和长效管护制度模式效果差的地方,取消今年先进评选资格。

(五)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继续围绕治理有效的目标,探索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创新村民议事形式,建立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大力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美德和优秀乡村文化,牢牢把住农村文化阵地,不断激发农民群众爱党爱国、勤劳致富的积极性。逐步在村庄内建设村史馆、民俗馆、名人馆、农家书屋和老年文化娱乐中心等,保护好传统村落、建筑遗迹和古树等,让乡村承载文化、留住乡愁。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广泛开展文明示范创建活动,着力整治农村大操大办、天价彩礼、厚葬薄养等不良风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三、资金管理

(一)资金补助标准。每个村点安排财政专项补助资金30万元。同时严格按照省、市、县、乡(镇)1:1:2:1的比例,落实好村庄环境长效管护资金,保证每个行政村不少于5万元/年的长效管护资金。

(二)资金使用途径。新农村建设财政专项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新农村整治建设村组内的道路、巷道、入户便道建设,农户改水改房补助,村内改沟改塘,村庄洁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等建设项目,以及新农村建设村组所在的行政村统筹用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设施设备的配置。村庄环境长效管护资金,主要用于村庄环境设施管护补助等。

(三)资金监督管理。严格落实《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发〔20xx〕8号)《省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农〔20xx〕34号)要求,坚持“用钱必问效、无效低效必问责”原则,加强资金管理,严格建设标准,确保资金合法、合理、高效使用;强化绩效考评及结果运用,把资金落实情况作为下步项目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并实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整治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倾听群众意见,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聚焦民生,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避免过度超前建设,杜绝“垒大户”“堆盆景”等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让农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要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建立村组资金台账,完善村务公开,充分保障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要严格落实专项资金“四个不得”的规定,规范专项资金的财务管理,严防专项资金滞留、套取、挪用、计划变更等不良现象发生。

四、保障措施

20xx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的起步之年。各村(居)及相关单位要统一思想、压实责任,千方百计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秀美家园。

(一)强化组织领导。村(居)为新农村建设责任主体,要把新农村建设工作作为助力实现乡村振兴、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大民生工程,抓紧抓实抓细抓好。各村(居)要切实担负起牵头抓总和协调督导的工作职责,确保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相关单位要加强沟通协调,形成齐抓共建新农村的良好格局。

(二)强化宣传发动。今年重点围绕建立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和提高农民群众参与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微信微博等平台,积极展示本地区村组整治建设、新农村点建设、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的最新成果和典型经验。积极宣传美丽家园建设中的典型事迹和创新做法,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资源整合。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鼓励金融、社会和工商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集聚更多资源用于村组整治建设、新农村点建设和村庄环境长效管护。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特色产业,深化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大投入强度,提升村庄活力。

(四)强化压力传导。一是强化过程管控。紧紧盯住资金落实、建设施工、验收考核等关键环节,及时进行情况调度、实地调研、随机抽查、绩效评价,适时组织开展攻坚战,保障工作有序推进。抢抓建设进度,原则上要在9月底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二是强化督促考核。今年将把村组人居环境整治、新农村建设和村庄环境长效管护运行,作为每年一度新农村建设考核评先的重要内容,并纳入村级年终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每季度将组织对全镇秀美乡村建设工作开展一次督查,年底开展全面考核,确保工作有序有力有效推进。

方案推荐: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党的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xx]1号),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三农”金融服务,全面提升全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质效和水平,发挥示范带动和创新引领作用,推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有序开展,结合实际,特制定如下创建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政府主导、人行主抓、金融机构主办、多方参与”的总体思路,以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立足点,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切入点,以缓解农村地区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着力点,加大政策引领,加大金融配置,加大要素整合,以更大的支持力度、更多的信贷产品、更全的民生服务、更优的金融环境,实现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二、创建目标

依托金融服务岔河味稻小镇创建经验,充分利用政策红利,按照“一镇一特色”“一镇一品牌”,着力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样板和典型。通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进一步完善金融基础配置,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营造良性循环的金融生态发展环境。20xx-20xx年创建期间,区银行机构涉农贷款余额逐年增加,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涉农贷款平均利率逐年降低。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快推进,农户及农村经营主体融资需求得到有效供给。农村金融服务持续改善,银行卡助农取款、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在农村地区更加普及。农村现金服务站点网络更加健全,服务质量和效率显著提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农村经济主体的融资增信机制持续改善。

三、主要工作安排

(一)突出特色小镇品牌建设

根据现有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定位,突出自然风光、地域文化、乡土民俗、历史遗存等独特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产业特色、文化特色、生态特色。通过创新信贷产品,优化金融服务,实施普惠金融落地落实,支持蒋坝河工风情小镇、老子山温泉康养小镇、西顺河渔家风情小镇、岔河味稻小镇、三河蘑菇小镇、东双沟农旅康养小镇、高良涧电子商务小镇、朱坝高铁小镇、黄集羊肉美食小镇等建设,培育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服务业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小镇,形成“一镇一品”“一镇一特色”,努力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品牌。

(二)明确创建活动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摸底阶段(20xx年5月-7月),各银行机构依据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区有关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方案,结合实际,制定做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的具体方案。

第二阶段:启动阶段(20xx年8月-12月),巩固岔河味稻小镇创建基础上,加强蒋坝风情小镇、三河蘑菇小镇金融服务工作,并积极做好其它特色小镇金融服务准备工作。

第三阶段:推广阶段(20xx年1月-20xx年7月),各银行机构针对9个特色乡镇不同产业、行业及经营主体,研究确定合适的利率水平,开发便捷、实用的信贷产品,满足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需求,扩大对农村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授信面,提高信用贷款、无还本续贷占比,切实降低涉农融资成本。人行支行加强对各银行机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定期进行综合评估;各银行机构要及时反映本单位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总结上报好的做法、成效和经验。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8月-10月),各银行机构对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作进行全面总结。领导小组依据评估办法从定性和定量指标进行评估打分、综合评价,对乡村振兴工作进行梳理总结,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落实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进措施。

(三)落实创建重点工作措施

1.创新金融产品,增加信贷投放。一是运用央行再贴现再贷款政策,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增强法人银行机构自主定价能力,以优惠的贷款利率投放涉农企业和农户贷款。法人银行机构涉农企业信用贷款及无还本续贷两项指标占比逐年增加,并纳入区政府金融高质量发展目标进行考核。二是创新信贷产品,满足乡村振兴金融需求。立足绿色稻米、生态渔业、健康食用菌等优势特色产业实际,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推进特色产业扩面、多元复合经营、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农业+旅游”“互联网+农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多种融合新模式、新业态,培育休闲观光、现代农业园区、乡村旅游区、农业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农业新业态。创新推出粮食产供销系列产品“粮惠贷”“兴农耕”“金粮仓”,村居改善产品“住房按揭”“安居乐”“装修贷”,绿色信贷“环保贷”“生猪贷”,信用产品“惠农贷”“合家欢”“抵押快贷”“富民创业贷”“云义贷”,以及依托云平台、大数据支撑开发的线上产品“惠民e贷”“天使e贷”“税e贷”“云快贷”等,提供适合不同阶层、不同产业、不同经营主体信贷需求,努力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三是探索扩大抵质押品范围。积极推动厂房、大型农机具、圈舍和活体畜禽抵押、应收账款质押、农业保单融资等信贷业务,推广“政银保”合作融资模式,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农村资产抵质押融资模式。积极稳妥推广农地抵押贷款业务,结合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进展,稳妥开展农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业务。结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工作进展,加大对具有独立法人地位、集体资产清晰、现金流稳定的集体经济组织的金融支持力度。

2.完善基础设施,优化金融服务。一是推动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的普及应用,积极推动助农取款服务、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与信息进村入户、农村电商、城乡社会保障等合作共建,不断拓展和提升服务站(点)的网络价值。对接餐饮、学校、医院、菜场、交通、景区等民生行业,搭建如“向日葵故事”等智慧旅游项目建设、持续优化并全面实施乡村智慧公交移动扫码支付服务,全面推进电子银行业务在民生领域的应用拓展。二是加强现金示范区示范建设,引导涉农机构加大乡镇营业网点自助机具配置,规范服务内容和形式,构建信息共享平台,统一服务质量标准,努力夯实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提供优质高效现金服务的工作基础。

3.加强信用建设,优化融资环境。按照政府主导、人民银行牵头、各方参与、服务社会的整体思路,加大信用宣传,开展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启动整村授信第二阶段社会化营销体系搭建工作,提高整村授信家庭签约率和用信率,稳步推进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村企业等主体电子信用档案建设,完善信用评价与共享机制,进一步发挥信用信息服务农村经济主体融资功能。

4.建立补偿机制,分担金融风险。一是落实精准扶贫政策,调整完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每户贷款最高额度扩大到5万元,贷款最长期限延长到3年,设立小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切实提高对低收入农户的帮扶效果。二是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机制,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实施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试点,探索开发粮食、蔬菜等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气象指数保险、稻虾共作和螃蟹气温指数保险等新型险种,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三是落实市场准入、财政税收、金融服务、用地用电、创业补贴、社会保障等优惠政策,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为农村个人创业、合伙创业、农村小微企业提供财政贴息贷款支持。四是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财政补贴等方式分担涉农领域的贷款风险,解除银行机构的后顾之忧,推动金融机构将吸收的存款更多投放本地,形成金融支持涉农主体发展的良性循环。五是建立企业破产协调联动机制,合理把控企业信贷资产风险,提升不良资产处置的质效,提升金融债权的保障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区长任组长,区金融办、人行支行负责人任副组长,区农业农村局、工信局、财政局、人社局、发改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为成员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人行支行,负责具体工作协调、推进、考核、督促等工作。

(二)加强协作配合。由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建立区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加强与金融部门街接。由人行支行、区金融办牵头,建立银行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运行机制,发挥农商行主力军作用,协调涉农机构积极参与,其他银行机构主动配合,定期、不定期召开会议,及时交流“三农”、乡村振兴领域最新政策和动态,做到政策互通、信息共享,及时协调解决乡村振兴金融服务问题。

(三)强化考核激励。人行支行按照《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要求,从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大方面对银行机构进行评估,按年通报评估结果,并将评估结果作为申请再贷款再贴现、宏观审慎评估、财政支持、银行机构执行人民银行政策综合评价等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区金融办要加强对各镇(街道)督促监督,强化宣传,主动配合,积极参与,并将各镇(街道)、银行机构参与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纳入区政府金融机构支持高质量发展考核办法进行考核奖励。

【推荐】美丽乡村实践调查报告(1200字)


很难想象,对于重要的事情没有的执行方案的话它会能成功。在上级为我们分配了任务但不知道该从何下手时,我们必须将方案给准备得当,方案对于我们的行动有着指导意义,想要写好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推荐】美丽乡村实践调查报告(1200字)》,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美丽乡村实践调查报告(篇一)

曾听说过一句话:“当你埋头前行时,不要忘记路旁的风景。”是啊,我们如今都在拼搏,都在为自己的未来打拼,但是,我们不能对自己身边的事、自己的经历视而不见。它们,往往能够给我们带来久违的启发。

就像这次远足活动,对于我们来说,这次第一次参加远足,也可能我们一生中也只有这次机会了。满怀喜气洋洋的心情出了校门,到处生机勃勃,全身也异常轻松。而回来的时候,却是意想不到的痛苦。

每迈一步,疼痛的部分就会再疼痛一次。眺远前方,一望无边,仿佛没有了尽头。顿时全身无力,往路边一坐,不想走了,一步也不想动了,而大家尽管也显得筋疲力尽,但是他们依然在一步步地走,他们也一定眺望过远方,渐渐地,我与队伍越来越远。

看着他们,我仿佛明白了:你自己选择的路,没有人会替你,只有靠你自己一步一步地走,你迈一步,就离目标近一步,不要想着远方的目标在哪里,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要做的,就是迈好眼前的一步,不然,你就会落后。

这时,我已快步追赶上去。

一路走来,始终洋溢着的笑脸是我们青春的标志,并不是我们爱笑,而是我们懂得如何将疼痛与疲惫隐忍为笑,那笑是一份坚持、一份动力、一份推着我们勇往直前的毅力,它标志着成功、标志着阳光与自信,哪怕我们举步难艰,哪怕我们双腿疲软,只要意志没有动摇,只要笑脸还在,那么梦与希望也就近了,那么成功也就不远了,唯有乐观的心态与坚持不懈的精神,我们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才会走得平坦,走得洒脱,走得自如。

虽然我们的脚很痛,并且落在队伍的最后头,但是那个时候我们的心中顾不得其它只想着快点赶上本班的队伍,别让同学和老师着急。脚掌早已磨破皮,只感觉到辣辣的痛,再加上口渴,脚下的碎石子硬生生地咯在我们脚底,人感觉像是虚脱了一般,浑身无力,只感觉到炙热的阳光和疼痛感,但是我们不能停,只有互相搀扶着,用脚跟支撑着往前一拐一拐地半跑半走。当我们看到班主任的那一刻,我感觉我像只离开巢的雏鸟,终于挣扎着回到了妈妈的怀抱。

美丽乡村实践调查报告(篇二)

改革开放三十年前,我们的生活水平很低,那时吃也吃不好,穿也穿不暖。只靠爷爷奶奶那微薄的收入维持这个家,那时,我还没出生。

我出生时,已经改革开放了父母的工资一个月加起来只有100多元。

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像以前一样吃不饱,穿不暖。现在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父母的收入从每月100多元提高到1000-20xx元。(每月)

并且,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农民的收成也大大提高了。家乡的样子也变了,原来成片的土房子全都变成了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小洋楼。

现在的生活比以前的生活好多了,现在出门,私家车多了,挤公交的人少了。以前的小朋友没有电视看,只能踢踢毽子,跳跳绳,不像现在的小朋友,玩的都是高科技

愿我们的.明天更加美好!

美丽乡村实践调查报告(篇三)

勤工俭学不仅能得到一定的报酬,减轻经济负担,还能丰富我们的大学生活,获得一些社会经验。我作为学校的一份子当然也不能错过这个有积极意义的勤工俭学活动。从大二开始我就利用课余时间,在财务处做勤工俭学,这个暑假也不想错过这个实践的机会,在放假前我就到财务处报名并提交了勤工俭学的申请,在放假前几天财务处的老师就通知了我开始上班的时间。

我于20xx年7月20日到财务处报道,老师就给我安排了我工作,我的工作内容是做七月份工资预算。在预算系统中添加新增人员,录入工资,扫描有关人员、工资变动的通知,添加人员变更依据并绑定。工作时间是上午8:30—11:30,下午2:30——5:30。由于从大二开始就一直在这做勤工俭学,所以对财务处的工作基本熟悉,做起来就上多了,这种能把工作中的一切都控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的感觉很好,当然在这之前我也是付出了努力的。

我也通过参加这次的勤工俭学活动加深了对勤工俭学本身的理解。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在培养人才方面与课堂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一、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展勤工俭

学活动是实现上述目的的有效途径。在勤工俭学活动中学生能学到某些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二、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如何,不仅是评估学校教育质量高低和办学成败的客观标准,而且关系到学生毕业能否顶用、能否受欢迎、是否有出路的问题。开展勤工俭学,学生就有较多的实践机会,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中,学生可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实际,丰富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培养了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爱护公物、遵守纪律、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

四、开展勤工俭学有利于培养既有文化、又有一技之长的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新一代劳动者和技术人才。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发生了很 大变化,要求教育提供大量的多门类的中初级技术人才与之相适应。

五、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改善办学条件和师生生活,促进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开展勤工俭学为学校积累了资金,获得育人、聚财双丰收。在勤工俭学收益中,一部分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一部分用于维修校舍、添置教学设备、图书,改善办学条件,补充教育经费不足,一部分用于教师、学生福利待遇,改善他们的生活。

由此可看出,勤工俭学在培育经济建设人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当地条件,采取多种形式,把勤工俭学活动开展起来,坚持下去,并将它推向新的阶段,为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作出更大贡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可以获得经验,从而指导我们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勤工俭学活动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有开展,这就是一种对我国教育不注重实践现象的一种弥补,我想它的蝴蝶效应是巨大的。我也是其中一员,很感谢学校提供这样的锻炼机会。 自我总结与评价

虽然工作进行得很顺利,但我知道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由于不够细心,导致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花费了很长时间;在数据处理上还得进一步掌握EXCEL运用。这次实践活动,对将要走入社会的我受益匪浅,让我知道,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必需认真负责,提高工作效率;也让认识到了上司与下属交流沟通的重要性,以礼待人才会赢得更多人的尊重,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美丽乡村实践调查报告(篇四)

炎炎夏日,酷暑难熬,各大中小学校早已放假,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旅游业。在众多的学生中,他们为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纷纷去各地、各处游览观光,以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拓宽自己的眼界。因此,笔者来到省旅局,对我省假日旅游做详细的调查:

去年以来,新的休假制度形成的春节、 “十一”、“五一”三个假日旅游“黄金周”,极大地刺激人民群众的旅游热情,国内旅游空前火爆,自去年国庆至今年春节、“五一”,接连出现公众旅游消费热的几个高潮。假日旅游有力推动我省旅游业及铁道、交通、民航和餐饮、商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增加财政收入,满足公众的旅游需求,丰富节假日生活,对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繁荣地方经济,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受到全社会的普遍欢迎和关注。 假日旅游带动假日经济大发展,其主要表现在:

(一)假日旅游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五一”期间全省共接待中外游客32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0亿元人民币,日均近3亿元,比去年国庆增长12%。全省各地的热点旅游区再度火爆,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厦门共接待海外游客5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6亿;去年刚刚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武夷山市接待游客达到10.5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5000多万元,均创历史最高记录,。“五一”期间,适逢湄洲岛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七天时间上岛人数达12万人次。三明市有卖票的48个景点共接待26.8万人次,较去年比增200%,收入5350元人民币,比增215%。过去属温冷地区的连城冠豸山接待3万多人次。由于假日旅游的迅速升温,旅行社生意红火,各地宾馆饭店频频告急。

(二)假日旅游带动民航交通业的发展。

“五一”期间,厦门机场进出港114343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56%;飞行航班837次,其中增加航班142次。武夷山机场起降航班达170架次。5月1日,进出福州长乐国际飞机乘飞机出游人数达4900人。从5月1日开始进出福建的各趟旅游专列整天持续高峰,日均到发客流量达4万余人,超过春运,全省增开30多对旅游专列。福州、厦门、泉州始发的中短程旅游列车趟趟爆满,其中观光游客占80%以上。福州至武夷山的“武夷之列”专列在原有基础上又加挂四节车厢,仍超员30%。节假日期间,厦门火车站发送旅客71294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57.85%。公路客运也不逊色,如厦门特运总公司节日客运量达113065人次。据测算,交通费在旅游花费中所占比例最高可以达到70%以上,铁路、民航、公路以及水运已成为假日旅游最大的受益者

(三)假日旅游带动零售业的发展。

厦门、泉州等地大型商场销售平均增幅约42%以上,客流量比平日成倍增长,其中一半顾客是来闽旅游的外地人。1999年全国的社会零售总额比1998年增长6%,但接节假日的销售却增长70%。这就表明,假日旅游带动旅游消费已趋明朗化,消费者正在逐渐形成假日消费的习惯。因此,假日商场的火爆可以说是假日旅游推动零售业追上国际潮流的表现。

(四)假日旅游带动餐饮的发展。

“五一”到我省旅游的人数320万人次。这么多认得吃喝必然给饮食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假如按40元/人天的标准计算,这将是一笔可观的数目。无论是“五一”、“十一”,还是元旦春节,许多城市、许多景点,出现人流如潮、、疯狂热卖的火爆场面,不少洒楼、餐馆、快餐店要排队预约。而且,游人在饮食过程中,还可领略全省各地的饮食文化。

美丽乡村实践调查报告(篇五)

经过10天的调查,我发现我们的小区在环保方面存在这问题,暑期实践调查报告。我发现是从两方面来的:1 在早晨,我发现自行车上有许多白色粉末状的颗粒,据说是第2化工厂·化肥厂·面粉厂等化工厂生产的工业垃圾。2·骑自行车从北向南,发现空气越来越差。

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对老年人,他们身体较差,这十分危害他们的身体,导致死亡等一些状况,根据我调查有40%的人无所谓环境的好坏,有58%的人对环境是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还有2%的人拒绝回答问题。总体来看人们对环境的认识好似位于一个比较清晰的状态,这和国家的政策有密切关系。

过去以黄土高原的黄色和煤炭工业的黑色为主色调的山西省,如今开始换上绿色新装,出现了绿色大增、景色大变的喜人景象。

这是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的评价。他说:“不懈造林使山西成为中国森林资源增长幅度最大的省份之一。”数据显示,目前山西省的森林面积已发展到33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4。12%,比新中国成立初提高了11。72个百分点。

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26日在此间召开的全国造林绿化现场会上授予山西省“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

位于中国中部的山西省每年的煤炭产量和外运量分别占中国的四分之一和五分之四。然而,由于战乱及过度毁林开垦等原因,新中国成立之初,全省仅残存森林551万亩,覆盖率仅为2。4%。

“绿色”的缺乏令山西生态环境一度脆弱、恶化。风沙肆虐、水土流失、空气污染等生态灾难时刻威胁着全省民众。为改变这一状况,山西省于2005年提出了建设“绿色山西”的发展战略,力争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18%,2020年达到26%以上。随后,山西相继启动了十大省级工程,以年均投入50亿元以上人民币、栽植400多万亩树木的速度推进造林绿化。

山西省省长王君说:“通过造林绿化,全省生态环境大为改善,水土流失、风沙危害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数据显示,山西省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由20世纪八十年代初的3。67亿吨减少到现在的2。7亿吨,境内三条河流基本变清;林区降雨量增加了10%以上,空气相对湿度提高15%以上。

山西民众的生活环境也得到进一步改善,林业收入进一步提高。去年全省11个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二级以上天数平均达到334天,监测的103个地表水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由2005年的11。6%提高到15。5%。去年农民来自林业的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例已达到15%。

这件事震撼了我的心灵。我看来环境的形势大好。

美丽乡村实践调查报告(篇六)

又至农历新年,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庆,又是七天长假,春节向来是居民家庭全年消费最旺盛的时段之一。随着时移境迁,社会经济发展,居民家庭欢度佳节的方式在保留了大多数传统习俗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新变化,消费观念也表现出了新特点。

年终通常也是居民全年收入最多的时期,春节也往往是消费最旺盛的时期。春节消费的兴旺与居民不断丰满的腰包是分不开的,而居民春节的花费与其收入也是成正比的。消费情况也随之成为春节期间的一大问题,一年下来钱包中积蓄不少,但是回家看望父母,购置年货,走情访友购置礼品等都成为一笔不少的开销。春节对于中国人意义重大,不仅是家人团聚、亲情交流的温情佳节,也是辛苦劳作一年后辞旧迎新的休憩与慰劳。因此春节期间的消费也与此契合,表现出相应的特点。春节期间物价的上调,更使很多居民为之一振,心中虽不情愿但也无可奈何。

一、购置年货,回家探望父母

春节到来,在外忙的不可开交的子女们都急着回家探望父母,一年中不管自己收获多少总希望父母认为自己生活的不错,不想让其过于担心,所以总会购买些礼物回家,孝顺孝顺父母。这这项消费负担也在情理之中。不仅如此,归家的路费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春运期间物价上涨车票也随之上涨,很多人因为一票难求而选择不回家,但也有人不惜花重金从不同渠道购票。

二、年夜饭

年夜饭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在过去,居民家庭往往提前几个月就开始为年夜饭做准备。除夕之夜团圆饭是必不可免,有部分家庭在家吃顿自家亲手做的年夜饭。也有的在外定饭局,虽不如自家的,但也吃的其乐融融。恪守传统的居民家庭仍占据多数,不过在酒店吃年夜饭俨然也成为了一种新风尚而受到越来越多家庭的欢迎。这也成为了不可避免的消费。

三、走亲访友

除了餐饮消费以外,另一项春节消费的大头是节日礼品消费。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恭贺新年,看望亲戚总不能两手空空。春节消费的大头是节日礼品消费,《礼记曲礼》上说:“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送礼是中国人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给亲戚小辈压岁钱是中国春节的一项重要传统。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压岁钱的数量也不断加码,在居民春节消费中占据了较大的比 例。

四、开支增加担忧大,春节市场看法多

在被问及春节期间全家最大的担心时,很多居民家庭认为开支大增是过节的最大担忧。

随着物价上涨,不断抬升的春节开支成为居民家庭最担忧的问题,中年人和老年人比例最大,因为他们的收入基本上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也过过苦日子,因而感受更强烈。春节期间的开支增大对中低收入家庭的影响较大。 “出行难”历来是春节期间的焦点问题,无论是归乡省亲,走亲访友还是外出旅游,首要考虑的就是出行问题。尽管今年交通部门通过增加运力,加强监管,打击票贩等措施使春运“一票难求”的现象得到了部分缓解,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今年除夕夜的一场大雪更是为居民出行增加了困难。改善出行状况同时也是对消费环境的改善,对于居民生活和消费市场均有重要意义。

对于春节消费市场,居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大多数认为物价较往年有所提高,节日商品的种类愈加丰富,节日商品的供货量充足,认为今年商家的打折力度很有诱惑力。

春节商品的丰富种类和充足货源令居民满意。消费范围广,关注新生事物的年轻人对商品种类更敏感,年轻人认为商品种类更加丰富;而成熟稳重,更重视传统的中老年人则对商品的供货量更看重, 既有消费能力同时也热衷于购物的中年人对商家的打折促销更感兴趣。

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各项传统习俗代代沿袭,新风尚新年俗也不断涌现,春节也在不断更替着新面貌。对于春节传统年俗是否应当保留的问题,调查者几乎都表示赞成,可见居民家庭对传统沿袭文化传承的重视。当问到是否赞成“缺少文化传统,年味越来越谈”观念时,有七成回答“赞成”、两成的回答“不赞成”、一成%的回答“不好判断”。居民已经感觉到传统文化的不断流失,年味越来越淡

最后则是对家人和亲友的祝愿和祈福以及自己新年的愿望:希望家人及好友,身体健康,工作顺心,心情愉快希望全家人幸福安康,祝所有关心我的人身体健康,快乐; 祝愿祖国繁荣昌盛,人民生活越来越好。

卫生乡镇卫生村创建工作方案


卫生乡镇卫生村创建工作方案

为加快推进省级卫生乡镇、卫生村创建工作,持续改善群众健康生活环境,提高全镇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向纵深延伸。依据省省级卫生乡镇、卫生村建设标准,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以提升各类硬件基础设施为关键点,以治理环境卫生“脏乱差”为切入点,坚持创卫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理念,推动卫生创建向基层延伸,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紧紧围绕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的决策部署,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健康、文明乡村建设,组织动员全镇各村、各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大力开展乡村爱国卫生运动。深入推进镇、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全镇人居环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全面提高镇村综合管理水平和人民群众文明卫生意识,促进全镇社会、经济、环境健康协调发展。

二、总体目标

全面开展卫生镇村创建工作。

三、重点工作

(一)爱国卫生组织管理

1、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爱国卫生工作,成立镇创建省级卫生镇、卫生村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充实办事人员,明确有关单位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达标。(牵头单位:镇爱卫办)

2、将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党委、镇政府的议事日程,列入镇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卫生活动,完善创卫资料档案。(牵头单位:镇爱卫办)

3、制定高标准卫生镇、卫生村创建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以镇带村,整体发展。(牵头单位:镇爱卫办)

4、积极开展“六清六建”(清理垃圾,建立垃圾管理制度;清理粪便,建立人畜粪便管理制度;清理秸秆,建立秸秆综合利用制度;清理河道,建立水面管护制度;清理工业污染源,建立稳定达标制度;清理乱搭乱建,建立村庄容貌管理制度。)等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牵头单位:镇爱卫办,单位:生态环境建设局)

5、设立群众卫生问题投诉平台,畅通群众投诉渠道,认真办理群众投诉,群众反映问题解决或答复率≥90%,群众对全镇卫生状况满意率≥90%。(牵头单位:镇爱卫办、水利站)

(二)健康宣传教育

1、建立健全健康教育机构网络,卫健中心、学校、村委会等健康教育机构网络能够发挥作用,有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牵头单位:镇爱卫办,协助单位:卫健中心、镇中小学校、各村委会)

2、中小学开设健康教育课,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100%,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80%,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70%。(牵头单位:镇中、小学校,协助单位:镇卫健中心)

3、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病人及其亲属开展健康教育,住院病人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牵头单位:医院)

4、村委会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为主要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居民健康基本知识知晓率≥80%、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率≥70%、基本技能掌握率≥70%。(牵头单位:各村委会,协助单位:镇文化站、卫健中心)

5、各行业结合各自特点开展有关职业病防治、疾病预防、卫生保健、控制吸烟等方面健康教育活动,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牵头单位:医院,协助单位:相关单位)

6、设有健康教育宣传栏,紧密结合卫生防病工作和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卫生热点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对创建省级卫生乡镇活动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牵头单位:镇创卫办,协助单位:镇文化站、卫健中心)

7、认真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乡镇建成区无烟草广告。(牵头单位:镇爱卫办。)

(三)乡镇环境卫生

1、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法规,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管理规范,经费落实。(牵头单位:镇生态环境建设局。协助单位:镇区居委会)

2、把环境卫生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环境卫生管理部门根据总体规划,结合当地发展需要,编制环境卫生专业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牵头单位:镇爱卫办,协助单位:镇生态环境建设局)

3、环境卫生达到《城镇环境卫生标准》要求,主次干道和街巷路面平整,下水道管网覆盖率≥80%,无垃圾堵塞现象,主要街道两侧建筑物整洁美观,无乱张贴、乱涂写、乱设摊点现象,广告、牌匾设置规范,居民楼房阳台屋顶无乱堆放和乱挂衣物等现象,沿街单位“门前三包”等责任制度落实,车辆停放整齐,废物箱等垃圾收集容器配置齐全,无乱扔乱吐现象,城区无卫生死角,街巷路面普遍硬化,无残垣断壁、乱搭建、垃圾渣土暴露和违章饲养畜禽现象,镇区亮化、美化,照明设施完好,路灯亮化率≥90%。(牵头单位:镇生态环境建设局)

4、有清扫保洁队伍,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定时定点收运;主要街道保洁时间不低于8小时,镇区垃圾袋装覆盖率≥80%,道路机械化清扫(含高压冲水)≥20%,垃圾、粪便收集运输全面密闭化。(牵头单位:镇生态环境建设局)

5、生活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场建设、管理和污染防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生活垃圾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80%。(牵头单位:镇生态环境建设局)

6、生活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等环卫设施符合《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要求,布局合理,数量充足,管理规范。(牵头单位:镇生态环境建设局)

7、各类市场科学规划、农副产品市场管理规范,商品划行归市,摊位摆放整齐,无占道经营,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良好;有卫生管理和保洁人员,环卫设施齐全,给、排水设施完善,公厕、垃圾站建设符合卫生要求,设有专门的卫生管理部门和蔬菜农药现场检测机构,适时开展监管和检测工作;经营食品的摊位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和《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管理规范》等有关规定,亮证经营,严格控制活禽的销售,有活禽销售的市场设立相对独立的区域,污物(水)处置和消毒设施完善,实行隔离屠宰,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市场无违禁野生动物销售,临时便民市场疏导点设置有短期计划,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对周边市容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造成影响。达到《标准化菜市场设置与服务管理规范》要求的农副产品市场≥70%(牵头单位:镇生态环境建设局。协助单位:镇城管队、市场监督管理局分局)

8、建筑工地管理符合《建筑工地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要求,施工场地设置的隔离护栏规范,临街施工工地围墙高度不低于2米,市政设施、道路挖掘施工工地围墙高度不低于1、8米,施工现场清洁,物料堆放整齐;建筑垃圾管理规范,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全面实施密闭运输,无偷倒乱倒现象,职工食堂、宿舍符合卫生要求,厕所、洗浴间保持清洁,待建的工地管理到位,无乱倒垃圾和乱搭乱建现象。(牵头单位:镇生态环境建设局)

9、镇区绿化符合要求,公共绿地养护良好,绿化覆盖率≥30%。路灯亮灯率≥90%、(牵头单位:镇生态环境建设局)

10、河道水面清洁,无飘浮垃圾;岸坡整洁,无垃圾杂物(牵头单位:镇水利站。协助单位:镇各村居)

(四)环境保护

1、近三年镇域内未发生重大、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上一年无重大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案件;制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全年空气API指数≤100的天数≥全年天数的60%,(牵头单位:镇生态环境建设局)

2、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处于乡镇范围内,并向域内供水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5%(牵头单位:镇水利站)

3、河道水质达到相应水体环境功能的要求,水体无黑臭现象。(牵头单位:镇水利站)

4、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60分贝。(牵头单位:镇生态环境建设局)

5、镇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60%。(牵头单位:镇水利站)

(五)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

1、卫生监督机构建设达到规定要求,设备、编制、经费满足工作需要,依法开展各项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牵头单位:卫健中心,协助单位:镇安监所)

2、认真贯彻执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工作有计划,落实有依据。卫生监督、监测和技术指导规范,资料齐全。(牵头单位:卫健中心,协助单位:镇安监所)

3、各类公共场所(旅馆、美容美发厅、歌舞厅,公共浴室、网吧等)卫生许可手续齐全有效,卫生管理制度健全,设有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从业人员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经营场所室内外环境整洁,公共用品的清洗、消毒措施落实,卫生设施(清洗、消毒、保洁、通风、照明和排水等)和各项卫生指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要求。(牵头单位:镇安监所)

4、集中式供水和二次供水单位管理规范,自身检测和卫生监督、监测资料齐全,有水污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市政及自备供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的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牵头单位:镇水利站)

5、二次供水单位的水质管理有专(兼)职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定期清洗、消毒(不得少于2次/年),每次有常规检测指标的卫生监测报告,监测资料齐全。出厂水、末梢水、二次供水水质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二次供水设施符合《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的要求,资料齐全规范。(牵头单位:镇水利站)

(六)食品安全管理

1、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管工作机制和部门协调配合机制,提供相应保障,将其列入政府重点工作内容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牵头单位:镇安监所、镇食安办)

2、认真贯彻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有工作计划和总结,各项监督、监测工作落实;制定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工作规范,食品安全事故及时报告处置,连续三年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有关资料齐全。(牵头单位:镇安监所、镇食安办)

3、食品生产经营者(包括小作坊、小摊点等)均纳入监管范围,取得有效证照。生产经营活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定,有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生产经营场所布局和工艺流程合理,各种卫生设施齐全;内外环境卫生整洁,无交叉污染;食品采购、储存、销售符合要求。(牵头单位:镇安监所、镇食安办)

4、食品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和培训,能够掌握相关岗位卫生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牵头单位:镇卫健中心、镇安监所)

5、各类饮食店、食堂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防尘防蝇防鼠及上下水等设施齐全,有餐饮具消毒、保洁设施并运转良好,操作规范,凉菜制作和蛋糕裱花场所,设置专间和二次更衣间等。(牵头单位:镇安监所)

6、食品生产者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无违法添加现象;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符合要求。食品经营者贮存、销售散装食品符合要求。(牵头单位:镇安监所、镇食安办)

7、对流动食品摊贩实行统一管理,规定区域、限定品种,并有相关文件。(牵头单位:镇生态环境建设局,协助单位:镇安监所)

8、实现生猪、牛、羊、禽类定点屠宰,无注水肉和病畜肉上市,定点屠宰点(厂)符合卫生及动物防疫要求,有严格的检疫程序,工作规范、档案资料齐全、(牵头单位:镇安监所)

(七)疾病预防与控制

1、医院设有负责传染病管理的专门部门和人员,有健全的控制院内感染制度、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门诊日志齐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其他医院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牵头单位:卫健中心)

2、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控工作,各项防控措施得到有效落实,近两年没有因防控措施不力导致甲、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重大疾病控制按期完成国家规划要求。(牵头单位:卫健中心)

3、乡镇医院实行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疫情报告及时,处理规范。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

4、落实免疫规划工作;接种单位条件符合国家规定要求;预防接种规范,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5%。安全注射率100%;有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办法,居住期限3个月以上流动人口儿童建卡、建证率达到95%。(牵头单位:镇医院)

5、托幼机构、学校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开展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按照《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的要求报告疫情,无瞒报、漏报现象,有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牵头单位:镇中小学,协助单位:卫健中心)

6、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其中自愿无偿献血≥90%。无有偿献血。(牵头单位:卫健中心)

7、乡镇医院、卫生室产生的医疗废物按规范收集、运输贮存统一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医源性污水的处理排放符合国家有关要求。(牵头单位:卫健中心)

8、打击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和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辖区内医疗机构审批和日常监管资料齐全。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和非法医疗广告得到有效治理,医疗服务市场秩序良好。(牵头单位:卫健中心,协助单位:镇派出所)

(八)病媒生物防控

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制方针。加大对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的工作力度,协调各成员单位、社会各界、村民委员会并发动群众,按照《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的要求,切实做好病媒生物的预防控制工作。通过综合防制,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得到有效控制。(牵头单位:镇爱卫办)

(九)单位卫生

1、全镇各单位有卫生管理组织和卫生管理制度,积极组织广大职工搞好环境卫生和绿化美化,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评比竞赛活动,积级开展创建卫生活动。(牵头单位:镇爱卫办。协助单位:相关单位)

2、镇所有单位卫生状况良好,道路平坦,环卫设施完善,垃圾日产日清,公共厕所符合卫生要求,无违章建筑。各种车辆停放整齐。(牵头单位:镇创卫办。协助单位:相关单位)

3、市场、饮食摊点等商业服务设施设置合理,管理规范,无占道经营现象。(牵头单位:镇生态环境建设局)

4、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单位卫生工作纳入属地统一管理(牵头单位:镇爱卫办)

(十)镇辖村及接合部卫生整治

1、村居有卫生保洁人员和制度。环卫设施齐全、布局合理,垃圾密闭收集运输,日产日清,清运率100%。有污水排放设施。公厕数量达标,符合卫生要求,镇区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95%。无露天粪缸。(牵头单位:镇生态环境建设局)

2、合理设置健康教育设施,卫生与健康知识宣传材料进村入户,村民卫生知识知晓率≥70%。(牵头单位:镇爱卫办,协助单位:镇卫健中心、各村委会)

3、村容整洁,路面硬化平整,村内无非法小广告,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摆、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扔乱倒现象。(牵头单位:镇生态环境建设局,协助单位:各村委会)

4、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防制措施落实,无违规饲养畜禽。(牵头单位:镇爱卫办,协助单位:镇卫健中心、各村委会)

5、农副产品市场、环境保护和“六小”行业管理符合有关规定。(牵头单位:镇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分局)

6、镇村结合部整洁有序,无乱排污水、乱倒垃圾乱堆物料、乱搭乱建等现象。(牵头单位:镇创卫办。协助单位:镇生态环境建设局、各村委)

(十一)、镇辖村卫生管理

1、村民积级参加居民医疗保险,参合率达100%(牵头单位:各村委会)

2、村卫生室(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符合《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标准》,配有医疗用房、设备,村卫生室人员必须取得相关执业资格方可上岗。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牵头单位:卫健中心)

3、生活饮用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6)。水厂卫生管理制度健全,有卫生许可证,有水质检验室。开展余氯、浊度、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等项目检测,卫生部门水质监测每年不少于两次。(牵头单位:镇水利站,协助单位:卫健中心)

4、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85%,无露天粪缸。(牵头单位:镇爱卫办)

5、村庄主干道硬化,支路平整,村容整洁,村内垃圾密闭存放,定期清理,柴草、杂物堆放整齐,村内家禽牲畜实行圈养(牵头单位:各村委会。协助单位:镇生态环境建设局)

四、实施步骤

创建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20xx年3月—4月)

1、成立镇创建省级卫生镇、卫生村领导小组,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明确目标和任务。

2、对照省省级卫生镇标准制定创建方案、创卫任务分解表,详细分解工作任务,全面排查省级卫生乡镇、卫生村创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3、召开全镇创卫动员大会,部署创建工作,形成条块领导、部门负责、全民参与、上下联动、攻坚克难、整体推进的创卫格局。

4、通过各类自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形成社会动员,人人参与的良好创建氛围。

5、开展创卫申报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向县爱卫办提交申请报告。

(二)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4月—8月)

1、各村、各部门、各单位围绕创卫标准要求,分头逐项落实各自的分解任务。

2、收集整理并完成创卫申报资料,接受上级爱卫会的工作指导。

(三)检查考核阶段(20xx年9月—10月)

1、镇创建领导小组对各小组的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组织开展创建预检工作。

2、接受上级爱卫会的验收。

3、接受省验收组来镇暗访。

4、顺利通过省爱卫办考核评审,获得省级卫生乡镇、卫生村命名。

(四)总结验收阶段(20xx年11月—12月)

1、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对照创卫标准,针对发现的问题,开展集中攻坚、专项整治,巩固工作成果,迎接省检查验收。

2、总结创建工作,汇总整理档案材料。

五、工作要求

1、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村各单位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根据目标任务分解,制定各自的实施计划,落实具体工作人员,确保创建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2、强化明确职责、协调联动。根据创建标准,结合我镇实际,各村各单位要强化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在镇创建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步骤和各阶段的主要目标任务,分工负责、狠抓落实,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3、积极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在创建工作中,要把宣传教育贯穿创卫工作的全过程,要建立健全群众“创卫”组织,各单位层层发动,上下一致,齐抓共管,形成创建工作强大合力。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参与意识,确保创建工作氛围良好。

4、切实加强督查,严格奖惩。在创建过程中,要加强对各责任单位创卫工作督导检查,建立检查、通报、评比、考评等考核评价机制,发现问题,督办整改,形成强力推进的工作态势。对创建先进集体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任务落实不到位的将严肃问责。

 

信用村乡镇(街道)创建工作方案


信用村乡镇(街道)创建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持农村发展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信用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深化金融服务“三农”发展与普惠金融工作,充分发挥涉农金融机构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步伐,根据《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新型”农村信用创建推进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南信办〔20xx〕9号)精神,结合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金融运行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创建信用村、乡镇(街道)等信用工程为抓手,以构建和谐金融环境为目标,以服务“三农”为宗旨,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加大对农村地区信贷资金投放力度,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助推辖区新型农村信用体系创建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创建信用村、乡镇(街道),推进普惠金融有效落地农村,积极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信用机制,培育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构筑优质的区域金融生态,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创建原则

按照“政府主导、人行推动、银行参与、部门配合”的模式,在坚持“严格标准、共同评定”的原则下实行创建工作重点联系机制,信用村创建在实现区域内各金融机构创建标准统一、服务标准统一、优惠条件统一的前提下,结合单位制度规定。评定的信用村、乡镇(街道)由区政府统一授牌,确保农村信用创建的品质与公信力。

四、组织管理

成立市区信用村、乡镇(街道)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信用村、乡镇(街道)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下设办公室挂靠人行市中心支行征信管理科,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

五、工作职责

(一)人行市中心支行、区发改科技局、区金融办:在区政府统一组织下,指导信用村、乡镇(街道)评定工作的开展和实施,统筹协调各成员单位分工合作。根据创建工作目标定期召开联席会进行效果分析,在辖区内形成信用评级成果互认、信用优惠共享的工作机制。

(二)各涉农金融机构:负责信用村、乡镇(街道)的初级推荐;信用评定档案的采集、审核、保管、更新工作;制定落实信用贷款等优惠政策,宣传推广信用评定成效。

(三)各乡镇(街道):配合涉农金融机构做好信用村、乡镇(街道)的基础材料审核、上报;协助银行开展村级金融债务的清欠工作。

六、创建信用村、乡镇(街道)条件

(一)信用村

1.村集体无不良贷款或村集体历年不良贷款已核销转表外。

2.指标要求:信用户占比(该村信用户/该村总户数)不低于20%;贷款覆盖面(该村总授信农户户数/该村总户数)不低于25%;不良贷款按表外还原后计算在1.5%以内(具体指标考核可以重点联系行为主)。

3.上年内,除因自然灾害、家庭重大意外等原因外,逾期超过10天(含10天)的贷款笔数累计不超过该村近一年投放的小额贷款笔数的3%。

4.村两委能够积极支持银行工作,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农户相关信息,协助银行机构组织资金、发放贷款、清收旧贷以及推广其他金融业务。

(二)信用乡镇(街道)

1.辖属的行政村无不良贷款,信用村的比例达50%以上,不良贷款按表外还原后计算在1.5%以内。

2.上年内,除因自然灾害、家庭重大意外等原因外,逾期超过10天(含10天)的贷款笔数累计不超过该乡镇(街道)近一年投放的小额贷款笔数的3%。

3.乡镇(街道)、村两委能够积极支持银行信贷工作,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农户相关信息,协助金融机构贷款本息到期提醒、逾期催收等工作。

七、创建工作流程

(一)对象筛选。优先选择信用环境良好、产业优势突出、人口居住集中、存量客户较多、资金需求旺盛、政府扶持明显、沟通协调较好的乡村开展信用创建。

(二)信息收集。由重点联系银行利用现有的农户信用档案和农户信用信息平台,建立信用村及信用乡镇(街道)基本信息、贷款需求信息、扶贫小额贷款信息、农业和林业等管理部门相关公示信息,并加强与有关村、乡镇(街道)的沟通联系,通过调查核实确认相关信息的真实性,为信用村、信用乡镇(街道)评定提供基础信息保障。

(三)推荐上报。严格按照信用村、信用乡镇(街道)的评定条件,由重点联系银行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荐上报信用村、信用乡镇(街道)初级名单,也可由几家涉农金融机构联合推荐上报。

(四)集中会审。由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办公室提交评审的信用村、乡镇(街道)集中会审、综合评价,最终确定评定的信用村、乡镇(街道)名单。

(五)结果公示。对信用村、信用乡镇(街道)评定结果将通过政府信息网等媒体在一定范围内向社会公示,接收群众监督。公示后无疑议的,评定小组根据评定结果进行发文认定并对信用村、乡镇(街道)予以公开授牌。

八、激励政策

(一)实行整村授信。对信用村可由重点联系银行进行信用户贷款批量调查、批量授信,提升业务办理效率,提高客户体验。

(二)优化贷款方式。倾斜信贷规模,优先满足当地信贷需求。评定为信用村的,对该村内信用户单户额度5万元(含5万元)以内的贷款可采取信用方式发放,最高信用贷款额度由各银行自主决定。当信用贷款不良率超过1.5%或逾期超过10天(含10天)贷款笔数超过该村贷款总笔数3%时,涉农银行机构应暂停信用贷款的发放。在联合村两委对逾期客户进行清收,信用贷款不良率降至1.5%(含1.5%)以下或逾期超过10天(含10天)贷款笔数在该村贷款总笔数3%以内时,可以恢复信用贷款的发放。

(三)贷款优惠倾斜。信用村的农户,其贷款利率应低于非信用村的农户;采用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支持的信用户,享受扶贫小额信贷享受优惠利率政策,不再单独享受信用村的优惠利率政策。

(四)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各涉农金融机构可利用信用创建活动,优先将小额支付便民点升级为普惠金融服务点,优先布设自助机具、安排流动服务车,优先推广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电子银行服务,提供存款、结算、理财等综合性金融服务。

(五)积极争取政府政策支持。积极争取获得政府的政策支持,给予信用村、乡镇(街道)争取风险担保金或贴息资金等优惠政策。

九、信用村、信用乡镇(街道)管理

(一)信用村、乡镇(街道)年审

1.信用村年审。信用村评定后,实行两年一检制,由各涉农推荐银行按照规定标准进行初审,统一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最终审定。年审通过的,可继续享有信用村称号,并享受信用户、信用村有关激励政策。若信用户经营情况、还款意愿发生显著变化,金融机构也应及时对借款人进行额度调减,同时调整对信用村的整村授信额度。在影响贷款安全的情况消失后,可恢复原有额度。

年审时,若信用村贷款不良率超过1.5%,可给予该信用村三个月的调整期。若三个月后,该村小额贷款不良率仍超过1.5%,则取消信用村称号。调整期间,该村信用户不得享受信用村的激励政策,但对信用户的激励政策不受影响。

2.信用乡镇(街道)年审。年审时,该乡镇(街道)内信用村因不良贷款率超标被取消信用村称号而造成全乡镇(街道)信用村比例不足50%,应取消该信用乡镇(街道)称号。信用乡镇(街道)内贷款户贷款不良率超过1.5%,可给予该信用乡镇(街道)三个月的调整期。若三个月后,该乡镇(街道)贷款户贷款不良率仍超过1.5%,则取消信用乡镇(街道)称号。调整期间,该乡镇(街道)信用村不得享受信用村的激励政策,但对信用户的激励政策不受影响。

(二)建立管理台账。开展年审工作的相关涉农金融机构,需建立年审台账,并及时整理更新,以加强对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街道)的管理。

(三)强制退出机制。发生以下情况之一的,评定小组可立刻取消信用村、信用乡镇(街道)称号,被取消信用村、信用乡镇(街道)称号的,其享受的一切激励政策同时取消。

1.信用村村两委、信用乡镇(街道)党委、政府提供虚假资料、虚假信息帮助农户骗取涉农金融机构贷款的,或逃避银行债务的。

2.信用村、信用乡镇(街道)有在社会上造成较大负面影响事件,重点联系行或其他涉农金融机构认为有必要取消称号的。

[方案分享]村常态化防控工作方案简单


很难想象,对于重要的事情没有的执行方案的话它会能成功。针对我们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我们免不了制定一份全面的方案,方案是实施某项具体工作的文件,如何才能真正的写好方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方案分享]村常态化防控工作方案简单”,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为认真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县委统筹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常态化抓实抓细村疫情防控工作,坚决守住“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底线,根据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印发〈做好全县村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村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由镇党委政府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村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各主要包村干部,党政办、组织办、综治中心、派出所、民政办、建设办、农业中心、计生办、执法大队、卫生院、市场所等负责人为成员。各村要参照成立相应领导机构,确保村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到位。

二、工作措施

各地各单位要紧紧围绕“四清”(人数清、人头清、位置清、情况清)、“3+2”(3天居家隔离+2次核酸检测)和“7+7”(7天居家隔离+7天健康检测)等工作要求,针对市外来(回)岳人员出入的各个环节、各种情形,制定严密的应对处置措施,坚决做到“应排尽排、应检尽检、应管尽管”。

(一)对市外来(回)岳人员精准摸排,确保“四清”。

1.各部门加强联动,汇总分析电信、网络运营商、高速公路、医院等各类大数据资源,运用数据定位技术,及时精准甄别外市来(回)岳人员,第一时间报镇疫情防控指挥部,及时部署落实到村。

2.村按照上级疫情防控指挥部通报、个人主动报备以及其他途径反馈的市外来(回)岳人员信息,迅速安排组织专人,完成上门入户核查,进一步核实人员行程、身体健康状况等有关信息,做好记录并报镇疫情防控指挥部研判处置。

3.村统筹组织工作力量,对辖区内房屋每日进行一次逐户摸排,及时摸清未掌握的市外来(回)镇人员信息,聚焦可能出入出租房屋、非正规营业场所、家庭式宾馆、驴友聚会点等群体提升摸排频次,汇总层报镇疫情防控指挥部,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4.村结合入户摸排等工作,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和注意事项,明确告知市外来(回)镇人员须主动向村委会报告情况,对暂时无法联系的住户张贴一封信。对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黄码人员信息,要即报镇疫情防控指挥部研判处置。

(二)对市外来(回)岳人员落实管控措施。

1.镇疫情防控指挥部指导村加大对近期市外来(回)镇人员摸排,组织工作专班,第一时间对市外疫情发生地区来(回)镇人员落实“3+2”(3天居家隔离+2次核酸检测)管控措施;对来自疫情发生所在县(市、区)或直辖市所辖街道人员,严格落实“7+7”(7天居家隔离+7天健康检测)管控措施,居家隔离第1、3、7天必须严格进行核酸检测。

2.村统筹参与本辖区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在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组织下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对核酸检测出现异常情况的,由镇疫情防控指挥部按照规定即时处置。

3.村对排查中发现的市外来(回)镇人员,即报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分情况按要求落实“3+2”或“7+7”隔离监测管控措施;隔离期间落实乡镇干部、村干部或网格员、基层医务工作者、公安民警、社区志愿者等“五包一”制度,居家隔离和健康检测期满后,报镇疫情防控指挥部备案。

4.按照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要求,镇疫防办要及时督促指导职能部门、乡镇、村依法规范落实佩戴手环、安装电子门禁等措施,做到全程管控、不留死角。

5.村对完成“3+2”或“7+7”防控措施且未发现异常情形的市外来(回)岳人员,报镇疫情防控指挥部研判后按照疫情防控有关要求及时解除居家健康观察。

6.做好被隔离监测人员居家健康观察期间的生活保障。对突发疾病等意外情况,要制定应急预案,杜绝因工作方式粗暴、玩忽职守等造成严重后果,或引发网络舆情。对在村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刻意欺瞒或拒不支持不配合疫情防控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予以严惩。

三、工作要求

(一)整合资源力量。镇指挥部有关成员单位要科学统筹协调、加强人财物保障,高效联动开展工作,迅速整合村工作人员、派驻辖区或结对干部、政法干警、辖区工作人员、网格长、单元长(联防长)、楼栋长、物业管理人员等资源力量,坚决筑牢村疫情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第一道防线。

(二)加强督促指导。镇疫情防控指挥部要加强对村防控工作的督促指导,明确防控工作专班中的责任人。对人员摸排、专人包保、居家健康观察、核酸检测等工作中履职不力、失职渎职等问题,坚决严肃追责问责,确保各项防控措施不折不扣执行到位。

(三)做好信息报送。村每日将“四清”、“3+2”等工作落实情况报至镇疫情防控指挥部。镇疫情防控指挥部每天汇总、分析、核实统计后,将本地区市外来(回)岳人员有关信息〔当日掌握的市外来(回)岳人员总数、当日新增人员数、完成3日居家健康观察和2次核酸检测人员数等〕报送至县疫情防控指挥部村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文章来源:http://m.03kkk.com/fanganfanwen/4918.html

上一篇:街道开展宣传学习培训工作方案

下一篇: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