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一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一、班级实际情况
本班大部分学生在本学期中都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但有个别学生因学习行为习惯问题而使他们的学习有较大的困难,特别是计算比较差,二十以内的数都要通过数手指来完成,还有部分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而且做完题检查的习惯很少。
二、复习的主要内容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复习的重、难点
重点:主要放在数与数的运算这一块内容中。
难点:加减混合的看图列式应用题、钟面的认识。
三、复习的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 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5、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习习惯。
四、 复习措施
根据本班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措施:
1、将学生的零散知识集中起来,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网络。
2、采用变换练习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加强对10以内口算加减法的练习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练习。
4、加强对中下等生进行个别辅导
五、复习时间安排
1、回顾与反思本学期的学习情况(1课时)
2、020各数的认识及相应的加减运算(3课时)
3、分类(1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1课时)一、班级实际情况
本班大部分学生在本学期中都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但有个别学生因学习行为习惯问题而使他们的学习有较大的困难,特别是计算比较差,二十以内的数都要通过数手指来完成,还有部分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而且做完题检查的习惯很少。
二、复习的主要内容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为了更好的开展下一阶段的工作,我们要预先做一份下一阶段工作计划了。我们在制定工作计划时,要明确工作目标,且要明确工作重点,事先做好工作计划才能更好迎接工作中的挑战!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作计划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分享范文: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简单”,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略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六、教学进度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周次
日 期
教学内容
1
2.9-2.15
位置3
11
4.20-4.26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5
2
2.16-2.22
位置1退位减4
12
4.27-5.3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1
整理复习2考查1
五一休息一天
3
2.23-3.1
退位减5
13
5.4-5.10
运动会三天
认识时间2
4
3.2-3.8
整理复习3考查1
14
5.11-5.17
认识时间1
小小商店1考查1
5
3.9-3.15
图形拼组2
数数、数的组成2
15
5.18-5.24
找规律4
6
3.16-3.22
读书、写数2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3
16
5.25-5.31
统计3端午休息一天
7
3.23-3.29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减法1
摆一摆、想一想1
复习 考查1春游一天
17
6.1-6.7
总复习
8
3.30-4.5
认识人民币2简单计算2
清明休息一天
18
6.8-6.14
总复习
9
4.6-4.12
考查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
19
6.15-6.21
总复习
10
4.13-4.19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
20
6.22-6.28
总复习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学生32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还有些学生是从外地转入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据幼儿班老师介绍,这些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还有个别学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六、教学进度安排(见附表)
教学进度安排
月份周次单元教学内容页码
课时数
9
1一准备课2~5222二位置6~1333
3~4
三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4~31
10
1、1~5的认识3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4~6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10~11
7~13
五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42~83
20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整理和复习2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
11~12
14~15
六
11~20各数的认识
84~90
4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16七认识钟表91~9522
17~19
八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2
1、9加几2、8、7、6加几3、5、4、3、2加几整理和复习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20九总复习4
一、教材分析:
1、本册教学内容包括:数数;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类与比较;认识图形;认识位置;总复习。
准备单元:数数。正确的数数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本领,更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入学前,多数学生初步具有了数数的经验和技能,知道一些简单的数数方法。这一内容的设计目的是激起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学习的欲望,通过简单的数数,全面了解学生对计数、方位还有分类、大小、位置、比较、图形及观察、动手和表达等多方面的情况,为后面的系统学习做准备。
第一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也是学习“数与代数”知识的起始阶段,对建立初步的数感、符号感以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重要意义。因此,教材根据刚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分类与比较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在今后的认数与计算、认识图形、简单的统计等学习活动中,经常会用到分类的思想和方法。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具备了初步的比较意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比较长短、高矮、粗细、厚薄等打下了基础。
第三单元:10以内数的加减法。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是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主要认知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算的重要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第四单元:认识位置。本单元是学习“空间”知识的起始阶段,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五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是在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它是认数的继续和发展,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有有重要的意义。学生掌握好本单元知识,也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对多位数的认识打下基础。因此,指导学生加强学具操作,深入理解数的意义,切实掌握好本单元的知识非常重要。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本单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起始单元。小学生在入学前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入学后逐步将他们已有的感性经验进行抽象,这对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非常重要。在低年级,加强对各种形体的直观感知,积累大量的感性认识将对今后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七单元: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本单元是在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知识必须具备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本单元内容既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这一部分知识学习得好坏,将对今后继续学习口算和笔算产生直接的影响。加法和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这,应用很广泛。在开始阶段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和今后解决稍复杂的问题十分有益,因此要重视本单元内容的教学。
第八单元:总复习。本单元是全册学习内容的总复习,对学生回顾整理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初步归纳整理的能力、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材的编写特点: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身边的、学生熟悉的、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
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几个密切联系的情境。每个情境又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划分为几个情节,编排成“故事串”,从而引出一系列相对独立的问题;也可以把一个现实活动的各个环节完整的反映出来,从而引出一系列有逻辑联系的问题——形成“问题串”。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联系实际问题认识加法和减法,探索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的实际问题。
认、读、写20以内的数,会用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2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初步学会用数表示事物的顺序。
认识数0,体会0的含义,知道0在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应用。
认识符号,〈、〉、和=的含义,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以及相应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初步感受简单的估算方法。
初步学会解决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多少或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还剩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能判断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轻重。能探索一些简单现象中隐含的规律。
(2)在具体情景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能比较简单物体的长短和高矮。
联系生活经验,在具体情景中认识上下、前后等方位,能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物体位置关系。
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在活动中初步感知他们的基本特征。
(3)联系具体情景,经历把物体进行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能根据物体的用途、形状、颜色或其他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
初步体会收集、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分类整理后的数据。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学会有根据的思考;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灵活性。
(3)在认识常见几何体的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不同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初步体会统计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分析、推理,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景和问题,发展简单的合理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1)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简单事物。
(2)初步学会从实际生活和显示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一些不同方法。
(3)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帮助与鼓励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与兴趣,有喜欢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2)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验数学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数学思考的价值。
(3)能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独立思考并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
本班人数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我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我于本学期制定了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至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至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至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两个数学活动。
二、教学重点
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至20各数。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3)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初步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2、数学思考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至20各数,感受0至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
(3)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3、解决问题
能用0至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德育与数学
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优化教学过程。发挥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渗透。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挖掘、提炼其蕴涵的德育因素,把显性的教学问题和隐性的德育影响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数学的育人功能。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1)班数学教学工作,一(1)班学生男女比例均等,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差,所以一节课虽然传授的知识不多,但组织纪律上花费的时间不少。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进入校园,他们天真烂漫,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着好奇,因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很高。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一般为10~15分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爱表现自己;自控力差等。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不少本地的学生都上过幼儿园;而许多外来人员的子女,由于种种因素,没有接受过幼儿教育)。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已期更好地完成这个学期的教学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一)教学重点与难点:
会读写20以内的数 , 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2、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3、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8、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教学总目标
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认识符号:“=”、“>”、“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主要的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
1 、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学习,改变自己呆板的形象,使用儿童化语言,寻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方法,使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发展学生能力,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2 、重视培养习惯。好的习惯使学生学习数学事半功倍。在平时的教学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快速口算,使用尺子,认真思考等良好习惯,形成自觉行为。
3 、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效率,合理利用时间,在课堂上获取方法,解决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和基础知识同步发展。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 、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形式上要活泼有趣,课内外结合,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五、课时安排:
1、数一数……约1课时
2、比一比……约2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
5、分类……约2课时
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约22课时
7、11—20各数的认识……约6课时
8、认识钟表……约3课时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6课时
10、总复习……约10课时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然而“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习惯。首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二、教学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
1.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知识技能、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三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掌握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了解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了解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了解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掌握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了解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了解认识钟表,会认整时。
9.了解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了解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了解体验1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说得比较完整而简洁。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习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轻声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合作。能与同学友好合作完成数学游戏、数学活动、进行简单的数学研究。
⑼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好习惯。
5.了解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了解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教学一年级两个教学班。其中一(2)班共38人(男21女17),一(4)班共42人(男25女17)。初入学两班已个性初显:(2)班如山野稚朴天成,勇敢无畏,少约束,法自然,拟严规矩,不压个性,严爱相加;(4)班如园林静美有规,和谐温顺,有礼貌,志上游,拟拓视野,鼓励张扬,放手而爱。
四、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改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加强游戏、儿歌、演示、观察与操作,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听、说、读的分量,创造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贯穿审题、解题思路训练,引导学生用数学思想思考。
5.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6.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四、教学方法方面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3.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1、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习惯养成有很多方面,首先要学会的是整理书包和带齐学习用品,家长要为孩子准备的文具:铅笔(8-10支,每天卷好)、尺、垫板、橡皮。孩子忘带数学书、忘带文具盒在最初都是难免的,但如果有责任心的话,这类问题是不会反复出现的。孩子要逐步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培养孩子细心认真的将学习用品准备齐全,这在习惯形成初期非常重要。
其次,作业格式训练也是学习习惯培养的一方面。要利用数学练习本让学生练习写数和写算式(老师会布置,家长只要督促书写端正、格式正确即可)。
学习习惯的另一方面就是作业的按时完成,还要注意提醒孩子认真完成。家长每天先听孩子说一说当天有什么作业,再看孩子做的是否符合要求,以逐步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
2、重视孩子计算能力的培养。
由于孩子的基础不同,不同孩子的计算熟练程度和速度也存在一定差异,要缩小这一差异,仅靠每天一节数学课练习是不客观的,因此还需要各位家长做有心之人,多进行这方面的练习。
计算的练习方式多样,可以制作卡片,供孩子独立练习,也可在做家务、和孩子上街等时间来个对口令。同时要留心孩子计算错误的原因,是粗心还是计算方法存在问题。但要防止枯燥的题海练习,每天几十道,错了还要罚的做法会扼杀了孩子学数学的兴趣的。
3、依据生活理解数学,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
有些数学知识较抽象,容易混淆,我们家长要注意给孩子创造生活情境,让孩子在实际体验中理解知识。如“左右”的认识,有些孩子正确掌握左右需要较长时间和过程,家长要有耐心,在生活中强化孩子对左右手的认识,引导孩子借此来分辨物体间的左右关系。同时还要注意一个参照物的问题,如两人面对面时,如何判别对面之人的左右边。
在时间许可时,我们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做做数学游戏,通过那些具有训练目的的游戏促进孩子在数学、认知、空间理解、想象力等方面的发展,因为在游戏中孩子可以自由的、毫无压力的宣泄内在的情感,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且当孩子把“成功”的希望渗透到游戏中时,他们不愿输的努力就会从游戏本身扩展到学习中去。又如用小正方体拼拼搭搭,观察小正方体的分布,数数一共多少块,对培养孩子的空间观念大有益处。再如用一布口袋,内放各种形体,让孩子蒙上眼睛摸一摸,说说摸出来的是什么,可以不断加深孩子对形体特征的认识。虽然这游戏具有挑战性,但孩子往往乐此不疲。
4、重视数学语言发展,为聪明插上翅膀。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语言能力的增强可以极大的改善孩子的学习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孩子语言发展的重要性。不妨给孩子的智力发展插上“语言的翅膀”,让孩子飞得更高,更远。
在生活中要多为孩子创设说数学的机会,让孩子说说自己的观点、看法与思路。和孩子交谈的形式不必过于正式,比如和孩子散步时,和孩子去公园时等等,这样交流的气氛要自然亲切得多。对话时要有意识的激发帮助孩子形成规范的语言表达习惯。如“我是这样想的”;“我认为……”“因为……所以……”。要求孩子说完整的话。
数学书中的实际问题小朋友都要能在老师或家长引导下看书说出题意。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家长要能耐住性子,多听少说,只要我们的话语能引发交谈话题,进行适当的点评反馈就够了。
5、培养孩子表达能力的另一妙招就是经常向孩子“请教”。
把孩子推上讲台,做孩子的“学生”这虽有明知故问的嫌疑,但并不妨碍孩子的为师热情。他们会很兴奋,很热情的扮演老师的角色,介绍自己今天的学习收获。
6、让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
俗话“数子千过,莫如夸子一长”,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老师和家长肯定和赞赏。与其说“你不要这样做!”还不如“你那样能够做得更好!”;与其让孩子在没完没了的批评中纠缠于做过的错事,还不如让适时的表扬给孩子的每次进步都鼓掌喝彩!自信不足的孩子更是特别害怕出错,家长更应尽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欣赏。“有进步!继续努力!”“没关系,我相信你一定能行!”,不要吝啬真心的表扬。
7、注重孩子学习过程,正视孩子考试成绩。
当他们面对新内容,特别是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时,孩子就会感到困难,因此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家长在家看孩子的计算很熟练,就以为孩子的数学学得很好,但真正考查或解决实际问题时,孩子往往有些不适应,或者说不尽如家长之意。这就需要我们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关注孩子的学习内容,数学并不仅仅是单纯的计算。
为了更快的完成工作任务和目标,我们应该为下一阶段工作做好打算了。工作计划应该是一个连续制定跟进的过程,一份好的工作计划可以让接下来的工作更上一层楼!对于写工作计划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编辑的《最新实用!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集锦五篇》,欢迎阅读,供您参考。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七、课时安排
全册课时安排:共计约61课时
1、数一数………………………………………………约1课时
2、比一比………………………………………………约2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
5、分类…………………………………………………约2课时
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约21课时
7、11—20各数的认识…………………………………约4课时
8、认识钟表……………………………………………约2课时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2课时
10、总复习………………………………………………约4课时。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学生32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还有些学生是从外地转入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据幼儿班老师介绍,这些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还有个别学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六、教学进度安排(见附表)
教学进度安排
月份周次单元教学内容页码
课时数
9
1一准备课2~5222二位置6~1333
3~4
三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4~31
10
1、1~5的认识3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4~6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10~11
7~13
五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42~83
20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整理和复习2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
11~12
14~15
六
11~20各数的认识
84~90
4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16七认识钟表91~9522
17~19
八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2
1、9加几2、8、7、6加几3、5、4、3、2加几整理和复习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20九总复习4
本班人数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我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我于本学期制定了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至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至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至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两个数学活动。
二、教学重点
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至20各数。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3)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初步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2、数学思考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至20各数,感受0至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
(3)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3、解决问题
能用0至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德育与数学
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优化教学过程。发挥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渗透。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挖掘、提炼其蕴涵的德育因素,把显性的教学问题和隐性的德育影响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数学的育人功能。
一、本班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分析与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29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及格率100%、均分102分、后进生转化50%。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生活中的数、观察与测量、加与减(一)、(二)、(三)认识人民币,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及圆的直观认识,简单的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5、初步感受“形”与“体”的联系,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6、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7、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如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时,学习从具体现象中概括出数学规律;在学习数的组成与比较大小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在整理数的顺序时发现“百数表”的一些规律等。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口算方法时,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在口算练习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在算法多样化中初步培养思维灵活性。
3、在认识常见平面图形和对图形进行折、剪、拼等变换中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方法和获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判断。如利用估计监控计算得数、检查解决问题的答案,运用统计数据进行合情推理等。
(三)、解决问题方面
1、在教师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件。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大致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在教师的安排下回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独立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本学期教学奋斗目标:
力争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使学生全面掌握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在期末统考中及格率达到100%,均分达到105分以上,后进生转化率达到100%。
五、主要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他们在课堂上多提问,课后多辅导,多鼓励树立起他们的学习信心,挖掘提高成绩的有利因素,全面提高教学成绩。
6、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然而“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习惯。首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二、教学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
按照公司对我们个人的要求,未来的工作计划也要准备起来了。只有规划好自身岗位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研组的工作计划范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数学教研组的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教研处工作思路的指导下,聚焦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宗旨,以提高课堂教学技能为重点,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以组内教研为主线开展活动。
二、基本情况
一年级数学教研组有5个教学班,由3位数学教师组成,是一支充满活力的队伍,教师们工作热情高、积极主动、学习氛围浓。
三、工作目标
1、通过专家引领、师徒结对、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等形式,在组内扎实、有效、持久地开展教研活动,促进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2、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的模式,让集体备课由“形式化”转为“实效化”,努力促进个人备课质量的提高,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把好本组的教学质量关,使每位教师都明确树立质量的意识。
3、优化教学模式,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学习先进教育理念,每位老师做到每学期上一节公开展示课。
四、具体措施
1、立足课堂教学,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努力追求真实、有效、高效的课堂。要从学生的真实需要出发,从教材内容的特点出发,恰当地把握教学目标,落实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处理好“课前预设与课中动态生成的关系”,认真抓好课堂教学工作,上好每一节课。重视平时学生测试及各方能力的综合测试。既要努力锻造精品课,更要注重提高常态下课堂教学的水准。本学期通过开展上示范课、展示课,加强我数学组的互学之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2、强化教学行为,期初要求所有任课教师,根据所任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按计划如实实施。督促教师日常教学中要认真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辅导学生。鼓励数学教师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和教学水平,大力开展教学研究,推动我校数学教师素质和水平的整体提高。
3、改革教学形式,本学期数学组以加强集体备课为根本,以理论学习为手段,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改革,搞活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鼓励本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数学测评、家庭作业等各方面的改革和创新,认真组织好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五、教研活动安排
第一周:1、各教师制定授课计划
2、推门听“开学第一课”
第三周集体备课,制定教研组备课组计划
第四周理论学习(《新课标》解读)
第五周:学校数学教研大组活动
第六周集体备课
第七周学校教研大组活动
第八周组内集体备课
第九周学校家长开放周活动
第十一周学校教研大组活动,
第十二周集体备课
第十三周理论学习《新课标》
第十五周一二年级口算比赛
第十八周教研组工作小结
一年级数学教研组的工作计划2新的学期,新的起点、新的目标、新的希望。新的举措、新的成效。本学期我们一年级数学教研组这个团队一共四人,有信心做好本学期的各方面工作。具体计划措施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的“三个面向”为指针,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质量为生命,深化内改,细化管理,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素质,进一步转变教学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以“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为研究重点加强学习,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和空间观念,使学生学会学习,使我们教研组数学教学、教研质量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1、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学理论,优化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阅览,做读书笔记,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每周四下午的教研活动。鼓励教师踊跃发言并做好业务笔记。
2、加强数学课改组成员的研究意识,把“有效整合一年级学生数学作业中错题”作为本学期的研究重点,并能把研究的过程、研究的思想及时辐射到各学校,帮助广大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逐步抓好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探究。
3、在教师认真学习、深入教改实践的基础上,让教师在教育理论、个人观点与教改实践的对话中进一步激活思想,不断总结。本学期将继续组织参加上级各部门组织的各类评比活动,组织教学案例(设计)评比活动。
4、加强“同课异构”的研究力度。组织全组教师参加学校的听评课活动,共同研究,共同成长,让学生得到实惠。做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认真领会新标准、新理念,汲取优秀的经验,不断充实自己,提高组内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研能力。继续开展学习听课、上研究课观摩课、课堂教学评价,带动数学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
5、重视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以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为研究重点,让学生生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每一堂数学课都能成为学生成长的一个起点。
6、继续搞好“减负增效”工作,积极辅导学习困难学生,使他们在各自原有水平上得到相应的提高,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避免繁杂、无效、重复的练习,减轻学生负担。
三、活动内容及安排:
九月份:
1、讨论和制定教研组具体工作计划、了解本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等。
2、集体听课,评课,写反思和评课报告。
3、确定每月主题教研课和“凭海临风主题论坛活动计划。
十月份:
1、开展“同课异构”活动,积极研课、磨课、听课、评课。
2、参加学校“海纳百川”读书论坛:教师读书故事演讲。
3、继续校内和外出听课、评课,写反思和评课报告。
4、搞好家长开放日活动。
十一月份:
1、新教师教学汇报活动。
2、继续听课、评课,写反思和评课报告。
十二月份:
1、看统一注重练习口算,参加口算达标。
2、做好复习和期末考评工作。
以上活动具体安排按周次进行,如有变动,一切服从学校工作计划。
总之,本期我们要实实在在的把课备好,把课上好,把学生辅导好,在教学研究活动中,我们要坚持一手抓教学常规的落实,一手抓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让学生开心,家长放心。
一年级数学教研组的工作计划3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一年级教研组紧紧围绕学校和教导处工作内容,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方向,以深化校本教研为中心,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根本,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加强教学研究,立足课堂教学,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树立良好的教风、学风、研风,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认真学习领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努力提高本组教师的业务综合素质。
(二)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转变教学理念,积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数学学习的习惯,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三)以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作业设置的有效性”为重点,努力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四)以创建品牌教研组为契机,积极开展教学研讨,营造研讨氛围,努力提升教师的群体素质,争做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
三、工作要点
(一)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的精髓与要求。
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内涵,掌握新课改对学生和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充分认识到课改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勤于研究、勤于研究、勤于总结,努力将课改理念转化为自觉的课堂实践,做到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课堂教学思想上要以学生为本,能力为中心、活动为重点;过程要开放和灵活;组织形式要宽松民主;评价要多元。课堂教学目标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除关注学生的一般能力外,更要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意志、毅力等。
(二)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优化课程实施。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发展为根本,关注落实过程性目标;以生活为依托,着力构建鲜活的课堂;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建立探究性学习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学习能力。要让学生感到学习是有趣的、快乐的,真切地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1、要精心备课,扩大学生课堂实践的空间,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注重整体结构的设计,注重形成个性化的设计方案,使学习过程成为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
2、加强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要特别关爱他们,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歧视责骂他们,不打击他们,让他们也有完成某项任务后产生的自我满足感,让这些学生也在一种积极而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学习,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四、活动安排
9月份:
(一)学习一年级数学教学研究工作计划。
(二)制订本校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三)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数学教研活动。
10月份:
(一)进行集体备课,组织全组数学教师教研活动。
(二)积极参加学校教学开放日听评课活动。
(三)学科教学衔接主题教研。
11月份:
(一)进行常规检查,迎接上级视导评估。
(二)期中数学教学质量检测。
(三)做好家长会的准备工作。
12月份:
(一)研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研究。
1月份:
(一)制订复习计划,研究复习方法和方式。
(二)期末工作检查。
(三)期末质量检测与分析。
(四)教研组工作总结。
一年级数学教研组的工作计划4一、指导思想:
在新的学期里,我们一年级数学教师将继续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竭尽所能力争在教学观念上落实一个“新”字,在课堂教学上突出一个“实”字,在常规工作中力求一个“细”字。不断学习进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工作目标:
1、本组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常规习惯,做到扎实有效。
2、激发本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营造并形成初步的良好学习氛围。
3、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读写习惯,注意学生课堂上的用眼卫生。
4、使本组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及实施水平在原有水平上有进一步的提升。
5、互帮互助,精心准备,力争上好每一堂课,高质量的完成学校数学有效教学研讨课活动。
6、配合学校的“青蓝工程”,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给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帮助其讲好“青蓝工程”青年教师汇报课。
三、主要工作:
1、备课,上课:
开学初,本组教师首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仔细通览教材,然后按学校的统一要求认真备课,没有教案坚决不能进课堂。备课时,不仅备教材,也要备学生。上课前先对学生有个初步的了解,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思想准备,充分预测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耐心细致地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上课时,积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活数学课堂,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以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的改革。
2、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形成:
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应付自如。在平时的教学中,继续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书写方法,良好的听课习惯,认真的学习态度,并且督促他们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3、辅导:
一年级的两位数学老师虽然一个人教两个班,任务重、工作累,但是我们也要坚持对每一个孩子负责,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力争做好培优补差工作。认真配合学校的学困生跟踪转化课题研究,认真撰写学困生案例及分析,把学困生的辅导工作落到实处。
4、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作业的设计既要在量上有所控制,又要注意质的精当,教师批改要正确及时,字迹端正,符号规范,要有日期、等级,激励性语言等。
5、组织好课堂达标和单元测试:
认真对待课堂达标,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情况,改进课堂教学中的不足。认真对待单元测试,按学校统一要求,集思广益,反复推敲,创造性地出好每一个单元的测试卷,利用好每一次单元测试,组织好每一单元的测试,填写好每一次的学生成绩,给学生打上A,B,C,D不同等级,取代原来的分数制,阅完卷后及时写出测试分析,写好改进措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以后的教学工作积累宝贵的经验。
6、听课评课:
克服困难力争一学期听课总节数不少于15节,边听边思,及时评课,向授课水平高的教师虚心学习,给授课教师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7、写好反思,教育随笔,教师日志等:
在每节课后及时对教学进行反思,及时捕捉课堂中的闪光点,写出高质量的教育随笔;认真撰写教师日志,力争做一个笔耕不辍的学习型教师。
8、教研活动: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不缺席,仔细听,认真记,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研究水平;认真对待小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定地点,定主讲人,精心准备材料,及时上交材料。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材料撰写工作。组织好组内老师互相帮助,精心准备,力争上好每一堂课,随时接受学校领导的检查。这学期的工作重点放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及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上,我们将利用教研活动和平时的课余时间群策群力,把这一工作做好。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只要我们努力奋斗,相信不久,我们就会采摘到灿烂的明日之花,收获到沉甸甸的明日之果。
一年级数学教研组的工作计划5一、指导思想
在新的一学年里,我们一年级数学团队的全体成员将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业务能力不断提升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加大教学研讨力度,坚持科学育人,扎实有序地开展数学教科研工作。
二、本学期工作重点:
1、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点,制订出适合他们的教学计划。抓好平时的课堂教学,提高平时的课堂教学质量。抓好学生的学习常规,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
2、总结每个单元教学。查找原因,进行详细的反思、回顾,进行及时的查漏补缺。对下个单元的教案再进行集体复备,对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设,并找到解决的方法。交流作业批改、辅导、检测,研究大家教学中的困惑,传授教学经验等。
3、结合学校特色创建活动,开展主题教研。
4、及时反思,改进教学。做到课上课下每日反思,每天在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后,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对自己一天的教学工作进行认真的分析与反思,多写多投多参赛,参加实验苑的投稿。
5、加强团队建设,努力争创优秀团队。
6、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科研能力。
7、开展多样化教研活动,如:每月教研课、每月论坛、两校区同课异构等,以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本期教研活动安排如下:
三月:
1、期初教研组活动安排
2、主题教研课
3、凭海临风主题论坛
4、隔周主题研讨活动
四月:
1、一年级特色活动——七巧板
2、主题教研课凭海临风主题论坛
3、隔周主题研讨活动
五月:
1、两校区同课异构——《找规律》
2、凭海临风主题论坛
3、隔周主题研讨活动
六月:
1、凭海临风主题论坛
2、隔周主题研讨活动
3、期末复习迎考
一年级数学教研组的工作计划6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组教师将坚持学校的办学理念,团结互助、互帮互学,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课堂改革为重点,以竞赛课、研讨课、组内研究课、随堂听课为平台,以学校教学开放活动为窗口,组织本组内教师进一步学习新课程理念,认真扎实地开展好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从而努力工作,愉快工作,享受工作。
二、工作重点
1、认真准备并组织好四月份我组教师在学校数学大组的“校本培训”活动。
2、开展组内研究课并尝试“走班制”活动,努力做到推陈出新年、有容高效。
3、准备好学校组织的青蓝工程的汇报课和出师课。
三、具体安排:
(一)固定工作:
1、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制作并准备好下周上课使用的教学课件。
2、坚持每周一下午进行组内教研活动。
3、每周五下午,及时上传下周的教案。
(二)分段工作:
三月:
1、开展本学期的收心考试,结合实际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教研组计划。
2、积极动员,配合学校完成业校招生工作。
3、两位年轻教师做好校内选拔课的准备。
4、选定组内研究课的课题及研讨方式。
四月:
1、组织并完成好学校数学大组的校本培训活动。
2、积极准备学校组织的青蓝工程徒弟汇报课。
五月:
1、举行年级组“一年级数学竞赛”的活动。
2、开展组内研究课并尝试“走班制”活动,进行互听、互评,共同研讨。
3、做好青蓝工程“出师课”的准备。
4、制定期末分项测试计划。
六月:
1、举行年级组“优秀作业展评“活动。
2、组织学生制作“数学小报”的实践活动并进行展示及评比。
3、进行期末达标测试(口算)。
4、做好期末复课计划及指导。
5、期末测试工作。
一年级数学教研组的工作计划7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提出的以雅育雅,自主发展为指导,围绕学校的工作重点从愿意到明白,聚焦课堂教学开展本期数学教研组工作,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机制,使得教研组团队建设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自主化。用任务驱动,使教研组内每位成员明明白白上好每节课,明明白白做好每个研究,明明白白搞好每次活动。
二、关键词:常规,研究,质量,活动
三、工作策略:
想实招,做实事,求实效
四、工作要点。
配合班主任抓好德育工作,尤其是好习惯的坚持,因为习惯决定成败。
搞好教研工作,做到务实教研,教研务实。坚持每单元集体备课,而且时间、地点、主讲人要落到实处。另外随机教研随时在组内开展。(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应该是:认真组织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效。
以高度的责任心,热忱的服务态度,强劲的服务力来做好一切常规工作:
(1)坚持做好教学八认真;
(2)认真抓好教学十环节;特别要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高效性上下功夫;
(3)让学生继续适应教师的课堂教学,
(4)认真做好课前修改,课中灵活有效地实施,课后认真细致的总结反思工作;
(5)认真上好组内的研究课,并做好评、说、反思工作;
(6)坚持提前两周备好课,每个单元检查签字。
(7)认真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以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养。
(8)初步培养学生养成错题记载的习惯。
(9)开展年级组内的数学竞赛(如:口算比赛)。
(10)配合年级组搞好年级的特色活动,并在活动中突出体现数学学科的特色。
五、本学期特色工作:
1、建立一年级学生情况记载表。
2、加强和二年级的联系,高效地开展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
3、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收集相关资料。
4、辅导学生参加数学比赛。
5、落实课堂观察的研讨工作。
6、开展富有特色的教研组活动,促进组内每一位教师的发展。
六、各学月工作重点安排:
第一学月:制定本组工作计划,参加期初的教材分析,尽快顺利开展新学期的教学工作。
第二学月:继续加强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开展课堂观察研究活动。
第三学月:积极参加专家听课日活动。
第四学月: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展年级特色的口算比赛。
第五学月:实践反馈性的考试,工作总结、质量分析等期末工作。
七、组内集体备课安排:
第一、六单元、整理与复习(一)主讲谢
第二、四单元、整理与复习(二)主讲赵
第三、五、七单元加与减(一、二、三)主讲任
第八单元、总复习主讲钟
八、组内研究课题:《组织教学对学生学习质效的影响》
一年级数学教研组的工作计划8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一年级数学组教师将以《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和《溧水县普通教育办学水平评估方案》为工作标准,以学校工作计划为依据,构建“精诚”为核心价值的课程文化,实践“精诚管理”造就“快乐教育”氛围,贯彻执行规范、追求效益、崇尚创新的工作态度和精神,加强学习,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整体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团结互助、互帮互学,继续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立足课堂教学,以“三十五分钟课堂的研究”为活动主题,组织本组教师进一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20xx版)理念,认真扎实地开展好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在求实、高效上下功夫,从而有效提升我组数学教师的课程理解力和课程实施力,促进一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二、主要工作
1、以“三十五分钟课堂”为主题开展教研活动。
2、“三十五分钟课堂”教学竞赛。
三、具体工作和措施
(一)组织加强理论学习
1、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20xx版),以及各类理论书籍、经验论文。
2、集体研读教材,细读例题编排、练习编排的特点,正确全面地把握教材编写的意图。
3、组内教师须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不同形式的专题讲座,全程参与教学研讨,必要时作主题发言。平时研讨活动中全组教师也可就常规管理中的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学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探讨。
(二)落实教研组常规管理
1、提高教师备课的实效性。
OA电子备课系统在个人主备、团队备课的前提下,形成个性化的设计方案,从“他组织”走向“自组织”,使备课过程成为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教学之后,要及时写好教后反思或教后记。
2、设计科学有效的练习,合理设置作业。
合理使用《补充练习》,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题目进行练习,对于有一定思维含量能有效拓宽学生思维宽度和深度的一些题目必须要做,对于一些重复设计的机械操练题,教师可视本班实际情况选择不做或少做。教师也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自行设计一些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灵活性、开放性的综合练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紧抓教学质量不放松。
本学期,我们要继续狠抓平行班的教学质量,为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采取如下措施:
⑴平时做好培优补差工作。教师要对班级内的学困生进行情况分析,有的放矢地做好补差工作,并做好追踪记录。
⑵重视平时单元评研的实效。本学期开始尝试开展“评研”活动,提高学生参与意识,注重评研的有效性,每次利用单元机动课进行评研,教师要根据评研情况认真审视自己的教学质量,不断调整改进教学,及时做好漏补缺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
(三)开展学科活动,营造校园数学文化气息。
解决问题是小学生的一项必备的数学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深切体会到: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要从低年级抓起。本学期的数学学习中有大量解决问题的内容,因此本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更应紧紧围绕“三十五分钟课堂的研究”为主题来展开,平时加强日常训练,学期中认真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解决问题能力竞赛”。
(四)积极开展教研组课题研究
本学期本教研组的专题教研活动是《小学低年级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为了保证这个课题深入有效地开展,要求组内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以各种方式展开理论学习,提升理性认识。
围绕研究主题,每位教师在学期内学习相关理论文章,并做好理论学习摘记。教师们还可利用课余时间查找并学习相关的资料,在小组教研活动中进行交流和研讨,骨干教师的研究课题可与本课题结合起来,共同推动课题研究的进展。
2、进一步开展实践研究,探索有效实施的策略
各位教师不论是备课、说课、评课等活动都可围绕专题展开。通过课例研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教学结果进行反思,不断研究和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开展《基于“核心问题”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通过《基于“核心问题”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缩小教师教学水平之间的差距,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校名师队伍的建设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4、发挥组内骨干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挖掘本组优秀教师,为组内青年教师搭建发展平台。
三、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定本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
2、第一次组内集体备课、研讨。(主备:《第一单元:20以内的减法十几减9》)
3、第二次组内集体备课、研讨。(主备:《十几减9》)
4、组织理论学习,完成读书摘抄。
三月份:
1、学习《溧水教育》20xx年第12期的文章《提升教学品质的思考和探索》。
2、第三次组内集体备课。(主备:《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3、组织教师参加学校“三十五分钟课堂”系列教研活动。
4、教研组组内教学工作自查。
5、组织理论学习,完成读书摘抄。
四月份:
1、组织学习课程标准(20xx版)。
2、第四次组内集体备课。(主备:《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
3、期中质量调研。
4、撰写、上交教学案例或叙事。
5、第五次组内集体备课。(主备:《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6、组织理论学习,完成读书摘抄。
五月份:
1、第六次组内集体备课。(主备:《第五单元元、角、分》)
2、组织教师参加学校“三十五分钟课堂”系列教研活动。
3、教研组组内教学工作自查。
4、第七次组内集体备课。(主备:《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5、组织理论学习,完成读书摘抄。
六月份:
1、第八次组内集体备课。(主备:《第七单元期末复习》)
2、组织学生参加学校“解决问题能力”的等级考试。
3、进行期末复习研讨。
4、撰写、上交教学随笔《我最得意的一节课》。
5、组织理论学习,完成读书摘抄。
6、期末教研组工作小结(再次检查需上交或上传的各种材料)。
一年级数学教研组的工作计划9为了更好地落实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让数学课堂充满勃勃生机和活力,让我们的教学质量不断得以提高。特制定本学期的教研计划:
一、工作思路和目标:
以学校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坚持“以研促教强质量,培训培养促成长”的宗旨,确立使学生“会学、乐学”的教学理念,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为研究专题,加强年段教研。采用多种措施,多种教研形式,致力于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致力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致力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力求教研工作做到“实、广、活、新”,得以有效落实。按时按量地完成学校规定的各种常规工作。
二、主要工作和措施:
1、扎实做好常规教学工作:
教研组要认真研读教材,集体备课,要明确教学重难点和学习目标;上课要认真,方法要灵活;作业布置要突出层次感,重在落实,实现“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讲究实效。
2、加强年段教研工作。
(1)继续坚持做好每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采用理论学习、座谈交流、集体备课研讨、专题辅导、课题活动、校本研究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研活动。
(2)教研组确定教研主题,及时交流研讨。
首先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和有效教学的相关知识,并写好学习体会,然后根据研究专题-----“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听评课的方式在课堂生上发现问题,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围绕研究专题,组织教师们交流研讨,并将研讨结果运用到课堂上,真正落实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规范数学教学常规管理
1、要加强管理,做到没有教案不进课堂,加强教学反思。
2、作业布置与批改:
(1)、布置作业目的明确,侧重于学生的知识巩固个各种能力的养成。
(2)、作业设计要难易适度,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分别布置作业,以达到都有发展的目的。
(3)、作业量要适当。
(4)、教师对学生作业要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5)、作业批改及时认真,要给予评价,做好批改记录。
3、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特别要重视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审题、书写等习惯的养成,采取切实的措施经常抓、反复抓,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加强教学质量监控。要将数学教学质量追求分解到每一课每一单元的评价上,减少或消除错误积累。特别是每个单元的测试卷,我们要加大对命题的研究,努力做到“依标脱本,活用教材”,切合新课程理念,有效推动新课程改革。期末要制定出科学的复习计划,特别重视提优补差工作。
四、开展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激励学生个性发展
本学期将开展“计算小能手”竞赛、最佳作业评比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数学。
五、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定教研组、备课组计划。
2.配合教导处第一次备课检查。
3.检查备课质和量。
三月份:
1.学习讨论《怎样评课》
2.学习执行《小学生学习习惯16条》。
3.确定本学期重点:
低年级专心倾听等习惯;
四月份:
1.各备课组开展“备、说、听、评、思”的活动模式。
2.第十周制定期中计划,进行期中练习,并做好期中质量分析。
3.做好考试情况分析,找出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五月份:
1.开展拓展课、探究课教学评比,“六个一”活动内容展示。
2.开展各班学科竞赛。
3.交流体会。
六月份:
1.第二次备课检查。
2.备课展示交流。
3.制定期末计划,做好复习工作。
4.一学期教研组工作的回顾和总结。
1.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第一学期怎么写
一年级xx班共有51人,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因此我制定了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
二、教学内容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20以内各数。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初步认识钟表、整时和半时。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2.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第一学期怎么写
一、教学对象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然而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习惯。首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3.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第一学期怎么写
一、工作目标
1、加强对培优补差工作的常规管理和检查。
2、认真挑选好培优补差的对象。
3、通过培优补差,使学生能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4、认真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每周至少2次的辅导,辅导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二、具体内容
1、补差内容:全册教材。
2、培优内容:思维能力方面的训练。
三、培优补差的形式
形式:
1、利用课堂时间随机辅导。
2、利用学校午休时间。
3、老师、家长相配合。
四、具体措施
1、利用课堂时间随机辅导
在课堂上多提问他们,对优等生,多提问一些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对后进生多提问一些基础知识,促使他们不断进步。当后进生作业出现较多错误时,教师要当面批改,指出错误,耐心指导。当少数后进生因基础差而难以跟班听课时,我们应采取系统辅导的方法,以新带旧,以旧促新,帮助后进生弥补知识上的缺陷,发展他们的智力,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发现他们的优点和成绩就及时表扬,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2、课余时间个别辅导
在限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是很难满足和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的。因此,组织课外辅导,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很有必要的。对于优等生,布置要求较高的作业让他们独立思考。同时,在每天放学后定期对后进生进行辅导,对当天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对掌握特别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平时,在后进生之间让他们开展一些比赛,比如:看谁进步快、看谁作业得满分多、看谁成绩好等。
3、家长和老师相配合
我打算布置适当、适量的学习内容,让家长在家里对后进生进行协助辅导,老师定期到优等生和后进生家里进行家访,摸清他们在家的学习情况和作业情况。定期让优等生介绍他们的学习经验,让后进生总结自己的进步。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培优补差工作是一个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作为教师,会不断摸索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使我们的培优补差工作更具成效。
篇一:一年级数学培优补差计划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正处在一个大的变革之中,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为了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行以点带面,全面提高.通过培优补差使学生转变观念,认真对待学习,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真正做到教师动起来,学生活跃起来.并且长期坚持下去,真正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里.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因此,特制订数学培优补差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加强对培优补差工作的常规管理和检查。
2、认真挑选好培优补差的对象。
3、通过培优补差,使学生能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4、认真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每周至少3次的辅导,辅导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二、具体内容
1、补差内容:全册教材。
2、培优内容:思维能力方面的训练。
三、培优补差对象和形式
对象:优等生 :王钊君 张煜轩 刘婉婷 肖润钰 叶家宝
后进生 :王瑞 王丽 张子豪 陈峰 杜昭 王梦凡
形式:1、利用课堂时间随机辅导
2、利用学校午休时间
3、老师、家长相配合
四、具体措施
1、利用课堂时间随机辅导
在课堂上多提问他们,对优等生,多提问一些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对后进生多提问一些基础知识,促使他们不断进步。当后进生作业出现较多错误时,教师要当面批改,指出错误,耐心指导。当少数后进生因基础差而难以跟班听课时,我们应采取系统辅导的方法,以新带旧,以旧促新,帮助后进生弥补知识上的缺陷,发展他们的智力,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发现他们的优点和成绩就及时表扬,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2、课余时间个别辅导
在限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是很难满足和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的。因此,组织课外辅导,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很有必要的。对于优等生,我打算制定课外资料让他们学习,布置要求较高的作业让他们独立思考。同时,在每天放学后定期对后进生进行辅导,对当天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对掌握特别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平时,在后进生之间让他们开展一些比赛,比如:看谁进步快、看谁作业得满分多、看谁成绩好等。
3、家长和老师相配合
我打算布置适当、适量的学习内容,让家长在家里对后进生进行协助辅导,老师定期到优等生和后进生家里进行家访,摸清他们在家的学习情况和作业情况。定期让优等生介绍他们的学习经验,让后进生总结自己的进步。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培优补差工作是一个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作为教师,会不断摸索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使我们的培优补差工作更具成效。
篇二:一年级数学培优补差计划
根据我所教学两个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学校工作目标,除了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定期评定学生成绩、优质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外,积极采取课内外培优补差措施,制定培优补差计划,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及培优补差工作中,力争取得好成绩。
一、学情分析:
为了更快的完成工作任务和目标,我们常常需要书写工作计划。工作计划,是每一个职场人士进行时间管理、项目管理的手段,我们作了工作计划后,就会对某件工作任务有了大概的工作思路。对于写工作计划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范文系列之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最新模板(8篇)》,希望您可以借鉴参考!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略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六、教学进度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周次
日 期
教学内容
1
2.9-2.15
位置3
11
4.20-4.26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5
2
2.16-2.22
位置1退位减4
12
4.27-5.3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1
整理复习2考查1
五一休息一天
3
2.23-3.1
退位减5
13
5.4-5.10
运动会三天
认识时间2
4
3.2-3.8
整理复习3考查1
14
5.11-5.17
认识时间1
小小商店1考查1
5
3.9-3.15
图形拼组2
数数、数的组成2
15
5.18-5.24
找规律4
6
3.16-3.22
读书、写数2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3
16
5.25-5.31
统计3端午休息一天
7
3.23-3.29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减法1
摆一摆、想一想1
复习 考查1春游一天
17
6.1-6.7
总复习
8
3.30-4.5
认识人民币2简单计算2
清明休息一天
18
6.8-6.14
总复习
9
4.6-4.12
考查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
19
6.15-6.21
总复习
10
4.13-4.19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
20
6.22-6.28
总复习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学生32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还有些学生是从外地转入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据幼儿班老师介绍,这些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还有个别学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六、教学进度安排(见附表)
教学进度安排
月份周次单元教学内容页码
课时数
9
1一准备课2~5222二位置6~1333
3~4
三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4~31
10
1、1~5的认识3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4~6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10~11
7~13
五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42~83
20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整理和复习2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
11~12
14~15
六
11~20各数的认识
84~90
4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16七认识钟表91~9522
17~19
八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2
1、9加几2、8、7、6加几3、5、4、3、2加几整理和复习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20九总复习4
本班人数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我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我于本学期制定了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至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至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至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两个数学活动。
二、教学重点
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至20各数。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3)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初步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2、数学思考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至20各数,感受0至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
(3)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3、解决问题
能用0至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德育与数学
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优化教学过程。发挥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渗透。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挖掘、提炼其蕴涵的德育因素,把显性的教学问题和隐性的德育影响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数学的育人功能。
一、本班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分析与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29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及格率100%、均分102分、后进生转化50%。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生活中的数、观察与测量、加与减(一)、(二)、(三)认识人民币,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及圆的直观认识,简单的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5、初步感受“形”与“体”的联系,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6、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7、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如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时,学习从具体现象中概括出数学规律;在学习数的组成与比较大小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在整理数的顺序时发现“百数表”的一些规律等。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口算方法时,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在口算练习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在算法多样化中初步培养思维灵活性。
3、在认识常见平面图形和对图形进行折、剪、拼等变换中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方法和获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判断。如利用估计监控计算得数、检查解决问题的答案,运用统计数据进行合情推理等。
(三)、解决问题方面
1、在教师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件。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大致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在教师的安排下回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独立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本学期教学奋斗目标:
力争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使学生全面掌握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在期末统考中及格率达到100%,均分达到105分以上,后进生转化率达到100%。
五、主要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他们在课堂上多提问,课后多辅导,多鼓励树立起他们的学习信心,挖掘提高成绩的有利因素,全面提高教学成绩。
6、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现阶段作为数学教师的自己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我制定了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大部分上过幼儿班,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还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将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乐园;认识图形,活动园地;11至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最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我们的校园,数学实践活动;总复习。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1、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表达式题。
(4)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5)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资料,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2、数学思考方面
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
3、解决问题方面
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2、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3、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六、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实施多元化的评价。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1)班数学教学工作,一(1)班学生男女比例均等,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差,所以一节课虽然传授的知识不多,但组织纪律上花费的时间不少。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进入校园,他们天真烂漫,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着好奇,因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很高。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一般为10~15分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爱表现自己;自控力差等。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不少本地的学生都上过幼儿园;而许多外来人员的子女,由于种种因素,没有接受过幼儿教育)。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已期更好地完成这个学期的教学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一)教学重点与难点:
会读写20以内的数 , 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2、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3、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8、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教学总目标
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认识符号:“=”、“>”、“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主要的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
1 、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学习,改变自己呆板的形象,使用儿童化语言,寻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方法,使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发展学生能力,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2 、重视培养习惯。好的习惯使学生学习数学事半功倍。在平时的教学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快速口算,使用尺子,认真思考等良好习惯,形成自觉行为。
3 、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效率,合理利用时间,在课堂上获取方法,解决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和基础知识同步发展。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 、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形式上要活泼有趣,课内外结合,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五、课时安排:
1、数一数……约1课时
2、比一比……约2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
5、分类……约2课时
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约22课时
7、11—20各数的认识……约6课时
8、认识钟表……约3课时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6课时
10、总复习……约10课时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然而“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习惯。首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二、教学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
一、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认识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
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
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
2。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4。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篇一: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范文
一、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32人。男生24人,女生8人。刚进入学校的孩子活泼好动 ,天真烂漫,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习爱好。通过入学测试全部达到了入学要求。
虽然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 ,他们不懂得怎样去学习 ,也不会学习;有些同学学习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得进行引导,教给学生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养成爱好学习的习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目的要求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措施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非常重要。因此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首先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言是否完整,老师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
篇一: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一 、班级概况分析:
学生刚入校,对学校的常规不了解。年纪小,自律性差。但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有部分学生有说普通话的意识,能用简短的普通话与老师和同学做简单的交流。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至于其他学习成绩还有待于在今后去了解.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六个部分。入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接下来是汉语拼音,学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一),10篇课文,识字(二),又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每课认字12~14个。20篇课文分做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
教材的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内容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广泛适用性等特点。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汉语拼音。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2.识字与写字。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其中100个会写。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 阅读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 口语交际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 本册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 汉语拼音是学生学习汉语的工具,因此汉语拼音的教学是重点。
2、 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其中会写100个汉字。
3、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二)、难点:
1、汉语拼音比较抽象又容易混淆,因此学生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拼音教学是难点。
2、识字量的增加,是学生回生率很高,因此400个汉字教学是难点,如何巩固汉字更是一个难点。
3、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是个难点。
五、 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措施:
1、 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吃透新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3、 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优美的情境图,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加强语文和儿童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5、 设立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开展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6、 认真批改每课作业,及时作好反馈、小结。
7、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导优辅差。
8、变学会为会学,教给学生学习的灵活方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注重教材和整合,整体地运用教材,并力求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整单元备课,在备课时注重单元内每个教点的联系。
9、识字教学遵循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之下,使他们能够尽早阅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将已经学过的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认记生字的学习当中。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相信学生能够应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独立识字,鼓励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汉字。积极提倡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一起玩识字、组词的游戏或一同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
10、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要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一节课中写字不宜太多,为避免学生疲劳,写字要分散到每一堂课中去。在写字的量的把握上,注意写字的质量。
11、在口语交际教学之前,要提早布置准备工作。在教学时,重视情境的创设,通过多种方式引起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在交际过程当中,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为学生提供可以模仿的对象,同时关注交流的状态,对交际的过程予以调控,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交流过程当中富有创意、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还要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对于前者,要给予肯定,使其感受到交际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对于后者,则在适当的时机予以纠正,一般不打断学生,以免打断交际进程,影响他们的情绪和交际的顺利进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除了通过专门设计的口语交际课,在很大的程度上还要依赖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通过回答问题、讨论交流,对学生进行交际训练。此外,还要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交流,从而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六、教学进度 (略)
为了在后续工作中更好地表现自己,我们要为新的目标和计划开始做计划了。工作计划,就是自己对未来某一时间内工作的大致规划,当我们忙起来时,容易忽略一些环节,工作计划可以起到提示的作用。对于写工作计划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呢?小编通过努力,整理了“2022范文: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大家尽管来参考,希望有所帮助。
一、教学对象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然而“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习惯。首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为了跟上公司的脚步,我们需要好好地去写工作计划了。有效的工作计划需要是具体的、可量化的,具备完成的时间节点,我们作工作计划,是因为它具有清单的作用,可以避免我们漏项。可供我们参考的工作计划模板是什么样的?请您阅读小编整理的《范文合集: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表集锦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略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六、教学进度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周次
日 期
教学内容
1
2.9-2.15
位置3
11
4.20-4.26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5
2
2.16-2.22
位置1退位减4
12
4.27-5.3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1
整理复习2考查1
五一休息一天
3
2.23-3.1
退位减5
13
5.4-5.10
运动会三天
认识时间2
4
3.2-3.8
整理复习3考查1
14
5.11-5.17
认识时间1
小小商店1考查1
5
3.9-3.15
图形拼组2
数数、数的组成2
15
5.18-5.24
找规律4
6
3.16-3.22
读书、写数2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3
16
5.25-5.31
统计3端午休息一天
7
3.23-3.29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减法1
摆一摆、想一想1
复习 考查1春游一天
17
6.1-6.7
总复习
8
3.30-4.5
认识人民币2简单计算2
清明休息一天
18
6.8-6.14
总复习
9
4.6-4.12
考查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
19
6.15-6.21
总复习
10
4.13-4.19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
20
6.22-6.28
总复习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学生32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还有些学生是从外地转入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据幼儿班老师介绍,这些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还有个别学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六、教学进度安排(见附表)
教学进度安排
月份周次单元教学内容页码
课时数
9
1一准备课2~5222二位置6~1333
3~4
三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4~31
10
1、1~5的认识3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4~6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10~11
7~13
五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42~83
20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整理和复习2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
11~12
14~15
六
11~20各数的认识
84~90
4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16七认识钟表91~9522
17~19
八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2
1、9加几2、8、7、6加几3、5、4、3、2加几整理和复习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20九总复习4
本班人数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我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我于本学期制定了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至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至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至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两个数学活动。
二、教学重点
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至20各数。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3)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初步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2、数学思考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至20各数,感受0至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
(3)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3、解决问题
能用0至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德育与数学
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优化教学过程。发挥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渗透。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挖掘、提炼其蕴涵的德育因素,把显性的教学问题和隐性的德育影响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数学的育人功能。
一、本班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分析与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29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及格率100%、均分102分、后进生转化50%。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生活中的数、观察与测量、加与减(一)、(二)、(三)认识人民币,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及圆的直观认识,简单的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5、初步感受“形”与“体”的联系,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6、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7、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如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时,学习从具体现象中概括出数学规律;在学习数的组成与比较大小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在整理数的顺序时发现“百数表”的一些规律等。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口算方法时,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在口算练习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在算法多样化中初步培养思维灵活性。
3、在认识常见平面图形和对图形进行折、剪、拼等变换中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方法和获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判断。如利用估计监控计算得数、检查解决问题的答案,运用统计数据进行合情推理等。
(三)、解决问题方面
1、在教师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件。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大致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在教师的安排下回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独立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本学期教学奋斗目标:
力争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使学生全面掌握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在期末统考中及格率达到100%,均分达到105分以上,后进生转化率达到100%。
五、主要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他们在课堂上多提问,课后多辅导,多鼓励树立起他们的学习信心,挖掘提高成绩的有利因素,全面提高教学成绩。
6、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20xx初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范例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五、六两个班的的数学教学,由于学生刚由小学升入初中,好多的习惯还不规范,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为了能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知识的综合性较强。老师要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学第一周我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中发现少部分学生基础还可以,而大部分学生基础和能力比较差。所以一定要想方设法,鼓励他们增强信心,改变现状。在扎实基础上提高他们解题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二、教学计划:
(一)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习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数学第一章内容的正确把握能较好地做到这些。
(二)努力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哪些是独立完成的,哪些是小组合作完成的,同时作业也要分层次进行,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初一的数学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着重对学生进行上述几方面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三)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
进入中学,有些学生纵然很努力,成绩依旧上不去,这说明中学阶段学习方法问题已成为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知识的内存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的解题能力,我要求学生养成先复习,后做作业的好习惯。课后注意及时复习巩固以及经常复习巩固,能使学过的知识达到永久记忆,遗忘缓慢。
三、加强集体备课:
与本组的其他教师加强集体备课,突显集体的优势,作到进度统一、作业统一、重难点的处理统一,多学习其他教师的长处,加强课堂效率的高效建设。
2.20xx初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范例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2)班和(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这两个班整体情况是学生基础很差,优秀生较少,后进生占每个班的90%左右。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同时大部分学生的数学思维不活跃,特别是逻辑思维较弱,应通过课上听讲与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还有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
二、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习题,精心备课,上好新课。这学期针对数学内容编排特点-----几何内容多,我准备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习和讨论,让学生多展现数学思维,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讲,从而培养语言组织能力同时也练习了几何证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合理落实各项教学常规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正确地掌握和处理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同时更重要的是备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2、上课时教学目的要明确,讲课时要围绕中心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整个教学过程要严密组织,使课堂教学既层次分明,又协调紧凑。教学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力求使他们能掌握本课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作业要求要严格,但布置的作业要适量。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根据作业情况查缺补漏,做好个别辅导。
四、学困生转化工作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分析选好学困生,做好辅导计划。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我准备做到信心、爱心、细心、耐心、恒心,这对唤起学困生的自信心、上进心能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3.20xx初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范例
一、指导思想
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坚持走“教研”之路,努力探索“减负增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入手,持之以恒地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三、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掌握单项式,多项式以及相关的概念。充分理解并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掌握整式的加减法,并能熟练运用,为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
6、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4.20xx初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范例
一、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
从上学期的教学观察与测试结果看,这班学生的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习惯较差,跟不上教学进度的多。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师生习惯于接受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风气尚未形成。作业习惯抄袭,勤思好问的少。从抽查的情况看,学生对要理解记忆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读题、理解题意的能力弱,综合分析题目信息,确定解题思路、方法的经验不足,答题书写随意,格式不规范。综合评估本班教学成绩明显低于去年班级。为此新学期的数学教学要积极尝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品质,努力提高综合成绩,尽量缩小与去年学生差距。
2、教材情况:
本学期是本年级学生初中学习阶段的第二学期。新授课程主要有相交线与平行线、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实数。现行教材、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乘坐“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之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在灵活选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应适度引用新例,把初中数学各单元的知识明晰化、条理化、规律化,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品质。
二、目标要求
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数学问题,要鼓励学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学中既要注意知识的覆盖面,关注中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又要突出数学知识在社会、科技中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习、练习中熟记知识要点、考试内容,掌握应试技巧和数学思想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在期末考试中力争生均分70分左右,合格率60%以上,并将低分率控制到10%以下,综合成绩镇前五。
三、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捕捉课改信息,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
2、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
3、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训练考点、热点,强化记忆,形成能力,提高成绩。
4、改进教学方法,用挂图,实物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
5、精讲多练,在教学新知识的同时,注重旧知识的复习,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在练习、测试中巩固提高,减少遗忘。
6、开辟第二课堂,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7、加强培优补中促差生的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特别要多鼓励后进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习惯;
(2)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习惯;
(3)自主作业习惯;
(4)课后复习习惯。
8、改进阶段考试形式,改进评价方法,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対基础知识技能“推迟判断”,让学生有再次考试的机会,成功的喜悦,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
四、教学进度
三月份:(1-5周,约30课时)相交线与平行线、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结束新课。并进行阶段测试。结束新课月考。
四月份:(6-10周,约25课时)二元一次方程组结束新课。并进行阶段测试。期中考试初定在5月1日前后。
五月份:(11-15周,约25课时)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结束新课。并进行阶段测试。结束新课月考,初定在6月2日前后。
六月份:(16-19周,约20课时)实数结束新课,进入综合复习,并进行阶段测试。结束新课测试,初定在1月8日前后
七月份:(20-21周,约10课时)自主复习与答疑,考前指导。
5.20xx初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范例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3、4两个班的数学课,两个班级共有学生114人。从入学成绩上看其中优等生有21人,占总数的18%,学困生占总数的27%。通过一周的学习观察,大部分学生无好的学习习惯,运算能力、基础知识掌握较差,尖子生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待提高。
二、分析原因
1、对数学无兴趣,基础薄弱。
2、课上听课精力不集中,分不清重维点。
3、尖子生辨析能力差,灵活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4、作业不独立完成,抄袭现象严重。
5、学习方法过于死板。
三、措施
1、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数学兴趣使讲课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大课下辅导,作业检查力度,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作业中出现的抄袭、乱不准确等现象严加惩处,并提高课后习题的质量,逐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3、注意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后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主要是课堂上注重分层教学,对尖子生学困生的问题进行实质性处理。作业中分层布置,让每个学生都能自己独立完成作业,课下任务分层类子生以提高能力为主学困生以夯实基础为主。
总之,在本学期中我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爱学数学,会学数学,每个学一的数学成绩都有所提高。
随着人教版数学教材的改版,从教学内容到教学设计上,以及新版教材的认识和解读都将有所不同。为了能更好地解读新教材,完成课标的新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针对一年级上册,制订本新人教版数学教学计划。
一、明确指导思想:
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确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2、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5、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采取相应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操作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乐园;认识图形(一),活动园地;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最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我们的校园,数学实践活动;总复习。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我将更深刻地学习会议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学习和钻研教材与《数学课程标准》。多读课改知识,多参加课改活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力争把工作搞得更好。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学生32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还有些学生是从外地转入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据幼儿班老师介绍,这些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还有个别学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跟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跟加减法,认识图形、 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跟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跟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跟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跟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跟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跟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跟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跟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跟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跟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跟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跟圆。
6、通过直观演示跟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跟半时。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跟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跟知识设计活动内容跟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跟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跟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跟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跟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跟学具。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此时正是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刻,我得好好把握,但同时我也认识到良好的习惯是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可以形成的,必须打持久战,而急于求成,效果会适得其反。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一定要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学生,指导家长,共同让孩子们慢慢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然而“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习惯。首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2、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点
6—10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
4、教学难点
10以内数的组成与凑10法。
三、教学措施
1、加强直观教学,增强操作、观察、时间等教学手段的应用。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的家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小教学步子
5、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6、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8、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四、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1
9.2—9.6
准备课
(3课时)
2
9.10—9.14
位置
(3课时)
3
9.17—9.21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4课时)
4
9.24—9.29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4课时)
5
9.30—10.7
国庆放假
6
10.8—10.12
认识图形
(4课时)
7
10.15—10.19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4课时)
8
10.22—10.26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4课时)
9
10.29—11.2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4课时)
10
11.5—11.9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4课时)
11
11.12—11.16
11-20各数的认识
(4课时)
12
11.19—11.20
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
(2课时)
13
11.26—11.30
期中复习
14
12.3—12.7
认识钟表
(3课时)
15
12.10—12.14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4课时)
16
12.17—12.21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4课时)
17
12.24—12.28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4课时)
18
12.31—1.4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4课时)
19
1.7—1.11
复习
20
1.14—1.18
复习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