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思考方案网

方案范文:重点产业集群招商引资工作方案优秀篇

2022-01-12
方案范文

在开始一项建设之前,我们必须将实施方案给准备得当,制定好实施方案对于自己也是一种成长,好的实施方案都有哪些内容?在这里,你不妨读读方案范文:重点产业集群招商引资工作方案优秀篇,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五中全会精神和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深化“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大力抓好“五促一保一防一控”重点工作,实施精准招商,强化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推动我市优势特色产业集中集聚发展。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目标任务

聚焦“3+4+5”产业集群,着力抓大项目、大抓项目,力争全市新引进总投资超5000万元合同项目48个以上,合同项目当年开工率达60%以上,产业集群项目占合同项目总数60%以上(详见附件1)。

二、重要活动安排

由各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制定《重点产业集群招商路径》,确定重点招商方向和潜在目标企业,明确落地园区,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招商推介和项目对接活动(详见附件2)。

三、主要招商举措

1.深化“一把手”招商。各单位“一把手”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带头走出去招商,主动对接项目,大力推动重点招商项目落地。年内力争新引进总投资超10亿元的重大产业招商项目1个以上。

2.坚持部门联动招商。由各产业集群责任单位牵头,统筹资源,科学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信息共享,积极推进联动招商。每季度至少开展专题联动招商1场以上,活动方案和总结报市招商服务中心备案。

3.积极推动以商招商。加强与本地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定期会商,梳理其供应链短板和发展方向,确定重点招商方向和潜在目标企业,绘制“产业招商地图”,精准谋划一批针对性强、落地快、质量高的招商项目,开展“一对一”精准招商、以商引商。

4.持续开展回归招商。各单位要加强与异地商会、“招商专员”的联动,充分发挥招商小分队的作用,精准对接在外乡贤中的行业龙头,营造重乡贤、聚乡情的浓厚回归氛围,力争每个乡(镇)、街道引进标志性回归经济项目2个以上。

5.加大闲置资源招商。梳理市各类闲置资产和园区闲置土地厂房、僵尸企业,加大低效用地再开发力度,开展楼宇经济、平台经济、总部经济招商,实施“腾笼引凤”,提升土地集约利用率和亩产效益。

四、工作保障

1.实现重点项目闭环管理。对重要来宾实行报备管理,建立重要来宾数据库。对重大招商项目实行“专班推进、挂图作战、清单管理”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即由产业集群分管市领导牵头组成工作推进专班,由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制定项目落地流程图,并每月组织协调会,会商项目落地情况,实行清单管理。重大问题及时提请市主要领导协调。

2.聚力开展项目落地攻坚。梳理20xx年、20xx年已签约但仍未落地的招商项目,由各乡(镇)、街道、场和园区主要领导牵头逐个细化项目落地攻坚方案,倒逼推进项目落地。力争到20xx年底,20xx年以来签约项目开工率达80%以上、竣工投产率达30%以上。加大项目落地指导和帮扶,力争20xx年当年签约项目开工率达60%以上。

3.营造比学赶超氛围。每季度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开展1次集中签约,通报上一季度签约项目开工情况。将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落实情况列入“比进度·比实效”推进重点工作落实机制,对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予以正向激励;对重视不够、推进不力、进展缓慢的通报批评,努力营造抓落实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03kkk.coM编辑推荐

优秀方案:招商引资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汇编


为做好全镇20xx年开放型经济工作,进一步强化“项目为王”意识,营造“全民招商”氛围,提升招商引资实效,切实改善营商环境,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和商务工作会议精神,以市“优环境促发展”活动为契机,重点围绕全市“131”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符合我市产业发展规划的重大项目,为推进我镇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支撑。围绕全市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工作,以打造“四最”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推动我镇营商环境持续改善,进入市乃至市前列,为我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流的环境保障。

二、目标任务

20xx年全镇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个以上。以市场为主体,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平竞争,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着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完备优廉的要素环境、亲商护商的社会环境,推动我镇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三、重点工作

1、立足精准招商,对接治谈一批:围绕全市“131”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跟踪在谈项目,深入开展招商对接活动,形成有效招商线索30条以上,对接治谈项目3个以上。

2、立足产业优化,签约落地一批:定期梳理线索项目,推进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确保全年引进总投资亿元以上实体项目2个以上。

3、立足提质增效,开工建设一批:突出抓好已签约项目的开工建设和已落地项目的协调服务,确保全镇新签约项目注册率达90%,进资项目占比率达80%,开工率达70%,投产率达60%。

4、加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宣贯。全面开展国家、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学习,把《条例》列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内容。各村(居)委会、各部门要把履行职责与《条例》宣传教育相结合,通过组织学习培训、专题宣讲等多种形式,全面掌握《条例》,不断提高依法履职能力。要把《条例》的宣传教育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将《条例》的精神转变为政务服务的理念,优化政务服务,提升依法服务水平。

5、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加大营商环境问题收集渠道宣传,继续开展“入企听诉”等政企沟通活动;建立服务对象库,分期分批走访全镇相关企业;加强问题跟踪督办,做好问题收集、转办、反馈和督查的闭环管理,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6、持续落实党政主要领导和营商服务员挂点服务企业制度。党政主要领导要率先垂范,发挥“头雁效应”,认真履行企业服务工作,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营商服务员要继续落实“四个一”工作要求,做好优质“服务员”,承担起沟通桥梁作用。

7、建立企业落户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全过程跟进企业签约后在开办至投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能解决的及时协调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提请上级部门帮助解决。

8、提升企业家安全感、幸福感。加大对侵害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案件查处力度,切实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教育引导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拥护党的领导,指导、帮助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对优秀企业家进行宣传和奖励,提升企业家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9、强化监督执纪。持续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与督查,明察暗访常态化,督查通报常态化,执纪问责精准化;严格遵守优化营商环境“五条铁律”,落实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工作措施,严禁非法摊派行为,对阻碍和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一律严查快处并曝光;不定期通报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先进典型。

四、工作要求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镇20xx年招商引资工作专班,营商服务工作专班,由镇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相关人员负责具体工作。

二是思想认识再提高。各地各部门要始终牢记招商工作是一个地方推进经济建设的重要手段,营商环境就是一个地方软实力,也是核心竞争力,以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继续强化思想认识,主动担当作为,强化协作,密切配合,全力打造“四最”一流营商环境。

三是工作纪律再严明。严禁借招商引资工作名义公款吃喝、变相旅游,坚决杜绝各类项目落地中推诿扯皮、消极应付,不作为或慢作为现象,切实做到廉洁招商、高效服务。相关责任部门要定期通报曝光单位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等问题,通报曝光在服务企业、兑现政策过程中的“吃拿卡要”微腐败问题,做到“零容忍”,形成“强震慑”。

【荐】招商引资百日攻坚挂牌招商工作方案合集


为贯彻落实省市招商引资工作部署,根据县委十五届八次全会精神及“十四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要求,根据《县20xx年招商引资“百日攻坚、挂牌招商”工作方案》等相关指示精神,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省“一主、六双”、市“一谷一城”产业空间布局,坚持以推进“二五十百千”工程为抓手,以“一区三城”建设为目标,突出“六张名片”,创新“双轮驱动”战略,推进全民招商,提升开放度、融合度,打造招商引资政策洼地、绿色产业集聚高地,进一步增强招商引资对镇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攻坚时间

攻坚期分为三个阶段,总期限是:20xx年1月15日—20xx年5月30日。其中:动员部署阶段为20xx年1月15日—20xx年1月20日;“百日攻坚、挂牌招商”阶段为20xx年1月20日—20xx年4月30日;巩固成果、考评奖励阶段为20xx年4月30日—20xx年5月30日。

三、适用范围

全镇各办公室、社区及村。

四、攻坚目标

20xx年招商引资将围绕持续推动“四个重点”、发挥“四个力量”、明确“四个职责”、落实“四项措施”开展工作。由经济发展办公室牵头1个以上挂牌项目及自主包装项目开展招商活动,其他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协同促进。同时,各办公室、社区及村,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积极搜集域外客商、人才等信息,为镇招商引资工作拓宽视野、营造良好招商环境。

五、工作步骤及内容

(一)动员部署阶段(20xx年1月15日—20xx年1月20日)

召开动员会议,制定《招商引资“百日攻坚、挂牌招商”活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要成立专职招商团队,明确工作职责和完成时限,量化目标任务,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招商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利用视频、微信、网络、电话及邮件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招商引资工作氛围。

(二)“百日攻坚、挂牌招商”阶段(20xx年1月20日—20xx年4月30日)

镇经济发展办公室(简称经济办)定期对各相关部门进行调度,了解工作进展情况,汇总相关信息。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建立高质量挂牌重点推介项目招商工作推进机制。在“百日攻坚、挂牌招商”工作期间内,经济办须认领1个以上挂牌项目及自主包装项目开展招商活动;其他部门自愿认领或自主包装项目开展招商活动。

(牵头部门:经济办;配合部门:各办公室、社区及村)

二是搭建对外开放和招商平台。组建招商小分队,重点对接高质量挂牌包装项目和日常调度的在谈项目;赴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区域开展“一对一”“点对点”叩门招商,重点对接世界500强企业、国内(民营)500强企业、上市公司及行业领军企业等战略投资者。由经济办牵头,主动联系对接企业,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洽谈对接,确保“百日攻坚、挂牌招商”签约一批项目。

(牵头部门:经济办办;配合部门:各办公室、社区及村)

三是进一步营造舆论氛围。宣传部门要切实加强舆论引导,多层面、全方位进行宣传报道,提高社会各界对经济工作的关注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资源,采用会议发动、舆论造势、实地报道、领导专访等形式,为活动造势,为干事鼓劲。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牵头部门:经济办;配合部门:各办公室、社区及村)

(三)巩固成果、考评奖励阶段(20xx年4月30日—20xx年5月30日)

各部门要巩固“百日攻坚、挂牌招商”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切实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前期手续相关工作,确保通过攻坚工作推进项目落地开工。

经济办将对“百日攻坚、挂牌招商”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调度、梳理、汇总。并由经济办牵头、相关部门配合成立“百日攻坚、挂牌招商”工作考评领导小组,最终依据领导小组意见对“百日攻坚、挂牌招商”工作成果给予考评。

此项工作将纳入部门及个人年度考核范畴,请各部门认真重视。

(牵头部门:经济办;配合部门:各办公室、社区及村)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镇要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动员会议,成立专门机构,组建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跟踪落实,调动一切资源,全力招引项目,确保招商引资“百日攻坚、挂牌招商”工作顺利完成。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各部门要按照确定的工作目标,结合本部门实际,强化工作措施,落实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强化考核,兑现奖励。将“百日攻坚、挂牌招商”工作部门及个人年度考核范畴。

【精选】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文件精神,加快打造“水”“全域绿色食品”,大力培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推动我市食品产业做大做强,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发展目标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来闽调研期间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共享利益链”为重点,以标准化生产、精细化加工、集群化发展为方向,做大做强食品加工业,积极培育农业新业态新产业,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十四五”期间,我市以茶产业为主导,粮食、笋、食用菌、熏鹅、烤鳗等食品加工产业为辅发展思路,运用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抓二产带一产促三产,力争到2025年,全市食品加工产业链条更加完整,产业融合机制更加健全,产业集聚效应更加明显,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要素集聚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重点推进茶百亿产业链创建工作,深入实施武夷岩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鼓励扶持茶产业一、二、三产高质量发展,重点引进茶饮料、茶日化用品、茶包装等扩链、延链、补链项目,加快完成茶旅小镇、茶检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茶产业专业园区规划编制工作。加强源头管控,推进控肥控药,大力推进无药无肥生态茶园建设,完善从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质量监管体系全覆盖。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组织茶产业科技特派员,加快茶园生态化改造,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推行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替代使用化学农药、茶园套种树木等管理模式,提高我市生态茶园的面积和茶叶品质。结合“水”品牌建设,加强“大红袍”“正山小种”“武夷岩茶”“武夷红茶”等公共品牌建设与保护。积极与新媒体开展特色宣传,让武夷茶“月月有牛事·季季有花样”,不断提高武夷茶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对茶叶市场实行常态化、动态化监管,依法打击茶叶市场假冒、伪劣、侵权、过度包装、恶意炒作、偷逃税收等行为。

二、重点任务

(一)主导产业

按照“控制面积、提升品质、做强品牌、延伸链条、增加附加值”的发展思路,围绕茶产业“11363”发展目标,实施开展龙头培育、质量提升、标准管控、品牌建设、市场营销、融合发展等“六大专项行动”,进一步推动茶产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1.推动茶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推进生态茶园建设,研究制定生态茶园建设、茶园管理技术标准,鼓励生态标准茶园、绿色(有机)、无公害茶基地建设,对现有茶山进行生态改造,围绕整治山场改造、生态茶园改造、茶林联动改造,打造三个生态质量提升示范片。健全从种植、生产、加工、流通全产业链质量监管体系,实现“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质量管控,加快推进国家武夷岩茶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筹建进度,加强“一品一码”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建设,根据生产形势和市场需求,及时修订武夷岩茶、武夷红茶标准体系,制定武夷岩茶、武夷红茶标准样品。充分发挥茶产业研究院、陈宗懋院士工作站作用,加强与湖南农业大学、农林大学、武夷学院等院校合作,加快茶树优良种质资源保护及创新利用、生态茶栽培技术及机械运用、茶产业深加工产品新技术等技术攻关,全面开展现有武夷名丛的栽培、推广、应用,以及茶叶生产、加工、仓储等关键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运用。

2.推动茶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按照“补短板、强优势”的要求,围绕“补链、延链、强链”目标,全面激发“链”式效应,实现茶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加快建设茶产业专业园区,根据《市茶产业发展规划(20xx—2025)》,对生态创业园区茶叶加工区进行扩园,建设集茶加工、茶食品、茶具、茶机械、包装、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研发等全产业链于一体的茶产业专业园区,推动茶产业集中集聚发展。建立茶产业发展扶持基金,鼓励武夷星、正山堂、香江、瑞泉等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增资扩产、做大做强,引有竞争力的大茶企来设立总部和运营中心,鼓励龙头企业与小微企业联合经营,鼓励龙头企业以收购、兼并等方式,整合各类分散的茶产业资源,打造跨区域、长链条的综合性茶企龙头。整合全市现有茶场、综合农场等国有茶业资源,鼓励引导茶企采取合资合作、股份制等方式进行重组配置,创新“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探索建立“茶生态银行”,打造农业(茶业)产业化联合体,鼓励以村或乡镇(街道)为单位组建合作社。推动开展茶产业延链招商,全面开发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茶化妆品等精深加工产品,支持香江茶业公司年产1万吨速溶茶粉等标准化生产线、八马茶文化研学体验园等项目建设,发挥海峡两岸茶叶包装总部作用,建设全省茶叶包装市场物流中心。

3.强化茶产品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通过细分区域市场以及消费群体、消费特点,大力推广优质茶,规范打造精品茶,带动发展平价茶,有针对性地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强化茶产品市场拓展。加快推进茶旅小镇茶文化会展中心、质检中心、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打造“大红袍天下第一”展销平台,加强与阿里巴巴、京东商城、“供销e家”等电商平台合作,对接京东、中茶厦门公司等大型企业,拓宽武夷茶销售渠道。依托陆地港建设,布局茶产品物流基地,逐步完善建立“智慧茶业”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数字茶产业大数据平台和电子交易平台,发展“数字茶经济”,全力建设京东茶原产地采销集散中心、仓储服务中心、商家服务中心,将打造成立足闽东北、面向国内外的茶贸易服务中心。加大“大红袍”“正山小种”公共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积极引导茶企规范使用武夷茶公共品牌标识,积极融入市“水”品牌战略,不断提升“大红袍”和“正山小种”的品牌强度和影响力。积极探索“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市场发展模式,通过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每年精心策划一个主题,促进海峡两岸茶业和融共生,推动在茶业经济、商贸合作、茶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打造永不落幕的茶博会。

(二)其他产业

1.粮食产业。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实施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千亿斤粮食产能、工厂化育秧基地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在粮食生产的应用,持续做好农业“五新”培训推广工作,选育和引进高产高抗优质品种,加快推广水稻优良品种,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加快推广“野香优莉丝”、“中浙优8号”“又香优龙丝苗”等新品种。发展粮食精加工,延伸粮食精深加工产业链条,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进一步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保障粮食安全。大力推动粮食产能区建设,积极开展农作物品种试验、鉴定、示范推广,健全水稻病虫害防治体系,进一步完善水稻生产功能区基础设施,打造以兴田镇、吴屯乡、五夫镇、星村镇、上梅乡、岚谷乡、洋庄乡为主的水稻主产区,重点发展优质稻、再生稻种植及推广工厂化机插育秧、水稻“五新”技术等。在稳定水稻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适度扩大特色杂粮种植,逐步形成以五夫镇、上梅乡、吴屯乡、岚谷乡为主的特色杂粮生产区。

2.果蔬产业。着力培育一批加工型、流通型的果蔬规模企业,鼓励建设果品贮藏、清洗、分级、精选、包装等采后处理中心,和物流、冷藏、仓储等设施。加快推进以果蔬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新建和改造一批果蔬批发市场。完善果蔬从产地到市场的冷链体系,提高采后保值率、增值率,支持发展速冻果蔬和饮料等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高优设施果蔬,建设智能温室等高标准设施,提高设施果蔬生产水平综合生产能力。推广物联网、水肥一体化、无土栽培等先进生产技术,提升水果蔬菜发展质量与水平。

3.白莲产业。探索制定白莲生产和质量分级标准,建立优质白莲种藕繁育基地,引进新优白莲品种,推广种植“太空莲”“建选5号”“建选17号”等白莲新品种,加强“玉女白莲”“熹柳镇”“兴贤”“半亩方塘”等白莲商标注册、保护和发展。加强莲加工技术引进、研发,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设备对莲子、莲心、莲叶、莲梗、莲藕、莲蓬等进行全方位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形成系列产品,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逐步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依托莲荷种植基础,打造以莲荷文化为灵魂、莲荷产业为核心、莲荷主题项目为吸引、莲荷精品民宿为特色的综合乡村旅游目的地。推动“互联网+”,形成产品线上线下良性互动,畅通销售渠道,打响“五夫白莲”品牌。

4.食用菌产业。推进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和大棚设施栽培转型升级,通过菌种更新换代,不断总结、完善和改进食用菌设施栽培技术,做到精细化管理。加强食用菌加工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发展精深加工,开发食用菌调料、风味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以兴田镇为主,建设食用菌主产区,主要发展香菇、竹荪、黑木耳、巴西菇、金针菇等种植及精深加工;以五夫镇、上梅乡、岚谷乡为主,建设菌旅融合示范区,主要发展姬松茸、竹荪、黑木耳等种植。

5.畜牧产业。以岚谷乡、吴屯乡为核心,重点发展白羽番鸭、闽北白鹅等优良品种,转变传统散养模式,鼓励稻鹅、稻鸭套养模式,推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依托“岚谷白鹅”品牌发展深加工产业,拓展岚谷熏鹅加工、包装、配送等项目建设,支持熏鹅生产销售企业做强做大。继续举办“白鹅节”、熏鹅制作技艺大赛等活动,进一步扩大岚谷熏鹅品牌效应。

6.水产渔业。推进稻鱼综合开发特色养殖,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大力发展标准化池塘养殖、稻(莲)渔综合种养、工厂化设施养殖等绿色养殖模式。发展种苗、养殖、加工、流通、营销和休闲旅游、“互联网+渔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延长价值链。加快推动冰鲜加工和冷链物流体系等项目建设和旅游、观光、垂钓、美食为一体的现代渔业产业园和现代休闲渔业基地建设。以岚谷乡、吴屯乡为主,建设稻鱼多模块养殖示范区,推广应用稻鱼生态种养技术,实施“稻鱼共生”标准化生产,加强原种保护、技术创新、稻鱼米系列产品开发。

7.笋产业。按照“调优结构、提升品质、打造品牌、推进产业经营”的思路,在获“中国竹子之乡”和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竹笋)标准化生产基地荣誉称号的基础上,结合旅游城区域的品牌特色,以毛竹为主,调整毛竹林结构,在上梅乡建立全笋利用初级加工区,引进全笋高效利用加工企业,推进毛竹鲜笋加工利用以及竹笋休闲食品、即食笋制品、竹笋源食品饮料系列产品开发,带动本地及周边乡镇毛竹笋的加工利用,进一步做大做强竹笋特色产业。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快推动市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工作,确保完成市下达的“十四五”目标任务,成立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农业农村、财政、发改科技、市场监管、工信、商务、林业、茶业等部门为成员的市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食品加工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推进各项优惠政策措施落实,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市政府副市长

成员:农业农村局局长

财政局局长

发改科技局局长

林业局局长

市场监管局局长

工信局局长

商务局局长

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负责全市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日常工作。

2.提高思想认识。各乡(镇)、街道和市直有关部门要结合“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紧紧围绕市和我市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要求,把发展食品深加工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环节,明确重点任务和时间节点,确保取得工作实效。

3.加强部门联动。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单位要强化共管共抓意识,树立全市“一盘棋”,形成工作合力。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各项工作措施有效落实。市直各单位要加强互动联动,按照工作要求,及时把各项工作任务落深落细落实。

4.落实工作责任。各责任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把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明确责任人、目标要求和完成时限。要强化与市相关部门沟通联系,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扶持,对接日常业务和考评考核工作。要强化跟踪问效,对工作推动扎实、成效显著的部门,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落实不力、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单位和个人,将予以严肃追责问责。

优秀方案: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汇编


为进一步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衔接好国家、省、市、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实现在闽工作期间提出的“机制活、产业优、生态美、百姓富”目标,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七大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重点产业集群的实施意见》(南政综〔20xx〕26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南政办发明电〔20xx〕14号)文件精神,为加快培育百亿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推动区绿色高质量发展超越,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产业基础

资源概况:区是省最大的奶牛养殖和乳制品加工基地,省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省会城市福州、市重要的副食品生产供应基地,全国首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全区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8家,产值19.58亿元,其中,产值达亿元以上食品加工企业6家,产值超10亿元食品加工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07个,家庭农场353家。全区现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农民创业园3个。

品牌概况:全区获得“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262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24个、绿色食品36个、有机食品2个;获得省级知名商标3个、地理标志商标6个;入围“武夷山水”品牌农产品主体28家;区是全国第二批开展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整区域试点区之一。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区重点打造粮油规上加工企业1家,食用菌规上企业5家,笋制品规上企业2家,乳制品规上加工企业1家,禽蛋规上企业5家,蔬菜规上企业2家,农产品一二三产业融合更加紧密,食品精深加工产业更加突显,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要素集聚、利益联结稳定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基本形成,食品加工业产值达100亿元以上。

(一)产业布局更优。到2025年,各乡(镇)、街道建立一批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中心,加大冷库建设;乡(镇)集镇或城郊设立一批农产品分拣中心,加快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体系。全力打造四鹤街道长沙享通蔬菜产业加工园区、水南街道后谷长富乳制品产业加工园区、百亿乳业产业园。

(二)加工水平更高。推进食品加工产业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升级,到2025年,食品加工产值与一产产值的比值提高到2:1以上。

(三)产品质量更优。到2025年,全区创建1个以上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面积占全区耕地面积达到70%以上,绿色食品认证数量达45个以上。

(四)产品品牌更响。到2025年,全区培育15个以上名特优新农产品公共品牌,入选“武夷山水”品牌企业50家。

(五)产业实力更强。到2025年,建设乳业、笋制品、粮油制品、蔬菜、食用菌、生猪、禽蛋食品加工产业集群7个,其中10亿元以上食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2家,亿元以上食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5家,规上食品加工企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从事食品加工的新型经营主体达到100家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乳业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峡阳、王台、夏道、南山等乡(镇)。上游抓好奶牛扩产,推广奶牛生物垫料发酵床养殖技术,“牛—沼—菜”生态循环种养模式。中游重点扶持长富乳品有限公司扩大产能,开发新产品;下游重点开发市场,扩大乳品销售渠道和销售半径。到2025年,全区奶牛养殖数量达到3.5万头,乳业全产业链产值达32亿元以上,其中,长富乳品企业产值突破20亿元。

(二)生猪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峡阳、王台、夏道、南山等乡(镇)。坚持标准化、绿色化、循环化、规模化、数字化、基地化引领,加快产能提升,走稳走实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子。上游抓好一春种猪基地建设和全区72家规模养猪场升级改造,抓好生猪疫情防控,推广“猪—沼—果”生态循环种养模式。中游抓好生猪屠宰,力争培育一家肉制品加工企业;下游支持生猪加工流通企业发展冷链物流,保障市场安全有效供给。到2025年,规模以上养猪场达到75家,生猪产业集群总产值达55亿元以上。

(三)禽蛋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西芹、赤门、南山、洋后等乡(镇)。上游重点建设圣民、圣鑫、长圣、圣达、德隆全自动化养鸡场,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养殖;中游抓好蛋品深加工;下游保障蛋品包装设计、物流仓储、线上线下交易平台建设,促进禽蛋产业健康发展。到2025年,全区禽蛋总产量达到3万吨,禽蛋产业集群总产值达3亿元以上。

(四)蔬菜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王台、西芹、塔前、南山、赤门等乡(镇)。上游增强享通、跃农龙头企业带动力,建立蔬菜产业联合社,开展全域绿色蔬菜原料标准化蔬菜基地创建;中游支持相关企业开展特色蔬菜加工,开发技术含量高的低温脱水蔬菜、冷冻或速冻菜、蔬菜汁等系列产品;下游重点开发蔬菜市场,对接长三角、珠三角市场,全力保障东部战区蔬菜供给。到2025年,全区蔬菜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

(五)食用菌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峡阳、塔前、太平、西芹等乡(镇)。上游大力扶持九洲、昌源、元正、虎山绿春、农丰做大做强香菇、海鲜菇、茶树菇等优势品种生产,大力发展猪肚菇、大球盖菇、龙爪菇等珍稀食用菌,提高工厂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水平;中游做好精深加工,开发食用菌即食产品,支持开发菌类药物和保健食品,提升食用菌产品附加值。下游重点开发线上线下交易市场平台,拓展销售空间。到2025年,全区食用菌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

(六)粮油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南山、峡阳、王台、洋后、巨口、赤门等乡(镇)。上游在种植烟叶、花卉、经济作物的田块推广水旱轮作栽培模式,大力推广优质稻品种,提高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率,充分利用稻草回田、种植绿肥、推广施用有机肥,培肥地力,实行减肥减药,提高稻米品质,促进优质稻米高产高效生产。中游重点扶持瀚林粮食贸易有限公司、南粮米业()有限公司、市胡壹坛酒业有限公司发展,开发优质稻米深加工、稻米酿酒等精深加工项目。下游促进绿色优质稻米品牌营销。到2025年,全区粮油全产业链年产值达到2.5亿元以上。

(七)笋制品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南山、洋后、巨口、赤门、西芹、茫荡等乡(镇)。坚持集聚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模式。上游以企业为主体,做强闽鲜、万兴、绿鑫等企业。中游积极引进笋制品精深加工企业,开发粗纤维膳食食品。下游紧抓国内民众对于健康食品的要求,依托建瓯中国笋竹城市场平台优势,积极扩大区笋制品市场。到2025年,全区笋制品全产业链年加工产值达到10亿元。

四、推进措施

围绕区主导产业,进一步强链、延链、补链,重点发展食品精深加工产业,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和产业园区打造,推进全区百亿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

(一)强龙头,培育产业发展核心

1.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实施食品加工省、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计划,进一步聚集资源要素,鼓励优势企业通过资金、品牌、技术、管理等方式整合资源、兼并重组。加速企业梯度培育,通过扶育扶优扶强,引导“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培育一批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工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打造食品加工产业化联合体。鼓励食品加工骨干企业与上下游各类市场主体组建产业联盟,引导食品加工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向前端延伸带动农户建设原料基地,向后端延伸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打造一批食品加工产业化联合体。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商务局、工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3.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加强与中科院、中国农科院、农林大学、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引导支持食品加工企业产能扩张、设备更新换代、产品精深加工、资源综合利用,鼓励食品加工企业智能化、信息化改造转型升级,提升企业产品质量、优化企业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发改科技局、工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二)延链条,补齐产业发展短板

4.强化项目招商。围绕重点产业集群短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强链、延链、补链项目,重点引进一批国内外跨国公司、央企、食品加工行业龙头企业,新上一批发展前景好、产业集聚度高、链条完善、带动力强的食品精深加工项目。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商务局、工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5.建设食品加工园区。至2025年,有条件的乡(镇)、街道依托资源禀赋,建设一个特色产业园。建设标准厂房、食品检测区、职工公寓区、商业配套区、食品专业市场等软件硬件配套齐全的食品加工园区;打造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工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6.强化质量品牌创建。强化绿色、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地理商标认证,积极申报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围绕“武夷山水”区域公共品牌产品实行合格证管理和“一品一码”溯源,推动绿色食品优质好价。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三)建集群,促进产业发展融合

7.加快原料基地建设。推进主导产业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升种业发展水平。依托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加大推广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和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农业的“五节一循环”技术模式,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发改科技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8.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加大村级农产品产地冷库建设力度,乡(镇)集镇中心或城郊设立农产品分拣中心,全力打造“全域绿色食品”交易市场、冷链仓储、物流配送、培训中心。深入开展电子商务进乡入村活动,鼓励支持绿色食品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推动全区绿色食品线上交易;大力开展“农民丰收节”活动,促进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发展,培育国内大市场。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工信局、商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五、保障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打造百亿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作为落实省委、市委、区委“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部署和推动“十四五”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举措。

2.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区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市场监管局、发改科技局、财政局、工信局、商务局、自然资源局、供销社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区百亿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食品加工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推进各项优惠政策措施落实。区农业农村局要进一步细化食品加工重点产业链发展方向,成立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办公室,并明确责任人,各乡(镇)、街道也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定期召开会商协调会,统筹推进食品加工产业发展工作。

3.强化跟踪考评。建立百亿食品加工产业发展考评指标体系,把食品加工业发展情况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评,实行一月一报表、一季度一考评、年终一总评,并注重考核结果应用,对重点食品加工项目招商工作取得突破的乡(镇)、街道给予通报表扬。

精彩范文 鞋业制假售假力促产业转型工作方案优秀篇


根据《区打击鞋业制假售假力促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委政[20xx]11号)要求,结合本行业实际,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组织领导

区交通运输局打击鞋业制假售假综合治理组成员如下:

组长:(局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局党组成员、二级主任科员)

(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局党组成员、运管所所长)

成员:(局办公室、行政审批股负责人)

(局计财股负责人)

(局工程股负责人)

(局法规股负责人)

(局平安办负责人)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所所长)

(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所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局法规股),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成员为:为资料收集员。

二、任务分工

配合区市场监管局建立健全企业主体、政府主导、部门监管、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多元共治机制。结合自身职能,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切实推进源头治理、综合治理,探索建立健全案件移送、联合执法、信息共享、联动衔接等长效常治机制,形成多元共治格局。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强化领导。打击侵权假冒、保护知识识产权、推动鞋业转型升级,是落实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区委、区政府决策部暑的重要举措,请各单位、各部门务必要高度重视,按照文件分工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并认真推动落实。请各职能单位、股(室)每月13日前报送进度情况与治理相关资料。

(二)密切配合,凝聚合力。要加强业务工作研究谋划和横向联系、上下沟通,结合职责任务分工,认真对照工作措施、工作计划,严抓工作落实。要定期对制假售假现象进行分析监测,对问题突出、屡打不禁的区域要及时上报,进行综合整治。对个别任务有交叉单位的,牵头单位要会同有关责任单位共同抓好落实。同时,针对日常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综合治理。

(三)加强督导,落实责任。要认真履行属地和行业监管责任,加强计划措施推进落实,并做好相关进展情况材料收集汇总和报送。区委政法委作为综合治理组组长单位,将严格按照要求,组织人员开展督导检查,并将各成员单位履职情况作为平安单位考评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不落实、不配合,成效不明显的单位视情予以平安单位降类或取消

优秀方案:特色主导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推进我市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农业科技支撑力,走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根据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下达20xx年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等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通知》(财农指〔20xx〕82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市特色产业生产实际,开展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努力突出重点产业和关键技术示范推广,大力推进农业新技术应用于生产,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成果入户率,发展当地优势产业,打造特色品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目标任务

围绕我市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实际和农民群众技术需求,按照示范推广到位、指导到位、产业引领到位的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建立技术先进、设施配套、功能多元、运行规范、带动明显的农业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项目点。

三、项目建设内容

主要用于水果、茶叶、蔬菜、粮食、白莲、花卉、苗木、中药材、畜禽等特色产业。

1、开展试验示范。根据发展规模、功能定位、产业特点等,建立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等的引进、示范和技术培训等。

2、建立标准化基地。改善特色项目基地生产加工条件,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购置仪器、设备,普及应用设施栽培、喷滴灌、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等。

3、落实优质高效技术。开展化肥减量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高效技术,推广功能性农膜、商品有机肥和生物农药应用,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废弃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

4、规范项目基地运行管理。建立健全项目基地生产档案,加强品牌建设,落实源头赋码,鼓励开展基地数控设施建设和农产品检测。

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产业基础、技术水平等现状,围绕功能目标,把握重点、因地制宜确定建设内容。

四、补助对象及标准

1、补助对象:财务制度健全、核算规范,特色产业生产基地规模较大(有自主产权或合同期不低于10年,水果、花卉、苗木50亩,其它产业100亩以上)、设施较优、技术先进、基础条件好、标准化生产水平高的农业企事业单位、农业经营主体、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等。

2、补助标准:单个项目补助不超过30万元。

五、申报和建设程序

1.申报程序:项目主体提出书面申请,填写附件1《20xx年市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项目申报书》,经乡镇审核并签署意见后推荐报市农业农村局;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组依照申报主体生产规模、经济实力、技术力量、经营状况等进行评审,形成审核意见提交局务会研究确定建设主体,在市政府网公示无异议后批复实施。

2.申报材料:书面申请报告(1份);《20xx年市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项目申报书》(一式3份);项目基地租赁合同(复印件1份);申报主体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1份);申报主体企业征信报告(1份);法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

3、组织建设:项目批复后,建设主体按照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进度和工作要求,抓好建设。

4、进度安排:20xx年6-12月,为项目实施阶段;20xx年8-12月,为项目检查、验收、总结阶段。

六、资金用途、管理及补助方式

1、资金用途: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建立特色产业示范片,组织开展特色产品宣传展示,建设示范基地田间(园地)基础设施,购买相关设施设备,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使用新农药、肥料,新机具等,已享受其他项目资金补助的建设内容不得重复申请补助。

2、专账管理:项目承担单位应设立专账,符合项目建设内容且在补助范围内的、提供正规税务发票数额不得少于项目财政补助资金数额。不在项目补助范围内的开支、20xx年1月1日前的开支、现金开支、已享受财政补助的开支、场地和设备租金等不得作为项目资金列支。

3、补助方式:项目采用先建后补方式。

七、保障措施

1、组织领导

为了确保我市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项目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和完成,成立农业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技术指导小组。

项目日常工作由局科教股负责,具体工作由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技术指导小组负责指导实施,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扶持政策

依据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下达20xx年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等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通知》(闽财农指〔20xx〕82号)文件精神予以扶持。

3、强化监管评价

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申请、分配、使用和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落实项目资金监管。列入建设计划的项目,项目建设内容实施完成后,建设主体向农业农村局提交书面验收申请,由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从项目技术指导小组中抽调相关人员成立验收小组对项目进行验收,验收合格按批复金额拨付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项目补助资金。

文章来源:http://m.03kkk.com/shishifangan/2390.html

上一篇:【荐】幼师2023年下半年个人工作计划800字范本

下一篇:精品文章:2023年下半年九年级班主任个人工作计划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