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思考方案网

【方案精选】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模板

2022-01-24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为了将我们的某一项目开展得更有序,我们最好是预先准备好行动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对于我们的工作实施十分必要,实施方案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精选】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模板",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市区统计局认真学习《市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方案》,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落实专人做好此项工作,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和其他行业主管部门,做好人才队伍的调查。

按照省、市相关文件的要求,区统计局做好企业用工和非有制人才调查,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为准确了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区统计局从样本核查、业务培训、质量把控三方面提升工作标准,高质量做好6家企业用工调查和9家非公有制人才调查工作。

(一)准确核查样本。区统计局对6家企业用工调查和9家调查样本单位逐一核查,联系镇街、企业相关人员,准确掌握企业生产运营情况,对关停、破产、倒闭等不符合调查要求的企业,选取同行业、同规模、同注册类型的企业进行样本替换,确保企业及时、顺利完成报表。

(二)提升业务水平。一是对样本企业进行业务培训,在培训会上,详细讲解工作细则和工作流程,对主要指标解释、调查表式,以及主要逻辑关系等主要内容详细进行讲解,对重点及难点进行特殊标记,采取现场教学现场演示、实际操作、答疑解惑等互动式教学方式提升培训质量;二是在企业用工和非公有制人才调查网上平台直报期间,区统计局采取全程进行业务指导的方式,通过电话、QQ、微信和远程协助等多种方式解答企业填报出现的证书无法下载,登陆口令出现错误等实际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积极与企业进行协调沟通,切实解决部分企业无法填报等实际困难,真正解决企业报送过程中出现的难题,从而确保企业顺利完成报表工作。

(三)提高数据审核。区统计局加大企业用工和对非公有制人才样本单位报表的审核力度,做到即报即审,对企业上报的从业人员期末人数、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等主要指标进行审核,对数据异常的单位,及时与企业进行沟通协调,了解企业实际情况,对从业人员期末人数出现波动较大的企业进行核实,确认是否存在因理解错误导致报表数据起伏较大,严把数据审核关,杜绝出现强制性逻辑错误,对需要核实的错误全面进行确认,从而全面提升企业报表工作的质量。

(四)撰写工作报告。在企业年报完成后,区统计局认真分析样本情况,及时撰写分析和工作报告。

二、存在问题

由于样本是省上随机抽样的,具有随机性和片面性,无法代表区全面企业用工和人才情况。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按要求继续做好20xx年的企业用工和非公有制人才调查工作,撰写好分析,做好政府的服务工作。

03kKk.com其他人还在看

方案范文:便民热线队伍建设和归并优化工作方案实用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地方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xx〕53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全省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xx〕3号),推进我县政务服务便民热线队伍建设和归并优化,形成“一个号码管服务”的政府公共服务新机制,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的实施意见》(政办发〔20xx〕5号)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归并优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政办字〔20xx〕27号)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我县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以下简称县政务热线)实际运行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总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一个号码服务企业群众为目标,按照国家、省、市要求,加强我县政务热线队伍建设,推进热线归并优化,形成上下联动、横向联通、规范高效的热线运行机制,畅通政府与企业群众互动渠道,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目标任务

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便民利企为己任,解决各类公共服务便民热线“号难记、话难通、诉难求、事难办”问题。20xx年9月底前,市政府非紧急类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按照整体并入、双号并行、设分中心三种方式实施归并,实行“一号通”,提供“7×24小时”全天候人工服务。为确保我县政务热线工作顺利与市级系统完成对接,20xx年8月31日前,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完成三级网络平台建设、二级网络平台升级工作。进一步实行保密制度、按责转办、限时办结、考核通报的工作机制,通过完善队伍建设,加强人员培训,确保各网络单位提升热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三、实施步骤

(一)启动部署阶段(20xx年8月15日前)。县政府成立“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作组”,对该项工作进行统一领导,县政府办公室负责组织开展热线摸底调查,督促完善政务热线网络系统升级、软硬件系统建设、办公场所及人员配备,启动政务热线优化准备工作。

(二)培训实施阶段(20xx年8月31前)。根据省、市、县工作要求,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规范,按照分类实施、遂步推进的原则,有序开展政务热线队伍建设及归并优化工作。

(三)运行测试阶段(20xx年9月15日前)。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政务热线运行管理、跟踪调度、考核评价、督办问责工作机制和制度,制定业务标准,细化工作流程。

(四)总结完善阶段(20xx年9月30日前)。完成政务热线队伍建设和归并优化工作,与市热线实现对接,加强调研指导和分析研判,完善“一个号码管服务”的政府公共服务新机制,提升企业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

四、实施方式

根据工作要求和当前实际,由县政府办公室牵头,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协同配合,依据市热线的归并方式,我县成立工作组统筹管理热线队伍,实行网络升级并行,数据公开筛选,逐步推进政务热线队伍建设及归并优化工作。

(一)推行二、三级网络并行单位,加强三级网络建设。根据国家、省、市热线工作要求,实行基层抽查、工单直派、跟踪调查、研判考核等制度,为确保我县政务热线与上级网络顺利对接,实行各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二、三级网络升级并行机制,具体单位为:

1.40个单位推行二、三级网络并行工作。其中包括22个乡镇(街道)及以下18个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县教育和体育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医疗保障局、县民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公路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水务局。

以上部门,根据省、市要求8月15日前完成二、三级网络系统升级。成立分中心工作组,设置独立办公场所,办公室设置“政务服务便民热线XXX分中心”统一标识,设有办公桌两个及以上,专业电脑两台及以上,专职人员两名及以上(二级网络系统专职人员为正式在编人员,工龄1年以上),打印机一台,录音电话一部,各项制度上墙。

2.23个单位完善三级网络单位建设:县政协办公室、县财政局、县畜牧服务中心、县供销社、县开发区管委会、县应急管理局、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县浮龙湖旅游度假区管理中心、县林业局、县煤炭工业服务中心、县农机服务中心、县消防大队、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税务局、县司法局、县融媒体中心(县广播电视台)、县体育中心、县商务局、县商贸服务中心、县残联、县中心医院、县城市开发服务中心、县移动公司。

以上单位,8月15日前完成三级网络系统建设。成立分中心工作组,设置“政务服务便民热线XXX受理坐席”统一标识,设有办公桌一个及以上,专业电脑一台及以上,专职人员一名及以上,打印机一台,录音电话一部,各项制度上墙。

3.未进行网络建设需要明确专人负责的单位:县联通公司、县电信公司、县园艺场、县邮政公司。

4.其他未注明单位,政务热线工作由各单位办公室负责受理、办结。

(二)根据市热线要求,实行手机APP移动办公。根据市级网络升级系统要求,明确专职人员,固定手机号码,统一下载APP,通过手机APP应用,实行精准定位、确保数据传输、达到高效办结。APP的开发应用给基层工作人员带来工作的便利,同时也是对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职能工作人员的考验,故以上67个单位均需按照市热线要求,于9月30日前统一开通手机移动办公系统。

(三)落实保密制度。各级各部门要明确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县政务热线工作。签订保密协议,确保政务热线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四)完善轮岗培训制度。政务热线工作的领域越来越宽,受理问题越来越复杂,专业性越来越强,政务热线工作将实行轮岗培训制度。

(五)细化专讯通报制度。为促进县政务服务热线工作有效运行,更好地发挥政务服务热线的作用,提高工单办理质量,提升群众满意度,根据省、市热线年度考核办法,细化量化政务服务热线专讯通报制度。参照国家、省、市热线数据,针对工单量大、群众满意度高的单位及专职人员,进行月统计表彰。对政策内诉求未处理,因单位重视不够或个人麻痹大意的重办工单,导致影响我县在省、市热线工作排名的,进行通报批评。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政务热线队伍建设及归并优化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范围广,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认清工作面临的现实困难,及时解决队伍建设及归并优化过程中的突出困难和主要问题,确保按时限、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

(二)强化组织领导。省、市热线工作已纳入年底考核工作中,实行随时调度、精准数据、汇总考核的办法。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把该项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明确责任分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及专职工作人员要主动靠上,及时解决归并优化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做好与省、市、县热线工作的衔接和业务延续。

(三)加大宣传推广。加强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各类媒体,广泛宣传政务热线工作的功能定位、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流程等,积极引导群众通过政务热线合理反映问题、表达诉求,促进政民良性互动,扩大政务热线的社会影响力,形成政府、社会、公众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

现代农牧产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分享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省委、省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州委、州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全县特色农牧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构建县域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结合县情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纵向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横向拓展农业功能价值,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域,让群众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思路

立足全县资源优势和地域特色,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种植以党参、羌活为主的中藏药材,以刺五加、乌龙头为主的经济林果,发展以从岭藏鸡、中华蜂养殖为主的特色养殖;在海拔1500—1800米之间的半高山地带种植以柴胡、板蓝为主的中藏药材,以核桃、花椒、金丝皇菊为主的经济林果,发展以从岭藏鸡、黑土猪、中华蜂养殖为主的特色养殖;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河川地带发展以羊肚菌、黑木耳为主的设施农业,以葡萄、大果樱桃为主的经济林果和观光休闲农业。突出河川、半高山、高山优势产区,狠抓全产业链建设,发展适度规模,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林牧互补、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农业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产业化水平,努力走出一条绿色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引导与增强发展合力并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尊重产业承载经营主体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瞄准需求定产业,找准销路定规模。针对农牧业产业体系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瓶颈制约和重点领域,强化政府服务,加大资金扶持和政策支持力度,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群众协同发力,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推进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发展。

(二)坚持因地制宜与拓展产业链条并重。立足全县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地域特色,合理确定各乡镇主导产业,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为农户、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量身制定扶持“菜单”,灵活开展“菜单式”产业扶持。加大对农牧产业标准化种养示范基地扶持力度,形成一批特色优势明显、带动引领性强的农牧产业示范基地。重点扶持一批有品牌、有实力、有市场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丰富农业商品种类,拓展销售渠道和市场,促进农牧业由分散布局向集群发展转变,由初加工向精细化加工转型,由单一产业链条向全产业链条发展。

(三)坚持适度规模与提质增效并重。突出发展以经济林果、中藏药材、从岭藏鸡、黑土猪、中华蜂和羊肚菌、黑木耳、金丝皇菊、玫瑰等为主导的特色富民产业,在坚持适度规模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品种改良保护,努力形成“独一份”优势特色产业。大力推广党建引领合作社发展“模式”,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引领,拓展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抓好品牌培育,提高产品质量,加快产销体系建设,提升全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坚持产销对接与健全物流并重。坚持以销促产、产销衔接,积极发展订单农业,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减少流通环节,确保种养户获得稳定可观的经营性收入。建立健全农产品储藏、运输、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延长农特产品的销售时间,改善生鲜农产品外销条件,进一步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四、目标任务

以产业振兴为目标,以产业调整为核心,紧盯“五无·美丽”建设目标,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投入扶持资金576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2903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825万元、整合涉农资金1812万元、财政预算资金220万元),提档升级以从岭藏鸡、中华蜂、黑土猪为主的特色养殖产业,做精做细以党参、黄芪、羌活、当归、柴胡、板蓝根为主的中藏药材产业,大力发展以羊肚菌、黑木耳为主的设施种植产业,改良提升以核桃、花椒为主的经济林果产业,稳步增加金丝黄菊、玫瑰、美人椒、藜麦、油用牡丹、金银花等新型品种种植面积,不断调整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种养产业结构。力争年内全县养殖从岭藏鸡115万只、中华蜂5.6万箱、黑土猪5.5万头,种植中藏药材13万亩、羊肚菌5000亩、黑木耳800亩,栽植乌龙头600亩、刺五加400亩、花椒1000亩。

提升改造已建成从岭藏鸡养殖基地16个、中华蜂养殖示范点31个、百亩药材示范种植基地13个,升级改造绿脉农业观光园和南峪乡南二村小杂粮豆制品加工车间。扶持新建5万只从岭藏鸡养殖基地2个、七彩山鸡特色养殖基地1个、集中连片百亩以上中藏药材示范种植基地5个、千亩中藏药材种植基地1个、金银花种植基地1个、百亩半夏种植基地1个、百亩绿色赤芍育苗基地1个。扶持新建花椒收购加工包装生产车间2个、山野菜和中藏药材收购包装加工车间各1个,柿子、藜麦、苦荞加工生产线各1条,有机肥生产加工厂1座、废旧农膜加工回收网点3个、农业产业观光园2个。

五、重点任务

(一)打造乡村产业发展新高地。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拓展乡村特色产业,建设富有特色、规模适中、辐射带动力强的乡村产业聚集区,努力构建乡村产业“圈”状发展格局。投资30万元编制完成19个乡镇产业发展规划,创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个,每个乡镇培育壮大1—2个主导产业,打造一个优势特色产业群,打造一批“乡字号”“土字号”特色产业品牌。

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扶贫办、县商务局

实施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做精做细中藏药材产业。投入扶持资金275.6万元,其中扶持新建5个集中连片百亩以上种植示范基地资金25万元,扶持新建1个百亩半夏种植基地10万元,已建成13个百亩药材示范种植基地扩建扶持资金65万元,育苗基地提升扶持资金69.6万元,已建成收购加工基地提升扶持资金20万元,金银花种植扶持资金20万元,重楼推广种植扶持奖励资金60万元,种植技术指导及工作经费6万元。

以打造省级中藏药材重点县为目标,在高山地带种植党参、羌活、大黄、当归等5.2万亩,在半高山地带种植红芪、柴胡、板蓝根、重楼、白芨等7.8万亩。在镇种植金银花200亩,对20xx年已建成的4个收购加工基地进行标准化打造,鼓励引导企业开展药材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全面落实“五无·美丽”建设要求,中藏药材种植全面禁止使用化肥,推动中藏药材产业向无公害、绿色、有机方向发展。

精选: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模板


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xx〕11号)、《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xx〕38号)、《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平政办〔20xx〕30号)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以更好更快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为导向,加大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力度,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现审批流程、信息数据平台、审批管理体系、监管方式"四统一",努力构建科学、便捷、高效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体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二)改革内容。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进行全流程(包括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和公共设施接入服务)进行改革;主要是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等工程(不包括特殊工程和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的重大工程),覆盖行政许可等审批事项和技术审查、中介服务、市政公用服务以及备案等其他类型事项,推动流程优化和标准化。

(三)工作目标。20xx年3月底,全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至100个工作日以内,依托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与政务服务平台、省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二、统一审批流程

(四)精简审批环节。将政府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与选址意见书核发、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并联办理,与项目招标方案核准合并办理;将质量安全监督手续、施工图审查备案与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合并办理;合并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核发和用地预审,并联办理划拨土地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发;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的,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后,并联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发和建设用地批准(用地批复);将"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审批"和"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合并为"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审批",在土地供应前完成;将"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审批"并入"防空地下室建设审批"。将消防、人防、技防等技术审查并入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同步进行,在建设单位提交设计方案后,由审批部门征求相关单位意见。地震安全性评价在工程设计前完成;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价等评估评价和取水许可等事项在开工前完成;将防空地下室设计条件核定提前到土地供应环节,并在土地供应方案中予以明确;可以将用地预审意见作为使用土地证明文件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将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报装手续提前到项目开工前办理,项目竣工验收后直接办理接入事宜。

(五)规范审批事项。制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清单,明确各个审批事项的法律依据、适用范围、申请材料、前置条件和审批时限,并实行动态管理。

(六)合理划定审批阶段。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划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实行"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和工程建设许可阶段由县自然资源局牵头;施工许可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其他行政许可、强制性评估、中介服务、市政公用服务以及备案等事项纳入相关阶段办理或与相关阶段事项并联办理。

(七)分类制定审批流程。将工程建设项目主要划分为政府投资房屋建筑类项目、政府投资基础设施线性工程类项目、社会投资类项目(不含带方案出让用地项目及中小型社会投资项目)、社会投资带方案出让用地项目、社会投资中小型工程项目、水利工程类项目、公路工程类项目、电网工程类八大类,分别制定审批流程图。政府投资房屋建筑类项目、水利工程类项目、公路工程类、电网工程类项目原则上按4个阶段办理;社会投资类项目、社会投资中小型工程项目原则上按后3个阶段整合办理环节;不再对社会投资带方案出让用地项目的设计方案进行审查,将工程建设许可和施工许可合并为一个阶段。

(八)实行"联合审验"。精简整合建设工程领域现场踏勘、设计方案审查、施工图审查、测绘测量、竣工验收等环节审查、审批、监管服务事项,建立协调统一的工作机制,实现"联合踏勘、联合审查、联合审图、联合测绘、联合验收"。

(九)推进区域评估和"多评合一"。逐步实现区域评估全覆盖,在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区域,由管理机构统一组织对区内土地勘测、矿产压覆、地质灾害、节能、水土保持、文物保护、洪水影响、地震安全性、气候可行性、环境评价等事项实施区域评估。取消企业投资备案类项目中工业项目、小型项目的各类评估,改由项目单位按照规定组织编制评估报告;将各类技术性评估事项由串联分散办理调整为并联集中办理,推行"多评合一",实现"一次申请、一次告知、同步编制、集中评审"。

(十)推行告知承诺制,实行"容缺办理"。依据工程建设项目告知承诺制实施办法及事项清单,审批部门可根据申请人的书面承诺和信用等情况直接作出审批决定。区域评估范围内的工程建设项目,对其相应的审批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对实行"容缺办理"的审批事项,先行出具预审意见,在办理施工许可时完善相关手续。

(十一)建立帮办代办机制,推行联合辅导。组建专门代办帮办队伍,根据企业意愿对投资项目实行全流程或部分环节陪同办理,无偿代为企业办理事项申报及相关工作,变"企业跑趟"为"政府跑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职能部门要研究建立联合辅导机制,组织相关环节的审批人员从"审批后台"走向"服务前台",根据企业办事需求,主动、全面、系统地提供精准化的咨询辅导服务,提高审批效率。

三、统一信息数据平台

(十二)建立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与政务服务网联通,与省级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对接,实现在"一张蓝图"基础上开展审批,满足"统一受理、并联审批、实时流转、跟踪督办、信息共享"等要求。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中各阶段涉及的审批事项全部纳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实行政务服务电子监察。依据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运行管理办法,在线监管审批行为,实行审批系统外办件无效并问责的制度。财政部门要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建设上给予资金保障。

四、统一审批管理体系

(十三)"一张蓝图"统筹项目实施。统筹整合各类规划,划定各类控制线,构建"多规合一"的"一张蓝图"。健全"多规合一"协调机制,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加强"多规合一"业务协同,依据工程建设项目生成管理办法,统筹协调各部门对工程建设项目提出建设条件以及需要开展的评估评价事项等要求。不断完善"一张蓝图",制定工程建设项目年度实施计划。

(十四)"一个窗口"提供综合服务。依托政务服务中心,整合所有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部门和市政公用单位分散设立的窗口,设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服务窗口,实行"一窗通办",并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线上线下融合。鼓励为申请人提供审批咨询、指导、协调和代办等服务。

(十五)"一张表单"整合申报材料。各审批阶段牵头部门要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分阶段制作"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各审批部门共同使用。不同审批阶段的审批部门应当共享申报材料,不得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交。

(十六)"一套机制"规范审批运行。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项目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的审批制度,以及牵头部门负责制、审批协调机制、跟踪督办机制、"多规合一"协同规则、审批管理系统运行机制等各项配套制度。

五、统一监管方式

(十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对实行告知承诺制的审批事项,要依法进行监督检查。制定并实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相关制度和监督检查办法。

(十八)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申请人信用记录,实施红黑名单制度,实行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出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

(十九)规范中介和市政公用服务。制定实施中介服务和市政公用服务管理制度,实行服务承诺制,明确并公开各类中介服务标准、办事流程、办理时限、收费标准。供水、供电、燃气、热力、排水、通信等市政公用服务要全部入驻实体政务服务大厅。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建立中介服务网上交易平台,对中介服务行为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监管。鼓励有条件的项目实行全过程工程咨询。

六、加强组织实施

(二十)强化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和督促,县政府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全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

(二十一)建立联动机制。建立上下联动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全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情况,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制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相关培训计划,加强业务培训。

(二十二)抓好工作落实。各有关部门要跟踪改革任务落实情况,每月向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进展情况。对于工作推进不力、未按时完成阶段性工作目标的,要严肃问责。

(二十三)做好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宣传报道,引导企业和社会公众充分知晓改革内容,准确把握相关政策,自觉运用改革成果,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

【精选】产业链预警机制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合集


为认真落实全省产业链预警机制建设现场推进会及《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关于印发产业链预警机制(要素数据采集)建设推进方案的通知》(制高〔20xx〕1号)精神,切实推进我县产业链预警机制(要素数据采集)建设工作,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重要意义

建立健全产业链预警机制,能准确、及时把握产业链运行态势,及早发现、介入产业链风险,有效化解断链断供风险,对推动制造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企业角度看,有利于加快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实现用电消防安全监控,同时将生产和生活用电分开计算,能够降低用电成本,精准享受大用户直供电政策。从电网公司角度看,有利于精准开展需求侧管理,实现更加安全高效的电力调度。从政府部门角度看,有利于精准掌握工业经济运行状态,推动经济领域数字化改革。各地要提高对推进产业链风险预警机制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集中人力物力扎实推进预警机制建设工作。

二、工作重点

电、水和燃气等生产要素使用信息,是构建产业链风险预警大数据的重要组成。当前阶段,以工业企业低压侧用电数据精准采集为突破口。一是开展基础情况排查。联合供电部门,完成企业情况摸排,制定采集器安装企业清单。二是推进采集设备安装。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各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建设推进方案,主要依托全省电网企业,完成安装调试工作。采集点设置原则上要满足生产生活分开采集、主要生产线单独采集的要求。三是做好数据校准入仓。采集的用电数据以15分钟为调度周期,及时做好本级数据的校准、维护工作,切实提高数据质量。四是严格做好数据管理。按照“谁投资、谁所有”“省级统筹、属地管理”原则,由省级建设统一产业数据仓实行全省工业企业低压侧用电数据集中管理,可依托产业数据仓构建属地管理权限,负责对本地数据进行编目、质量、安全管理和分析。

三、时间节点

按照12月底实现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覆盖的目标,倒排时间,集中攻坚,有序推进,确保按时完成:9月底前完成与财政局、供电公司的沟通对接,形成电力数据采集工作方案。10月份确定电力数据采集工作方案,明确建设内容、资金来源等内容;完成企业情况摸排,制定采集器安装企业清单;力争完成部分企业电力数据采集器安装。10月12日前要求将电力数据采集工作进展情况报市经信局经济运行处。11月底前基本完成规上企业电力数据采集器安装。12月中旬实现数据采集接入省级产业数据仓,并开展对本地数据的管理和分析。

四、职责分工

县经济商务局要切实发挥牵头职责,会同县财政、电力、电信运营商等单位,落实工作推进机制,安排财政专项资金支持,衔接大数据中心进一步完善数据采集系统,保障产业链预警机制共享数源的统一部署和安全运行。同时,主动与省、市产业链预警机制推进工作专班做好对接,及时解决在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故障。产业链预警机制(要素数据采集)建设工作绩效评价,纳入省经信厅年度经信系统工作目标责任制等考核,省、市将定期通报各地进展情况,各单位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加快推进产业链预警机制(要素数据采集)建设和高质量运行。

肉牛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实用


为进一步扶持、发展和壮大肉牛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根据《肉牛产业“六个重点”实施方案》和《县20xx年肉牛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围绕打造“中国的和牛”——黄牛的总目标,聚焦肉牛和牧草品种培育、适度规模养殖和延伸产业发展,为把“牛、牛天下”靓丽品牌作出应有贡献。按照县委提出“力争在5至10年把肉牛产业链打造成千亿级的特色产业”,以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畜牧富镇”的实现。

(二)目标任务。20xx年,稳定养殖牛存栏达9600头,其中实现能繁母牛养殖4800头;新增能繁母牛1200头,稳定发展专业合作社1个、新增养殖200户,完善家庭农场申报40个,实现新增肉牛养殖规模养殖场8家;强化牧草及饲料加工,全镇加工收贮青贮饲料1000吨;完成肉牛人工授精配种2500。

二、工作重点

(一)巩固能繁母牛群基础。按照“因地制宜、适度规模”的原则,重点发展饲养3头以上能繁母牛养殖户,增加能繁母牛养殖量。

(二)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鼓励自繁自养,重点发展存栏肉牛20—50头、年出栏肉牛50—100头的专业养殖户和家庭农

场,对年出栏50—100头的养殖场(户)实行标准化提升。打造“黄牛”品牌,走高端化路线,建立健全相应的品种标准、饲草标准、饲养标准、技术标准、品质标准、食用标准和环保标准,让肉牛养殖各环节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三)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养殖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户、管理农户的优势,让农户、贫困户积极参与并广泛受益。推进肉牛产业实现重大突破,带动更多贫困户通过养牛脱贫致富。

(四)扎实做好牧草及饲料加工。通过招商引资支持龙头企业建设饲料加工厂,开发生产符合肉牛营养需求的全价料、配合料。鼓励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建立优质牧草示范基地,增加亩产,开展青贮饲料加工和标准化收贮。

(五)稳定推进品种培育和改良工作。科学合理开展黄牛培育工作,在充分发挥现有畜牧专业技术人才作用的基础上,重点培育培育黄牛品系,走特色化、高质量道路;同时引进改良国外优势品种,走规模化、大众化道路,实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提高效益。坚持“母牛本地化、商品牛杂交化、配种服务市场化”发展模式,规范全镇肉牛人工授精输配服务制度,结合市场需求推广利木赞、红安格斯、西门塔尔、黑毛和牛等优良肉牛品种。镇农业服务中心2名技术人员牵头,各村(社)明确1名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牛产业统计、疫病防控等技术服务指导,组织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开展培训,对养殖农户及贫困农户培训做到全覆盖。

(六)做好肉牛精准统计监测。建立肉牛产业统计工作制度和数据库系统,实施动态监测管理,各村(社)按春秋两季上报生产情况,确保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镇农业服务中心、统计站加强对产业信息、品种结构、产品价格、市场流向等主要指标信息监测,综合分析研判,提供科学决策参考。加大与上级部门协调对接力度,确保肉牛产业信息数据统计准确。

(七)做好肉牛疫情防控。实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养殖场动物疫病净化和外来动物疫病防控,将牛口蹄疫纳入强制免疫的范畴,对其他疫病因病设防。严格执行跨境引种规定,从疫区引进肉牛。严格落地观察机制,对引进的肉牛执行隔离观察制度和牛场定期消毒制度。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镇肉牛产业专班的作用(名单详见附件2),严格执行县肉牛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各村(社)主要负责同志对肉牛产业发展要亲自部署、亲自督促,切实抓好产业发展工作。镇农业服务中心要做好工作调度和业务指导,根据肉牛产业相关工作任务,以问题为导向,定期分析研判,加强督导检查,着力推进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强化政策保障。对饲养3头能繁母牛的养殖户,执行“见母补犊”政策。对“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过程中,修建标准化养殖场的农户执行基础设施补助,优先支持粪污综合利用和种养循环模式发展的养殖户。对以饲养黄牛为主且年出栏100头以上规模的集中育肥场,由镇农业服务中心推荐申请项目补助。对全镇养殖场(户)执行肉牛养殖保险政策(具体补助标准见附件3,肉牛保险相关事宜以保险方案为准)。对利用冬闲田土种草用于养牛的,由镇农业农村局无偿提供牧草种子。对新建规模化养牛场所需用地在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情况下按农用地管理,作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用地,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对肉牛产业项目所需建设用地、用材、环评、微企等方面手续,尽量简化审批环节,给予肉牛项目更多的支持和帮助。镇农业服务中心积极争取县农业农村局涉农资金,用于能繁母牛发展、龙头企业培育、牛犊繁育、服务体系建设和品牌打造。镇农商行制定落实相关政策,安排专项资金支持肉牛产业发展。

(三)做好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平台以及召开群众会、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单等方式,结合产业技术培训会,向广大农户宣传肉牛产业发展政策,坚定产业发展信心,营造良好氛围。

(四)严格检查考评。将肉牛产业发展工作纳入各村(社)单项目标考核。按季度对各村(社)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予以通报批评,并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肃问责。

优秀方案: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工作实施方案模板


为进一步加大我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释放改革红利,有效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审批效率,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准入不准营”问题的解决,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工作的通知》(政发〔20xx〕6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家、省、市关于深化“放管服效”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安排部署和县委办好“三件大事”做好“五篇文章”打造“一地、一区、一城”的工作思路,认真推广试点经验,全面清理涉企经营行政许可事项,分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精准聚焦各类市场主体办事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完善简约透明快捷的行业准入规则,为我县高质量转型发展努力打造“六最”营商环境。

(二)目标任务。在全县范围内,对既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全覆盖清单管理。在中央层面设定的523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中,除我省没有改革权限的74项和我省不涉及的9项之外,其余440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分别按照直接取消审批13项,审批改为备案3项,实行告知承诺53项,优化审批服务371项四种方式实施改革。省级层面设定的4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分别按照直接取消审批3项,审批改为备案1项实施改革。市市级层面及我县县级层面均没有设定涉企经营许可事项。

结合中央和省级层面设定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通过逐项梳理比对,我县涉企许可审批事项65项,其中:直接取消审批2项,审批改为备案2项,实行告知承诺14项,优化审批服务47项,要明确对应实施部门,确保不缺项不漏项,确保每项改革任务落地落细,取得实效。

(三)改革要求。把握好全覆盖要求,做到中央、省、市、县四级实施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把握好“进四扇门”的方法,尤其是“审批改为备案”和“实行告知承诺”两种方式,纠正把备案变成变相审批,告知承诺流于形式、名不副实的倾向。把握好事中事后监管基本底线,不断完善监管配套措施,对采取不同改革方式的事项,有针对性地明确具体监管标准和要求,既要防止监管空白,也要杜绝随意扩大监管内容。优化升级信息化建设保障措施,通过业务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归集共享、纵向各级联通、横向普遍接入。

二、建立清单管理制度

(一)制定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国发〔20xx〕13号),参照《市“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事项清单》,全面梳理我县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统一编制《县“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事项清单》,逐项制定审批办事指南、监管规则和标准,确保不缺项、不漏项,并向社会公布。清单中的事项因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调整审批层级和部门的,由承接审批职能的部门负责实施审批工作,由主管部门负责实施监管工作。上述清单之外不得违规限制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下同)进入相关行业或领域,企业取得营业执照即可自主开展经营。

(二)对事项清单实行动态管理。按照“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要求,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对市级动态调整更新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县级对应责任部门要及时认领事项,落实改革举措;县级“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事项清单内容需要调整的,由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按程序修订,统一对外公布。

三、分类推行审批制度改革

(一)直接取消审批。凡取消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企业持有营业执照即可开展经营。市场主体登记部门要及时将相关企业设立或变更登记信息通过业务信息共享平台推送至监管部门,监管部门及时纳入监管范围,依法实施事中事后监管。对取消审批的,审批部门要同步调整权责清单、行政许可事项目录,不得继续实施审批,有关监管部门应继续履行对相关经营活动的监管职责。

(二)审批改为备案。对审批改为备案的事项,原则上要按照“多证合一”的要求在企业登记注册环节一并办理,由市场主体登记部门及时将备案信息推送至备案部门和监管部门。确需单独办理备案的,备案部门要简化备案要素,精简备案材料,推广网上办理,能够通过信息共享方式获取信息的不得要求申请人书面提交相关材料,并及时将备案信息推送至市场主体登记部门和监管部门,坚决杜绝为备案事项设置实质性的审核程序,不得将实地勘查、检验检测、专家评审等作为办理备案的前提条件,防止以备案之名行审批之实。企业备案后,即可开展经营活动。

监管部门要依法实施有效监管,对未按规定备案或备案信息不实的企业,要明确监管规则,依法调查处理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三)实行告知承诺。对实行告知承诺的事项,要严格按照《省“证照分离”改革行政审批告知承诺管理办法》(晋政办发〔20xx〕46号)相关要求,由审批部门制定并向申请人提供告知承诺书格式文本,一次性告知企业申请办理许可事项的设定依据、应具备的条件、需要提交的材料(包括当场提交和按照约定期限提交的材料),说明审查标准和具体要求,并告知承诺不实和违反承诺的后果。审批部门应当准确把握告知承诺制度的本质内涵,有效区分材料种类,需要由其他部门或机构出具的证明材料,原则上不应定性为申请人需当场提交的材料。企业自愿承诺已具备经营许可条件并按照要求提交材料的,要当场作出审批决定,领证后即可开展经营。因企业虚假承诺或违反承诺造成的损失由企业承担,因审批部门告知内容不全造成的损失由审批部门承担。

监管部门应平等对待通过告知承诺领证的企业和通过一般审批程序领证的企业,根据风险状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不得给予差别性待遇,包括加大监管抽查比例或频次、实行差异化监管等。监管标准和规则必须与其办证时的告知内容保持一致,通过事中事后监管能够有效纠正的,应当先履行责令改正程序,逾期不改或确不符合条件的,告知审批部门撤销许可。

(四)优化审批服务。对优化审批服务的事项,审批部门要通过下放审批权限、压减审批要件和环节、延长或取消许可证件有效期、公布总量控制条件和存量情况、深入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等举措,切实优化审批服务、提高审批效率、降低办事成本。审批部门要针对企业关心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积极探索优化审批服务的创新举措。

监管部门要不断创新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及时接收企业登记和许可信息,健全监管规则和标准,防止出现监管真空和漏洞。

四、完善改革配套措施

(一)实现企业登记注册与经营许可有效衔接。市场主体登记部门要推行经营范围规范化登记,建立经营范围表述和涉企经营许可的对应关系,要根据企业自主申报的经营范围,明确告知企业需要办理的经营许可事项,并将相关企业登记注册信息通过业务信息共享平台精准推送至有关审批部门。审批部门要根据企业申请及时办理相关经营许可,并将办理结果通过业务信息共享平台推送反馈至市场主体登记部门。

(二)强化涉企经营信息的归集共享和广泛应用。各部门间要强化政府信息跨部门归集和共享应用,及时将企业登记注册、经营许可、备案、执法检查、行政处罚等信息归集至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省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除涉及国家秘密外,实现相关信息的集中共享。各有关部门能够通过信息共享获取的信息,一律不得再要求企业提供。

(三)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要充分发挥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体制优势,深化行政审批承诺制和其他审批事项标准化、智能化、便利化改革,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逐项制定准确完备、标准统一、简明易懂的操作流程,最大限度压减自由裁量权。要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涉企经营事项从申请受理到审核发证全流程“一网通办”。要扩大“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效应,实现“一次告知、一表提交、一门联办、一次办好”。要进一步推广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和共享数据应用,减少跑路次数,优化办事流程、精简办事材料、压缩办理时限、提升涉企经营许可全流程网办能力,切实提升审批服务质量和效率。要加强对审批行为的监督管理,建立审批服务“好差评”制度,倒逼政府部门深化改革,改进服务。

(四)创新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要坚持放管结合、并重推进,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原则,及时跟进监管措施,推动从“严进宽管”向“宽进严管”转变,坚决纠正“不批不管”“只批不管”“严批宽管”等问题。要夯实监管责任,加强审批与监管的衔接,通过业务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双向推送反馈。要提高监管执法规范性和透明度,制定监管规则和标准,逐项明确监管主体、监管对象、监管措施、设定依据、处理方式等内容。要创新和完善监管方式,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落实和完善包容审慎监管,对重点领域实行重点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跨部门联合监管。要构建协同监管格局,健全跨部门、跨区域协作机制,强化市场主体责任,提升行业自治水平,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要增强监管威慑力,对严重违法经营的企业及相关责任人员,依法撤销、吊销有关证照,实施市场禁入措施。

(五)强化法治保障。改革要坚持依法有据,依照法定程

序推进改革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改革的具体要求,及时对本地区、本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进行相应调整,建立与改革要求相适应的管理制度。

五、抓好改革政策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县“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工作由县政府统一领导,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司法局牵头,负责具体协调推进。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主要负责政策解读,清单动态管理,组织对全县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和实施,指导督促全县各部门落实改革要求,畅通涉企信息推送、归集、共享路径,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主要负责协调指导、市场监管信息化保障等方面的工作。县司法局主要负责法治保障工作,指导相关部门完成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修订工作。县有关部门要主动对接市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主管领域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的业务指导,落实好监管职责。

(二)做好宣传培训。各部门要积极做好宣传报道、文件解读等相关工作,重点突出“证照分离”改革对深化“放管服效”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要加强一线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吃透改革精神、掌握改革政策、熟悉改革要点,确保各项改革政策执行到位。

(三)狠抓工作落实。各部门要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充分调动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狠抓工作落实,具有行政审批职能部门按时报送县“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工作月报表;要加强工作总结和第三方评估,及时完善政策举措,发现、总结典型经验,确保改革成效,不断提升企业获得感;要强化考核督查,将“证照分离”改革纳入各单位目标责任考核范畴,认真抓好改革任务落实。

精选方案_县城禁煤区建设实施方案


县城禁煤区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改善县城空气质量,有效治理燃煤污染,为全县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关于做好省禁煤区划定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晋气防办发〔20xx〕47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城市“禁煤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同政办发〔20xx〕125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xx年10月30日起,通过实施以集中供热为主、“煤改电”“煤改气”或其它分散式清洁取暖为辅等多种方式,达到“禁煤区”范围内煤炭及其制品禁止燃用的目标。

二、“禁煤区”范围

禁煤区域:县城主城区迎宾路(含路东商铺)向北接新世纪大街;西接西五路;南至南二道街;沿天走路(201省道)向东至武宁街;回至迎宾路所围合的区域。

“禁煤区”总面积为4.18平方公里,在此区域内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使用煤炭及其制品。

三、禁煤区管理

(一)、禁燃。禁煤区内所有企业、个体经营户取暖,日常生产经营等活动一律禁止使用燃煤,供热管网覆盖区域内的单位、企业和商户要接入集中供热,集中供热不能覆盖的区域,全部采用电、天然气和清洁能源代替。

(二)、禁售。全面取缔禁煤区内所有煤炭经营场所,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采购、经营销售燃煤。

(三)、禁储。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禁煤区范围内储存、囤积燃煤。

(四)、禁运。任何车辆一律不得在禁煤区范围内运输燃煤。

四、“禁煤区”建设工作职责

(一)镇

负责取缔“禁煤区”内居民住户燃煤炉具、大灶、茶水炉等,并按要求对“禁煤区”边界范围设立标识,明确管控要求。

(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负责清理取缔“禁煤区”内固定和流动的煤炭及其制品销售点。

(三)县公安局

1、配合玉泉镇做好“禁煤区”内使用散煤取缔工作。

2、交警队在进入“禁煤区”的路口设卡检查,严格核查进入“禁煤区”的煤炭运输车辆;禁止向“禁煤区”内运输煤炭及其制品。

(四)县能源局

1、负责编制年度清洁取暖改造实施方案。

2、负责“煤改电”清洁取暖替代工作。

(五)县住建局

1、取缔露天烧烤,规范流动饮食摊点并要求其不得使用散煤及煤制品。

2、配合镇做好“煤改气”用户的安全运营管理及集中供热改造工作。

(六)县财政局

积极争取上级对我县冬季清洁取暖改造工程的资金支持,县级财政按照“禁煤区”工作计划安排资金,保障“禁煤区”建设的需要。

(七)县政务审批局

停止审批“禁煤区”内煤炭及煤制品相关设立、设置、迁入等事项。同时对禁煤区内已审批的相关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信息抄送玉泉镇政府。

(八)市生态环境局分局

负责对“禁煤区”建设有关情况进行检查并通报。

(九)县工信局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动“禁煤区”内重污染企业的搬迁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单位要组织制定本辖区、本部门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责任到人,列出时间表和路线图,挂图作战。通过部门联动强化工作合力,确保“禁煤区”建设各项重点任务按期完成。

(二)加强督导考核。县政府将组成督查组,对“禁煤区”建设的相关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对提前或按期完成目标任务的予以通报表扬;对重视不够、弄虚作假、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得力,未按期完成目标任务的,严格问责。

(三)强化宣传引导。有关乡镇和部门要结合本部门工作职责,大力宣传“禁煤区”建设要求、散煤污染防治的意义和进展情况。实施信息公开,公布燃煤污染控制工作进度。畅通举报热线,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引导和鼓励公众监督散煤污染控制工作,曝光整治不到位的问题,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积极利用徽博、微信等新媒体,宣传控制燃煤污染的重要性,引导全民支持和参与散煤污染控制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文章来源:http://m.03kkk.com/shishifangan/4601.html

上一篇:优秀方案:城区商业街道规范化管理工作方案范本

下一篇:方案范文 校园元旦文艺会演模板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