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思考方案网

课后评语(合集八篇)

2024-02-12
课后评语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关于评估和评价的熟悉程度可谓无人可及。关于评语评价,你知道有哪些呢?为了让大家对此有更全面的了解,今天我们特地整理了“课后评语”。相关信息将会及时公布,敬请大家密切关注!

课后评语 篇1

1, 传统教研制度的弊端。传统教研关注的重点是教材,教法和学生的学业成绩,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关注很不够,教研活动大多是组织教师学习教学理念,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这种教研方式效率不高,而且教师个体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研究机构之间缺乏沟通与联系,长此下去就会导致教师视野狭窄,心态封闭,妨碍教师个体成长,有必要对教研组织的结构重新构建,使之产生能够适应不同层次学校的教研组织结构。

2 ,构建新颖的教研组织结构 :

A 构建开放型的学校教研组,赋予学校教研组的内涵。

B 建立大学,教研机构与中小学的合作研究制度,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3 ,采取有效的教研方式:

A 采用反思型教研模式。促进教师自我革新。模式是"听课————评课————再上课————再评课",这与荷兰学者柯斯根提出的教师在反思中发展的机智不谋而合。

B 建立说课,听课,评课的相关制度,促进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提高。

在读了这一章节之后,对于采取有效的教研方式颇有同感。专家评课就是借助专家的教育智慧反思教师教育的行为及其今后的教育理念,提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并提供适合于当时场景的可供选择的行动方式。当教师在倾听过程中意识到该场景所蕴涵的理论在实际场景中的联系与应用方式时,就会有"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之感,专家的评课过程不仅向教师展示了具体的"教育智慧",同时给教师提供了一种反思的示范。就如我数学组在教研活动中,就十分注重评课这一环节,当资深老教师评课时,我们会发现许多我们不曾意识到的环节,老教师却捕捉到了,并从理论依据出发,结合现场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反应融合在一起加以点评,听得我们心服口服。

如:课堂中应发挥学生主体性,适时收放,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千万不要局限学生的思维,让其走到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轨道上来,这样学生的诸多潜能均被扼。这就是学生学得过,思维局限的根源所在。经过老教师的评课之后。我们不仅知道如何直接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另一方面也学会了如何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所以边进行学习此书中的有关理念,边结合自身的实践即时反思,共鸣,会对自己今后的教学十分有益。

课后评语 篇2

派老师下乡读书的经历

蓝山明珠路小学

冯杰

《拿石头记》第六部四年级课本组 精读课文。语言朴实,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体现了村民的淳朴热爱。

有幸观看了梁老师和穆老师的现场教学,让我再次看到了《取石》的真面目。梁老师让学生们从村民放石、走石的场景中感受人性之美。梁老师以“取石”为出发点,因为“石”中包含“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引导学生体验石头所蕴含的美,感受村民的情怀。美丽的情绪。尤其是梁老师的板书,仿佛让学生们一起来去匆匆。

“家乡的风景”是教学的线索。两位老师都引导学生体会,一群人走在岩石上,走出了音乐和图片的美。这确实是一个切入点。 “年轻人”和“老人”所体现的敬老之美,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线。最后,两位老师一遍遍地背诵最后一节,“一排排的石头,让人走,让人踩,它们连接着家乡的小路,连接着乡亲的美好情怀。”

下课后,教学过程流畅,重点也更加突出,尤其是在围绕石头走路的画面教学中,老师与学生互动。我在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是用脑筋教了一些关键词。我还应该使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能够理解上下文并想象图片。但在我的教学中,我处理的细节太多,也有欠缺。今后,我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学习教材。教学之路永无止境。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上上下下寻找。”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对框架教学的思考

对“拿石头”教学的思考

《夺石》教学设计

《夺石》教学实录(十二)

课后评语 篇3

1. 你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能告诉老师吗?

2. 你对这道题是怎样理解的?老师想听 你说一说。

3. 体积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在于对三维 和两维的认识和理解!

4. 审题的要义在于把握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5. 单位换算方法的掌握,有赖于对单位 间进率的理解!

6. 思考问题要有顺序!

7. 思考问题要有深度!

8. 请多考虑一些为什么?

9. 不会做的时候你就画!

10. 题意是可以画出来的!

11. 画一画,你就可以更好的理解题意!

12. 数学方法是可以画出来的!

13. 画一画,可以帮助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4. 举一反三是学习数学的有效手段!

15. 读图读表同样要明确相关信息的意 义与作用!

课后评语 篇4

砌石教学案例

1.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感性地阅读课文,感受村民的优良品质,并从中得到感染和熏陶。

2.

学习作者在平凡事物中发现美,培养用心去观察和感受的习惯。

二、教学难点和难点:

培养学生朗读课文的情感,在阅读的同时感受村民的美好情怀。三、教学过程: (1) 复习介绍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请大家一起读题目。 我们又来作者爷爷刘章的老家了,(播放课件)大家!这里有连绵起伏的丘陵、茂密的树木和清澈的潺潺溪流。听着,小溪唱着欢快的歌,向前流淌,流过田野,流过果园,滋润着大地,滋润着农田。咦,这是什么? (指石)(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课件,学生可以生动地感受作者家乡的美景,为以后的体验做铺垫。)

2.学习,大家对石头有些了解,谁能说下石头是什么?

3.你对石头有什么印象? (Live Talk)

过渡:石头看似普通,却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让学生默读课文的第 2-4 段,用波浪线画出人们在岩石上行走的句子,然后思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画面。 (二)朗读课文,感受美 1.学生朗读课文,找句子。

2、老师:刚才看到下面很多句子都画了漂亮的波浪线。让我们交流一下。 3.学生报告,老师摄像引导朗读,让学生感受朗读的美。第一句话:一个人无论多么急于赶路,只要找到一块不稳定的石头,他一定会放下自己带来的东西,找到一块合适的石头挂在上面,然后踏上上它几次。在你满意之前不要离开。 (1) 师:这句话描述了什么样的人?健康:年龄稍大的人。师:那是??学生:老人。

(2)老师:当她发现哪块石头不稳定时,她心里会怎么想?他此时的心情如何? (担心)石定了,老人会怎么想?他此时的心情如何? (乐)石已立,她何必在其上来回几回? (进一步引导学生体验老人行为之美。)(设计意图:营造一种情境,让学生加深对老人行为之美的理解,营造朗读的氛围。)

(3) 命名阅读??读??喜欢这句话的同学站起来读!师:你从阅读中学到了什么?谈起学生,老师总结为“敬业美(黑板写:敬业美)这也是我家乡的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以各种形式大声朗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深感受到老人的虔诚之美。)

过渡:你能再找一句话吗?

句子2:无论是上班还是下班,或者一群人在岩石上行走的时候,他们的动作都是那么的协调有序!前面的人抬起脚,后面的人紧随其后。踩踏的声音就像轻快的音乐;

(1)师:刚才,一个年纪大一点的人来拿石头,现在是?? (一群人来拿石头)有没有人赶路? (否)动作是什么样的? (动作如此协调有序)

(2)理解“协调有序”。

①什么样的动作协调有序? (学生对话)

②让学生通过大声朗读和尝试走石头来感受动作协调有序的美。

老师:没有人踩到脚,没有人掉进水里,应该有人指挥,(摇头)是的,其实没有人指挥,这么默契,这么有秩序,这样的动作叫??健康:协调有序

老师:很好的体验。这种协调有序的动作美,堪称和谐美(板书:和谐美)这也是家乡?? (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己的石头上穿行,更好(3)你还从哪里体会到画面的美?

生:我感受到了画的美来自《清波波图》。我觉得水波和图很美。

①老师:“绰”是一个新词,它在里面有三个意思。字典,出示一下:

绰:A宽;不窄

B宽;富

C形容体态柔美

想一想,《人物》中的“绰”是什么意思?盛:我觉得是“女性姿态”的意思。

(设计意图:渗透双基训练,让学生基础比较扎实。)

老师②:还不错。那么《清波扬扬盈盈绰绰》一文中描绘的是什么样的画面?想一想。(学生描述)③感性地读这些两个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深化学生s通过这个方法对这两个词的理解。)

④老师:很美!这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画,还是一首美丽的小诗,你看到了吗?? (点击变成一首诗,音乐响起)

无论何时

上班去上班

一群人

< p> 在岩石上行走时

动作

如此协调有序

前方

双脚抬起

返回

跟进

脚步声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荡漾

< p> 人物动人

给人以绘画之美

⑤引导学生用情感朗读,在阅读中领悟美。 (普通阅读、自由阅读、点名阅读、男同学、女同学、点对点阅读。) 总结:是的,这群人带着美妙的音乐和美妙的画面走出了岩石。这确实是家乡(指板书)??学生:风景

(设计意图:诗化文字,为文字增添美感,让学生更容易读懂情感,体验美。)

过渡:一群人走在石头上一道靓丽的风景,那么两个人面对面行走的场景是怎样的呢?使用课文中的句子。

句子3:如果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小溪边,总会在第一块石头前停下,招手让对方先走,等到对方在他们两个说话之前过河。几句家常话相互矛盾。

(1)老师:你有没有过两个人面对面走的时候冲石头? (否)那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挥手让对方先过去)我想请两个同学出来演这个场景。谁会? (2)现场表演场景。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再现课文中的场景,加深学生的理解。) 师: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老师总结为:谦虚与美丽(黑板:谦虚与美丽)这种美好的情感也来自家乡?? (一景) (3)谁会读这句话? (提名阅读、自由阅读、小组阅读。)

Transition:那么老少凑在一起拿石头是什么感觉?名曰。

第四句:如果老人来散步,小伙子总是弯腰背着老人过去。人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1) 了解“伏特”。

你通过“伏特”这个词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验敬老之美。

(2) 理解“理所当然”。

①人们认为什么是理所当然的? ②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认为什么是理所当然的? ③感性地大声朗读这句话,边读边体会村民的美好情感。 ④这种美丽的情感也是?? (我家乡的一道风景)

总结:其实村民有很多美好的情感(板书:??) 4.一起读最后一段自然段。

(1)“任谁走,任谁踏”,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默默无私的奉献)

(2)不管是石头的品质,还是人家的美好品质。 (3)引导学生情绪化地阅读最后自然段,在阅读过程中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3)扩展和延伸

作者在普通的壁柱中发现了这么多美。其实,美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你发现了吗?播放课件,让学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拓展到生活中,并通过交流,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发现美,创造美。)

(4)总结

同学们,敬业、和谐、谦逊、敬老的美,以及我们文中所说的美,其实是爱的化身。让我们用爱去对待生活,善待他人,世界会更美好! (5)作业设计:

1.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请自己再读一遍并复制。 2.小练习笔:写出平凡事物中的美。

黑板书写设计

21骑

石头

家乡风景

人物

场景

课后评语 篇5

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意情境的创设,他由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梯子下滑,从而引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都是由学生自己提出的。最后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解决了所提出的问题,也引出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所以通过这节课,我又一次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挑战,渴望挑战带来的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突,因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挑战的机会,不失时机地引他们走向成功。

课后评语 篇6

1、教学基本功尚可,能利用对话,播放录音,观看录像片断、图片等训练学生们的基本技能(听、说、读、写);

2、能利用网络培养学生们搜集资料、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分享成果,获得成功喜悦的情感、态度,并促进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3、引课能跟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发学生们讨论,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们 合作精神;

4、能创设例情景,引发学生们思考,培养学生们思维能力,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本节课实际上不需要利用网络教学,只需要引用多媒体课件就足矣;

6、课堂教学方式较传统,希望年轻教师要大胆探索、大胆改革。

7、建议: ①板书; ②引导学生们做笔记;③教学节奏感的控制(“激情”);④注意答案播放时机的控制;⑤多“靠近”学生们,加强交流沟通,提高教学效果。

8、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学生们主持分组抢答活动,促进生生互动,激发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采用激励式评价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们溶入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们的主体地位;

9、教学设计思路较清晰,能系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能与考纲中的考点紧密联系,针对性较强;

10、能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2)能拓宽课本内容,扩大学生们的知识面;

11、应注意培养学生们分析资料(问题)和总结归纳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12、教学设计能大胆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力求达到“三维”目标的要求,教学过程课堂氛围生动,活跃轻松(教师的表情亲近感)教学效果总体良好;

13、能按常规教学思路落实好听、说、读、写等技能的训练;

14、教学设计思路总体上较清晰,能通过创设例情景,学生们探究实验及“活动”等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们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分析讨论数据处理,培养学生们分析例的能力等以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15、能利用网络优势培养学生们搜集资料的能力;

16、能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资料,使学生们直观感受学习内容;

17、能通过创设例情景,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 (2)能利用课件直观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18、能利用分组实验培养学生们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的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分析数据的能力;

19、教学过程逻辑性较强,教学思路严谨,作为一名新教师来说教学基本功较 扎实;

20、教学设计思路尚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通过过渡语言的把握,教学节奏的控制以及师生互动的促进来展现教学设计,以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 效果;

21、建议:在现代化教学中,还应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语言,肢体动作等情感艺术,加强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2、能创设思维,引发学生们思考、讨论、发表个人观点;

23、体会:利用例贯穿于英语教学中,确实能提高学生们学习的乐趣及掌握学习英语的基本技能。

24、能通过物理学史的教学,引发学生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25、应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们思考、讨论(新教师的缺点),注意控制课堂节 奏、语言节奏)

26、教学方式较传统,应利用例引发同学思考、讨论,活跃同学思维,提高课 堂教学效果。

27、教学设计思路清晰,且课堂教学实施较好,基本达到教学目的;

28、倘若更好把握语言的节奏、情感,鼓励更多同学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互动性,则是一节很成功的课;

30、能创设例情景,引发学生们思考讨论,促进师生互动,但应留有充分的时间 让学生们动手、动脑,训练基本技能及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31、能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录音→录像片段)→资料库

32、建议:注意语速、节奏以及过渡性语言(数学的逻辑);让学生们充足的时间发表意见;课堂容量较大;注意板书;小游戏→亲身体验(与实际相结合)→调查研究→研究性学习课题,能利用课件展示示意图、实验过程进行直观教学,较好突破教学中的一些难点;能利用点拔引导学生们回顾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的效果;

33、能借助多媒体播放电视片段,使学生们“身临其境”为学习理解课文打开“方 便之门”;

34、能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们直观感受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知识(“亲身”体验);

35、能利用课前演讲及课文资源训练学生们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

36、能自然介绍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并直接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37、促进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引导学生们归纳总结,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们 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们分析例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体现新课程的“三 维目标”;

38、教学设计思路基本合理,但应从“三维目标”的实现加以完善、补充,另 注意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合理运用。

39、能利用例引发学生们思考,培养学生们思维能力,但应留较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们思考,并引发讨论、鼓励学生们主动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 堂教学效果;

40、教学设计思路清晰,但实施呈现传统化,如能创设例情景,但没有引发同 学讨论思维,课堂氛围不够浓厚,教学效果不佳;

41、建议:①可以给学生们更充分的时间讨论,适当控制教学节奏; ②创设的例可以增加一些难度,更好训练学生们的思维;备课要考虑多种因素,上课要灵活(遇到例,可以让学生们讨论)。

42、教学语言需进一步简炼,节奏感需进一步增强,课堂把握能力、组织能力需进一步重炼。

43、本节课使用了较先进的教学手段(网络教学),但效果并不比其它教学效果明显(多媒体、语音室),能否算整合课?

44、授课“激情”不足,节奏感不强,导致课堂氛围不够活跃;

45、教学设计思路较清晰,教学目标能体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这是一节整合课,应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实现师生互动,成果分享,培养 学生们分析数据的能力,在这一点上老师还应加强; 较成功的一节课。

46、应教会学生们如何容易处理数据,如何从数据中发现结论(规律);

47、教学设计较传统,虽然达到培养学生们听、说、读等技能,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们学习主动性不够,影响教学效果;

48、教学思路较清晰,教学效果尚可,但应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 性,特别应鼓励学生们大胆发言、讨论,引导学生们参与课堂教学,充分体现 学生们的主体性;

49、应大胆引导学生们讨论,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教学基本技能及教学艺术(表现力等)有待培养、提高;

50、教学的艺术性有待加强(如讲课的“激情”)。

51、能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学生们学习外语的基本技能;

52、能利用例、练习引发学生们思考、发言,促进师生互动,提高学生们学习的主 动性;

53、本节课最大特点就是以例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们思维,注意过程体验,培养学生们探究能力。养成良好的讨论氛围,体现合作、探究、互动、评价的课堂模式,达到“三维目标”的要求;

54、注意板书,并教会学生们如何做笔记,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55、教学方式较传统化,特别是课堂的语言氛围有待改进(教师汉语较多),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有待加强(应让学生们主动、思考、讨论),还有过早 归考点内容。

课后评语 篇7

一、听课评课要树立新观念

观念转变了,就能居高临下,看得清楚,看得透彻,纠缠在一起的问题也比较容易剥离,一通百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校”每一个参与听课评课的人,都应站在科学的现代教育思想的高度,站在课改的高度,居高临下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先进的教育思想是听好课、评好课的必要前提,只有用新的教育思想、观念、超前意识去分析、透视每一节课,才能对课的优劣做出正确判断,才能给授课者以正确的指导。否则,用陈旧而错误的教育思想观念去听课、评课、导课,不仅不能给授课者得以帮助,反而可能会产生误导。因而,我们在听课评课中应做到转变七种观念,树立七种意识。

1、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树立目标意识

今天的教学改革要求我们,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教学的重点,要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

2、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教育转变——树立个性教育意识

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这不仅不可能,而且还会贻害学生的一生。学校是要培养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而不是在生产月饼。所以听课评课又要把教师的因材施教和个性教育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来研究。

3、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

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看,一堂课该怎样上,不仅要看“教”而且要看“学”,更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上来看教师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听课评课应从“教”的方面评价转变为从“学”的方面来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引导教师由重视“教”的研究,逐步转变为重视“学”的`研究。

4、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

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没有过程的结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对知识的概念、原理、定理、规律的掌握,是靠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长知识,又增才干。

5、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树立反馈意识

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多项信息交流能把学生个体自我反馈,学生群体间的信息交流,师生间的信息反愧交流,及时联系起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方面的主体信息交流网络。能通过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加强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能使信息交流呈纵横交错的立体结构,确保学生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展开与整合过程。

6、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树立情感意识

师生的感情交流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是师生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也是一个小社会,是师生交流的场所,同样需要人情、友情、亲情的温暖,这种情是通过教师来传达的,作为听课者在听课中就要注意到教师“知”与“情”的处理,看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看教学是不是知情结合,互为作用,相得益彰,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不是不仅学会、会学,而且还爱学、乐学。

课后评语 篇8

1. 每次作业完成得都很出色!

2. 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呀!

3. 你的字写得可真漂亮,要是能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的!

4. 搬开你前进的绊脚石粗心,奋勇前进!

5. 思路开阔,思维清晰,方法灵活,具有综合利用知识解决数学学问题的能力

6. 解题方法不落俗套,解题思路不同凡响,思考能力较强

7. 是不是还可以尝试另外一种解法?

8. 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其它路子!

9. 希望你告别粗心,与细心交朋友!

10. 再细心一些,准行!

11. 你与众不同的见解,真让人耳目一新,你真棒!老师还没想到的这种做法,我向你学习!

12. 你的头脑真灵活,这种方法比老师的方法强多了!

13. 该给老师配个放大镜啦!(字太小的学生)

14. 让你的字站直了!

15. 你的字伸胳膊伸腿,管管它,让它规规矩矩,方方正正!

文章来源://m.03kkk.com/fanganfanwen/159871.html

上一篇:2024实训的心得体会(精选15篇)

下一篇:感人的父亲节文案(汇总200句)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