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思考方案网

教师的读书心得合集

2024-06-13
教师的读书心得

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们会有新的思考和感悟,最好把自己的一些收获写下来。心得体会需要自己认真体会,用心去感知去记录,零思考方案网小编为您推荐一个思维深刻有价值的“教师的读书心得”文章,我们会为您推出更加多样化细分化的内容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教师的读书心得 篇1

《最牛的教师》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好的见解与思路。它给我们列举的那么多活生生的例子,让我们不再为单一的理论而感到枯燥与无从下手。

这里有身为校长而继续不停研究学问的陈垣老师,他的学习精神与不断的反思值得我们学习;有不仅在生活和文学方面幽默的大师,同时也是一位讲台上的幽默大师的林语堂老师,他的课,形象生动,诙谐有趣,给世人留下了许多雅致隽永的佳话;有能让一个被众多老师拒绝、家长放弃、自己堕落沉沦、成绩全部倒数第一的学生考上北京大学的王金战老师……有太多的教师值得我们去学习,值得我们去细细推敲最后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来。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著名的民主教师李镇西。在《走出教育误区》这一章,读着任安妮、王红川、陶奇、曹辛的故事,我的心也一次次地被揪紧,这一件件“小事”让我清楚,教育无“小事”,所谓的“小事”,只是站在我们**的角度来看问题的,假如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那就是“天大的事”!在他们的心中,对教师十分地信赖、十分地依靠。

教师更是神圣,不允许有一点屈辱。教育,需求我们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所谓的“了解学生”,不是站在**的角度去了解,而是以孩子的心去了解孩子的心。

我想,喜欢学生,思维上的关怀是最紧要的关怀。一个学生就是一个非常丰厚、非常复杂的世界,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根琴弦,教师要想拨动这根心弦,就必需设身处地,从学生外在显示探知学生的心里世界,充分地尊敬和鼓励学生,相信他们一定能成才。

读这本书,看看教育大师的故事,似乎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同时,也让我明白,教师是一个有着巨大魅力和境界的职业。如果老师有魅力,学生会愿意接近你,倾听你的教诲。

这种魅力是自己所独特的品格、修养,是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与在教学中的不断发现所积累起来的。

教师的魅力源于境界,而教师的境界当是秉承光大文化之精神,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不断学习充实自我,乐读书、善读书,以“书”之精华夯实自然之道,以“德”之品行涵养浩然之气,以广博的知识从教,以宽厚的胸襟育人。无论是魅力还是境界,都离不开学习、发现、反思和反思后的实际行动。只要你把这几点做好,你就成了一个很有吸引力的老师。

身为教师还要知道,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我们需要教育的“活水”,而“活水”就在书海之间。读书,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教育智慧;读书,能使独创的方法闪耀睿智的光芒、充满创造的快乐;读书,能实现教师的自我提升和生命的升华。

今后,我会坚持读书学习,探索教育方法,和孩子一起成长!

教师的读书心得 篇2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共设计到100条建议,我就其中的受益颇深的几个建议,谈谈自己的感受:

翻开书,一百条建议之首便是作者在反复的教导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首先就要我们了解,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不同的个体,在学校里,教师不应该“一视同仁”,尤其是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要个别对待。作者打了一个最形象的比喻:

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提水,有的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尽,有的孩子却能提20多桶,但是如果你要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儿童的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象这样各不相同的。读到这我不禁想到一个一直困绕我的问题:

为什么在我所教授的学生中会有明显的优差生等级?为什么同时教授,有的学生可以很容易很完美的掌握,而有的学生却什么也学不会,现在我终于明白原来我没有在备课中考虑到孩子们的差异性,没有周密的考虑到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将要做什么,没有因人而异,为他们挑选适合他们学习的内容,使他们取得一点小小的成就。原来就因为我这种欠缺考虑的备课,使我的课堂中产生了很多的无效劳动,而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吧。

正是苏霍姆林斯基首条解决了我初为人师的困惑。

他要求我们每天不间断地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来自内心的需要和求知欲。他鼓励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从温暖紧张的工作中抽出时间,逐步积累精神财富、智力财富和教育智慧。他教导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学习同龄人的优秀经验,获得他们的优秀信念,深刻思考优秀教师的经验,这将有助于我们看到: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要取得一定的成绩,取决于什么因素。

读到这些建议,突然很懊恼自己的消极,一直抱怨工作太忙,时间太少,而忽略了学习,忽略了读书,忽略了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这一简单的道理。曾经雄心壮志的想过,要完善自己,但是现实的工作却成了我颓废最好的理由。为什么不能在闲暇之余读读手边的书,为什么不能在没有课的时候多去听听同行们的经验,为什么不能在晚上清闲的时候写写一天的教学日记,想想,时间真如流水就这样荒废了。

书中有一个故事我现在仍然记忆犹新: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来听课的人很多,他们本来都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照常规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的入了迷,竟连记录都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听,完全被讲座吸引住了,就像他们已经成为学生一样。

课后有邻校的教师请教他:“您花了多少时间来背这节课?”他说:

“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每节课,我都要花一辈子的时间备课。然而,直接准备,或现场准备,只花了大约15分钟。

”这段话向我启开了一个窗口,使我从中获益匪浅,我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真正的优秀的教师哪个不是终生都在准备一节课啊!这也应该是我们教学生涯中的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苏霍姆林斯基的谆谆教诲让我茅塞顿开,他书中那个用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的历史老师也让我领悟到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妙,我终于明白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的工作和创造时间就像一条大河,由许多小溪滋养。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我们首先应该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不让每时每刻浪费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认识世界,而且认识自己时,他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经历,就不可能真正对知识感兴趣。

”这句话启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课前精心设计,一定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探究中生成知识,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和对自我的肯定。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引导工作,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符合学生能力的心力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知识和学习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注意是学习的门户”。注意力的培养,显得相当重要。

注意是伴随着各种心理活动而产生和发展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心理状态。没有注意力的参与,就不可能有相对稳定的心理反映,也很难完成认知过程。“要掌握学生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的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 而怎么样培养这种状态了?

以苏霍姆林斯基为例,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蠕虫的有机体结构和生命力活动时集中精力学习,我们应该事先让学生了解与此相关的一系列常识,让学生把不感兴趣的课本当成有趣的课本。这启示我,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充分了解学习情况,选择学生有经验的切入点,把教材知识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这样,学生会对教学内容感兴趣,会在课堂上有感觉,会思考。

从而将注意力放在课堂上,紧随老师的思维。

在建议48中,苏霍姆林斯基呼吁思考,不要记住!看来,理解记忆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理解是记忆的第一步。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经常有很多事情是应该记住而不应该记住的。究其原因,往往是因为他们只注重枝节而忽视了对本质的理解。不管他门学习哪门学科,他们都需要从一个例子中理解、思考和推论。死记硬背是不可能的。

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总有个别学生喜欢“死记硬背”。比如在政治教学中,有很多的政治、经济理论,有的学生不理解,就死记硬背起来,结果,读了几十遍,甚至上百遍,还是没有记住,有的学生记住了但是不理解一到做题仍然出错。因此,我们应该在课堂上通过设计与学生现有知识和体验有关的活动,让学生充满兴趣的学习,在学习中通过思考来理解知识点,通过用学到的理论分析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进而分析自己不熟悉的现象,由浅入深,从而获得对知识的深刻掌握。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犹如黑暗里的光明,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如何切实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如何让每位孩子聪明健康的成长。更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我们将为提高自己的水平、转变自己的态度而努力!

教师的读书心得 篇3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在这个疫情期:间,我利用教学空余时间拜读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专着《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感受颇深。书中每一条建议都结合生动的事例,加以精辟的分析,无不充满教育的智慧。

在前面几条建议中,把阅读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在第19条建议中,他说:“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书上作了这样一个比喻,学习困难的学生更需要阅读,就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没完没了的补课,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因为阅读能教给学生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我们当教师的工作起来也就更容易。这不禁让我想到我们身边有不少家长竭力反对自己的孩子阅读课外书籍,而让他们死抠书本。认为书上的学会了,学习成绩自然会好起来,其实不然。学生死记硬背也不可取,因为今天会默,明天就忘,就是记住了不知道怎么去用,也只能成为一种“死”知识。更严重的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慢慢失去学习兴趣,产生逆反心理,最后真正沦落为后进生。而且他这章节中,他讲述了一个数学老师培养学生阅读。这让我更有感触,阅读不再是语文学科功利性的东西,而是一种培养思维的方法,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由此看来,我们教师转变观念是当务之急,理解素质教育的实质,为这些孩子推荐合适的读物,让优秀的文学作品来充实他们的头脑,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真正成为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

他还说到“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可是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发现,有许多同学他们整天都在忙于补作业,忙于订正,根本也抽不出多少时间来进行阅读,他们的阅读量少,阅读速度慢,由此循环下去,阅读对他们来说就越来越困难,也失去了阅读的兴趣。

如何保证孩子充足的阅读时间,这也是我们老师当思考的。以后在工作中,不再认为阅读是课外的份,可以适当对作业慢的同学少一些抄写背诵的作业,让他们抽出时间来阅读,培养他们阅读的习惯和兴趣。

教育是一个周期性很长的特殊职业,教师要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即使补丁,也能锈成一朵花。先只管耕耘,不要问收获。教育因我们而精彩,我们因教育而幸福。我们既要为孩子的一生成长奠定基础,也要使自己的生命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增值。

教师的读书心得 篇4

读到这些建议,突然很懊恼自己的消极,一直抱怨工作太忙,时间太少,而忽略了学习,忽略了读书,忽略了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这一简单的道理。曾经雄心壮志的想过,要完善自己,但是现实的工作却成了我颓废最好的理由。为什么不能在闲暇之余读读手边的书,为什么不能在没有课的时候多去听听同行们的经验,现在想想时间真如流水就这样荒废了。

书中有一个故事我现在仍然记忆犹新: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来听课的人很多,他们本来都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照常规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的入了迷,竟连记录都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听,完全被讲座吸引住了,就像他们已经成为学生一样。

课后有邻校的教师请教他:“您花了多少时间来背这节课?”他说:

“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总的来说,每节课,我都会用一生来准备。然而,直接准备,或现场准备,只花了大约15分钟。

”这段话向我开启了一个窗口,使我从中获益匪浅,我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一个真正优秀的老师不是一辈子都在备课!这也是我在教学生涯中追求的理想状态。

苏霍姆林斯基的谆谆教诲让我茅塞顿开,他书中那个用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的历史老师也让我领悟到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妙,我终于明白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的工作和创造时间就像一条大河,由许多小溪滋养。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我们首先应该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不让每时每刻浪费。

“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要求,教师越是把注意局限在知识上,学生对自己学习上的成绩就越冷淡,学习愿望就越低落。”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认识世界,而且认识自己时,他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经历,就不可能真正对知识感兴趣。

”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这句经典的话一次又一次**撼着我们的心。也因此,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才可能一版再版,并长久地留在了一代又一代教师的书架上,让我们读了又读,常读常新。

教师的读书心得 篇5

二、提高自己的素质

书中,陶继新老师说:“生命不是对既有状态的重复”。仔细想想。我们周围有多少人在重复他们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种毛驴拉扯磨磨的生活是多么无聊,但我们有多少人想改变这种局面?

陶老师说:“今天的陶继新,一定超过昨天的陶继新;明天的陶继新,一定超过今天的陶继新!”多么自信的话语,多么豪迈的气魄!

作为我们,还有理由在原地徘徊吗?为了让自己的生命也有一丝华彩,即使是星微的一丝亮光,我们也应该为自己积累一点文化资本。

教师的专业特点决定了教师不能保守,需要不断充实自己。这本书介绍了教师需要提高自身成长的部分:才能、专业、专业、品味等。

所以教师要用心去做,通过自己的一番努力一定能做出一番成绩,而领导和同行也会看见你的进步和成长,你也会从中体验实现自我价值的幸福。

1.要乐于学习

周步新是一位“能听到花开声音的人”“手往哪里一点,哪里就开花了”的优秀教师。她的能力,她的才学,来自于“乐于学习”,“读万卷书,走万里路”。她深深感到“能够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语文,分享快乐,共同成长,实在是人生极大的幸福。

”学习可以增才、长识、立德;学习可以使人聪颖、优美、文明;学习可以使人思想的源泉永远清澈;可以使工作的活力永葆其美妙之青春。孔子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又说“发愤忘食,不知老之将至”。学习是教师成长的基础和内在动力。教师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及时调整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促进专业成长。

2.要丰富思想

华应龙是一名超级教师,18岁是一名好老师,29岁是一名超级教师,36岁是一名有影响力的数学超级教师。通过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不断为学生的高质量教学做出贡献,用这样的专业资本获得了幸福。

教师应该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对教学、对课程、对师生关系、对教育理论要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这种独特的、个性化的教育理解以各种形式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在教师的整个教育活动中,成为教师成长的思想支撑和动力来源。

3.要勤于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一种狭隘的经验,充其量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发展的核心要素。它要求教师认真观察、发现问题,通过客观科学的分析研究,开展课堂教学新实践,提高教育质量和理论水平。反思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态度和习惯。

许多优秀教师之所以能取得好成绩,是因为他们通过对教育教学基本问题的不断反思,形成了完整的教育观和正确的教育认识,把握了规律,实现了专业成长。

4.要学会研究

“课堂没有趣——自己讲得干巴巴、学生听得昏昏睡”,当我看到书中吴继烈老师谈自己曾经的教学感受时,我深有同感。在我们的课堂上,也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课堂教学调动不起学生的兴趣,课程推不下去,吴老师用她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教师要做学者型教师”,做教师就要走“让学生喜欢,有所得”的课堂教学探索之路。

5.要多读好书

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是提升人格的途径。读书要读好书,要对所读书籍正确取舍。古人说: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如果阅读高品位作品,我们得到的仅仅是“中”;如果阅读“中”层次书,我们得到的只是“下”。如果我们读了第三类作品,无论读了多少本书,都不会有生命意义的提升,也不会有因为阅读而实现人生幸福的飞跃。

所以读书要读思想与语言俱佳的作品。通过阅读,向师父学习智慧和思想,与师父进行心灵对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逐渐接近主人,思想境界会越来越高,进而产生自己的思想和智慧。

读高层次书籍,相当于在拓宽自己的生命。读书需要我们坚持下去,养成习惯,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这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工作,更是为了自己的精神追求,一个教师必须有深厚的文化资本,他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一个幸福的教师还要有一定的生活阅历,那样他的教学才不枯燥,他才能将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及时传达给学生,他的课堂才有吸引力。

作为一名教师,面对学生,阅读可以使我们的学生发展自我,提高自我。

三.把学生做朋友

从学生的心理需求来看,关心和信任是他们最渴望得。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爱心和信任。如果老师能把学生当做朋友,那么学生就会把老师当作朋友。如果他们有什么顾虑,他们会告诉老师,请老师帮助他想出主意和方法。教师还将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以及他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兴趣爱好,从而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法。

当教师教育成功,就会体验到教育的幸福,教师才能从工作中获得乐而忘忧的源源不断的动力,才能真正从中体验到做教师的快乐与幸福。

“或许,我们没有过人的智商,但我们有良好的心态,有聪明的情商,有坚韧的品质,有执著向上的精神,和对教师职业的喜欢与敬畏,对每一个学生的尊重与爱护,对生活的不公不怨不艾,对心中的梦想不弃不舍,只要我们拥有这些,我们就一定能够拥有幸福的资本,一定会在前行的路上品尝到幸福的滋味,感受到幸福的温度。”让我们记住作者在后记中的这句话,每天都问自己:今天我幸福吗?

教师的读书心得 篇6

阳邑学校和瑞

早就听说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但由于平时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读书,所以一直没有拜读。这几天,将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给教师的建议》拜读了一遍又一遍,越读越是景仰敬重,越读越觉得韵味无穷。真是一本好书,它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它又好象是我慈祥师长,不断地给茫然中的我以指引。

打开目录,苏霍姆林斯基的每一个建议都像一场及时的语,滋润着每一位教育家的灵魂,用精辟的语言和典型的事例诉说着教师的烦恼和困惑。他的每一句话都是那么真式和理,他列举的每一个案例都是那么熟悉,就像他遇到的许多问题一样,他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都必须让人钦佩。书上说:

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

”接下来,我想借着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你是否做到了教育公平?

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让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

2、 三年级有时会遇到无望的背后,所以老师干脆放弃他的学生?”是这些同学们太笨,还是他们上课没有专心听讲,还是应该从我们教师自己身上找某些原因?

现在,我也是一名教了多年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因为班上还有这些让人头疼的学生,让我陷入了沉思。作为教育工作者,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实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都做到了关爱每一位孩子?

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的个人思想和感情,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施恩或者显示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被动等待我们去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份阳光,给那些“无药可救”的“后进生”。苏霍姆林斯基提到,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走到这些学生的跟前去,看看他们遇到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好的作业题。

有时候在课堂上就能看出,有必要给某个学生布置一点家庭作业,那么有经验的教师通常就当堂布置给他。学习较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千万不要让他光是听别的学生的流利的回答,把黑板上的东西抄下来。我们要努力让他独立思考,因为在思考的过程中,已经有了运用知识的因素,我们要让他在每一堂课的心理工作上都有一点进步。

说说容易做做难,我不知道有多少老师,能做到这一点,反正我觉得我还没有很好的做到,仍旧成为了“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人”。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一张卷子。即使做错后教育的方式也是一样的。

虽然有时候我也想改变,比如给一些后进生布置作业的时候,我也会减少读写作业,但恐怕这与苏霍姆林斯基的要求相去甚远。

二、你是否在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

书中讲了一个故事,让我记忆犹新: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来听课的人很多,他们本来都打算在课堂教学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像往常一样听完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的入了迷,竟连记录都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听,完全被历史老师的课吸引住了,就像他们成了学生一样。

课后有听课的老师请教他:“您花了多少时间来背这节课?”他说:

“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每节课,我都要花一辈子的时间备课。然而,直接准备,或现场准备,只花了大约15分钟。

”初听这句话,我十分诧异,因为很多教师,包括自己在内,每次在上公开课前都已经将一堂课的教案背得滚瓜烂熟,准备的时间,可能是几个星期,几个月,但往往不需要所谓的一辈子的时间。匆忙中,课堂按照预设的过程有序进行,却忽略了课堂是一个生成过程。这段话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我从中受益匪浅。我看到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

真正的优秀的教师哪个不是终生都在准备一节课啊!

三、你是否读书?

俗话说得好,“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

“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给我的一条最好建议。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此言真是精辟!

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发自内心的对知识的需要和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要让备课变得枯燥乏味,你应该多读书。

确实,我们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学校所发的那本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总之,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部书,处处渗透着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爱生之情,以及他在教育教学研究中的真知灼见。书中给老师们的建议使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可依依靠并找到证据。同时,我也知道如何解决相应的问题。“学无止境,教海无涯”。

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不断学习,充实和丰富自我,提高自己的教育修养。

教师的读书心得 篇7

小萱和小嫣是一对姐妹。三岁的时候,小萱爱上了舞蹈,她跟着电视频道的表演节目,快乐地转着圈圈,妈妈便把小萱送到了学习舞蹈的培训机构。第一节课,所有的小朋友都快乐地和老师说着再见,蹦蹦跳跳地回家。第二节课,不少小朋友开始哭泣,原来练习舞蹈,伴随着苦与痛。第三节课,有几个小朋友扒拉着门框,死活不肯进去。但是小萱始终没有说过一句痛,从来没有在课室门口,犹豫过。也许,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后来,每周都有舞蹈作业,老师早早在群上发布作业,妈妈却总是最后一天才让小萱做作业。时间长了,小萱渐渐地也就不在主动提起做作业,再后来,老师因为一个同学迟到,处罚了全班同学。小萱再也不肯去学习舞蹈了。

几年以后,小嫣也踏进培训班的大门,开始学习舞蹈。小嫣特别积极,每次上完课,就催着妈妈要完成作业。妈妈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小嫣的这种责任心,每次早早做完作业,就把老师的评语读给小嫣听。

听到这里,也许你已经明白。没错,这个妈妈,就是我。我曾经错过了培养大女儿兴趣的最好时机,等到小女儿也开始学习舞蹈,我开始“觉醒”了。

如果没有读到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种“觉醒”,也许就是我内心的一种愧疚,一种情感的自觉。等我翻开书,读到那些历久弥新的语言,生活中活生生的教育实例,就和作者精辟的理论分析联系在一起,融进了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完成作业,得到老师的肯定,获得积分卡,对一个三岁的儿童来说,就是一种思维的刺激,一种成功的欢乐,滋养着她,促使她愈加生机勃发,积极向上去做更多的尝试、更多的学习。作为一个妈妈,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帮助她感受学习舞蹈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让她看到自己的劳动和努力,会带来精神上的愉悦。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教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虽然我不是女儿的教师,但作为她的教育者,我何尝不是她人生的老师。

以后的日子,我还要多读《给教师的建议》,让前人的教育智慧,一点一滴融入我的思想,我想成为女儿生命中“更好的老师”!

四年级的时候,小萱加入了学校的“古诗班”,每天学习三首古诗。有一天,她突然告诉我,“妈妈,我给你写了一首诗!”

这次,我鼓励她用一个笔记本抄正她的小诗,大声地读给别人听。

我告诉她,“这是很好的创作,还会有更多更好的创作!”

以后的以后,小萱和小嫣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也不知道。但我想,我也要学苏霍姆林斯基,“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

教师的读书心得 篇8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的内心受到了深深的触动。它是20世纪前苏联教育经典译著之一。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谈到一个问题。有生动的事例和精辟的理论分析。

事实上,这些建议给了我们作为教师更明确的方向,对我们帮助很大。它们就像一盏指路明灯。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就像面对老师,面对老师的苦恼和困惑。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

作为一名教师,我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的。每天,我总是备课、上课、写反思等等。抬头看钟,时间一天天过去,我几乎得不到什么。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

有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精彩的公开课。她的举止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

“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发自内心的对知识的需要和渴求。

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我们教给学生的基本知识知识沧海一粟。教师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做到游刃有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和博大。

前面所举的那个教师就是最好的证明。教师工作和创造的时间就像一条大河,依靠许多小溪来滋养它。如何使这些溪流永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需要我们从繁重的教学中振作起来,多看、多思考、多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以他30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尽管他来自不同的时代和国家,但他的光辉思想对我们来说一点也不过时。我认为教育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化而改变或消失。《给教师的建议》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们去一一聆听和反思!

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教师的读书心得 篇9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姓名:朱运有学号:0752考试准考证号:***

现在教育改革之风已吹满华夏大地了,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可也给了我们一些教育困惑,因此本学期开学初,我校给了每位教师一本书叫《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这本书主要描述了这位教育家的一些教育思想,回答了老师们面临的一些困惑。这本书让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困惑找到了答案,也让我茅塞顿开,主要是思想上不再受传统的、约束的、过于死板的教育方法的约束,看了这本书后,我的教育教学方法更大胆了,思想更开阔了。

其中影响我最深的一段话是苏霍姆林斯基说:“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课本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在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尽的源泉。一个国家生存、发展、振兴的灵魂和力量,在于创新思维。

这种精神必须从小培养。也就是说,为学生提供的一切学习内容和活动,既可以成为学生创造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也可以成为扼杀学生创造力的精神枷锁。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打破书本、课堂、教室、答案的封闭局面,树立开放的教育理念,建立开放的语文教学。

”这一段话让我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困惑找到了答案。特别是现在的知识经济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教育界提出了“学习的革命”的口号。如果我们仍“用着十九世纪的方法,讲着二十世纪初的内容,教着二十一世纪的学生”,那么,学生将如何面对新世纪的考验,令人担忧。

因此,将语文教学从封闭状态转变为开放状态已迫在眉睫。我将尝试使用各种形式和渠道来实现这一目标。

一。打破课堂时空限制,多方面开展课外活动。

我们把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放在课堂上是远远不够的,局限在三四十平方的空间,四十分钟的时间,任你教师再怎么精讲多练,也只是驴子推磨原地打转。要把小课堂延伸到大社会课堂,在更高层次上,回归社会实践,从而建立起开放的教育形式,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创造空间。于是我本学期根据教学内容有计划、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看书读报、看电视、上网等,拓展学生学习语言的领域,多层面、多角度地提高他们的语言素质,在课堂中纳入相关的社会信息,让有形的小课堂在无形中“长大”。

另外,我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出手抄报评选活动,评幻想之星,开辩论会,举行“智力创关”游戏、小小朗诵赛、我想对语文老师说心理话等。在“小小朗诵赛”(我班庆祝“六一节”的特备节目)中,学生从《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上自选诗歌背诵,且按自己的理解配上动作和**,由学生当评判,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极大的发展。

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基本语言知识和技能拓展到生活实践中,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在语文教学中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特别是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课堂教学实现了平面向立体、单一向多的转化,具体体现在:

(1)解难。如学习《太阳》一文,文中所讲太阳与煤炭形成、气象变化、防治疾病的关系,如果照本宣读枯燥难懂,我自制了《太阳》的多**课件,通过演示,感知了云、雨、雪、风的形成以及防治疾病与太阳的关系。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条件的限制,与整合声音和图像的学习资源相连接,使学习变得更加容易。

学生对太阳有很浓的求知欲,在课堂上曾提出了很多与太阳有关但课文找不到答案的问题,因此我除了让学生理解课文的知识,同时还利用网络,让学生自由地在网络世界里查找有关太阳的其他知识,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和丰富了知识量。

(2)动情。如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我多方搜集资料剪辑,配上抒情的背景**。当悲哀的**伴随战争带给人类苦难的**呈现于学生面前时,学生深深地被感染了,从而能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和充满激情地说“要和平不要战争”。

到后来为和平祈祷时,连平时调皮捣蛋的几个男同学都拱手闭眼静静地祈祷。

duo**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开放式的学习形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在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况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丰富教学内容,缩短教学时间,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增强形象性和生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激情。

3、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主体活动化。

心理学认为,兴趣和情感,这些人的主观内在状态,在注意力的分配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儿童来说,它表现出好奇心、求知欲、追求新的、不同的感官刺激和对新的、不同的新理活动的需要。因此,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策略,设计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课余时间,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动眼、动脑、动嘴、动手的时间。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提问。同时,也支持学生相互帮助、相互配合、合作学习、合作创造。我经常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辩论、说、做、画。

渲染起热烈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思维活动。学生本质上是活泼好动、好胜好强的,希望表现自己并得到承认与尊重的,因此,在课堂上,面对形式多样的情境,面对自我表现的机会,他们更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语文的学习也变得更有效。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教汉语的学生对汉语学科兴趣浓厚,汉语成绩也有所提高,已经超过了全镇的平均分。

教师的读书心得 篇10

平庸是一种不思进取的生活态度,平庸是日复一日的简单重复,平庸是原地踏步缺少创新。作为教师如果只剩平庸,那么我们的教育生活将了无生气,习惯平庸则让我们失去追求梦想的激情。拜读了彭兴顺老师《做卓越的教师》一书,犹如在平静的湖水中投入了一颗石子,激起了我追求卓越的梦想。本书从教师的生涯规划、心理健康、班级管理、课堂教学、论文写作、研修组织、家庭教育、魅力师训这八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所写内容贴近教师的生活,语言真挚,说理透彻,尤其是书中一个个的小故事让各块内容不再以教条的说教呈现,而能使阅读者更好的理解文中内容。

细读本书,我感触最深的是书中的第一辑做卓越的教师,在开篇絮语中,作者谈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渴望事业的成功、渴求人生的卓越、渴求生命的辉煌,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这才是把我们国家和民族引向腾飞和强盛的教育!”而“学校教育不能让自己的学生胸中充满雄心和壮志,那么,这将是最失败的教育!”真是语出惊人!原来我一直以为学校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如何学习,如何做人。作者高瞻远瞩看教育,给我们指出了教育的终极目标和最高境界。是啊!作为教师如果没有这样的思想和意识,仅仅局限于上好我们的四十分钟,那就很难培养出雄心壮志的学生,就不能引领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努力!要培养卓越的学生就要做卓越的教师。如何做卓越的教师?首先就要调整心态,“爱我所选”,矢志不渝,终生不悔!只有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们才能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才能在积极的教师职业生涯中获得更大的成功。

要想时刻保持工作的积极性,时刻拥有追求卓越的激情还必须善于调整心态,本书第二辑做幸福的教师从“学会阳光思考”、“学会人际交往”、“学会开心工作”、“学会开心生活”四个方面阐释了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充满阳光。”美国学者诺丁斯在《幸福与教育》中说过:“一个幸福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教师积极阳光的健康心理直接决定着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重复着许多相同的工作,备课、上课、作业、考试,甚至还要应对各种检查,职称评聘,难免有些枯燥乏味无奈。如果过分纠结于这些负面情绪,何来快乐可言?正如作者所言,不是你面对的东西决定你的幸福,而是你面对的方式决定你的幸福。成功者喜欢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也喜欢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不要总是纠缠工作压力的消极方面,要学会尝试发掘工作的意义和乐趣。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承受冷落,学会历经磨难,学会创新工作,我们就能体会“工作着是快乐的!”的内涵。

追求卓越的教师还必须是善于完善自己教育能力专业技能的教师。作者从班级管理、课堂教学等多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作为教师,传道授业方为根本。亲其师信其道,要让学生因你的魅力而喜欢你的课堂,因你的课堂而爱上你的风采。这就需要教师静心阅读文本、潜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一堂好课,是用‘心’上出来的”。在平时,我们要虚心学习,借助学校组织的各种听评课和教研活动,欣赏名师课堂,研究教学艺术,打造自己独特的魅力课堂。教育教学能力的完善还必须重视教研善于反思,教研活动是卓越教师培养的重要途径。“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浮。”作为教师,要把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让实践帮助理论的提升,让理论检验实践的正确。我校要求每星期都要有固定的教研时间,我们要抓住每一次教研机会切实解决教学中困惑和问题,不应将教研流域形式。不仅如此,我们还应当养成记录自己平时思想火花的习惯,善于反思,勤于协作,将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那又何愁不卓越?

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让我们从拒绝平庸做起,启动自己全部的激情去学习、去工作、去生活,我们对学习、对工作、对生活的爱就如朝阳一样喷薄而出,冉冉升起在我们生命的天空中,我们就会蔑视失败,渴望成功,拥抱胜利!

文章来源:http://m.03kkk.com/fanganfanwen/182203.html

上一篇:简单事业辞职报告

下一篇:对同事的生日祝福语99句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