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思考方案网栏目精选:“小班主题活动”,欢迎阅读。
我们经常把语言做成文档来传达想法,范文可谓是我们写作困难时的“剑客”!范文常常用来指导我们的文档写作,范文如何写才能脱颖而出?我们现在向你推荐幼儿园小班2023元旦主题活动方案,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活动由来:在科学区玩的时候,发现幼儿在装米、水和沙的时候,常把米、水、沙倒在外边,幼儿一个一个的捡很费力,因此教师想帮助幼儿一起解决问题,由此引出漏斗的活动。
活动目标
问题板块
主题墙报
区域游戏相关内容
家园合作
资源利用
1、逐步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3、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兴趣。
幼儿对漏斗的了解是个空白,幼儿不知道漏斗有什么用?怎么用?
1、创设以漏斗为主题的墙饰。
2、、与幼儿共同设计布置墙饰。03KKk.com
1、科学区中放置一些漏斗。
2、美工区中放置各种材料制作漏斗。
3、娃娃家中也可放置漏斗。
1、向家长说明班里搞的活动,使家长了解其意义和目的。
2、把幼儿的表现粘贴出来请家长了解。
3、请幼儿在家中也做一些这样的活动。
1、在幼儿园中进行活动。
2、可在日常生活中家中进行。
活动网络图570)this.width=570;"border=undefined>
主要活动:
1、把米装进去
2、比比看谁装的快
3、奇妙的漏斗
4、制作漏斗
活动一:把米装进去
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能积极的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操作中发现漏斗的功能。
活动形式:小组
活动准备:小米及塑料漏斗、纸漏斗
设计意图
师幼互动
教育反思
通过幼儿的操做讨论,初步了解装一些物体时用漏斗会很快。
一、讨论
在小朋友玩装米的时候米撒了一
桌子,怎么能将这些米装在瓶子里还不撒出来。
二、幼儿尝试把米装到瓶子里。
(一)请幼儿装米
(二)比赛看谁用哪个材料装米最快
三、讨论用什么材料会很快的将米装进去,并各自找材料。
在活动中发现幼儿对漏斗根本不认识,更不知道它的用法及便捷之处。请幼儿找材料就是让幼儿积累一些经验,帮助幼儿了解漏斗的功能。
活动二:比比看谁装的快
活动目标:在操做中初步了解漏斗的作用。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准备:勺、剪子、瓶子、漏斗
设计意图
师幼互动
教育反思
在操做中了解漏斗的作用。
一、向幼儿提出活动的目的。用这些材料试试在一定时间内谁能将小米装进去。
二、出示漏斗请幼儿试一试。
三、谁用的材料能将小米装的最多。
四、请装的最多的幼儿说说用了什么材料。
五、幼儿尝试。
幼儿对活动非常感兴趣,他们积极尝
试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操作活动。操作时,幼儿表现出一定的细心与耐心。有部分幼儿尝使用了漏斗,但幼儿还没有掌握使用方法。
活动三:奇妙的漏斗
活动目标:1、初步学会记录
2、在活动中能正确的使用漏斗。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准备:漏斗、瓶子、小米、大豆
设计意图
师幼互动
教育反思
在操作中幼儿会使用漏斗。
一、教师提出活动的要求。试
一试可怎么用漏斗,在装米时
不能掉在桌子上。请幼儿做记
录。(上边画上漏斗,下边贴上
笑脸及哭脸的图案)便于幼儿
总结。
二、运用多种材料尝试谁装的快并且桌子干净,不掉东西。请幼儿做记录。
三、利用环节过渡活动时间分析记录表
在此次活动中幼儿初步了解到漏斗的使用方法。
根据幼儿的活动表现,活动中教师增加了大豆的材料,这时大豆被卡在瓶口,又向幼儿提出新的问题。
活动四:制作漏斗
活动目标:培养幼儿能积极的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准备:漏斗、大豆子、
设计意图
师幼互动
教育反思
培养幼儿积极的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引导幼儿讨论:
1、当大豆子卡在漏斗口时怎么办
2、如何把孔变大
3、除了剪下还有其它方法吗
二、教师演示另一种方法――制作
三、幼儿利用提供的材料进行制做,解决问题。
在幼儿制作中教师将半圆形上加上错误控制点,这样幼儿在粘时较为容易。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幼儿对漏斗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并学会了使用漏斗。
思维接力棒:
谜语:
圆圆的嘴巴,长脖子。
多多的东西,都吞下。
省时又省力
我们需要它。
一、主题来源: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选择这一主题活动正贴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幼儿所熟悉、感兴趣的,又是具有教育价值的。
幼儿已经有中秋节庆祝的体验,对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有必须的了解。
此次开展中秋节庆祝活动,更注重的是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各时各地不一样的庆祝习俗,以及感受现代中秋节所特有的艺术性,如中秋节的歌曲、贺卡、动画、精美的月饼盒等。
二、主题网络:
三、主题目标:
小班:
1、明白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佳节,初步体验民族节日的欢乐。
2、喜欢听中秋节的故事,学习跟读中秋节的儿歌。
3、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民俗,懂得好东西应与大家分享,萌发对家人的亲情。
4、以"欢乐"为中心点,带领孩子开展中秋节前的系列活动,以此让他们体验幼儿园这个小家庭的团圆与欢乐,激发他们乐意上幼儿园、爱幼儿园的完美情感。
中班:
1、明白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明白中秋节又叫团圆节,简单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美食及习俗。
2、了解中秋节人们的活动,让幼儿经过品尝月饼、观察月亮、学习和欣赏歌曲、制作灯笼等活动来体验节日的欢乐,感受中国人的文化习俗。
3、经过猜想和画"月亮上有什么?"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并让幼儿讲述自我图画的资料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本事。
大班: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以及我国人民过中秋节的一些风俗习惯,感受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
2、参与中秋节的民俗活动,感知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体验亲情、友情以及与家人团圆的幸福感。
3、引发幼儿观察月亮的兴趣,培养细心、持久的观察态度。
4、欣赏不一样的月饼盒、袋作品,能用多种材料和使用。
四、主题开展时间:
9月13日至24日为期一个周的"欢乐中秋节"活动。
五、活动类型:
1、听一听:听一个关于月亮的传说故事。例如:《嫦娥奔月》、《天狗吃月》、《中秋节的由来》
2、做一做:用橡皮泥做一个月饼。
3、画一画:"小手画月饼","月亮婆婆",鼓励幼儿以绘画的方式设计月饼图案。
4、读一读:学习朗读一首中秋节的古诗或者宋词。例如:唐诗《静夜思》、《中秋夜》、宋词《明月几时有》等。
六、主题环境的创设:
1、中秋节前,各班教师和幼儿一齐创设及渲染以"欢乐中秋"为主题气氛的环境。
例如"团团圆圆庆中秋"图文并茂的主题环境创设,或者是关于"中秋节的传统故事"的图文并茂资料或者"中秋诗词"等等。(9月27日检查各班环境创设)
2、"情意浓浓,爱满中秋"贺卡展。(适合大班)
3、"庆中秋灯笼大汇演"亲子制作比赛。(适合中班)
4、"庆中秋灯笼大汇演"作品展示。(适合小小班、小班)
5、举办小小作品展示"我设计的月饼图案"。(适合大班)
七、家园共育:
1、提议家长给幼儿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节的古诗。
2、鼓励家长帮忙收集各种各样的月饼盒、月饼礼品袋、中秋节贺卡、图片、灯笼等资料创设班级环境。
八、分散活动的配合:
1、参观月饼街——(体育馆广场月饼街,下周二)
2、级组自助餐——月饼品尝大会(小、中班级组)
3、创意月饼比赛、亲子"情意浓浓,爱满中秋"贺卡展--(大班级组)
4、亲子花灯制作大赛。——(中班级组)
九、活动资料提议
(结合教学活动和区域活动来展开)
1、社会:《节日的街道》、《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大家一齐吃月饼》、《一齐过中秋》
2、语言:《月亮的遐想》、儿歌:《我与月亮的对话》、《漂亮的月饼盒》、《月亮船》
《各种各样的月饼》、古诗《静夜思》《月饼的味道》、《嫦娥奔月》、《明月几时有》
3、科学:《会变的月亮》、《月亮上头有点啥?》
4、美术:《欣赏各种各样的月饼盒包装》、《设计月饼图案》、《我为妈妈做灯笼》
5、音乐: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月亮婆婆喜欢我》
6、计算:小班《数月饼》、分类;大班统计《月饼品牌》、《月饼的生产厂家》、《等分月饼》
一、设计意图: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积淀着许多洋溢着浓厚东方文化色彩的传统节日。文化是民族的,而节日正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民俗节日,无不弘扬着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传承民族精神。时值中秋节的来临,让的.孩子传统节日,学到科学小知识,并且在活动过程中把礼仪渗透到各个细节处。
二、总体活动:
1、让幼儿明白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并中秋节的来历。
2、幼儿的科普知识,“月食”,与影像知识。
3、中秋节的风俗,让幼儿动手制作食物再一同分享,体会到劳动与分享的乐趣。
三、活动时间:
中秋节当天午时14:30——17:30
四、活动环境:
园所室外与教室能凸显中秋节日的环境布置。
例如:
1、主题墙的设计,剪刀、彩纸,剪出月亮、月饼、小兔子等的图片粘贴在主题墙上。
2、月饼盒、酒盒、化妆盒等废旧盒子与红色绳结制灯笼,悬挂在教室与室外。
道具:绘画工具;灯泡、皮球(大、小各);手电筒、白墙屏幕;月饼、水果、盘子、水果刀。
其它:凳子、大桌子、家长签到本、话筒、条幅等。
五、活动过程:
全班孩子参加,自愿报名的选择活动的项目。
活动一:美丽图,我来画
(一)活动目标:
1、让孩子用绘画的手法表达认识的中秋节,开发幼儿的动手本事与想象本事。
2、教师事先中秋的图片贴、挂在教室。让孩子在作画期间寻找灵感,绘画工具。
(二)活动方式
1、幼儿欣赏班级的中秋环境创设和优秀美术作品
2、幼儿理解并选择不一样的材料美术创作(不限,画风不限,工具不限。)
(三)活动类型:
1、类型:水粉画:水粉颜料、调色板、排笔、水粉纸、清洗颜料与画笔的小水桶。
2、类型:水墨画:宣纸、墨汁、毛笔。
3、类型:黏贴画:颜色的纸片、旧布头、树叶、等物品用胶棒粘贴在底板纸上,粘贴出美丽的画面。
4、类型:蜡笔画
工具:油画棒、白纸
5、类型:彩瓶新衣
方法:将瓶子外层图上不一样颜色的水粉,等晾干后,在水粉上作画,也可在瓶口处系上丝带装饰
6、类型:添画:教师可图画的半成品、画笔
7、类型:手工折纸:成品、过程图(需家长和教师的)
8、类型:拓印:小印章、印泥
9、类型:砂纸
10、类型:陶艺:颜色的泥,烤箱
(四)注意:
1、每种最好都几个漂亮的成品,供幼儿参考
2、如感觉有难度,可请教师或家长帮忙
结束后,教师帮忙幼儿将作品写上名字,分类展示在教室内,最终幼儿可将作品带回家。
活动二:小故事,大家讲。
(一)活动目标:
1、过程中亲子互动,家长的认识。
2、孩子讲故事培养幼儿自信、语言表达本事。
(二)活动方式:
1、故事资料:提前两天教师给讲故事的孩子布置任务,和家长一齐寻找、中秋节的小故事。
2、舞台布置:凳子摆放为半圆形,中间为幼儿讲故事与表演的区域,小区域背景可用幕布上头粘贴“欢乐迎中秋”之类的标题,还可用纸板剪贴出月亮、大树、星星摆区域背景。
3、参考图片:
服饰:教师为表演幼儿小兔子、月亮等头饰;魔法棒、魔法衣等(可让幼儿身穿魔法衣、手拿魔法棒讲故事,以幼儿的表演欲望)。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整体讲解这次活动的要求、及意义,宣布开始,并做活动的主持人
2、每位幼儿轮流上台讲故事。
3、能够将故事改编成剧本,幼儿排演成情景剧,情景剧的表演和讲故事能够穿插着,提前好道具和服装,小演员要画好妆,舞台能够是讲故事的舞台。
小班主题活动――根
活动由来:一天,我班的一个小朋友忽然发现自然角水泡的洋葱头瓶里有许多白色的线,孩子问我:“那线是什么?”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幼儿那是植物的根,而是组织大家观察,讨论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吸引幼儿对植物生长产生兴趣。果真,全班幼儿都不知道这些白色的线是什么,于是,我们的探索就从这里开始了。
活动目标
问题板块
主题壁报
区域活动相关内容
家园合作
资源利用
1培养幼儿对植物生长的好奇心与探究热情。
2引导幼儿参与种植,激发幼儿热爱生命的情感。
3初步了解根的作用,感知植物的特征。
幼儿的疑问:
1白色的线是什么?
2都有谁长根?
3根有什么用?
1.大树和小草。
2.大家一起拔萝卜。
3.根的作用。
图书区:各种关于植物的书和图片。
自然角:提供洋葱头、蒜、土豆、各种萝卜、芹菜根、白菜根、绿豆、各种透明的种植器皿。
美工区:各色毛线、制作植物的根。
科学区:这是谁的根
1.请家长协助幼儿种植各种常见的植物,并观察植物根的生长情况与植物生长情况。与幼儿一起做植物生长记录。
2.家长与幼儿搜集有关植物生长的图书和光盘,资源共享。
1.带幼儿参观植物园、自由市场、蔬菜养殖基地。
2.请有经验的家长为幼儿讲根的作用。
主题网络图
主要活动:
1.这是植物的什么
2.各种各样的根
3.植物没有根会怎么样
4.根的作用
活动一:这是植物的什么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植物生长的兴趣。
2、培养幼儿主动探索植物生长的意识。
活动形式:小组与集体活动相结合。
活动准备:洋葱头、蒜、土豆、各种萝卜、芹菜根、白菜根、绿豆、各种透明的种植器皿。
设计意图
师幼互动
教育反思
一名幼儿在活动区活动时,在自然角发现发现无土栽培的洋葱头长出了许多白色的根,并产生好奇。为激发幼儿对植物生长的兴趣,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故设此活动。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
出示洋葱,手指洋葱根问幼儿:这是洋葱的什么?
二、幼儿充分讨论,教师对幼儿的
回答不做评价和解答。
三、自然角还有什么植物长了这
个?
四、这个白色的线到底是植物的什
么?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问家长,去查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
通过了解情况,发现幼儿对植物生长的经验缺乏,认知水平与知识兴趣发生矛盾。
活动二:各种各样的根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植物的根的不同。
2、激发幼儿参与种植的兴趣。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准备:1自然角长根的洋葱、土豆、芹菜、白菜、萝卜。
2有关植物根的图片。
设计意图
师幼互动
教育反思
丰富幼儿对植物生长的经验,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热爱生命的情感。
一、出示洋葱头,继续上一次活动的提问:这是洋葱的什么?
二、出示各种根的图片,图书,以及自然角各种植物,看一看各种植物的根有什么不一样?植物的根都长在植物的什么地方?
三、出示洋葱、土豆、芹菜、白菜、萝卜引导幼儿无土栽培,并观察他们的根会有什么变化。
四、交代任务,每日为植物浇水、换水,观察植物生长情况。
家园配合,请幼儿与家长在家一起种植一种植物,并请家长协助幼儿记录植物和根的生长情况。
充分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使家长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成为我们的教育伙伴,共同为幼儿发展服务。树立大的教育观。
活动三:植物没有根会怎么样
活动目标:培养幼儿敢于实践、大胆设想的探索态度。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准备:没有根的小草、植物的断枝。
设计意图
师幼互动
教育反思
使幼儿通过实践实验知道植物离不开根,植物没有根会死。
一、直接提出问题,植物没有根会怎么样?引导幼儿思考。
二、幼儿充分讨论,教师对幼儿的答案不做评价。
三、出示植物的断根,请幼儿进行治病猜想结果。
四、对比比较:有根植物和无根植物有什么不同,从而知道,植物没有根会死的。
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发现植物没有根,它的生命会变得短暂,慢慢会死的。获得了植物生长的经验。
活动四:植物没有根会怎样
活动目标:培养幼儿细心观察、大胆实践、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准备:“各色营养水”各种无土栽培的植物。
设计意图
师幼互动
教育反思
通过观察、实验知道植物的根的作用。
一、提问: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呢?
二、幼儿讨论:教师参与幼儿的讨论。
三、实验:出示各色“营养水”请幼儿注入自己的无土栽培中,猜想植物的根和植物会有什么变化。
四、在下次活动中,引导幼儿发现植物和根的变化,以及水位的变化。
提问:水怎么少了,根怎么变颜色了?白菜怎么变颜色了?
幼儿经验的建立需要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需要教师为其创设宽松的环境,适宜的材料,引导幼儿主动建构,才能内化为自己的经验。
思维接力棒:小朋友们在生活中,继续观察各种植物,了解他们的变化,发现根的作用。
活动一:创可贴娃娃
活动目标:
1、了解受伤的痛苦。
2、知道玩游戏时要注意安全。
3、乐意安静地倾听创可贴娃娃的受伤经历。
活动准备:
受伤的娃娃(在娃娃额头、脸颊、手、膝盖等处贴上创可贴)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娃娃,以娃娃的口吻讲述自己“受伤”的经历。
(1)引导幼儿观察娃娃,“咦!娃娃的身上帖的是什么呀?”
(2)“为什么娃娃身上会有这么多创可贴呢?”
二、娃娃讲述“受伤”的经历
娃娃:都怪我不好,一时的时候总是不注意安全,所以就变成现在这样子了,头上是因为玩滑梯的时候我头朝下滑,结果磕破了头,贴上了这个创可贴;手和脚上是因为我跑的时候眼睛没有看前面的路,结果让一块石头给绊倒了,擦破了皮,贴上了这两个创可贴。现在,我看上去就像一个创可贴娃娃,难看有难受,而且还不能和其他的娃娃一起做游戏,因为我一动,这些创可贴的地方就会痛,(娃娃动一下胳膊)哎哟!好痛!
三、引导幼儿围绕娃娃受伤的经历谈话
(1)娃娃的头上为什么要贴创可贴?我们应该怎么玩滑梯?
(坐在滑梯上,双手扶住两边的扶手)
(2)娃娃的手上、膝盖上为什么要贴创可贴?我,跑步的时候眼睛要看哪里?
四、幼儿游戏
教师手持创可贴娃娃检查幼儿活动情况,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活动名称:离群的小鸡
活动目标:
1、乐意安静地观察图片,倾听故事。
2、了解图片内容,能大胆的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3、懂得不能随便离开大人或集体。
活动准备:
挂图(小班下册16号);鸡妈妈、小鸡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教师边念儿歌边带领做动作:一只母鸡,许多小鸡,母鸡咯咯咯,小鸡叽叽叽,咯咯叽叽,一起唱歌,一起游戏。
二、教师分别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图片一:
(1)这是什么地方?草地上有谁?
(2)妈妈带着小鸡在做什么?
(3)鸡妈妈对着小鸡们怎么做?
(4)小鸡们都跟着鸡妈妈,小黄鸡怎么做了?
图片二:
(1)小黄鸡走到了什么地方?谁来了?
(2)野猫想干什么?
(3)小黄鸡心里怎么想?它怎么做?
图片三:
(1)谁来救小黄鸡?
(2)鸡妈妈是怎么样救小黄鸡的?
图片四:
(1)鸡妈妈对小黄鸡说了什么?小黄鸡怎么说?
(2)以后,小黄鸡会怎么做呢?
三、教师把四幅图片连起来讲述一遍
问:小黄鸡为什么会差点被野猫捉去?离开大家的小鸡还可能会遇到什么危险的事?
四、游戏:母鸡和小鸡
教师当母鸡,幼儿当小鸡,“母鸡”带着“小鸡“到草地上捉虫吃,教师随时变换位置,看幼儿是否会主动跟随,并招呼未及时跟随的幼儿:妈妈在这儿:宝宝过来。
一、设计思考
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已成为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面塑实际上是馍,它是用糯米粉和面加彩后,捏成各种人物、动物等造型。其制作材料简便易得,制作灵活方便,色彩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调配,在生活中应用得很广。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寿辰生日以及其他喜庆时日,都少不了面塑的点缀和烘托。因此,在生活中,幼儿往往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面塑作品,那些色形俱佳的面点常常会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其尝一尝、做一做的欲望。在小班,开展《面塑》活动,应以幼儿对面塑活动的兴趣、情感及过程中方法、习惯的培养为主,重视区域自选活动的开展和指导,引导幼儿通过欣赏面塑作品、观看艺人表演、学习童谣以及尝试揉、团、捏等操作活动,感受面塑活动的乐趣并产生喜爱的情感,萌发初步的审美情趣,促进幼儿手部肌肉的发育和手眼协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表现能力的发展,使其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二、主题活动总目标
1.通过欣赏面塑作品及观看民间艺人制作等活动,初步感受面塑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色彩,萌发初步的审美情趣。
2.初步认识一些制作面塑的简单工具,了解其制作的过程和方法。
3.了解面的可塑性,尝试用搓、团圆、压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塑造活动,体验想象和表现的乐趣。
4.喜欢面塑活动,初步养成良好的习惯(把面泥按颜色分放、收拾散落的碎泥等)。
三、主题活动实施概况
序号
活动名称
主要涉及领域
组织形式
1
面泥真好玩
艺术
区域、分散
2
好看的面塑
社会
区域、分散
3
我看叔叔捏面人
社会、语言、艺术
集体
4
童谣《捏面人》
语言
集体
5
我学叔叔捏面人
艺术
集体
6
我们的面塑展
艺术
区域、分散
环
境
创
设
(1)小墙饰:①幼儿收集的有关面塑的图片和相关资料;②幼儿与捏面人艺人共同捏面人的照片;③捏面人的步骤图;
(2)(2)展览:①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的各种面塑作品和图片;②捏面人的艺人制作的一些作品;③幼儿自制面人的展览;
(3)区域:分阶段提供各种颜色的面泥以及模具、牙签、小棒、豆子等辅助工具;
(4)游戏:《面点屋》
四、主要教育活动方案
活动一:面泥真好玩
主要涉及领域:艺术
活动目标:
积极参加面塑活动,了解面泥的特性,初步掌握团圆、压扁、搓长等技能,知道不同颜色的泥要分开放。
活动建议:
1.班级开辟面泥区,提供各种颜色的面泥供幼儿操作。
2.引导幼儿在做做、玩玩中说说自己的感受,学习并掌握团圆、压扁、搓长等基本技能。
3.注意培养幼儿的操作常规(不同颜色的泥要分开放、收拾散落的碎泥等)。
活动二:好看的面塑
主要涉及领域:社会
活动目标:
通过收集、观察、交流各种面塑作品或图片,初步感受面塑作品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色彩,对面塑活动产生兴趣。
活动建议:
1.请家长带领幼儿观看捏面人,并协助收集各种面塑作品(平面的、立体的)布置展览。
2.鼓励幼儿自由欣赏与交流,感受面塑作品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色彩。
活动三:我看叔叔捏面人
主要涉及领域:社会、语言、艺术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民间艺人捏面人的过程,认识制作面塑的简单工具,了解面塑的制作方法。
2.知道面塑是一种民间艺术,喜欢面塑活动,尝试和叔叔一起制作面人。
活动准备:
1.邀请一位捏面人的艺人,并根据教育活动需要与艺人进行沟通和准备。
2.各种造型的面人、面塑所需的简单工具和各色面泥。
活动过程:
1.向做面塑的叔叔问好,激发活动兴趣。
(1)向做面塑的叔叔问好。
(2)欣赏叔叔带来的作品,感受其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色彩,激发学习兴趣。
2.观看叔叔制作面人,了解捏面人的步骤。
(1)观察叔叔捏面人的各种工具。
★指导语:这是什么?猜猜它是用来做什么的?
(2)观看叔叔捏面人,知道捏面人的过程和工具的用途。
★指导语:①你们想让叔叔捏什么呢?它是什么样子的?②叔叔是怎样捏面人的?③你还有什么问题要向叔叔请教?(重点帮助幼儿了解制作面人的方法和步骤,并观察辅助工具的使用。)
3.欣赏各种造型的面人,知道面塑是一种民间艺术,激发动手尝试的愿望。
4.尝试和叔叔一起制作面人。
活动四:童谣《捏面人》
主要涉及领域:语言
活动目标:
1.学习童谣,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创编。
2.感受童谣明快的节奏,尝试跟随小竹板敲击的节奏进行朗诵。
3.激发参加面塑活动的愿望。
活动准备:
1.幼儿观看过艺人捏面人。
2.幼儿收集、欣赏过各种面塑作品。
3.面人四个(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
活动过程:
1.欣赏面人(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产生活动兴趣。
(1)欣赏面人。
★指导语:他们是谁?在干什么?
(2)根据童谣内容进行讨论。
★指导语:你们知道他们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吗?是谁做的?
2.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童谣,感受童谣明快的节奏。
(1)欣赏童谣,进一步理解、记忆童谣的内容。
(2)学习朗诵童谣。
(3)尝试跟随小竹板敲击的节奏进行朗诵,感受童谣明快的节奏。
3.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创编活动。
★指导语:用面泥还能捏出一些什么好玩的东西呢?我们试试也把它编到童谣里去。
活动五:我学叔叔捏面人
主要涉及领域:艺术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已有的团圆、压扁、搓长等经验,学习使用简单的辅助工具进行塑造活动。
2.选择自己喜欢的几种颜色的面泥进行制作,知道把面泥按颜色分开放。
3.喜欢面塑活动,大胆尝试,情绪愉快。
活动准备:
1.“我看叔叔捏面人”活动的录像。
2.各种颜色的面泥和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1.观看录像,回忆捏面人的方法、步骤。
游戏目的:
1、培养幼儿的记忆能力。
2、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3、幼儿巩固对量词的认识。
游戏准备:
1、帽子两顶,各种物体的图片,量词的字卡两套,将量词字卡分别放在一张桌子上,在桌子的两边分别放有一个黑板,一个黑板上贴有小猫、小马、大象、金鱼的图片。另一个黑板上贴有小车、收音机、冰箱、桌子的图片。
2、把小朋友分成两组,一组有4个小朋友。
游戏方法:
1、小朋友分成两组,两组开头的小朋友分别戴上红色帽子和黄色帽子。
2、在老师叫开始时,两组小朋友跑到对面桌子上找出量词,插在黑板相应的图片旁边,就马上往回走。
3、回来后给后面小朋友戴上帽子后面小朋友才可以继续游戏。
4、最后,哪一组小朋友最先配对完的为胜。
游戏规则:
小朋友必需戴上帽子进行游戏,前面小朋友回来后一定要给下一位小朋友戴上帽子才可以继续游戏。
游戏建议:
1、在第二轮游戏里可以更换黑板上的图片再进行游戏。
2、这个游戏可以按小、中、大班小朋友的水平来设计量词的深度来进行。
活动目标:
1、练习发准:公鸡、母鸡、黄豆等字音;并认读汉字“公鸡头、母鸡头”。
2、能听懂并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初步学习简单的仿编游戏儿歌。
3、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共同参与猜测和判断的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1、纸制的手指玩偶公鸡头、母鸡头幼儿人手两个。
2、黄豆、红豆、纽扣等小物品若干。
3、汉字卡:太阳、公鸡、自己、宝宝、幼儿园、珍珍、公鸡头、母鸡头。
活动过程:
一、复习活动
1、复习朗读听读识字儿歌《天亮了》、《好宝宝》、《上幼儿园》。
要求幼儿跟着录音机里的叔叔阿姨一起朗读。
2、游戏《找宝宝》,复习认读所学过的汉字:太阳、公鸡、自己、宝宝、幼儿园、珍珍。
二、出示手指玩偶(反面有母鸡头和公鸡头的汉字)。
1、问:“咦!它是谁呀?”教师以玩偶的口吻与幼儿相互问好,例如教师:“我是公鸡头,小朋友们好!”幼儿回答:“公鸡头好!”接着,公鸡头和母鸡头分别与个别幼儿问好,教师及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发音。(一起认读汉字公鸡头、母鸡头)告诉幼儿下面我们来玩游戏《猜猜黄豆在哪头》。
2、教师边念游戏儿歌,边表演动作,最后伸出两个拳头,青幼儿猜猜黄豆在哪头。游戏进行2-3遍。
教材分析
小班幼儿刚刚来到新的环境,需要适应的方面很多。为了能使幼儿在短时间内愉快地应新环境,熟悉最基本的常规,我们设计了本次半日活动。活动中,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观察与对应中认识自己的标志,感受游戏的快乐。在游戏中幼儿也逐渐熟悉了新的环境,幼儿之间也逐渐建立了伙伴关系,使幼儿们在班中建立了归属感。
活动目标
1.认识自己的标志并找到与自己相关物品的位置。
2.能仔细观察,并运用简单的语言表述自己标志的形状。
3.萌发对幼儿园的喜爱,喜欢来幼儿园游戏。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认识常见的小动物卡通形象。
物质准备:自制动物小粘贴、每位家长准备一个关于自己孩子的小动物的谜语。
活动建议
1.幼儿自我介绍并发放小标志粘贴,初步认识属于自己的标志。请幼儿上台自我介绍,并将与幼儿对应的动物小粘贴发给幼儿,幼儿初步认识属于自己的小动物标志。
2.幼儿与家长互动,共同观察自己的动物粘贴,分享交流。
(1)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讨论、观察自己的标志,说一说自己的标志是什么动物,什么样子的?
(2)分享交流
提问:你的小标志是什么样的?
3.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在班里找一找属于自己的东西,学会将自己的物品与标志相对应。
孩子和家长一起到教室里找一找有哪些东西上贴着自己的小动物标志?(小床,口杯橱,小椅子,橱等等)找到后要按属于自己的位置坐好
4.家长出题猜谜语,加深幼儿对自己标志的认识。
如:标志是小兔子图案,则现场猜一个小兔子的谜语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