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思考方案网

【方案精选】加强法治校园建设工作方案合集

2022-01-20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方案

面临随时可能开展的建设工作,我们要对其做好万全之策,实施方案要保证我们行动的可靠性,什么样的实施方案比较高质量?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方案精选】加强法治校园建设工作方案合集,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根据《中共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关于印发的通知》和《中共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关于印发的通知》要求。不断推进全县校园法治体系建设,整体提升我县中小学生的法律素养,促进校园法治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我县教育系统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适应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为推进平安、法治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二、总体目标

按照全面实施法治教育的基本要求,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中小学法治宣传教育网络,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教育格局和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中小学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机制,不断开创我县中小学法治宣传教育的新局面。学校应通过切实有效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努力提高本校学生的法律素养,进一步增强中小学生学法、守法、护法、用法能力,预防和减少中小学生违法犯罪,使他们树立崇尚法治的现念,引导他们全面健康发展,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小公民。

三、主要任务及工作要求

(一)健全兼职法治副校长选聘和履职机制

全力推进法治建校,认真做好法制副校长的选聘工作,建立机制,确保法制副校长工作常态化。根据形势与时间的要求,每学期邀请法制副校长到学校讲课不少于1次,与之合力营造安全、法制、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和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工作

以“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为主题,加强中小学生宪法教育。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宪法法律教育纳入教育体系,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要大力培育校园宪法文化,把宪法精神有机融合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落实到中小学生守则行为规范中。

将民法典的教育工作融入主题班会、社团活动中,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加强对民法典的教育学习,通过开展法治讲座、演讲比赛、模拟法庭、知识竞赛、等灵活多样的活动,积极培育青少年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

(三)认真开齐开足上好法治课程?

各校要认真贯彻实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将法治教育纳入学校工作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认真落实相关课时安排要求。小学低年级要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设置专门课时,小学高年级法治教育内容占道德与法治课的比重原则上不少于1/3。初中阶段要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设置专门教学单元或集中以专册方式实施教学。高中教育阶段要在思想政治课设置专门的课程模块,并加大法治教育选修课的课时。鼓励具备条件的学校根据《大纲》要求编写法治教育校本教学材料,在校本课程中设置法治课。

(四)持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开学第一课、主题教育、校园文化、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毕业式活动、网络学习平台等多种载体,全过程、全要素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国家宪法日、国防教育日、国家安全教育日、全国消防日、全国交通安全日、国际禁毒日、世界知识产权日、消费者权益日、食品安全周、珍稀动物保护日等,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其中,重点活动开展要求如下:

1.国家宪法日

于每年12月4日全国宪法日来临之际,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根据不同年龄段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相适应的“12·4”国家宪法日主题宣传活动。弘扬宪法精神为宗旨,以宣讲宪法基本原则和知识点为重点,全面动员、精心组织,营造全区中小学生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浓厚氛围。积极参加司法部、全国普法办等中央部委组织开展的法治动漫微电影公益广告等作品征集展播(映)活动、“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活动等。

2.国防教育日

利用每年9月第三个星期六“全民国防教育日”的时间节点,深入贯彻党的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紧紧围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培养爱党爱国、心系国防、崇尚英雄的中小学生为目标。

3.食品安全周

各校应将食品安全、学生营养和节约食物纳入健康教育内容,每年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教育不少于10课时。学生食品安全知晓率和行为形成要求逐年提高。充分利用“全国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学生安全知识竞赛平台”等网络平台,落实师生食品安全在线教育。利用国旗下讲话、少先队活动课、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向广大师生和家长加强食品安全宣传,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4.国际禁毒日

于每年6月26日“国际禁毒日”期间,各中小学要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落实《中小学预防专题教育大纲》和《全市青少年预防教育规范(20xx—20xx)》,持续推动在小学五年级至高中二年级普遍开设预防教育课程,并确保每学年安排2课时,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做到教学计划、大纲、师资、课时、教材“五落实”。以“学生不涉毒、校园无”为目标,以提升中小学生尤其在校学生识毒、防毒和拒毒能力为重点,以学生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等情况,积极运用新媒体、新方法和新形势扎实开展学校预防教育工作,守住校园净土,筑牢预防防线。

5.珍稀动物保护日

于每年4月8日“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期间,坚持不懈开展“保护大象、保护濒危物种,主动拒绝非法的野生动植物工艺品”等有关宣传教育,可通过发放宣传材料、LED显示屏播放等方式加强宣传。结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保护动物法》法律宣传和“爱鸟周”、“世界湿地日”等宣传活动,引导中小学生自觉抵制象牙及制品非法交易行为,营造有利于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的良好社会环境。

6.校园防欺凌教育

每年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各校要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各校要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欺凌事件,严肃处理实施欺凌的学生。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及时做好各项宣传教育活动的经验总结,并于每项活动开展后3天内,将活动开展情况以电子版(含照片)形式报送。教育局要组织工作人员不定期的对学校法制建设材料进行检查。

(五)多方搭建法治实践活动平台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入学仪式、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入队入团仪式、成人仪式、班团会等活动中,让学生在法治实践中感受法治力量,感悟法治精神。要开展中小学模拟法庭、中小学生普法进社区进家庭等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法律进班级”、“法律进社团”等活动,要根据学生实际,引导、支持学生自主制定班级管理规则、社团管理规定等,逐步培养学生参与群体生活、自主管理、民主协商的能力,养成按规则办事的习惯,引导学生在学校生活的实践中感受法治力量,培养法治观念。具备条件的,要积极支持学生组建法治兴趣小组、法治实践社团等,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以适当方式研究法治问题、参与法治实践。

(六)积极完善学校法治阵地建设

建立和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中小学法治教育网络。完善家校合作机制,提高家长对孩子进行法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指导家长及时督促改正中小学生的不良行为,预防违法行为。

加快推进中小学法治基地建设,积极创建“林则徐禁毒宣教室(廊)”,创新基地教育模式,打造适合中小学特点教育平台,完善轮训机制。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探索设立具备一定实践性、互动性教学功能的“法治教育教室”。

(七)加强学校法治人才队伍建设

全县各校要把法治教育作为校长和全体教职工继续教育和培训的重要内容。各校要将法治教育列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和校本培训计划,定期对学校法治教育专、兼职教师及法治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要结合中小学法治教育名师培育工程,培养一批优秀中小学法治教育教师。适时举办法治教育教学观摩、公开课、评优课、研讨会等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法治教育课程质量和水平。

(八)全面落实依法治校工作目标

加强依法治校达标校示范校建设,形成以章程为核心、自主管理、一校一章程的现代学校制度体系。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将法治精神融入学校精神、校训、办学宗旨、校风、学风等,引导师生形成良好的法律思维和习惯。加强法治宣传阵地建设,将法治元素融入校园环境文化,利用围墙、走廊、橱窗、电子屏、网站、微博、微信等载体,浓厚校园法治氛围。学校图书馆要选配符合中小学生认知特点的普法读本、影视、动漫作品等,引导学生阅读、观看、讨论。

四、创新法治教育工作督导考核

有关部门将依照文件对学校(含教师)法治教育工作建立督导考核机制,把法治教育开展情况纳入对学校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和教师评优评先的条件之一。各校应对法治教育工作引起高度重视,切实结合本校实际把法治教育工作抓实、抓细、抓好。

各校应参照本方案,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的法治教育实施方案。

03kKK.Com延伸阅读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健全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全面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努力建立更高水平平安。按照中央和省市区部署要求,根据推进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公共安全专项组《关于进一步推进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结合我镇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全面小康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一年小灶”“三年大灶”和安全发展示范城镇创建为抓手,不断健全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风险评估与预防、监测预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综合保障能力四提升,加快建成全方位、立体化公共安全网,坚决防范遏制各类生产安全和公共安全事故发生和杜绝事故升级引发社会风险、政治风险事件,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安定有序,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

二、工作目标

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公共安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公共安全体系和治理能力显著提升。20xx年,公共安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初步形成,实现风险排查常态化、风险辨识具体化、风险评估精细化、风险防控长效化;20xx年,公共安全管理、公共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公共安全治理体系;20xx年,公共安全体系更加完善成熟,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更加适应,形成特色。

三、重点工作任务

(一)落实公共安全责任

1.严格落实责任制。各村依法履行公共安全管理职责,健全属地工作体制机制,完善各项保障,强化监督检查,推动安全监管执法和综合治理一体化。各村主要负责人定期主持召开会议,分析公共安全形势,研究解决属地重大公共安全问题。各行业部门在实施业务管理的同时,履行行业安全监管职责,促进行业政策、标准制定与安全监督执法形成合力,健全和完善行业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安全监管格局。认真落实《泰州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推动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安全生产风险报告制度,健全重大安全生产风险管控长效机制,构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过程控制、持续改进、全员参与的安全生产预防控制体系。(责任单位:各村、公共安全专项组各成员单位)

2.强化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推动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实行公共安全目标管理,进行定性定量考核。将公共安全工作纳入各村、各办局中心年度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目标考核内容。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行为,予以通报批评、挂牌督办;对因工作落实不力,引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及时将相关问题线索移交相关职能部门。(责任单位:各村、公共安全专项组各成员单位)

(二)强化公共安全风险防控

3.严格安全生产准入制度。从安全、环保、能耗等方面严格企业和项目准入审查,严把立项、规划、设计、审批、建设的安全关口,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规划布局、达不到安全标准的,一律不予立项、审批。高危项目审批必须把安全生产作为前置条件,实行重大安全风险“一票否决”。加大淘汰高危落后产能力度,按照控制高污染高耗能和落后工艺的要求,减少高危险性、高敏感度生产企业,推进涉及危险工艺技术的替代改造。(责任单位:经济发展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建设和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

4.加强城镇安全管理。认真落实《泰州市关于深入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城市建设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提高城镇运行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动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绘制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责任单位:综合行政执法局、建设和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

5.强化重点行业安全监管。突出抓好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落实化工企业“一企一策”,大力推进危化企业和危化品减量,全面提升自动化控制水平。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一年小灶”和“三年大灶”,全面加强冶金工贸、交通运输、寄递物流、城镇燃气等重点领域安全管理,重点开展基础设施、公共场所(建筑)等安全以及群租房、老旧小区、农贸市场等集中治理。(责任单位:派出所、经济发展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建设和生态环境局、消防中队、交警中队等相关部门)

6.持续开展公共安全风险防范化解。立足于源头管理,将加强公共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工作贯穿于规划、建设、运行、发展等各个环节,重点行业要建立行业安全稳定风险评估、化解和管控制度,确保管行业、管业务、管生产同步管安全稳定。加强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安全监管和评估。全面排查可能引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特别是危害公共安全的各种风险源、隐患点。坚持风险辨识与隐患排查相结合,按照职责分工(见附件),制定排查辨识、登记建档等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常态化开展风险隐患排查辨识,全面准确掌握本辖区、本行业领域各类风险源、风险点、危险源、事故隐患的种类、数量和状况,切实摸清风险底数。要坚持固定时间全面查、因事因需随机查、敏感区域重点查,确保全面排查每年不少于1次,重点抽查每季度不少于1次,重大活动和重要时期、敏感节点要适时开展重点排查、专项排查。对排查辨识出的风险要开展专项评估,综合分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触发因素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和社会影响程度等,科学开展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形成本区域、本行业领域公共安全风险清单。(责任单位:派出所、经济发展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建设和生态环境局、社会事业局、消防中队、交警中队等相关部门等相关部门)

(三)加强公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

7.健全监测预警网络。建设“专群结合”的群测群防网络,健全公共安全形势会商制度,完善监测预警功能,加强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分析研判和监测预警。创新预警信息机制,畅通预警信息渠道,提高预警信息传递实效。(责任单位:综合行政执法局、派出所、社会事业局、消防中队、交警中队等相关部门)

8.提高监测预警水平。加快建设专业型应急管理信息人才队伍和危化品重大危险源管理监测平台,强化重大危险源企业信息化建设,推进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危化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功能,全部接入危险源监控数据。积极推进工商贸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责任单位:综合行政执法局等相关部门)

(四)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9.建设联动互通的应急管理信息平台,推动数据整合,增强动态监测和实时预警能力,提高事故灾害处置水平。建立军地协作风险联测联防联处机制。健全镇、村应急综合指挥平台,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构建实战化、扁平化、合成化应急处置模式。镇建立综合性应急处置队伍,加强村处置力量和社会救援力量建设。定期开展综合实战演练,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实现上下衔接、统分结合。强化应急处置新闻和舆情导控工作。(责任单位:宣传科、经济发展局、派出所、综合行政执法局、建设和生态环境局、消防中队、交警中队等相关部门)

(五)开展公共安全文化建设

10.定期普及安全生产常识和应急救援技能等,加强安全生产公益宣传和安全文化培育,推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建立健全事故警示教育制度,加大事故警示教育力度。在企业试点设立以安全生产警示教育为主题的“安全港湾”,积极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施安全技能提升行动,强化高危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责任单位:综合行政执法局、社会事业局等相关部门)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xx年11月5日前)

各村、各办局中心要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辖区、本行业领域细化实施方案,进一步明晰工作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在本辖区、本行业领域内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并将实施方案于11月5日前报镇政法和社会管理局备案。

(二)排查整治阶段(20xx年10月至20xx年6月)

各村、各办局中心要对照方案中明确的各项任务,认真组织推进,督促指导各企业和场所经营单位全面开展风险排查辨识,及时做好分析评估,制定整改措施,形成公共安全风险清单。12月20日前,各村、各办局中心将本区域、本行业领域公共安全阶段性工作开展情况报送至镇政法和社会管理局。20xx年3月20日前,报送公共安全风险清单。

(三)集中攻坚阶段(20xx年7月至20xx年12月)

各村、各办局中心组织对方案明确的工作任务进行认真梳理,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特别是要专题开展对公共安全风险清单措施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检查,确保风险得到有效管控治理得到有效落实。

(四)巩固提升(20xx年6月前)

各村、各办局中心组织开展“回头看”,对本区域、本行业领域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总结。镇政法和社会管理局将适时组织开展督查评估。

(五)长效管理阶段(20xx年6月以后)

各村、各办局中心要立足于做好顶层设计,着眼长远,从落实责任、风险防控、监测预警等方面研究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形成一套较为成熟定型的公共安全体系。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村、各办局中心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风险意识,把公共安全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周密安排部署,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二)强化制度保障。一是风险研判制度。各成员单位每月组织对本行业领域公共安全工作情况进行研判,每季度对本行业领域进行汇总研判,并分别于每月底前和季度末次月2日前报送书面材料。镇政法和社会管理局将根据部门报送情况,不定期组织会商研判,研究解决相关问题。二是决策风险评估制度。对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决策事项和工作部署,各村、各成员单位要从决策的可行度、认可度、规范度、可控度等四个方面进行事件性风险、系统性风险评估。三是风险防控协同机制。对公共安全风险防控,进行分层级和全过程管理,强化协同联动。四是风险防控责任机制。党委政府、机关部门、领导干部要严格落实责任,强化督查检查,完善监督体系,加强履责考核。五是信息报送制度。各成员单位每月底前至少报送1条有价值的情报信息。迟报、漏报、瞒报信息,导致处置不当、发生严重后果的,相关问题线索将及时移交相关部门追究责任。六是联络员制度。各成员单位要及时明确一名工作人员作为联络员,负责材料和信息的报送工作,请相关部门在11月5日前报送联络员名单。

(三)强化工作融合。要将公共安全工作与专项整治“一年小灶”“三年大灶”和安全发展示范城镇等工作有机结合,不断整合工作力量,构建以村和行业主管部门为主体、以基层网格化管理为依托、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新型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实现各类安全监管与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一体化。

【方案精选】加强中小学五项管理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关于中小学“五项管理”(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我县各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结合实际,制定县加强中小学“五项管理”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作业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读物管理、体质管理工作的相关通知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教育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任务目标

聚焦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健康“五项管理”领域薄弱环节,强化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责任,建立长效监督管理机制,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具体措施

(一)严格作业管理

1.严格选用教辅材料。各学校要严格执行《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使用工作的通知》(教〔20xx〕99号)规定,规范选用程序,坚持“五限原则”,减轻学生负担。

2.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各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小学其他年级每周由班级各科教师协调,严格控制好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

3.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坚持“精选、先做、全批、讲评”原则,精心设计学生作业;分类管理、因材施教,分层布置学生作业;严格控制学生完成作业时间和作业量,杜绝机械、重复的无效作业;提倡学校结合学情选编、改编、创编作业,重视学生纠错,提高作业效率;加强学校双常规管理、检查与考核;不使用手机布置作业,不给家长布置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二)加强睡眠管理

1.保障学生睡眠时间。各学校通过主题班会、健康知识讲座、家长会等多种途径,积极向教师、家长、学生宣传健康睡眠和就寝时间要求,并引导家长、学生严格按要求落实。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要求教师科学适量布置书面作业,避免因学生回家完成作业时间太长,挤占睡眠时间。

2.严格学校作息时间。小学和初中冬季到校时间不得早于7:50、高中不得早于7:30,夏季可相应提前15分钟到校;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学生,学校应提前开门、妥善安置;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有条件的学校应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寄宿制学校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睡眠时间要求。

3.合理安排就寝时间。中小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宣传引导,指导家长和学生科学制订周内、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作息时间表。在保证学生睡眠时间要求前提下,结合学生个体睡眠状况、午休时间等实际,合理确定学生晚上就寝时间,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规律作息、按时就寝。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学校和教师应告知家长,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家长应督促按时就寝不熬夜,确保充足睡眠;教师应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加强学业辅导,提出改进策略,如有必要可适当调整作业内容和作业量。寄宿学生由学校按要求落实就寝时间管理。

4.培养良好作息习惯。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班团队活动、科普讲座以及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大力普及科学睡眠知识,广泛宣传充足睡眠对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极端重要性,提高教师思想认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睡眠卫生习惯,引导家长重视做好孩子睡眠管理,指导家长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就寝环境,确保学生身心放松、按时安静就寝。家校合力逐步培养学生良好作息习惯,避免学校减负、家庭增负。

5.建立睡眠管理长效机制。各学校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等形式,对学生就寝时间、睡眠时长、影响睡眠的因素等方面做充分了解,客观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本校学生睡眠管理措施。

(三)加强手机管理

1.加强教育引导。各学校要通过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辩论会、板报、演讲、心理辅导、校规校纪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让学生充分客观认识到手机对自身健康、学习、生活的利弊,引导每位同学从自身做起,提高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

2.细化管理措施。各学校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本校学生手机管理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在收缴手机过程中,如出现学生不予配合的,视情节轻重通知家长到校配合教育,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教师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3.加强家校沟通。各学校利用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等多种形式,把手机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告知家长,宣传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引导家长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4.建立学生与家长沟通渠道。学校要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等措施,热情做好服务,满足学生与家长的通话需求。

(四)规范读物管理

1.规范课外读物管理和推荐。各校成立由校长牵头,教导处、学科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图书室管理员、家长代表组成的课外读物管理工作组,负责本校学生课外读物的管理和推荐工作。对于《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六条规定的“十二种情形”的图书,禁止进入校园或推荐选用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学校图书室购买课外读物按照《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有关规定执行。推荐进校园的课外读物以教育部《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xx年版)》(见附件)为主,必须坚持《办法》第四条“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适度性”原则,符合第五条“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四个标准内容,遵守第八条推荐程序。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推荐、销售课外读物。各学校对于接受捐赠的读物,要明确读物来源,严格审查读物内容,上报教体局进行审核把关。

2.定期清查学生课外读物。各校对校园图书室、阅览室、班级图书角、学生书包读物对照《办法》中“十二种情形”进行定期清查,发现问题读物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各学校要通过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家访等方式,使广大家长熟知教育部《办法》中规定的“十二种情形”不宜读物,并对家藏图书进行排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图书应剔除,禁止学生阅读,并指导家长按照“原则”和“标准”购买健康书籍。

3.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学校坚持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各学校对现有图书是否符合中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学习需求和阅读兴趣,图书室、阅览室借阅管理方式是否方便学生借阅等进行自查整改。各中小学坚持“五育”并举,着眼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满足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阅读需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4.加强学生电子读物管理。各校要加强对学生电子产品使用的宣传教育,引导学生理性对待各项电子、数字读物阅读活动,严防不良信息、文章、读物对中小学生的毒害。

(五)加强体质健康管理

1.加强体质健康教育引导。各校通过家长会、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重要性的宣传,向家长和中小学生普及健康知识,宣传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2.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各中小学校要落实《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政办发〔20xx〕11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刚性要求。定期组织体育教师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等内容的学习培训,定期进行集中备课和教研,开展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提高体育教师业务技能,保质保量开齐上好体育课,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

3.丰富校园体育活动。各校组织开好春季趣味运动会、秋季田径运动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设计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品牌活动,做到“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组建各类体育运动社团,并定期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各社团的积极带动作用,以点带面,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体育运动、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让每位学生在掌握基本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的基础上,掌握1—2项专项运动技能,丰富课余生活,提高身体素质。

4.落实学生近视防控工作。各学校要把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工作作为一项长期重点工作,作为学校健康教育重点内容,常抓不懈。定期给学生讲解爱眼护眼相关知识,及时纠正不良读写姿势和习惯,指导学生规范做好眼保健操,缓解用眼疲劳。落实一学期1次视力筛查并建档,研判学校学生视力防控水平并做出针对性应对改善措施。

5.做好体质健康监测。各校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xx年修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系列文件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认真落实。组织好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和健康体检,规范检测方法,确保检测数据的客观真实准确,及时上报检测数据,向家长反馈检测和体检结果,加强对学生的测试及体检结果数据分析和运用,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

6.夯实学校主体责任。各中小学校要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建立副校长分管主抓、班主任负责制,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体质健康管理、监测专题研究。通过多种途径向学生和家长介绍疾病预防、营养均衡、预防肥胖等健康知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养成关注自身健康和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四、工作要求

(一)坚持问题导向,落实清单管理。各中小学进一步建好“三个清单”(具体内容见《县教育体育局关于落实中小学“五项管理”规定的通知》)。一是在学校层面建立“问题清单”,对照“五项管理”文件要求,把准本校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典型问题,确定20xx年重点推进解决的问题。二是在年级与处室建立“任务清单”。根据“问题清单”,综合考虑本年度落实“五项管理”、“双减”等工作,确立并分解下达本年度整改提升工作的重点任务。三是在教师层面建立“负面清单”。围绕“任务清单”内容和文件要求,结合实际工作,建立“负面清单”,为一线工作建立行为红线、保障正确方向。

(二)坚持定期自查,落实细化管理。各学校成立“五项管理”工作小组,研究并制定学校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细则,围绕“三个清单”,定期开展自查工作,及时解决学校“五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设立“五项管理”监督电话,畅通家校沟通渠道,主动接受家长和学生的监督,细化管理,确保以务实的举措落实落细“五项管理”工作要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坚持严格考核,落实督导问责。县教体局、县政府教育督导办将通过健康知识、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抽查,实地走访、查阅资料、师生和家长问卷等多种形式,对各学校“五项管理”落实情况进行严格的督导检查,并将此项工作纳入日常工作检查和学校年终考核,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学校及个人,按照相关要求严肃处理;对造成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通报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优秀方案:某镇加强肺炎防控工作方案汇编


为全面做好我镇疫情防控工作,及时有效控制可能发生的秋冬季疫情,防止扩散和蔓延,在做好常态化防控工作的同时,及时有效处置突发性疫情,切实落实精准防控各项措施,根据《省加强秋冬季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市加强秋冬季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和《满族自治县加强秋冬季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制定本方案。

—、目标意义

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切实压实镇党委属地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及上级疫情防控的指示要求,结合我镇疫情防控工作实际情况,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切实做到精准防控,坚决遏制秋冬季节疫情传播和扩散,尽快取得阻击疫情蔓延的全面胜利,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决打赢秋冬季疫情防控“阻击战”。

二、主要措施

(一)常态化社会管控。

严格落实“六个闭环"“六个全覆盖”“五个突出”“六个一律”部署要求,持续抓好境外、国内重点疫区输入防控工作。严格落实入境隔离、涉疫人员的转送、隔离观察、核酸筛查等重点环节,无缝对接、闭环管理。以更加严格有力的措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决阻断疫情的传播途径。同时,加强重点环节重点场所监管,开展联合检查,加强隐患排查,严禁野生动物对外扩散和转运贩卖,严厉打击野生动物违法违规交易;加强对境外进口冷冻食品、特别是海鲜类冷冻冷藏食品实施质量监管,货物溯源及消毒管理。

工作措施:

(1)压实排查、隔离、管控的属地责任和站办所责任,定期调度,不定期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因形式主义、作风不实导致的疫情蔓延扩散责任人员,严肃依法依规处理(镇纪委)。

(2)持续加强预警信息,对属地暂居境外、国内高中风险地区的人员随时联系,掌握返伊意向、时间、方式,提前预警,及时接离(各村、两场、街道、派出所)。

(3)持续加大外来人员尤其是国内重点地区来返人员排查力度,由属地街道、各村担负起排查工作的主体责任,街道、村屯发挥网格化机制,三天一轮,坚持不懈,发现境外、国内高中风险地区返回人员第一时间上报(街道、各村)。

(4)由涉疫人员接离专班在一级防护的前提下,对境外、国内高中风险地区返回人员第一时间接离,第一时间管控、第一时间安排检测,发现相关症状者,第一时间送到定点医疗机构(卫生院)。

(5)加强对餐饮行业监管,对哺乳动物、啮齿动物、禽类等,尤其是野生动物加工监督管理;打击违法针对野生动物的销售、捕猎行为;加强对市场、超市、食品店等经营野生动物、肉类产品,加强是境外进口冷冻食品、海鲜类冷冻冷藏食品实施质量监管,实施货物溯源及消毒管理单位的检查,落实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制度,定期对上述产品及外环境进行核酸检测(畜牧站、林业站、卫生院)。

(6)把好人员入口。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街道、各村对于火车站、客运站等相关场所和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路口检测有发热等症状人员及时上报,重点加强对来自境外、高中风险地区及重点地区人员的卫生检疫、体温检测和登记报告工作,严格按照规定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并协助寻找、追踪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加强对村两委成员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和能力(街道、各村、两场)。

(7)严防人员聚集。各村、各站办所要在疫情防控的应急响应期间,暂停大型聚集性活动,确保不出现任何纰漏。充分利用“吉祥码”,强化人员流动安全有序管理,在人员聚集的场所和单位坚持亮码扫码管理,药店、医院等疫情高风险场所,要严格执行扫码管理,确保疫情防控无死角、无盲区、可查可控,轨迹信息精准可追溯。要加强对超市、集贸市场、农村等人群密集公共场所的管理,做好公共场所定期消毒和通风,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电子屏幕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防病知识,提高公众防病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党建办、卫生院、中小学,各村)。

(8)强化对学校防控管理。指导、督促各学校防控肺炎疫情的具体措施落实情况;全面排查和了解本校师生员工及家属情况,精准掌握师生出入县域的行踪;建立并严格执行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发现相关症状的学生,及时带领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中小学、卫生院)。

(二)疫情应急处置。

本地发生散发病例、聚集性病例,要及时做好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等重点涉疫人员的排查管控工作。建立村“两委”干部包保责任制,压紧压实村屯和各相关站办所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卫生机构专业人员、村屯“两委”干部、辖区公安派出所、党员、网格长等为主体的防控组织体系作用,扎紧织密兜牢村屯疫情控网,扎实抓好对涉疫人员的排查、锁定和管控。

工作措施:

1、启动应急机制。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要立即启动应急相应机制。实行镇级领导包保、启动“两级书记”负责制的排查管控,广泛发挥群防群治的作用,构建全镇社会面防控合力的管理体系(镇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卫生院、派出所)。

2、确保社会稳定。要及时向社会公布疫情信息,稳定人心的同时,提醒广大群众减少聚集,外出做好防护,没有特殊事项不要离开。迅速对疫情发生的村屯、小区及可能波及的场所釆取封闭隔离、人员排查、疫点消毒等防控措施(党建办、各村、两场、街道、派出所)。

3、精准锁定涉疫人员。派出所要充分发挥技侦手段及大数据优势,组织做好涉及疫情人员信息的搜集、分析、研判,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落实感染人员、疑似感染人员以及密切接触人员的核实、查找工作,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面对面流行病学调查,依法、依规、严谨、细致地深挖细查,最大程度扩大追踪调查范围,查找密切接触者,坚决切断疫情传播途径。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配合,不得隐瞒病史、重点地区旅行史、密切接触史,不得逃避隔离医学观察,拒不配合的,由派出所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各村、两场、街道、派出所)。

4、抓好检测筛查发现。对于出现发热、咳嗽等相关症状的人员,及时上报并转运到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并落实对症治疗、疑似患者隔离留观、确诊患者及时转运等相关要求(卫生院、各村、两场、街道)。

5、及时上报疫情。各村根据每天排查情况进行上报,对于疑似患者等情况立即进行上报到镇里,镇里第一时间报告上级部门(镇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各村、两场、街道)。

6、落实管控措施。对镇范围内的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及次密接人员,要严格落实管控措施,做到“应隔尽隔”。特殊情况实行居家隔离的,要落实好“五位一体”(镇级领导、村屯、村民小组、派出所民警)包保责任,确保不失控;包保人员每天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沟通掌握被隔离管控人员的动态及身体状况。镇纪委要经常深入村屯社区,对各村落实居家管控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发现问题,督促落实,失职渎职、形式主义造成的疫情扩散和蔓延,要严肃追究纪律、法律责任(镇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各村、两场、街道、镇纪委)。

(三)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防控。

要加强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的防护指导。要加强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学校、卫生院、村卫生所等特殊单位风险防范,做好人员防护、消毒等日常防控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传播风险。要重点指导老年人、儿童、孕产妇、学生、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做好个人防护,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减少和避免人员聚集,严防聚集性疫情发生。

工作措施:

1、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要强化院内感染的防控,对院感的每个流程、环节实行日检制,要落实每天巡检机制,发现可能造成传染的问题,及时整改、消除。对因形式主义、马虎大意造成疫情院内传播的责任人员进行严肃处理(镇卫生院)。

2、对镇域内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人员进行封闭式管理,严防外人进入;对工作人员实行轮岗隔离制度;每天对养老人员进行身体状况监测,落实每日消毒制度(镇民政办)。

3、向学校、托幼机构的学生及家长做好肺炎基本常识和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儿童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其自我保护和防病能力;告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应尽快就诊治疗,并及时报告学校(中小学)。

镇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疫情防控需要,依法釆取停产、停业和停课等措施并公告;依法实施交通管制并公告;依法组织对重点区域进行封闭管理,对相关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鼓励公众减少出行,取消聚餐、聚会,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三、重点任务

(一)完善工作机制。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全镇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组长由镇党委、镇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各党委成员为领导小组成员,各按职责分工开展疫情防控,并负责各村包保片区的防控工作。各村、各站办所必须密切协作,共同做好疫情防控。

(二)强化队伍建设。各村要抓紧建立疫情防控小分队和消杀小队,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立即作出反应,进行人员管控和病毒消杀。

(三)做好物资储备。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确保重要医疗物资、防护物资的储备,做好医疗废物和医疗污水转运、处置设施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好疫情防控重要时期的生活必需品保障。

(四)确保多病共防。加大秋冬季节重点人群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疫苗接种的宣传,倡导勤洗手、戴口罩、公筷制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及时有效处置秋冬季高发传染病,降低与肺炎叠加流行的风险。对重点人群、重要岗位人员,采取必要的中医药干预措施。

【方案精选】街道应急体系能力建设工作方案分享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县委、县政府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新要求、新部署,不断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切实提高街道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进我街道应急体系集成改革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和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总书记“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的思想理念,遵循“统分结合、条块结合、平战结合、群专结合、防救结合”原则,统筹应急管理、安全监管、防减救灾三大职能,以应急管理工作“五有”为目标,逐步建设形成“统一指挥、权责一致、专常兼备、反应灵敏、联防联控、行动高效”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筑牢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为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安全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二、主要任务

(一)健全组织机构

1.设立街道应急指挥部。组建以党工委书记为总指挥,街道办事处主任为副总指挥,各科室负责人、社区书记为成员的街道应急指挥部。负责辖区内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减救灾的组织、指导、协调等工作。

2.设立街道应急管理办公室。结合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工作,在机构限额内,整合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汛抗旱、消防、防减救灾等资源和力量,采取独立设置或加挂牌子的方式,组建街道应急管理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兼任,作为街道的内设机构承担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街道应急管理办公室配有独立办公场所,并挂牌。同时配齐5名应急管理工作人员。

3.设立社区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社区建立以“两委”书记、主任任组长,“两委”委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在街道应急管理机构的指导下,协助做好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减救灾等工作。

4.构建应急管理网格。整合现有网格资源和力量,以社区网格为基本单元,与街道“多网合一”相结合,协助街道做好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减救灾等工作。

5.组建街道、社区应急救援队伍。街道办事处组建由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兼任队长,街道民兵、预备役人员、保安员、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等具有相关救援专业知识和经验人员为兼职队员的应急救援队,队伍规模保证在30人,确保遇有突发事件能够及时有效救援。社区组建由社区主任作分队长,社区民兵、预备役人员、保安员、卫生所(室)、志愿者、网格员为兼职队员的应急救援分队,每支分队规模保证在15人,确保遇有突发事件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先期处置和救援。

(二)健全责任体系

1.落实领导应急管理责任制。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个必须”的要求,落实街道、社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各工作部门的应急管理责任。党政主要负责人为应急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领导街道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减救灾等工作,组织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组织编制应急救援预案,支持指导应急管理办公室开展工作,协调解决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减救灾重大问题,组织指挥事故灾害应急救援;其他副职按照工作分工,协助主要负责人做好分管领域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减救灾等工作,研究解决分管领域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减救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明确应急管理办公室职责。街道应急管理办公室承担街道应急管理指挥部的日常工作,按照3+X的基本架构明确职责。即承担辖区内应急管理、安全监管、防减救灾+负责消防安全,协调做好防汛抗旱、地震地质灾害等领域的安全监管和应急救援,实现第一时间消除安全隐患、第一时间进行应急预警、第一时间抢险救援,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的目标。

3.明确社区应急管理工作内容。社区按照3+X的基本架构明确职责应急管理工作内容,协助街道做好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防减救灾、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等基本知识、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的宣传普及工作;协助做好辖区安全生产及防汛抗旱、消防安全等工作,定期进行巡查检查,第一时间发现并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第一时间对风险隐患进行监测预警和管控,第一时间报告重大风险隐患和非法违法行为;第一时间报告事故灾害信息,第一时间开展初期处置和救援,第一时间组织自救互救和疏散群众;协助做好辖区内自然灾害灾情统计报送、灾情核查、灾害损失评估和救助管理等工作。

4.应急救援队伍工作职责。在街道应急救援指挥部的领导下,与相关职能部门和行业单位建立应急救援联勤、联训、联战工作机制,承担包括生产安全事故、火灾事故、洪涝灾害等综合应急救援任务。

5.网格员工作职责。应急管理网格员要按照“一岗五责”明确工作职责。“一岗”,即:应急管理网格员岗位。“五责”,即:火灾信息员职责、地震地质灾害信息员职责、防汛抗旱信息员职责、防减救灾信息员职责、安全生产信息员职责。主要工作内容是:宣传普及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防灾减灾、救灾救助、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等基本知识、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定期排查网格内安全生产及水旱灾害、消防火灾、森林火灾、地震和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风险隐患,第一时间向社区报告风险隐患信息,督促整治隐患并对风险进行经常性的巡查监控;第一时间报告网格内灾害事故信息,第一时间组织群众疏散逃生;承担网格内自然灾害灾情统计报送、灾情核查、灾害损失评估和救助管理等工作。

(三)健全工作机制

1.完善应急工作机制。建立完善覆盖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救援、恢复等全时段的工作机制,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处置,并以流程图的形式悬挂上墙。工作机制包括监测预警机制、研判会商机制、应急指挥机制、协调联动机制、调查评估机制等。

2.建立应急值守制度。建立完善应急值守工作制度,值班员应保证通讯设备畅通、工作状态良好,遇有突发事件,要第一时间报告本级领导和上级值班室,如事态紧急,也可越级上报至县(市)应急管理部门,而后再向本级领导和街道政务值班室报告。

3.健全应急预案体系。街道要针对辖区内安全风险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社区结合本地实际,建立职责清晰、简明扼要、操作性强的综合性、“多合一”处置方案。

(四)强化应急能力建设

1.开展业务培训。街道负责组织应急管理人员、应急救援队伍队员和应急管理网格员的业务培训,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2.组织应急演练。街道从实际出发,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要加强对演练情况的总结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应急管理工作。要在演练中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教育群众,强化公众公共安全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五)强化应急经费和物资保障

针对辖区实际情况、乡情特点和易发多发事故类型,储备了一些相应应急物资。

三、组织领导

街道成立基层应急管理体系、能力规范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工作落实,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工作责任,扎实推进应急管理体系、能力规范化建设工作。

(二)提高工作标准。街道应急管理办公室按照“十个一”的标准,夯实辖区内应急管理基础性工作,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责任体系。

(三)强化联动协同。应急管理工作涉及多个领域、多个部门,各部门要在工作中强化联动融合的意识,不断提升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实效。

(四)坚持发动群众。要坚持人民至上,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切实搞好预防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基层应急管理体系、能力规范化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方案范文:建设法治文化特色小镇实施方案


建设法治文化特色小镇实施方案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灵魂和基础。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动我县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根据县局《关于培育建设法治文化特色小镇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现就在我镇建设法治文化特色小镇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和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培育全社会法治信仰为主要目标,注重联动融合,汇聚发展要素,着力打造文化特色鲜明、法治内涵丰富、文明程度较高的区域法治文化集群,引导干部群众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更好服务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六增六强”、建设“强富美高”全面小康新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

二、重点任务

(一)集聚要素,打造法治文化阵地精品区

利用镇村完善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镇民俗博物馆、馆、镇渔鼓舞展馆、知青馆、雪枫墓园红色教育基地、镇村书屋、刻纸门花作品展示馆、护城河观光带、渔民新村等场所,融入法治文化元素,集中彰显法治文化蕴意、法治文化精髓、法治文化理念,营造浓郁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

深入挖掘和整理本地历史文化、民俗文化、道德文化、诚信文化等传统文化资源,全面阐释历史底蕴和时代价值,通过法治灯箱、法治书画、法治墙绘、法治共享书屋等载体,用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浅显易懂的方式推动法治文化有形呈现,实现法治文化与生态环境、乡风文明的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二)多元参与,打造法治文化活动特色区

依托镇村组建的文化艺术活动团体,在重大节庆和特殊时间点,结合普法“信风”,组织法治文化巡演、镇刻纸门花传承培训班,丰富了当地群众文化生活、传承传统艺术的同时,增强了群众对新时代新理念、国家政策、法律知识的了解。此外以法治大讲堂、法律知识竞赛、法治书画展览、以案释法讲座、法律夜(早)市等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增强法治观念,提升法治素养。

利用“刻纸门花”传统艺术和民间刻纸艺人,将传统技艺与新时展相结合,运用单刀刻纸技艺创作法治类刻纸作品,此外积极组织草根艺术团等艺术团体,编排各种法治类的节目,文化站、学校组织法治书画、法治漫画作品征集、评比、展览活动,多方联动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将法治文化活动融入到文明村居、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之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丰富民族传统节日的法治文化内涵,广泛开展法治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志愿服务进社区、进家庭,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品牌化。

(三)深化治理,打造法治文化实践样板区

与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相融合,推动法治文化融入村居孝悌文化、乡贤治理、党支部建设中,融入村规民约、家规家训,引导居民订立规矩、重塑习惯、涵养法治。

利用创建“无讼”村居活动契机,推动法治文化与法治乡村建设相融合,将法治文化贯穿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全过程,衔接人民调解、访调、公调、诉调对接等多元纠纷解决机制,通过德法教化、熏陶感染,助推社会环境和谐稳定。

三、组织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培育法治文化特色小镇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县,深化法治建设的生动实践。要将法治文化特色小镇建设作为实现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推动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加强组织领导,加快工作部署,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职责分工,推动法治文化特色小镇培育建设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二)强化协调联动。法治文化特色小镇是一项开拓性、创新性项目,需要相关业务部门的通力协作和密切配合。要整合各方资源,明确具体责任,形成工作合力,要切实加强与社会文化力量的联动协作。

(三)强化指导落实。司法所统筹法治文化特色小镇建设工作,以打造省级法治文化特色小镇的标准,进一步强化工作指导,分管领导加强日常工作督查,确保法治文化特色小镇建设工作做实做细。

【方案精选】作风建设监督检查工作方案优秀篇


为持续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紧盯重要时间节点纠治“四风”,营造风清气正的节日氛围,经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元旦春节期间作风建设监督检查,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时间安排

20xx年1月4日至20xx年3月1日。

二、检查范围

全县各乡镇、县直各部门。

三、检查内容

1.“四风”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紧盯节日期间易发的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发放津补贴、违规吃喝、公车私用、餐饮浪费等突出问题,精准监督、靶向发力。

2.疫情防控常态化政策措施落实情况。适应疫情防控形势和要求,坚决纠治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思想麻痹、履职不力,防控措施形同虚设、打折扣等问题。

3.重点领域工作落实情况。紧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帮扶救助困难群众、民生保障、安全生产、信访维稳、政务服务、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重点领域,严肃查处、坚决纠正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

四、检查方式

县纪委监委成立监督检查组,深入各乡镇、各部门,坚持暗访为主、明察为辅,采取实地走访、查阅账目、大数据排查、利用警务终端排查等方式进行监督检查。

五、组织领导

县纪委监委牵头成立两个监督检查组。

第一组

组长:县纪委监委一级主任科员

成员:县政府督查室主任

第二组

组长:

成员:

林长才党风政风监督室科员

检查范围:

监督检查组下设办公室在县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具体负责监督、调度、协调监督检查工作。

六、相关要求

1.履行监督责任。各乡镇纪委、派驻纪检监察组要履行监督责任,针对重要时间节点、重点工作任务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早提醒、早整改,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2.强化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组要紧盯监督检查内容,对节日期间顶风违规违纪问题,综合运用“四种形态”依规依纪依法精准处置。

3.做好汇总工作。监督检查组要认真做好检查记录,妥善保存收集到的相关材料、音像资料,并形成书面报告,党风政风监督室做好汇总上报工作。

【精选】进一步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分享


为加快推进我县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政办发〔20xx〕27号)和财政部办公厅、住建部办公厅、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xx〕35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进一步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政办发〔20xx〕24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总书记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大力建设自然渗透、自然积存、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要求,科学规划和统筹实施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城市绿地与公园、城市水系统建设,努力实现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生态格局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的全过程,实现城市生态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目标任务

以创建“全国文明县城”为载体,系统化全域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污分流、雨水收集利用、水质提升为突破口,结合棚户区、老旧小区、危房和城中村改造等工作开展区域治理,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到2030年,县城建成区6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一)近期目标(20xx年—2025年)。编制(修订)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制定实施方案,编制内涝治理系统实施方案、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继续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四河三渠”等水系整治,新建安置房、太岳一号院、禧樾府、裕泽苑小区和西环路丁城渠生态治理工程、胜利路改造工程等按照“海绵城市”建设标准逐步实施。

(二)远期目标(2026年—2030年)。按照县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要求,持续开展新建建筑、小区、道路、公园、广场、绿地等建设和改造工作,全面落实国家对城市建成区“海绵城市”建设标准。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生态为本、自然循环。充分发挥植被、土壤等自然下垫面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发挥湿地、水体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综合考虑降雨、洪涝、排水、水系、径流、土壤、植被等因素,科学布局,努力实现城市水体的自然循环。

(二)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修订完善我县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科学合理、因地制宜确定我县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充分发挥规划的控制和引领作用。严格落实海绵城市指标体系,在推进新建建筑、小区、道路、公园、广场、绿地等建设和改造工作中,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切实提高县城排水、防涝、防洪和防灾减灾能力。

(三)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调控引导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海绵城市建设。

四、责任分工

(一)编制和修编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县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排水防涝等专项规划和内涝治理系统实施方案、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责任单位:县住建局)

(二)建立全县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库。结合我县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和“十四五”规划,建立海绵城市项目库,编制海绵城市年度建设任务并将其纳入年度城建计划。(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水利局、县园林中心、沁河镇人民政府)

(三)建设海绵型生态水系。逐步实施县城内河、县城段沁河、南小河、狼尾河、丁城渠、齐泉渠、梁家沟渠等“四河三渠”生态修复排水工程,严禁随意填埋侵占水体,修复受损水系,营造多样性生物生存环境,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逐步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快推进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和雨污分流改造、县城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项目,科学布局建设雨水调蓄设施,控制初期雨水污染,消除积水区域。实施河道清淤工程,增加河道排放能力,增强行泄洪水能力。合理设置人工湿地生态修复措施,对排入自然水体的尾水和雨水进行净化。(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局、沁河镇人民政府)

(四)建设海绵型绿地系统。城市绿地系统是重要的海绵体,应严格按照城市规划和审批的施工图进行建设。按照规划和海绵城市标准,有步骤、有计划的对现有人民公园、日月广场和人民路绿化带、沁河县城段两侧绿化进行改造,实施沁河沿岸生态修复项目河西段、西山公园建设项目,注重植物配置的生态性和结构合理性,增强公园和绿地系统的城市海绵体功能,消纳和蓄滞周边区域雨水。(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园林中心、沁河镇人民政府)

(五)建设海绵型道路。逐步改变雨水快排、直排的传统做法,变快速汇水为分散就地吸纳,严格按照城市规划和审批的施工图建设,提高城市道路对雨水的渗、滞、蓄能力。实施胜利路改造、西环路、小河东街、商业街(胜利路—西环路)、E17街、沁运街(东段)、谷近街(东段)道排工程,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等推广使用透水铺装和透水路面,因地制宜设置下沉式绿化带,逐步推行道路雨水的收集、净化和利用,减轻对市政排水系统的压力。(责任单位:县住建局、沁河镇人民政府)

(六)建设海绵型小区和单位。推广海绵型建筑与小区,因地制宜采取屋顶绿化、雨水调蓄收集与利用等措施,尽量减少对自然地表的扰动,保持地表自然排水系统,降低不透水区域的面积比例,提高建筑与小区的雨水积存和蓄滞能力。在安置房、太岳一号院、禧樾府、裕泽苑小区建设中逐步推进海绵型小区建设,积极推广屋顶绿化,小区非机动车道和地面停车场采用透水铺装,小区绿地和景观水体要规划建设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湿地等集雨型绿地,并配套蓄水设施,收集雨水用于绿化灌溉、景观水体补水和道路清洗保洁等。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建设项目要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齐泉苑等老旧小区改造要同步考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要求与排水设施能力。(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局、县行政审批局、沁河镇人民政府)

(七)推进海绵城市项目建设管控。行政审批部门在审批时应按照《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相关要求作为城市规划许可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条件,保持雨水径流特征在城市开发建设前后相一致。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落实到项目立项、规划许可、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等各管控环节,严格履行建设程序,依法办理土地、规划、施工许可等建设手续。(责任单位:县行政审批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水利局、沁河镇人民政府)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研究制定我县海绵城市建设年度计划、考核办法,建立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方针政策,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相关单位要把海绵城市建设摆上重要日程,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分管领导和具体联系人,积极主动联系和配合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加快落实各项规划建设任务。

(二)加强宣传培训。要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组织开展海绵城市专题宣传报道。同时,积极推广利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和产品,组织相关人员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维护人员的专业技能,营造全民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严格任务考核。县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上级要求和年度计划、考核办法,对各单位年初任务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认真考核,确保海绵城市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方案精选】病毒防控宣传工作方案合集


为全面加强镇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宣传教育,做好舆论引导,打造社会公众自我防护、科学防控和群防群控良好局面,营造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主要职责

按上级指挥部的要求负责疫情信息、防控工作的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监测镇内外舆情,及时澄清事实;宣传防护科普知识;对网上散布谣言、恶意炒作的进行落地查人,依法惩处并及时通知通报情况,有效管控有害信息;承办指挥部交办的相关事项。

二、工作任务

(一)新闻宣传

通过“幸福”微信公众号、短信、微信等形式,及时宣传病毒感染的肺炎等疫情防控知识,提高公众自我保护能力;及时我镇工作动态、重要公告、重要举措、典型事迹,及时向上报送我镇经验做法,营造群防群治社会氛围,坚定全镇干群信心和决心。

(二)社会宣传

1、各村(社区)要在辖区主要交通路口、各村(居)小组、活动广场等地段的醒目位置悬挂张贴宣传标语或宣传画。充分运用微信、微博、QQ等网络渠道和平台推送中省市县官方媒体的防控信息。利用现有的村级广播站、流动宣传车、公示栏等资源以及通过发放宣传单、告知书等形式引导群众科学预防、及时诊疗、平稳应对。

2、指挥部各工作组要在负责的领域、涉及的场所醒目位置悬挂具有行业特点的防控标语,利用户外电子屏、流动宣传车等广泛宣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病防控知识和防护技能。

3、辖区各企事业单位要组织并运用电话、网络、工作群等方式向职工宣传防控科普知识。

4、其他各部门及各联村工作组要发动全体党员干部,通过电话、微信、上门走访等多形式开展宣传,做到到村、到组、到车、到人,形成浓厚的宣传氛围。

(三)舆情监管

严肃网上宣传纪律,做好网上舆情监测,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严密监测病毒感染的肺炎网上舆情动向,加强巡查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置各类违法违规有害信息,严厉打击相关谣言,澄清事实,以正视听。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各相关部门、各村(社区)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有序做好宣传舆论引导工作。

(二)上下联动,精准宣传。针对不同群体和受众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宣传,努力做到防控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严格纪律,加强引导。统一宣传口径,规范宣传内容,严格审核把关,及时准确、权威信息,要加强舆情监测和处置,确保舆情平稳、社会稳定。

【精选】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建设工作方案


为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质量,根据《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及全市将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形成比较完善的制度和体系标准,实现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全覆盖。区城管局计划开展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贯彻落实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讲话精神“从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推动群众习惯养成、加快分类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支持政策等方面入手,加快构建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长效机制,树立科学理念,分类指导,加强全链条管理。”

二、工作目标

根据《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生活垃圾分类设施的年度建设计划并组织实施,做好与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相适应的集中投放点、分类转运站、分拣中心、装修及搭建垃圾处理等设施的建设工作”。整合街道、相关部门力量,全力推进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建设,确保完成工作任务。

三、工作范围

街道、街道、街道、街道、街道、街道、街道、街道、街道、街道、镇、街道、开发区住宅小区内。

四、工作内容

(1)建设方式。以招投标方式进行建设,并将建设和一年运维服务整体打包,区城管局制定招标文件及做好相关程序和技术参数的指导,各属地为招标主体以服务类招标的方式实施,总价不超过建设总价。一期招标按照街道共分为4个包,第一包120个建设点,包含嘉山路、长淮街道;第二包1个建设点,包含三里街、胜利路、明光路、和平路、铜陵路、七里站街道;第三包4个建设点,包含大兴、红光、城东、方庙街道;第四包个建设点,包含龙岗开发区。二期待一期开工后,在全区再次摸排建设。

(2)建设标准。根据小区大小、人口分布以及近两年来拆迁工作进度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建设投放点,其中将一期投放点分为2种类型:一类投放点设在较成熟的物业小区,面积约30平方;二类投放点设在老旧小区、城中村等无物业管理的小区,面积约20平方;两类均设置分类投放区、洗桶区、宣教区、配套安装智能化交互式分类收集等管理设备,并符合市级验收标准;二期建设点将设置在后期完工的复建点等小区。分类点建设完成后由中标单位统一进行一年期运维管理,确保分类工作见实效,设备运营期间水电费用由中标企业承担,水电开户接入由各属地负责协调解决,运营服务期结束后,根据市区要求再启动运营管理招标工作。

五、工作步骤

1、全面实施阶段(1年4月-1年6月)

各街镇开区牵头加速开展一期垃圾分类建设点工作,联合物业、建设单位落实点位确认,做好周边群众工作,加快推进速度,确保完成任务。待一期建设点开工后,启动二期142个点位的摸排确认工作,并按要求进行招投标建设。

2、运维管理阶段(1年7月-2年6月)

各建设点建成后,由建设单位负责建设点一年期的日常管理、垃圾收运、以及设备维护,各街镇开发区负责监管,配齐志愿者、督导员,确保建设点顺利投入使用,正常运行,分类工作见成效。

3、巩固提升阶段(1年7月1日-)

对各街镇开发区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建设情况进行考核,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分类处理体系,建立垃圾减量化目标制,并逐步提升生活垃圾分类质量。

六、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常态化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建设领导小组作用,各成员单位按照辖区建设任务,切实履职尽责,服从领导小组办公室调度,统筹推进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2、加强考核监管。将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建设纳入街镇开发区垃圾分类考核任务,各单位应积极推进,确保完成建设任务。自中标企业进场后,每月上报建设进度,对工作推动较慢的单位予以通报,确保将工作责任压紧压实。

3、加强示范创建。建立健全联动工作机制,对实施过程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及时加以总结并在全区宣传推广,建设符合区情的垃圾分类投放点。

文章来源:http://m.03kkk.com/shishifangan/3811.html

上一篇:最新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模板

下一篇:机关及事业单位复工防疫操作方案合集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