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与指导思想
为确保本校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和危害,保护学校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标准,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提高警惕、加强监督、分类应对、统一指挥、迅速有效、密切协同。
(三)分类
本预案所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为便于预防控制和调查处理,本预案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以下几类:
1.传染病疫情爆发:出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鼠疫、霍乱等传染病例或疑似病例,其他传染病局部爆发流行或发病率比往年同期显着升高,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
2.重大食物中毒或放射事故:一次食物中毒人数在100人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严重水污染事件。
3.急性化学性中毒或放射事故:急性化学性中毒,放射性物质泄漏或放射丢失事故等。
4.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造成人员伤亡的投毒、爆炸、重大火灾和交通事故等。
(四)报告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报告人:校医、各班班主任、年段长、大队辅导员、各科任老师、学校行政领导等。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时限和程序:学校任何一个首见责任人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学校领导汇报,学校在1小时内向教育局汇报,在并向卫生局报告。
3.严格实行首见报告制度。任何学校在职员工对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爆发流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水污染事件等情况,均有权向上级主管部门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隐患,有权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部门、单位及个人。任何教职工均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五)应急处理
学校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后,按以下步骤进行应急处理:
1.要迅速组织校医等力量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核实,并进行初步科学分析和评估,判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别和性质,根据需要采取紧急控制措施,提出处理方案,及时向区教育局、区卫生局报告调查情况。
2.做好疫情信息收集、人员隔离、疫区的确定与封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应急储备药品、医疗器械等对因突发事件致病、致残人员进行及时、有效初步治疗。
3.及时拨打求助电话(110、120)在第一时间获得帮助。
(六)领导小组(略)
高级中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
组长:z
副组长:z
成员:中层领导、校医、班主任
二、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三、突发事件预防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学校应经常对食堂、教学环境与生活区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二)增加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
1、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2、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3、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教室卫生和环境卫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依法加强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等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防止因管理失误引起突发事件。
(四)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疫抗病能力。
1、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黑板报、宣传栏、广播以及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
3、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强学生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品、劣质食品的能力,教育学生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
4、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四、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
(一)突发事件监测
1、建立考勤监测制度,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校医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2、重视信息的收集。要与教育局保健所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二)突发事件报告
1、建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期间,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
2、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五、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一)传染病
1、一般突发事件
①启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②学校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③学校内如尚无疫情发生,可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对集体活动进行控制。
④传染病流行时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实验室、食堂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粪便、食堂及饮用水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⑤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
2、重大突发事件
①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宣传画,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②非常时期对全体师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③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学校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④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⑤学校根据情况,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二)食物中毒
及时掌握学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生校内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做好下列工作:
1、立即停止食品加工出售活动,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当地卫生、教育和公安等部门;
2、立即将发病师生送往医院,并协助医疗机构救治病人;
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待确认后交予卫生部门处理;
4、积极配合卫生、公安部门进行调查,并按其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5、落实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维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6、配合卫生部门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意见,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预防接种严重反应或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事件。
1、迅速报告卫生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请求派遣专业人员进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事件原因。
2、及时将受害师生送医院接受救治。
3、尽快采取各项措施,消除危害,制止事态的发展。
4、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杜绝隐患。
中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理预案(二)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师生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等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健康的事件。
二、学校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z
副组长:z
成员:z及各班班主任。
由组长统一领导、协调指挥全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工作。
三、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理的工作机构,健全制度,实行首问责任制,明确职责,检查督促,逗硬奖惩。建立高效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理工作体制和快速反应机制,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做到传染病、多发病、常见病等早发现、早报告、早对病人采取隔离治疗措施,防止疾病进一步扩散和蔓延。
四、加强校园内食堂、商店、寝室、厕所的卫生保洁和灭"四害"工作,断绝传染病原体的传播途径。
五、教师办公室、学生宿舍和教室门窗每天要经常开启,气温适宜时全天开启,确保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减少感染病原体的机会。
六、重视健康教育,利用健康课、宣传栏、黑板报、多媒体网络、闭路电视系统等载体对师生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卫生防病相关知识。
七、严格按《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开展学生体育锻炼,科学设计体育课,增强学生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八、每年对全体师生开展体能测试,每年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体检。学校根据师生体能测试和体检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健身锻炼和预防疾病措施。
九、完善学校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做好必要的物资准备,储备一定数量的口罩、防护服、消毒液和预防药品等。
十、严格报告制度。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各班班主任在半小时内向校长和值周领导报告:
1、发生或者可能发生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流行的;
2、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疫病;
3、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
学校行政人员在接到报告后,在一小时内向区教委和区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并应立即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进行调查核实、确证,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调查情况。
十一、任何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并有专门的传染病、常见病、多发病登记管理制度和专用的记录本。
十二、学校发生急性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时,要立即采取下列措施:
1、立即停止供餐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所在地教育、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发生食物中毒事故的单位组织名称、地址、时间、中毒人数、可疑食物等有关内容。组织有关人员或配合卫生防疫人员对事件发生的原因、涉及的人群、危害程度及发展趋势进行调查,初步判断事件的类型,并由卫生防疫部门提出是否启动应急预案的建议。
2、协助卫生机构救治病人。
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仪器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4、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5、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它措施。
十三、学校发生或者可能发生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当采取下列相应措施:
1、立即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及教育、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单位名称、地址、时间、人数、可能发生传染病等有关内容。
2、立即停止学校群聚活动,停止可能造成传染病暴发、局部流行的一切活动。
3、在上级各部门未到达前,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尽可能将患传染病的学生或教师隔离。
4、积极协助医疗卫生机构救治学生。
5、协助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和报告、人员的分散隔离,公共卫生措施的落实工作,向学生宣传传染病防治的相关知识。
十四、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疾病时,应当采取下列相应措施:
1、当在一定时间内,同一所学校或班级同时相继出现多个临床表现相似的学生或教师、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何种病时,学校应以最快的通讯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单位名称、地址、时间、症状、发病人数等有关内容。
2、立即停止学校群聚活动,停止可能造成局部流行的一切活动。
3、在上级各部门未到达前,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尽可能将患传染病的学生或教师隔离。
4、积极协助医疗卫生机构救治学生。
5、为查明疾病原因,学校应积极协助教育、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做好信息的收集和报告、人员的分散隔离、公共卫生措施的落实工作。
十五、学校要建立晨检和每日一报制度,及时收集疫情信息,每天向区教委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情况。
十六、密切掌握师生出勤动态。在教职工和学生缺勤2小时内,须查明人员姓名、缺勤原因,掌握信息。登记因病缺勤师生名单、主
十七、学校减少不必要的会议,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入校,严格控制师生外出参加活动,取消跨校教研、春游和秋游等集体活动。
十八、对广大师生要做到疫情信息准确、公开、透明,做好宣传引导工作,确保校园稳定;加大传染病、常见病、多发病预防控制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为师生准备必要的预防药品并适时提供。
十九、有关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根据具体情节和责任大小,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对有关人员给予相应处分,并与年度考核挂钩。
1、未依照本预案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对突发事件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
2、未依照本预案的规定完成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必须落实的工作;
3、突发事件发生后,对上级有关部门的调查不予配合,或者采取其他方式阻碍、干涉调查的;
4、在突发事件调查、控制等工作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
5、拒不履行其他应急处理职责的。
二十、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20**-9-20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防病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江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等法律、法规,针对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重大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地震、水灾、恐怖袭击、生化袭击)等不同事件类型,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二、组织机构:设立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救治队伍。救治队伍三个小组分别为:重大传染病疫情救治小组,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救治小组,重大创伤事故救治小组。
三、工作职责及任务:
1、领导小组负责审定预案措施,督促预案的贯彻落实,评价预案工作效果,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方案的修订、补充,指挥、协调突发事件处理工作。
2、办公室具体承担预案管理工作,协助领导小组指挥协调各部门落实预案应急处理方案制定相应管理措施,定期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定期对医疗卫生人员开展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并将其列入继续教育考核内容,负责开展突发事件日常监测与报告工作,按规定汇总、报告突发事件的有关信息。
3、救治小组:负责突发事件救治、报告工作。应急预案启动后,服从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救治能力。
四、应急处理:
1、应急准备:
(1)定期进行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2)开展公共卫生知识、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及技能的培训,增强应对能力;
(3)做好突发事件日常监测和报告工作;
(4)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所需药、试剂、医疗器械、救护设备、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的储备制度及目录。
2、报告程序:
有下例情形之一的,医务人员应当在接诊的同时向医务科(或总值班)报告,接到报告人员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并在一小时内向市卫生局报告;或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2小时内向辖区疾病控制中心报告:
(1)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爆发、流行的;
(2)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或者可能的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报告内容应当包括科室、联系人、联系方式、报告时间、突发事件类型和特征,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范围,涉及的人数、临床表现,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根据突发事件的进展和新发生的情况,及时按程序进行后续报告。
3、在传染病爆发、流行期间或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蔓延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
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时间。
4、应急处理:
(1)突发时间后,应配合上级卫生主管部门进行下列事项的技术调查、确证、处置、控制和综合评估工作:
突发事件的类型、性质、等级;
突发事件发生强度、县级范围及发展趋势;
已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其效果;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应当采取的控制措施。
(2)应急预案启动后,各科室和个人应当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领导小组)统一指挥,立即到达指定现场,采取有效控制措施,进行现场救援。
(3)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预案规定,采取卫生防护措施,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工作,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4)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对就诊的突发事件致病、致残人员,医务人员应当及时接诊治疗,不得推诿、拒绝;接诊医生应当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医学观察的病人,应当立即收入专门的观察室;对需要转诊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疾病历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院。所收治突发事件致病、致残人员,应实行先收治、后结算办法。
各科室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收治或者拖延治疗。
(5)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当依法做好医疗废物和其他危险废弃物的收集、运送、储存、消毒、处置工作。
(6)收治的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依法报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对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对密切解除者采取医学观察措施;对需要转诊的,应当严格按要求做好转诊工作。
(7)医务人员应当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
(8)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后,应当根据预案的要求,立即组织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如果是发生在院内的中毒事件,应当立即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容器,并进行清洗消毒,配合市卫生局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9)发生重大职业中毒事件后,应当根据预案的要求,立即组织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
(10)发生重大职业中毒事件(放射源泄漏),应立即采取:
1停止作业,保护和控制现场,保留可能导致职业中毒事件的材料、设备;
2疏通应急撤离通道,撤离作业人员,组织泄险;
3配合市卫生局进行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4落实卫生局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
(11)群体不明原因疾病发生后,应当按照:
初步判断具有传染性或者不能排除具有传染性的,可先比照传染病应急处理的规定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初步判断为中毒但其原因不明的,可按照有关中毒应急处理的规定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12)对因生
物污染、化学污染、放射源事故等引起的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事件,在经调查核实判定事件性质后,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以及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13)突发事件消除或者被有效控制后,应当适当解除应急处理状态。
P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幼儿园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直至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幼儿园的正常保教秩序和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我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园内发生蔓延。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集体食物中毒、传染性疾病、群发性疾病等。
三、具体措施
1、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2、建立学生缺课考勤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学生,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进一步严格消毒制度,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住上安心宿舍。
4、开展幼儿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幼儿园教室、食堂、宿舍、厕所及其它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5、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将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等。
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幼儿园的实际,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做出应急反应。
㈠传染病
1、一般突发事件
本地区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
⑴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
⑵落实各种防治措施,幼儿园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
⑶园内如无疫情发生,可保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但对集体活动要进行控制。
⑷加强对发热幼儿的追踪管理,加强对公共场所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加强对饮用水、食堂、厕所的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2、重大突发事件
本地区发生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幼儿园保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⑴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和宣传画,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⑵对全体师生员工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⑶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幼儿园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⑷幼儿园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3、特大突发事件
本地区发生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在二、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⑴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外出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发现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学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
⑵避免人群聚集和流动,幼儿园不安排教师外出参加教研和学术活动,不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
⑶对教室、宿舍、食堂、厕所等场所在使用期间进行消毒,通风换气,必要时采取停课措施。
㈡食物中毒
及时掌握学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生校内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时,幼儿园应做好下列工作。
1、立即停止食品加工,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当地卫生、教育和公安等部门。
2、立即将发病师生送往医院,并协助医疗机构救治病人。
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待确认后交卫生部门处理。
4、积极配合卫生、公安部门进行调查,并按其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5、落实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其它措施,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维持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6、配合卫生部门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意见,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㈢预防接种严重反应或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事件。
1、迅速报告卫生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请求派遣专业人员进园,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事件原因。
2、及时将受害师生送医院接受救治。
3、尽快采取各项措施,消除危害,制止事态的扩大。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措施
幼儿园适当安排经费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并设立相对固定的兼职卫生保健医师,具体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预防与控制工作,确保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领导小组分工
Z:总负责
Z:负责晨检,传染病汇总、报告
Z:负责饮食卫生
Z:负责保教卫生
Z:负责东院传染病统计、隔离、消毒、登记,病因追查表的发放,回收。
Z:负责回汉食堂灶具、食品卫生、消毒管理
各班班主任:负责登记病因缺勤、追查病因统计工作
三、领导小组职责
1、认真执行传染病管理办法。
2、督促、检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落实情况,做好统计上报。
3、采取不同形式对全体教职工、幼儿、家长宣传预防传染病的有关知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快反映,严处理,做好预防工作。准备好应急物品,如消毒液、宣传资料、患儿隔离室、观察室。
5、重视加强对其它传染病的爆发、流行或监督管理工作。
四、疫情报告
1、晨检教师发现幼儿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疼、发冷和疲劳等症状时,及时进行排查,如发现疑似病人,要立刻
通知领导小组成员,进行隔离,同时报告区疾控中心,电话:;区教育局防控办公室,电话:;
2、各班教师要详细填写好因病缺勤因病追查登记表。
五、具体措施
1、坚持每天早晨7:308:30对园幼儿进行晨检,严格执行"一看,二摸,三问,四检查",了解幼儿精神状况,是否发烧,如发现孩子有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疼、发冷等症状,及时让家长带幼儿去医院就诊。
2、教育指导孩子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3、活动室、寝室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并用过氧乙酸空气消毒。
4、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5、每日对桌面、门把手、楼梯扶手、大型玩教具等物体表面进
行擦拭消毒。选用0.3-0.5%过氧乙酸溶液或者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
6、晾晒被褥,或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感4、
7、不带幼儿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室
内外环境卫生。经常通风,勤晒被褥。
8、严格执行来园登记管理制度,严禁外来人进入幼儿园。
9、做好幼儿园的管理、卫生清扫、消毒工作。
10、加强个人与环境卫生工作,控制传染病传播,降低发病率。
11、通过板报,致家长的一封信的方式,宣传传染病的预防知。
12、加强门卫管理,做好外来人员登记,体温测试。
篇2:z学院实验中心消防安全应急预案z学院实验中心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实验中心所辖实践教学场所较多,消防安全任务重、责任大,因此,从部门领导到全体教职工,始终保持高度的忧患意识,对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从工作实际出发,制定了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并认真督查制度的执行情况,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在新的工作年度,为了确保本部门的消防安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预案如下:
1.安全管理责任明确由部门领导全面负责,继续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原则;各教学场所责任人与中心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书,切实形成齐抓共管,层层负责的良好局面,从而推动中心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
2.人人具备消防能力每学期通过文字形式及集中教育形式,普及并保持全体职工掌握消防知识的能力;与保卫部门合作,通过实际练习,掌握基本消防器材的使用技能。
3.注重开展安全教育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实践教学部门,我们结合各教学场所的实际情况,每学期都对相关学生进行具体的安全教育,严格实践教学纪律,规范操作要求,从源头上消除人为的安全隐患。
4.及时掌握消防动态中心每周定期检查汇总各教学场所的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通过正常渠道上报并及时解决。
5.消防措施有效合理中心积极配合学院保卫部门,为各实践教学场所合理配备了消防器材,及时检查维修消防栓、门窗等安全设施,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6.保持安全通道畅通为确保师生人身安全,一旦发生意外险情,各教学场所都有明确的人员疏散路线,在任何情况下都确保疏散通道的畅通。
7.积极应对各种险情一旦出现火灾等意外险情,各场所工作人员将积极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排除险情,一方面及时逐级上报直至报警,尽最大努力首先保证师生的人身安全,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小学院的财产及经济损失。
篇3:z学校食堂食品中毒事件应急预案z学校食堂食品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为维护广大师生和全体职工的生命安全,保障学院教学和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的政治稳定。根据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意见,结合食堂工作具体情况,特制定如下饮食安全应急预案:
一、防止食物中毒的措施
(一)健全食物中毒报告制度
学院的食堂、餐厅要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食品卫生以及关于《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的精神,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二)广泛开展预防食物中毒宣传教育
广泛深入地开展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黑板报,宣传画和实物标本等各种形式,宣传普及有关的卫生知识,提高食物从业人员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卫生管理水平,减少食物中毒发生。
(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1)防止细菌对食品的污染:学校食堂应对食品加强卫生管理,特别是肉类,鱼类和奶类等动物性食品,要防止在生产加工和出售过程中的污染。食品须低温贮藏,用专用工具售货,食品从业人员要重视个人卫生,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发现有不适宜从事食品工作的病患者或带病者,应及时调换工作。
(2)控制细菌的污染,控制细菌生长繁殖措施,主要是低温保藏。按照食品低温保藏的卫生要求贮存食品,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3)杀灭病原菌。杀灭病原菌的措施主要是高温灭菌,当肉类食品深部温度达80度时,经12分钟可彻底杀死沙门氏菌。隔餐的熟食品和剩菜饭,在销售或食用前必须充分加热。
(四)化学性食物中毒的预防
(1)有些化学物质与食用的面碱、淀粉、食盐等形状相似,因而常发生误用,误食而造成中毒。因此,要加强对有毒物品的管理,要严格执行保管和领取制度,严禁把有毒化学物质带回家中使用。
(2)加强农药的管理和使用。农药要专库保管,不能与食品同仓存放,防止污染食品。并要严格遵守农药使用的有关规定。
(3)包装或盛放有毒化学物质的容器,不得用来包装或盛放食品。
(五)有毒动植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有毒动植物往往与某些可食的食物相似,人们如不加以识别而误食用,就会引起中毒,如有毒的蕈类和野果等。因此,要加强宣传,提高对有毒或无毒动植物的识别能力,防止误食,对不能识别的有毒动植物,须经有关部门鉴定,确认无毒才能食用。
二、发生食物中毒的处理
(一)通报
发现食物中毒事故,立即通知卫生所做好抢救准备,同时报学院有关领导,事故严重的报医院急救电话120。
(二)紧急处理
1、卫生所:召集医生紧急救护工作;
2、后勤部门(办公室):负责车辆调度,把重病号送往医院抢救;
3、保卫处:保护现场,组织事故调查,处理临时紧急任务。
(三)原因调查
1、保护现场,对可疑食物或有毒食物取样封存;
2、留样的食物和现场取到样品送防疫部门进行技术鉴定;
3、分析原因,根据现场调查和技术鉴定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事故原因,吸取教训。
(四)情况汇报
根据事故的大小情况,及时报上级有关单位,由院办统一上报。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