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思考方案网

【精选】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实施方案大全

2022-01-05
实施方案

在开始一项建设之前,我们必须将实施方案给准备得当,实施方案是我们的行动指南,那么如何写一份实施方案?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精选】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实施方案大全》,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为扎实有效贯彻落实好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市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实施意见,有效提升农村公路建养管运水平,经县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县农村公路范围内全面推行“路长制”管理模式。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重要批示指示和精神,以围绕“四好农村路”建设要求,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养工作长效机制。按照“建立机构、明确责任、综合治理、严格考核”的要求,全面推行“路长制”,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健全长效工作机制,确保责任无盲区、整治无死角,进一步提升我县农村公路管养服务水平,加快构建建养并重、外通内连、安全舒适、路域洁美、服务优质的“畅、安、洁、优”农村交通发展新格局,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交通基础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监督为主,强化工作落实。各级路长要建立定期检查工作制度,督查交通部门、乡(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认真履行建、管、养、运各项职责,强化工作落实,确保工作质量。

(二)坚持党政领导,强化三级联动。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明确各级路长责任,强化逐级检查机制,县、乡(镇)和村民委员会三级联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三)坚持公开公示,强化社会监督。要将各级路长制责任范围进行公开公示,在各条线路的起点位置设置路长公示牌,公示路长姓名、联系电话、责任路段、工作职责和监督电话等内容,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有效拓展公众参与监督渠道,营造全社会关心、爱护农村公路的良好氛围。

三、工作范围和目标

(一)实施范围。在全县21条县道373公里、73条乡道622公里及1756公里村道全面实行“路长制”。

(二)工作目标。总体目标。以“全县域推进、点线面结合、县乡村联动”的思路,确保全面建立农村公路路长制,建立覆盖县、乡(镇)、村路长组织体系,构建起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奖惩有力的路长管理制度。通过“路长制”长效管理的有效落实,不断巩固整治成果,路容路貌明显改善,农村公路洁化、绿化、美化水平显著提升,让沿线群众出行更加安全畅通、路域环境更加和谐宜居。具体目标。按照明确工作目标,落实管理责任,强化社会监督,严格管理考核的要求,对县域内道路管护情况、公路设施完好情况、环境卫生保洁情况、绿化养护情况等进行有效监管,对乱贴乱挂、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现象进行有效防控,全面实现区域内环境干净整洁、绿化管理有序、沿途无垃圾、路面无破损的目标。

四、组织体系

根据我县目前公路管理体系,按照分级管理、属地负责的原则,覆盖全县范围内所有公路,建立总路长、县级路长、乡(镇)路长、村级路长四级“路长制”体系。

(一)总路长:全县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和路域环境治理的总负责人,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

主要职责:负责辖区内路长制的组织、调度、协调和监督工作,落实公路建设、管养和路域环境整治资金,协调处理路域环境整治、应急处置、路产路权保护等“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的重大问题;督导下级路长和有关部门履行职责;审定乡(镇)路长考评结果;对考核不合格、整改不力的下级路长进行问责。

(二)县级路长:县道的路域环境整治和养护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由县政府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

主要职责:负责做好辖区内国、省、县道沿养护管理、应急处置协调处理;负责辖区内县道路域环境整治工作;积极开展路产路权保护;督导、考评农村公路专管员和下属部门履职;负责乡(镇)、村路长履职考核。

(三)乡(镇)路长:辖区内乡道路域环境整治和养护管理第一责任人,由乡(镇)政府主要领导担任。

主要职责:负责做好辖区内道路沿线的养护管理,应急突发事件的协调处理;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整治工作;开展路产路权保护;督导、考评农村公路专管员和下属部门履职;负责村路长履职考核。

(四)村级路长:辖区内村道养护管理和路域环境整治第一责任人,由建制村主要负责人担任。

主要职责:负责辖区内村道养护管理、应急处置、路域环境整治及路产路权保护等工作,协助上级路长开展县乡道路路域环境整治、路产路权保护等事项。

五、管理流程

“路长制”实施巡查—反馈—处置—督查4步法管理流程。

(一)巡查:总路长、县级路长、乡(镇)路长及路长办公室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定期巡查,汛期、恶劣天气、重大活动、重要节假日等加大巡查频率。

(二)反馈:对巡查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对涉及道路违章和污染等涉法案件以及其它需要协调的事项,要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处理。

(三)处置:“路长制”巡查中发现问题,各乡(镇)、村按照属地原则,及时处置本区域内各类问题。

(四)督查:“路长制”管理中发现问题,要做到责任明确,落实到人,切实做好反映问题跟踪落实。对处置情况适时开展督查,对处置不力的,责令限期整改;对造成重大影响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政府办、交通局、公安局、水利局、环保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以及各乡(镇)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交通局,具体负责路长制相关协调指导工作。同时,各乡(镇)要结合自身实际,成立相应的“路长制”管理工作机构。

(二)加强公告宣传。在县域内主要农村公路节点位置设立路长公示牌,明确路长职责、公路概况、管理保护目标、监督电话等内容,接受社会监督。通过政府网站、“手机报”以及广播、电视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增强全社会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

(三)加强协同配合。建立“政府主导、各级路长分级负责、各部门各司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和协调联动机制,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人员投入和资金投入相结合的工作保障机制,确保道路有人管养、有钱管养,要全力支持“路长制”运行,努力为路段管理人员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环境。

(四)加强督查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大督查力度,采用定期考核、日常抽查和社会监督等方式,督促各责任单位切实履行管理职责,推动“路长制”工作不断完善,要把“路长制”管理工作列入对各乡(镇)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内容,确保“路长制”工作长效推进。

03kKk.com其他人还在看

参考方案:普通国省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


普通国省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公路管理,打造好普通国省道示范路,结合我区实际,决定在全区推行普通国省公路“路长制”,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权责明确、分级管理、管养有效、措施得力”的原则,建立制度化、精细化、常态化的公路“路长制”,围绕实施“五大战略”,建设赣西新门户,让人民过得更好的目标任务,提供更加干净、整洁、安全、有序、美观的公路交通环境。

二、组织机构

成立区普通国省公路“路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分管交通公路工作的副区长任常务副组长,其他副区长任副组长,区交通运输局、公路分局、公安分局(交警大队)、区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区水利局、区林业局、区住建局、区应急管理局、区文广新旅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各乡镇行政正职为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交通运输局,由区交通运输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公路分局局长兼任常务副主任。

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的“路长制”管理工作机构。

三、主要内容

(一)“路长制”的设置

“路长制”是路段管理人员在路长的统一领导下,对责任路段的公路(含隧道、桥梁)、附属设施、路容路貌、交通秩序、绿化和环境卫生等实施全面综合管理的制度。路长由区领导担任,分路长由沿线乡镇行政主要负责人和公路分局班子成员担任(路段安排详见附件)。

(二)职责分工

1.路长职责:负责管辖路段“路长制”工作的总调度、总协调,监督检查分路长和相关单位履职情况,对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统筹协调。路长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路长办公会议,听取分路长和相关单位工作情况汇报,安排部署工作,指导、监督落实到位。

2.分路长(乡镇长)职责:负责成立辖区路段专门管理班子,制定具体的路段管理方案并组织实施,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工作,每周上路巡查不少于2次;建立健全所辖路段相关设施,制定路长牌,明确路段起止里程。完成路长和领导小组办公室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确保管辖路段干净、整洁、安全、有序、美观。

(1)干净。根据线路长度安排专职人员,从事公路管护、保洁工作,及时清理路面障碍物和抛洒物;清除路基、边坡的非植物和公路用地范围内的堆积物;安排洒水车每天早上8点、晚上6点对管辖路段进行洒水降尘、清洗路面(根据天气情况和路面状况调整洒水、清洗频率)。

(2)整洁。加强管辖路段沿线住户、门店、企业和建设工地的管理,禁止占用公路及公路用地堆物放料,禁止向路面排水、排污;制止占路打谷晒粮;制止在护栏、绿化等设施上晾晒;制止擅自设置广告牌、指路牌等非公路标牌,清除遮挡公路标牌视线的障碍物;发现公路水毁、路面破损、设施缺失及时通知公路部门处置。

(3)安全。管控公路建筑控制区内(含桥下、隧道口及隧道上方)建筑物及地面构造物,制止不符合间距要求的建房(距离公路水沟外缘国道不少于20米,省道不少于15米,县道不少于10米);开展源头治超,发现车辆超限超载运输及时举报;发现损坏、污染公路等违法行为及时通知执法部门进行查处;制止在路面、桥面随意停车;制止擅自新增平交路口,防止增加安全隐患点。

(4)有序。管辖路段两旁的建设工地、沙场、混凝土拌合站、煤矿、石材厂等工矿企业,要求一律围挡作业,严禁施工车辆出现粘带泥土和抛洒滴漏、污染公路现象;制止公路边摆摊设点,规劝经营户离开公路边沟进行经营;对季节性水果、农副产品的销售,引导经营户在不影响公路安全、畅通和美观的地点集中销售,统一管理。

(5)美观。所有县道、乡道、村道与国省干线公路接线处需硬化100米以上;加强公路两旁绿化、美化,适时对行道树等植被浇水、除虫,每年修剪不少于1次,确保生长良好。

3.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负责拟订管理标准、制度和考核办法;建立工作例会制度,下达交办任务,组织日常巡查,督促各分路长和责任单位切实履行管理职责;按季度通报情况,协调解决问题;进行考核并定期公布考核结果。

4.区级路长办公室成员单位职责

区级路长办公室成员单位应按照区级路长制实施细则的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推进路长制各项工作,推行路长制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和重大事项决策。具体职责如下:

(1)区交通运输局:组织开展治超日常巡查;开展24小时治超;加强公路行车秩序管理,重点整治超载、超限,查处货运车辆抛、洒、滴、漏等行为。

(2)公路分局:及时修复处置国省道的水毁、病害;协调相关部门、乡镇对急弯陡坡、临水临崖、城乡结合部等重点路段和事故多发路段进行集中整治。

(3)公安分局、交警大队:打击损坏路产、侵犯路权等涉嫌公路违法犯罪行为;查处车窗抛物和超速、逆行等违法行为,排查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并及时整治或上报,完善交通安全措施并确保完好有效。

(4)区财政局:统筹安排专项资金支持“路长制”工作开展和公路环境综合治理。

(5)区应急管理局:建立安全监管机制,降低安全生产事故率等。

(6)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配合公路部门对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范围内建设的监督,加大对控制区范围内违法用地的查处力度,严格控制公路两厢建设和村民建房的用地审批,对公路两侧可视范围内非法挖沙取石采矿行为进行查处,组织对已关闭矿山形成的高陡边坡、裸露山地进行恢复治理。

(7)区水利局:加强公路沿线灌排体系建设,提高公路两侧区域的防洪灌溉能力;鼓励对公路沿线山塘水库进行生态修复;协助做好公路沿线绿化带灌溉水源的保障。

(8)区林业局:加强日常巡查;严格公路两厢林地管理,对乱砍滥伐林木、未批先占林地的违法行为依法严厉打击;督促、指导各绿化主体责任单位对公路沿线绿化进行查漏补缺,宜种尽种,提高绿化体量和绿化效果,达到美化和景观化的要求。

(9)区住建局:加强途经城乡规划区段公路两厢规划建设管理,对于公路改扩建、沿线环境整治和隐患治理等建设项目开设绿色通道,缩短审批流程。

(10)区文广新旅局:统一设计、规范设置公路旅游标识标牌;结合实际在公路沿线设置旅游服务设施。

(11)杆管单位:杆管单位(电信、移动、联通、电力、地方电力、广电、国防光缆、自来水、燃气等)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架设埋设管线,事先报公路管理部门审批。新增管线一律由一家单位统一承建、统一管理,实现资源共享,避免出现多家单位反复开挖现象。

(三)管理流程

“路长制”实施巡查→处置→督查→通报的管理流程。

1.巡查:路长、分路长、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定期巡查,汛期、恶劣天气、重大活动、重要节假日加大巡查频率,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或进行交办。

2.处置: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路长、分路长和领导小组办公室交办的事项,各相关部门、乡镇、村要各负其责,根据职能职责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置,并做好记录。需要协调解决的,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收集,统一转办至相关责任单位。

3.督查:问题交办到责任单位后,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问题办理情况适时开展督查,对处置不力的,责令限期整改;对造成重大影响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4.通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问题处置和督查情况进行书面通报,并作为考核依据。

四、工作要求

(一)全面宣传发动。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新媒体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护路爱路氛围,及时报道管理成效,介绍推广经验,提高“路长制”管理工作的社会参与度。同时加大新闻媒体的曝光力度,及时曝光有损路容路貌的行为,督促责任部门整改,为“路长制”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形成工作合力。各单位要建立健全人员投入和资金投入相结合的工作保障机制,确保有人干事、有钱办事。各单位要全力支持“路长制”的运行,自觉服从路长的协调和管理,努力为路段管理人员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要在路段与路段之间、路段与产权单位之间建立路长工作联系机制,相互沟通、相互配合,消除盲区,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路长监管体系。

(三)严格督查考核。采用定期考核、日常抽查和社会监督等方式,督促各责任单位切实履行管理职责,提高管理水平,督查考核结果适时予以通报,检查情况与年度考核挂钩。

【方案精选】农村公路承灾体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大全


为贯彻落实《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关于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水路承灾体普查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鲁交安监〔20xx〕14 号)和《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总体方案〉的通知》(灾险普办发〔20xx〕1 号),结合我市交通运输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实际,现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全面落实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农村公路承灾体普查工作部署,全面获取我市农村公路承灾体信息、历史灾害信息和主要致灾信息,掌握重点风险隐患情况,查明区域抗灾减灾能力,客观认识当前全市农村公路承灾体致灾风险水平、承灾体脆弱性水平、综合风险水平、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区域多灾并发群发、灾害链特征,建立健全全市交通运输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调查评估指标体系、自然灾害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和多尺度隐患识别、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制图、风险区划、灾害防治区划的技术方法和评估模型库,科学预判今后一段时期灾害风险变化趋势和特点,为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保障经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交通运输承灾体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

二、工作原则

(一)属地负责,统筹协调。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普查工作按照属地原则,落实辖区内农村公路承灾体风险普查的主体责任,负责调查和数据填报工作;农村公路承灾体管养单位对提供的基础数据负责。

(二)逐层上报,逐级审核。基层单位的普查数据,由普查人员(或通过聘请第三方参与普查指导人员)通过交通运输部开发的信息采集系统上报;将普查数据逐级审核、逐级汇总分析,形成从下到上的信息获取、审核、传输、存储、分析为一体的调查数据处理体系。

(三)紧贴实际,因地制宜。根据承灾体现状和普查工作要求,科学严密组织实施,鼓励各地根据风险类型、风险特征、地理环境等实际情况,适当招聘第三方参与相关普查工作,确保数据全面、精准、细致,可适当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丰富完善普查成果。

三、主要内容

(一)信息采集

农村公路承灾体信息包括公路设施属性信息和自然灾害风险点信息。农村公路设施属性信息采集对象为各等级公路路基、路面、边坡及桥梁等结构物的分布、类型、数量、物理属性、空间位置数据、设防水平、服务能力等基本信息。在公路年报等已有数据的基础上,补充完善设防等级、高边坡及其他信息。自然灾害风险点信息采集对象为历史发生灾害的农村公路风险点(段)现状和虽未发生灾害但存在明显灾害风险点(段)基本情况,重点调查地质灾害和洪水灾害风险影响(段)。

(二)数据核查

根据数据采集结果,针对初步灾害评估风险较高的风险点和对数据采集结果存疑的路段,采取现场调查、勘察、监测、遥感等手段进行核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并补充调查风险点裂缝发展、破损情况等信息;结合各单灾种风险评估数据,进行自然灾害农村公路承灾体风险区划。

四、普查流程

(一)交通运输局统一组织全市农村公路承灾体普查工作,负责对辖区内的农村公路交通承灾体普查数据进行汇总和初步审核,保证填报数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二)全市辖区内所有县乡村道由第三方普查单位进行信息采集和数据核查等工作。

五、时间安排

(一)总体时间点安排

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xx 年完成全面普查工作;第二阶段:20xx 年 6 月底前完成综合隐患评估、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第三阶段:20xx 年年底前编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集,汇总普查成果。

(二)20xx 年度时间点安排

20xx年8月21日~20xx年9月10日,完成外业普查工作。

20xx年9月11日~20xx年9月21日,完成系统填报工作及风险评估报告(初稿)编制。

20xx年9月21日~20xx年9月30日,配合市级审核,完成后全部风险点上报;道路基本信息表的编制。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是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基础性工作。开展农村公路承灾体普查,摸清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路段航段抗灾能力,客观认识农村公路承灾体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可为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保障经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局各部门科室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按照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把灾害风险普查工作纳入工作重点,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确保按期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

(二)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王爱军同志任组长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农村公路承灾体普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局安全监督科,负责普查的日常联络、协调推进等工作。同时,成立农村公路承灾体普查工作专班,具体承担农村公路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承灾体普查工作。

(三)聚焦工作落实。各部门科室要立足于本级本地实际特点,进一步明确职责,层层分解任务,把灾害风险调查作为常态工作来抓,确保承灾体普查工作顺利推进。坚持一周一调度,一周一督办,做到重要问题亲自研究、亲自协调、亲自督办。分管负责同志要切实抓好落实,把定下来的事情抓紧抓严抓细、部署好的工作干完干好干精。相关业务科室人员要下沉一线,全程组织协调实施督导,做到每一个普查点数据都有专人审核把关,确保一线普查数据都可靠、详实、精准。

(四)注重协同联动。本次普查工作涉及部门科室多,且时间长、跨度大、范围广,需要各部门科室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密切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建立效率高、反应快、配合好的联动机制,切实把本次承灾体普查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

(五)加强信息报送。要建立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承灾体普查工作信息报送制度,明确专人负责,及时向市交通运输局报送有关方案、普查进展等重要信息。

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实施方案


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实施方案

为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保障农村公路完好畅通,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xx〕45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晋政办发〔20xx〕64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同政办发〔20xx〕82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和省政府“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部署,聚焦打嬴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统筹规划城乡发展,以完善管养体制、强化要素保障、建立长效机制为重点,全面落实县级政府主体责任,全面推行农村公路管养分离,全面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农村公路服务保障能力,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交通运输保障。

二、工作目标

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目标分三个阶段:

(一)到20xx年。基本建立权责清晰、上下联动、运转高效、齐抓共管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形成财政投入职责明确、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多方监督有效、政府激励考核的格局,农村公路治理能力明显提高,治理体系初步形成,农村公路通行条件和路域环境明显提升,通客车路段安全性保障到位,交通保障能力显著増强,实现旅游公路专用性。全县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年均养护工程比例不低于5%,路况中等及以上农村公路占比不低于75%,超限超载率控制在0.2%以内,农村公路养护机构设置率达到100%,机构运营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比例达100%。

(二)到2025年。全县农村公路治理体系基本健全,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建立。路况中等及以上农村公路占比不低于80%。

(三)到2035年。全面建成体系完备、运转高效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基本实现城乡公路交通公共服务均等化,路况水平和路域环境根本性好转,治理能力全面提高,治理体系全面完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能力明显提升,形成品质高、网络畅、服务优、路域美的农村公路交通运输体系和高质量发展格局。

三、工作内容

(一)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

1.县人民政府履行主体责任。县人民政府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纳入“三农”工作统筹谋划,按照“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的原则,全面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制,制定养护计划,明确相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实行目标责任和绩效管理,并指导监督相关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履职尽责。全面实施县、乡、村三级路长制,建立“精干高效、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管理体系。按照“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的要求,健全完善县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及管理机构运行和人员支出纳入一般公共财政预算,并加大履职能力建设和管理养护投入力度。

2.县人民政府加强统筹和政策引导。县人民政府对各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县交通运输局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并拟定有关农村公路政策,强化业务指导。强化资金保障,县财政局安排县级养护补助资金。县发展和改革局等部门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支持和促进农村公路事业发展。(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财政局、县发展和改革局)。

3.落实乡村两级责任和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各乡(镇)人民政府在县人民政府确定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道、村道的管理养护工作,确定专职工作人员指导村民委员会组织村道管理养护工作。村民委员会按照“农民自愿、民主决策”的原则,采取一事一议、以工代赈等办法组织对村道进行管理养护。加强宣传引导,将爱路护路要求纳入乡规民约、村规民约;采用以奖代补等方式,推广将日常养护与应急抢通捆绑实施并交由农民承包;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力量自主筹资筹劳参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采取将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纳入公益岗位等方式,为贫困人口提供就地就业机会。(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强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保障。

1.养护工程。继续按照县道每年每公里7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3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标准,执行省政府对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的补助政策。县人民政府将加大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资金投入,按照实际需求对养护工程资金进行补助配套。20xx年起,成品油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用于普通公路养护部分不再列支管理机构运行经费和人员等其他支出。

县农村公路管理部门依据定期开展的农村公路技术状况评定结果,明确需实施预防养护工程或修复养护工程的路段,充分考虑每年的应急养护工程需求,编制年度养护工程建议计划和资金预算。(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财政局)

2.日常养护。20xx年起,省、市、县三级公共财政资金用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的总额不低于以下标准:县道每年每公里10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60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4000元,补助金额省、市、县按2:3:5的比例负担。省、市、县三级公共财政投入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结合养护成本变化、农村公路里程、市县自有财力等因素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原则上调整周期不超过5年。(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交通运输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3.强化养护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考核机制,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县财政局、县交通运输局对县公共财政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资金实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确保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县财政局和县交通运输局要加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监管,严禁农村公路建设采用施工方带资的建设-移交(BT)模式,严禁以“建养一体化”名义新增隐性债务,严格防控债务风险,公共资金使用情况要按规定对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村务监督委员会要将村道养护资金使用和养护质量等情况纳入监督范围。审计部门要定期对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县交通运输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4.创新农村公路发展投融资机制。要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采取资金补助、先养后补、以奖代补、一般债券、无偿提供料场等多种方式支持农村公路养护。鼓励将农村公路建设和一定时期的养护进行捆绑招标,将农村公路与产业、园区、乡村旅游、特色古镇等经营性项目实行一体化开发,运营收益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创新资金筹措方式,拓展资金来源渠道,为农村公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鼓励保险资金通过购买地方一般债券方式依法依规参与农村公路发展,探索开展农村公路灾毁保险。(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

1.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将群众满意度和受益程度、养护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率作为衡量标准,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群众主观能动性,鼓励通过分段承包、定额包干等模式吸收沿线群众参与日常巡查、日常保养,激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小修保养、养护工程、专项养护等专业性较强的养护工程,通过市场运作交由专业化队伍承担;逐步建立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养护生产组织模式,通过签订长期合同、招投标约定等方式,引导专业养护企业加大投入,提高养护机械化水平。(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2.加快推动旅游公路专用性管理。对旅游公路特别是直通景区的主线、支线、连接线,按旅游专用公路管理。公安、交管部门可根据公路交通状况,在旅游公路重要节点设置交通运行监测,采取必要的限行、禁行等交通管制措施,未经依法批准禁止危险化学物品运输车辆在旅游公路通行,提高旅游公路交通安全运行和公共服务能力,打造“畅安舒美绿”的智慧旅游公路,在旅游公路管养过程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环保理念,采取有效防控措施,保护好文物古迹、自然景观、水体、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公安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3.加强安全和信用管理。坚持农村公路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建设项目完工后,要组织公安交管、应急等职能部门参与农村公路竣(交)工验收。强化安全隐患治理,逐步完善已建成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持续推进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危(病)桥隧改造、“千灯万带”示范工程,有效治理超载超限运输,保障群众出行安全。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市场监管,着力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信用评价机制,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并将信用记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依法向社会公开。(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公安局、县应急管理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4.强化制度和队伍建设。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相关技术规范,进一步健全各级农村公路政策法规和制度体系,推动通过民事赔偿保护路产路权。坚持绿色环保发展理念,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开展“百乡千村万里美丽农村路”创建工作,实现路与自然和谐相融。完善路政管理体系,全面建立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相关单位要将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改革与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先行工程,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同步部署落实。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深入分析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发展实际,制定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具体方案,并于20xx年2月19日前将方案抄送县交通运输局、县财政局。

(二)强化督导考核。县、乡(镇)两级政府及县直相关单位要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干部绩效、财政补助资金挂钩。具体考核办法如下:

1.县交通运输局及其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对县道、乡(镇)管辖公路养护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每季度进行一次。

2.乡(镇)政府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或人员对所管辖区城的农村道路养护质量巡查每月不得少于一次。县、乡每次进行的公路养护质量检查和考核情况在各自辖区内通报,抄送本级政府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

(三)推进试点示范。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围绕路长制、养护生产模式创新、信息化管理、美丽农村路、资金保障、投融资机制创新、信用评价机制、政府考核等主题积极开展试点创建工作,县交通运输局、县财政局要择优选择部分农村公路工作基础扎实、典型示范带动强、养护体制改革取得实效的乡(镇)作为试点将经验推广全县。

(四)加大宣传力度。要综合运用多种媒介载体,围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改革主要工作,大力宣扬改革的新举措、新进展、新成效,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监督改革的积极性,营造全社会广泛关心、支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良好氛围,确保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方案范文:农村公路安全隐患实施方案


农村公路安全隐患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意见》为契机,进一步管好、护好农村公路,加快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从农村公路安全隐患的防范和整治工作抓起,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深化全区农村公路隐患排查,有效整治安全隐患,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二、工作目标

1、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得到改善,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整治。

2、农村交通安全宣传进一步深入,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明显增强。

3、农村道路安全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安全责任制得到进一步落实。

4、全面提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水平。

5、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质量检查、考核和评定制度,加强检查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三、重点工作

1、全面深入排查道路安全隐患。对农村道路事故多发地段、易引发重大交通事故的危险路段再次进行全面排查,完善交通标志、标线和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加强检查监督,定期组织开展农路、农桥技术状况评定,确保农路、农桥质量良好和通行安全。

2、加大农路、农桥管理和行政执法力度。依据《公路保护条例》和《市农路管理条例》,请市综合交通执法支队(或授权我区交通运输局执法人员)加强农路、农桥巡查,对损坏、破坏路产路权和超限运输等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保证农路、农桥安全完好、畅通。

3、全面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宣传资料、横幅、公开栏、黑板报等宣传方式,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交通安全宣传。通过开展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并印制一批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简明易记的宣传资料,教育群众遵守法规、珍爱生命。

4、全面落实整治工作责任。用三年时间,大力推行县、乡、村三级路长制,因地制宜建立,健全路长管理责任体系和运行;强化管理养护能力建设,完善农村公路养护保障制度,明确县(区)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的养护职责。落实县(区)政府主体责任,发挥好乡、村主力作用,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工作措施

1、领导重视,全面部署。为加强全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以分管区长为组长的区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辖区内公路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

2、突出道路安全隐患治理。组织力量,全面实施对农村公路进行维修保养,完善安全警示标志等。对存在重大道路安全隐患一时无法整治的,要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分期分步进行治理完善,及时将道路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3、建立健全安全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各村要按照各自职责,将安全隐患整治工作纳入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日常工作范围,努力建立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水平。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工作成效。

4、强化农村公路管养资金保障。根据《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坚持“政府主导、多元筹资;统筹安排、专款专用;强化监督、绩效考核”的原则,完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政策。一是落实日常养护资金补助政策,按照省、市、县(区)三级公共财政资金1:1:1的比例,县道每年每公里30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150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9000元给予配套,用于农路、农桥日常养护;二是落实养护工程资金补助政策,由原来按里程定额补助(“7351”补助标准)转变为按比例补助,比例为20xx年公路养路费收入占“六费”收入的比例,不能低于“替代养路费部分”的15%;三是强化资金使用监管,地方财政、交通部门加强对资金使用监管,严格防控风险及公共财政资金实施全过程预算管理,按规定对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精选】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工作方案大全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安排部署,加快建立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根据《市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方案》(政办发函〔20xx〕129号)文件精神,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xx年,基本建立权责清晰、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农村公路养护体制和资金保障体系。农村公路治理能力明显提高,治理体系初步形成,农村公路路域环境优美整洁,交通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市、乡、村四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权力和责任清单建立健全,责任落实率100%,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机构运行费用和人员支出纳入一般公共财政预算,年均养护工程保持率不低于5%,中等及以上农村公路占比不低于80%,道路安全隐患和危桥处置率100%。到2035年,全面建成体系完备、运转高效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实现城乡公路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公路治理能力全面提高、治理体系全面完善,“四好农村路”发展的协调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全面提升。

二、重点任务

(一)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

1、加强市级指导监督。建立交通运输局牵头,财政、公安、自然资源、水务、农业农村、应急、审计等部门配合的农村公路管养工作运行机制,负责指导各园区、乡镇、街道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督促履行责任,推动市、乡、村三级“路长制”管理责任体系和运行机制建立;编制市级部门管理养护权力和责任清单,落实农村公路养护补助资金并对养护资金进行监督。交通运输局(路长制办公室)负责协助总路长及市级路长指导和监督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制定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制度和考评标准,监督考核农村公路养护计划执行情况。财政局负责市级补助资金的筹措,办理资金拨付、实施监督检查和重点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农业农村局负责协调园区、乡镇、街道清理农村公路沿线两侧可视范围内的垃圾、杂物等改善农村公路路域环境。公安局、应急管理局负责农村公路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等情况下道路保畅、抢险调度、事故处理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自然资源局、水务局负责农村公路养护及维修工程使用自采材料各项审批手续的办理。审计局负责指导园区、乡镇、街道对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情况定期进行审计。

2、靠实养护主体责任。各园区、乡镇、街道是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按照“乡道乡管、村道村管”原则,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乡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权力和责任清单,指导监督相关部门和乡镇履职尽责。落实市、乡、村三级路长制分级负责相应等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按照“有路必养、养必到位”要求,规范设置园区、乡镇、街道农村公路管理所,配备专职副所长1名,根据实际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落实工作经费,并配备必要的公路养护设备,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机构运行经费和人员支出纳入财政预算,加大履职能力建设和管理养护投入力度。开发公益性岗位,鼓励引导农民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

3、压实乡村管养职责。各园区、乡镇、街道负责乡道的养护管理工作,指导村委会做好村道和自然村组道路的管理养护。村委会要按照“农民自愿、民主决策”原则,成立村级管理养护站,村党支部书记或村主任兼任站长。采取一事一议、以奖代补或推行个人、家庭分段承包、集中养护、地企共养等模式,加强村道、自然村道路日常养护,鼓励设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力量筹资筹劳,参与农村公路管养。乡、村两级要加强宣传引导,将爱路护路的要求纳入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增强广大群众参与农村公路管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强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保障

1、落实成品油税费改革资金。完善成品油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政策,加大对农村公路养护的支持力度。省级下达的成品油税费改革新增收入替代原公路养路费部分(包括成品油、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的“替代性返还+增长性补助”)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工程,不得用于公路新建。自20xx年起,使用成品油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的管理机构运行经费和人员等其他支出纳入财政预算,不再从成品油税费改革转移支付中列支。继续执行市财政对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补助政策,补助方式由原来的按里程定额补助(“7351补助标准”)转变为按比例补助,确保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资金。

2、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农村公路养护属于地方财政事权,资金原则上由市财政预算统筹安排,对实际支出存在的收支缺口,可以安排一般债券、地方债券等予以解决。日常养护资金按照通车总里程筹措,县道每公里1万元,乡道每公里0.5万元,村道每公里0.3万元。交通运输局要协调做好市级养护资金统筹安排工作,切实发挥补助资金激励作用。

3、强化养护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建立农村公路养护评估和奖补机制,结合实际将评估结果与市级补助资金等相关投资挂钩,对各级公共财政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资金,实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公共资金使用情况要按有关规定对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4、创新农村公路发展投融资机制。各园区、乡镇、街道要坚持把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作为财政支出优先保障领域,将农村公路发展纳入政府一般债券重点支持范围,发挥政府资金引导和激励作用,采取资金补助、先养后补、以奖代补、无偿提供料场、出让公路冠名权和相关资源开发权等多种方式支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也可根据实际,采取将农村公路建设和阶段性养护进行捆绑招标,将农村公路与产业、园区、乡村旅游等经营性项目实行一体化开发运营,或将农村公路保险资金通过购买地方政府一般债券方式,合法合规参与农村公路发展,拓宽农村公路管养资金渠道。

(三)构建农村公珞管理养护长效机制

1、健全完善路长制管理组织体系。严格落实《关于印发省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甘交公路〔20xx〕15号)精神,进一步完善市、乡、村三级路长制管理体系,园区、乡镇、街道主要负责同志兼任本行政区内总路长,村民委员会主任兼任辖区内路长,构建起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有力的路长管理模式。

2、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养护改革。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大数据平台建设,实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全覆盖,不断提高农村公路养护技术和管理水平。持续深化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积极探索地企共养等新模式,充分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鼓励通过签订长期养护合同、招投标约定等方式,引导专业化规范化养护企业加大养护设备投入,推广成熟的养护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不断提升农村公路养护水平。

3、创新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模式。加快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服务中心,合理规划设置农村公路驿站、港湾式停靠点等服务设施,落实养护责任和质量目标。通过零星小修与日常保养划片区捆绑招标、政府购买服务或个人、农户分段承包、定额包干、“专业养护公司+农户”等模式,加强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因地制宜开展旅游风景道路建设,结合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路域环境治理,全面开展“美丽公路”创建工作,积极打造“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通行环境。

4、加强安全监管和信用管理。农村公路安防设施要与公路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组织交通运输、公安交警、应急管理等部门参与农村公路竣(交)工验收;已建成但未配套安全设施的农村公路要制定专项安全防护方案,补充完善后方可竣(交)工验收。交通运输局要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市场监管,着力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信用评价机制,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并将信用记录按照省有关规定纳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依法向社会公开,营造诚实守信的农村公路建养环境。

5、规范农村公路综合执法。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农村公路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以及《省农村公路条例》等相关规定,结合省、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建立适合本地情况的农村公路综合执法模式,进一步健全农村公路政策法规和制度体系,不断探索通过民事赔偿保护路产路权。结合实际,合理设置治超站(点),加强执法队伍建设,配备执法装备,建成市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农村公路路产路权保护队伍。

6、建立健全农村公路防灾抗灾体系。全面推行农村公路灾毁保险制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农村公路修复资金渠道,缓解财政压力。将农村公路灾毁保险费用列入财政预算,通过保险赔付方式筹措灾毁抢修重建资金。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靠实主体责任。各园区、乡镇、街道要切实负起主体责任,按照改革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深化本辖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压实责任,认真抓好各项任务落实。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认真做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指导推动。交通运输局要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重大情况及时报告市政府。

2、加强考核监督,强化结果运用。各园区、乡镇、街道要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纳入政府绩效、乡村振兴、“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等考核范畴,加强工作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绩效、财政补助资金等挂钩,充分发挥改革激励作用。要建立改革进展情况反馈机制,及时掌握改革进程,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3、加强政策宣传,健全制度保障。各园区、乡镇、街道及相关部门要大力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宣传工作,让广大群众了解掌握相关政策,有效发挥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中的积极作用,增强人民群众爱路护路责任意识,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中来,营造全社会广泛关心支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良好氛围。

优秀方案: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优秀篇


为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工作,促进公路建设的良性发展,全面提高我县公路管养质量,保障农村公路的安全运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xx〕45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晋政办发﹝20xx﹞64号)和市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政办发〔20xx〕11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四为四高两同步”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坚定实施县委“三优两区”发展战略,以推动“四好农村路”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完善管养体制、强化资金保障、健全长效机制为重点,全面落实乡镇主体责任,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提升农村公路服务能力和品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交通运输保障。

二、工作目标

到20xx年,基本建立权责清晰、上下联动、运转高效、齐抓共管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形成财政投入职责明确、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多方监督有效,政府激励考核的格局。农村公路路长制高效运行,农村公路治理能力明显提高,治理体系初步形成。农村公路通行条件和路域环境明显提升,交通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旅游公路专用性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80%,超限超载率控制在0.2%以内,县、乡(镇)两级农村公路管养机构设置率达到100%,机构运行经费和人员支出纳入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比例达到100%。

到2025年,农村公路养护治理体系基本健全,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建立。中等及以上农村公路占比不低于80%。

到2035年,全面建成体系完备、运转高效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基本实现城乡公路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路况水平和路域环境根本性好转,农村公路治理能力全面提高,治理体系全面完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能力明显提升,形成品质高,网络畅,服务优、路域美的农村公路交通运输体系和高质量发展格局。

三、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

(一)履行好主体责任

各乡镇和县交通运输局要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纳入“三农”工作统筹谋划,按照“县道县管、乡村道乡(镇)管”的原则,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乡级政府的管理养护权力和责任清单,实行农村公路工作目标责任制和绩效管理,指导监制,建立“精干高效、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管理体系。按照“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的要求,健全完善县乡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及管理机构运行经费和人员支出纳入一般公共财政预算,加大履职能力建设和管理养护投入力度。(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交通运输局)

(二)落实好乡村两级责任和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

乡级政府在确定的职责范围内,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道、村道的管理养护工作,指导村民委员会组织好村道的管理养护工作,确定专职工作人员,按照“一支管养队伍、一个办公场所、一笔管养经费,一个运行机制、一套内业台账”的要求,推进乡(镇)农村公路管理体系建设。村民委员会按照“村民自愿、民主决策”的原则,采取一事一议、以工代赈等办法组织村道的管理养护工作。加强宣传引导,将爱路护路要求纳入乡规民约,村规民约;鼓励采用以奖待补等方式,将日常养护与应急抢通捆绑实施交由村民承包;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力量自主筹资筹劳参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采取将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纳入公益岗位等方式,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机会。(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强化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保障

(一)落实农村公路养护工程配套资金

成品油税费改革新增收入替代原公路养路费、不得低于20xx年公路养路费收入占“六费”(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附加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水运客货运附加费)收入的比例。成品油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用于普通公路养护的比例一般不得低于80%且不得用于公路新建。20xx年起,上级转移支付的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成品油税费改革新增收入替代原公路养路费的资金必须全部用于补助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该项资金不再列支管理机构运行经费和人员等其他支出。其中:省级切块到县级资金部分,由县自行安排养护工程项目;省级“7351”(县道7000元、乡道3500元、村道1000元)补助资金与切块到市级资金部分,采取先养后补方式支持农村公路养护工程项目建设,具体补助方式由市交通运输局和市财政局制定,具体补助办法由市交通运输局和市财政局制定相关办法执行,省级其余项目补助资金按照项目计划执行。县乡道大中修养护工程由县人民政府保障养护工程资金投入,足额落实工程养护资金。(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交通运输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加大日常养护资金财政保障力度

20xx年起,省、市、县三级公共财政资金(不含“替代养路费部分”)用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的总额不低于以下标准:县道每年每公里10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60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4000元,其中,省市投入县道每年每公里4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24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600元。县级需投入县道每年每公里6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36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2400元。省、市日常养护补助资金与县农村公路养护年度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市、县两级公共财政投入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的资金结合农村公路里程、养护成本变化、市县自有财力等因素原则上每五年调整一次。(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交通运输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强化养护金使用监督管理

县政府建立对县、乡、村道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考核机制,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县级财政和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加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监管,严禁农村公路建设采用施工方带资的建设—移交(BT)模式,严禁地方以“建养一体化”名义新增隐性债务,严格防控债务风险,公共资金使用情况要按有关规定对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村务监督委员会要将村道养护资金使用和养护质量等情况纳入监督范围。审计部门要定期对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审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创新农村公路发展投融资机制

要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采取资金补助、先养后补、以奖代补、一般债券、无偿提供料场等多种方式支持农村公路养护。鼓励将农村公路建设和一定时期的养护进行捆绑招标,将农村公路与产业、园区、乡村旅游等经营性项目实行一体化开发,运营收益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创新资金筹措方式,拓展资金来源渠道,为农村公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鼓励保险资金通过购买地方政府一般债券方式依法依规参与农村公路发展,探索开展农村公路灾毁保险。(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化旅游局、县金融办、县银保监分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五、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

(一)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

将群众满意度和受益程度、养护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率作为衡量标准,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小修保养、养护工程、专项养护等专业性工程,通过市场化运作交由专业化队伍承担;日常巡查、日常保养等非专业项目,鼓励通过分段承包定额包干等模式,吸收沿线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参与;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将农村公路日常养护交由第三方实施,逐步建立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养护生产组织模式,通过签订长期养护合同、招投标约定等方式,引导专业养护企业加大投入,提高机械化水平。(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加快推动旅游公路专用性管理

在具备条件的辖区,对旅游公路特别是直通景区的主线、支线、连接线,按旅游专用公路管理。县公安、交管部门可根据公路交通状况,在旅游公路重要节点设置交通运行监测,采取必要的限行、禁行等交通管制措施,未经依法批准禁止危险化学物品运输车辆在旅游公路通行,提高旅游公路交通安全运行和公共服务能力,打造“畅安舒美绿”的智慧旅游公路。在旅游公路管养过程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环保理念,采取有效防控措施,保护好文物古迹、自然景观、水体、野生动植物资源等。按照《省旅游公路管理办法》实现旅游公路专用性管理。(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文物和旅游局、县公安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加强安全和信用管理

坚持农村公路安全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建设项目完工后,由县级政府组织行政审批管理公安、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等部门参加农村公路竣(交)工验收。已建成但未配套安全设施的农村公路要逐步完善,及时排查治理安全隐患,持续推进“千灯万带”示范工程”,有效治理超限超载运输,保障群众出行安全。落实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两站两员”(管理站、劝导站、交管员、劝导员)的经费保障。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市场监管,着力建设以质量为核心的信用评价机制,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并将信用记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依法向社会公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公安局、县交警大队、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强化法规政策和队伍建设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农村公路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进一步健全各级农村公路政策法规和制度体系。坚持经济实用、绿色环保科技创新理念,大力实施预防性养护,积极推行路面再生利用,加强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公路养护技术和管理水平。持续开展巩固好“百乡千村万里美丽路”创建工作。完善路政管理体系,建立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各乡镇人民政府)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督导考核

县交通运输局对乡(镇)管辖公路养护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每半年进行一次;乡(镇)政府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或人员对所辖区的农村公路养护质量巡查每月不得少于两次。

(二)注重示范引领

县交通运输局、县财政局择优遴选部分养护试点加强跟踪指导,将示范性强可复制的试点经验进行全县推广。继续推动“四好农村路”示范路创建,以试点、示范为引领,全面提升我县农村公路服务能力和品质。

(三)营造良好氛围

围绕改革主要工作,综合运用多种媒介载体,准确解读政策举措,深入发掘和宣传改革中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改革的新举措、新进展、新成效,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监督改革的积极性,营造全社会广泛关心、支持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良好氛围。

街道路长制工作实施方案


街道路长制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和关于建设“四号农村路”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市县相关文件要求进一步深化街镇道路管理体制,提升我镇整体形象和群众生活品质,加快推进乡镇综合治理工作,经镇党委、镇政府研究决定开展“路长制”管理工作,现结合我镇情况,制定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路长制”管理模式,采取“一路一长”管理办法,落实工作责任制,加大乡容镇貌提升、加强街镇整治力度,消除街镇道路乱停车、乱堆物、乱建乱挖等各种“乱”现象,是通行情况得到明显提升,道路环境明显改善,推进街镇道路实现“畅通、安全、舒适、美观”的发展。

二、“路长”主要任务

加强日常养护管理,实现“有路必养、养必优良”。要求路肩平整、整洁,无堆占、杂草、车辙、压痕、坑洼、隆起、沉陷、缺口,坡度适度,与路面接茬平整。边坡稳定、平顺,无冲沟、松散,坡度符合规定。边沟,急流槽、截水沟等排水设施通畅无杂物、杂草,维护完好。路面整洁,无堆占、残损、抛撒物。涵洞无淤塞、杂物、杂草、水流畅通。及时处理山洪、水毁造成的塌方。

加强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农村公路大数据建设各级专管人员要利用手机微信等信心化平台完成路况信息巡查、应急处置等工作的初报、续保、终报等流程,实现农村公路信息化全覆盖。各级路长要通过信息化平台,随时掌握各级行政村公路基础数据,直接指导农村公路养护工作。

推进交通服务中心建设。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积极整合无极客运站、养护道班、邮政所、电商物流站点等资源,着力大招“养护、路政、客运、电商、邮政、物流”等综合交流服务中心,逐步实现农村公路“建管养护一体化服务全覆盖。做好公路绿化美化工作。按照“因地制宜、因路制宜”的原则,围绕“美丽乡村”“路天分家”等建设,做好农村公路绿化美化工作。宜林路段做到不留空白,树木需要更新采伐的,按照《公路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办理。

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实现“有路必管、管必到位”创新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机制。依法保护路产路权。各级路长要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制止在公路上打场晒粮、乱堆乱放、以路为市、乱摆摊点、开山炸石、施工车辆抛撒、遗漏砂石料污染公路等占用公路、侵占公路产权的行为。强化超限运输车辆治理。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治超”工作,对发现的超限运输行为要及时进行制止和处理。派出所、交警中队等部门要按照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工作的要求,建立联动管理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加强配合、协同作战,强化源头监管和路面监控,严厉打击货车违法超限超载行为,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

三、设立乡镇路长办公室

办公室设立在街镇农村公里管理所,由石佳担任负责人,负责做好辖区内道路沿线的养护管理、应急处置的协调,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整治工作,保障道路整洁;督导、考核农村公路专管员和村级路长的履职考核;进一步完善爱路护路的乡规民约制度等。

四、保护措施

加强领导,夯实责任。针对道路问题成立街镇“路长制”办公室,明确目标任务。

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向村委会下发宣传材料,深入宣传农村公路“路长制”的重要作用和典型经验,营造全镇村民爱路护路的良好氛围,提高我镇“路长制”管理工作的社会关注度和参与度。

主动公开,接受监督。在道路醒目位置设立路长公示牌,标明公路概况、路长职责、管护目标、监督电话等,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方案推荐:推行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


推行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市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方案》和《回族自治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精神,进一步强化镇域河流管理保护,落实河流属地管理责任,维护河流水系健康生命,打造河道生态安全屏障,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镇情概述

镇位于县西部,距县城15公里,地形南北高而中部低,呈带形谷地,平均海拨1644.3米,年平均气温为8.3℃,年降雨量599.8毫米,无霜期163天左右,属温带半干旱区。全镇共辖20个行政村,106个村民小组,一个街道居委会,总户数7302户,总人口36598人。行政区域面积63450亩,其中:耕地面积30904亩,占总面积的48.7%,人均耕地面积0.84亩,绝大多数为山地。突出表现为人多地少,山大沟深,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化程度较低,财政困难,农村贫困面大。

境内有清水河1条水系,河流总长度19.8公里,其中:干流15.8公里,流经10村;大阳沟干流1公里,流经村;木河沟干流3公里,流经5村。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落实主体责任,整合各方力量,着力促进水资源管理、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河道采砂管理和水行政执法等工作,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道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实现河流断面水质、水生态、水环境面貌明显改善提供制度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处理好河道治理开发与管理保护的关系,强化规划约束,促进河流修养生息,维护河流生态功能。

2、坚持党政领导,部门联动。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管理保护责任体系,明确各级河长职责,强化工作措施,协调各方力量,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3、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立足镇情、水情与河情实际,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实行分段管理施策,解决好河道管理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4、坚持强化监督,严格考核。依法治水管水,建立健全河道管理保护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拓展公众参与渠道,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和保护河流健康的良好氛围。

(三)总体目标

在全镇全面推行河长制,覆盖我镇境内所有河流,淤地坝、洪水沟道。力争20xx年底,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及考核办法,全面建立河长制,河道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堆乱弃、乱倒乱排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全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0%以上,地表水环境质量稳中趋好,全镇主要河道基本实现污水无直排、河道无淤塞、河面无垃圾、绿化无滥伐、河道无违章、河床无圈占的目标;到20xx年,形成河流岸线利用规范有序,水生态环境整体改善,生态功能持续提升,全社会爱河、护河的自觉性普遍形成的良好格局,实现“河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三、组织体系

(一)协调推进机制

成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分管环境卫生、环保、河道的副镇长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站所主任、各村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协调推进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审定河长制工作方案、相关制度和办法,组织协调相关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协调处理重大争议,组织开展监督考核工作,协调解决河长制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办理落实河长指令和领导小组安排的日常工作。

(二)河长设置

按照全县提出的“县乡村”三级河长体系,层层细化落实责任,建立我镇“镇村组”三级河长体系,形成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河长的“双河长”工作机制。镇级河长由镇党委书记、镇长担任。村级河长,由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担任。村级以下设分段河长,由组干部、精准扶贫帮联干部担任。

(三)河长制办公室设置

设立镇、村两级河长制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党政办,办公室主任由分管领导兼任。村级河长制办公室设置由各村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河情、村情实际研究确定。

(四)工作职责

1、各级河长主要职责:各级河长是相应河道管理保护的直接责任人,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道的管理保护工作,包括对侵占河道、围垦河道、非法采砂、超标排污负责监管,并及时向上级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上报,配合相关执法部门查处涉河违法案件。对河道内乱倒垃圾的问题负责监管,并及时与相应村衔接配合,对河道垃圾进行清理整治。督导相应河道下一级河长履行职责,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问责;负责接受、处理和回复群众反映的河流、洪水沟道的整治、管护等相关问题及建议。

2、镇级河长主要职责:镇级河长是辖区内所属河流、洪水沟道推行河长制的直接责任人,负责辖区内所有河流河道、洪水沟道的监管。协助县级河长开展日常管护工作,督促村级河长履行职责,承担河道治理的牵头、协调和管护工作,按照要求积极开展河道整治,制定辖区内实施方案,河流、洪水沟道的登记造册和管护方案的确定以及河长的设置。

3、村级河长主要职责:村级河长对所属河流、洪水沟道的管护负主体责任。负责辖区内河道、洪水沟道的清洁和绿化管理,对辖区内河道、洪水沟道的乱搭乱建、乱圈乱占、乱堆乱放、乱排乱倒及侵占毁坏等行为进行制止、上报和开展清理整理等工作。

4、村以下分段河长主要职责:分段河长对所包河段内河道、洪水沟道的管护负主体责任。负责所包河段内河道、洪水沟道的清洁和绿化管理,对所包河段内的乱搭乱建、乱圈乱占、乱堆乱放、乱排乱倒及侵占毁坏等行为进行制止、上报和开展清理整理等工作。

5、河长制办公室主要职责:河长制办公室对本级河长负责,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承担本行政区内河长制组织实施具体工作,落实河长确定的事项;建立健全河长制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和考核;指导监督下一级河长制办公室落实各项任务。

6、巡河制度:镇级河长对辖区内河道每周巡查2次,村级河长对辖区内河道每两天巡查1次,村级以下分段河长对责任区内河道每天巡查1次。

四、主要任务

(一)严格水资源管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不断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严格考核评估和监督问责。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防止不合理新增取水,切实做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坚持节水优先,落实《全面节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对高耗水和重点取水户节水全过程监督管理,加大高效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力度,加快工业和城乡节水改造,强化计划用水管理,遏制用水浪费。鼓励雨水集蓄利用、推广利用非常规水源。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和管理,健全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制度,加强水资源用途管制,积极探索创新水权、排污权交易,逐步完善资源配置与监管体系。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根据水功能区确定的河流水域纳污容量和限制排污总量,落实污染物达标排放,加大河道跨界断面和重点水域入河排污口监测,严格控制人河排污总量。

(二)强化水域岸线治理与保护。坚持河流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将生态理念融入城乡建设、河道整治、旅游休闲、产业发展等项目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全过程,逐步推进城乡建设、国土、环保、交通、水务、农牧、林业等部门与河道环境有关的规划“多规合一”,严格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控,依法划定河道管理、保护范围,逐步确定管理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属,建立范围清晰、权属明晰、责任落实的河道管理保护责任体系。科学编制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落实规划规划岸线分区管理要求,强化岸线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强化规划约束和监督管理,严禁以各种名义侵占河道、围垦河道,对岸线乱占滥用、多占少用、占而不用等突出问题开展清理整治,恢复河道水域岸线生态功能。

(三)加强水污染防治。严格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确河道水污染防治目标和任务,统筹水上、岸上污染治理,完善入河道排污管控机制和考核体系。加强源头控制,深入排查入河污染源,严格治理工矿企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强工业集聚区及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监督管理,加大污水收集处理及利用。优化入河道排污口布置,实施入河道排污口整治。

(四)规范河道采砂管理。按照河长设置层级和属地管理原则,进一步明确河道采砂管理权责,全面清理、取缔非法采砂行为,维护河势稳定,保障防洪、供水和生态安全。全面开展河道采砂规划修编,科学确定禁采区、可采区和禁采期、可采期,全面禁止饮用水源保护区、重要水生态功能区河道采砂,维护河道健康生命。贯彻落实河道采砂许可制度,推进河道砂石资源有序开采。监督河道砂石资源费收取和管理使用,保障河道清淤、疏浚、治理和管理保护经费。加强河道采砂管理,完善日常执法巡查制度,禁止超时超量超范围采砂。及时监督与督促清理河道砂石、废弃堆体,覆平坑穴,平整河道,恢复河道面貌。

(五)实施水环境治理。强化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按照水功能区确定各类水体的水质保护目标。切实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开展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依法清理取缔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加强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水环境治理网格化和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水环境风险评估排查、预警预报与响应机制。结合城乡规划,因地制宜建设亲水生态岸线,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实现河道环境整洁优美、水清岸绿。以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为重点,综合整治农村水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六)推进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着力推进河道生态修复和保护,在规划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稳步推进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河还湿,禁止侵占自然河道、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加强恢复河道水系的自然联通,改善水生物的自然环境,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开展河道健康评估。强化山水林田系统治理,加大水源涵养区、生态敏感区保护力度,对重要生态保护区实行更严格的管理保护。加快生态水利建设,促进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积极推进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和综合整治,建立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维护河道生态环境。

(七)加强行政执法监管。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完善河道管理法规,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完善执法机制和日常巡查监管机制,建立健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实行河道日常监管巡查,加强河道水域环境动态监管,完善河道管理保护执法监管责任单位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落实各项工作经费。加大河道管理保护监管和执法力度,通过行业执法、专项执法、部分联合执法、综合执法,严厉打击涉河违法行为,坚决清理整治非法排污、设障、养殖、采砂、采矿、围垦、侵占水域岸线等活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狠抓推动落实。全面推行河长制,是党中央、国务院创新水治理体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刻认识全面推行河长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认识、紧跟形势、创新思路、大胆探索,抓紧制定出台工作方案,抓紧组织开展河长制各项工作。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以问题为导向,按“一河一策、一沟一策”的要求,研究制定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区域河道治理保护规划与年度实施方案,并抓好任务落实。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党委、政府一把手负责制,明确目标任务和进度安排,狠抓责任落实,加强指导,强化督查,逐步推进,保证按时间节点要求,全面建立河长制。

(二)明确责任,严格考核问责。按照半年检查一次,一年考核评比通报一次的原则,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河长制考核评价体系。将全面建立河长制各项任务进行量化,设置考核指标,实行年度考核奖惩,根据不同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实行差异化绩效评价考核,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参考。上级河长负责组织对相应河道下一级河长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三)多方筹措,落实经费保障。镇政府要协调落实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经费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加大公共财政对河道管理保护的投入,积极落实河道管理保护经费;深化涉河道治理保护投融资改革,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河道治理保护,建立长效、稳定的投入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四)宣传引导,加强社会监督。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微信、微博等媒体和传播手段,对全面推行河长制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不断增强公众对河道保护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共同营造全社会关爱河流、珍惜河道、保护河道的良好氛围。建立河道管理保护信息平台,向社会公告河长名单,在河道岸边显著位置竖立河长公示牌,标明河长职责、河道概况、管护目标、监督电话等内容,接受社会监督。聘请社会监督员对河道管理保护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

精彩方案:县2020年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县20xx年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为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农村公路“建管养运”水平,积极探索省、市、县共建模式,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建设品质,促进农村公路与美丽生态文明乡村深度融合发展,经研究,决定在全县开展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工程。为指导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对“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秉承安全畅通、崇尚自然、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生态环保、便民惠民的建设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依托广覆盖、深通达的公路路网,紧密结合区域生态旅游、特色产业、乡镇经济、历史文化等发展需求,加快打造一批农村公路精品路线,发挥品质工程的示范带动效应,促进农村公路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推动乡村形成优美的路域环境,让农村公路既成为“山水林田湖、城镇乡村景”的连接线,又成为秀美乡村的风景线。

二、建设范围

本次建设范围涵盖县道升级、乡道双车道改造、环鄱阳湖旅游公路、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公益事业路、路网联通路)、农村危桥改造五大类项目。

具体项目原则上以此次我县农村公路建管养融资项目库为底库。其中县道升级改造项目10个,63.12公里;乡道双车道改造项目22个,95.025公里;环鄱阳湖旅游公路项目6个,37.22公里;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公益事业路、路网联通路)项目33个,51.37公里;农村危桥改造项目131座。

三、建设标准

(一)统一设计标准。

此次所有的农村公路改造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统一路面结构层布置(极个别交通量超大路除外),统一排水沟、路树、道路绿化、桥型、涵洞、交通工程(含护栏),边坡护坡的结构型式、种类、型号,提高公路通行能力,特别注重排水和生命安全防护设施等附属设施建设,达到“修一条路、造一片景、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目标。桥梁设计推广使用《省农村公路中心桥梁设计通用图纸设计》。

(二)统一建设标准。

建设标准应符合《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县道一般按三级公路标准,环鄱阳湖旅游公路按不低于三级公路标准打造,乡道升级按双车道标准建设,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公益事业路、路网联通路原则上按三级标准,个别地型复杂路建设标准不低于双车道要求,县道上危桥改造宽度不低于7.5米,乡道上危桥改造宽度不小于6.5米,村道上危桥改造宽度不小于5.5米。

(三)统一质量管理。

农村公路(含危桥)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质量监督制、施工许可制、项目公示制等。建设目标围绕一年全面铺开,两年实施完成的目标,分两批次,即今年5月底前完成一批施工图设计批复;7月底前开工建设一批;9月底前再完成一批施工图设计批复;11月底前开工建设一批。

四、政策措施

(一)按照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县道县管、乡道乡管的原则,统筹资金渠道。

1.县道升级、环鄱阳湖旅游路。征地拆迁、杆(管)线拆移、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涵工程、绿化工程、交安工程等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由县级统筹。

2.乡道双车道改造项目。

征地拆迁、杆(管)线迁移费用:属地乡镇负责。

路基工程:属地乡镇负责路基工程(清表、挖填土石方、软基处理、排水沟、边坡防护)总费用的30%;县级统筹路基工程剩余70%。

路面工程、桥涵工程、绿化工程、交通工程和前期勘察设计等工程建设由县级统筹。

3.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路网联通路、公益事业路。

征地拆迁、杆(管)线迁移费用:属地乡镇和产业主体负责。

路基工程:①有产业主体的产业路、资源路,外部连接道路按产业主体、县、乡镇三方3:5:2的比例分担路基工程费用;有公益性质的内部连接道路(符合建设标准)按产业主体、县、乡镇5:3:2的比例分担路基工程费用;没有公益性质,仅是产业园内的内部连接道路由产业主体负责路基工程费用;②没有产业主体的旅游路、路网联通路、公益事业路,路基工程按县、乡镇7:3的比例分担费用。

道路路面工程、桥梁工程、绿化工程(不含产业园内绿化)、交安工程、前期勘察设计等工程建设基地费用由县级统筹。

4.危桥改造。本次改造的危桥必须满足条件:①在省厅危桥库中的桥梁,②在县、乡、村道路中的危桥。符合条件危桥改造项目建安费由县级统筹,除此以外的危桥改造由属地乡镇或受益主体全额负担。

5.上述项目如果存在超标准建设的,由属地乡镇、产业主体承担超标准建设部分的全部费用。

(二)实行奖励制度。

为加快农村公路工程建设,对按要求完成征地拆迁、杆(管)线迁移,在规定时间内达到建设标准的乡镇实行奖励,奖金金额不超过属地乡镇承担的征地拆迁、杆(管)线迁移费用的50%。奖励资金需全部用于农村公路建设。

(三)多方募集资金。

鼓励企业和个人采用捐款等方式筹集社会资金投资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公路建设不得采用强制手段向村委会和个人集资,不得强制让农民出工、备料。确需农民出资、投入劳动力的,应当由村民委员会征得村民同意。

(四)加强资金管理。

建立健全农村公路资金管理制度,按规定建立资金使用的明细台账,接受审计、财政和上级行业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农村公路项目建设单位应确保资金足额到位,并按照工程进度分期支付,不得拖欠农民工工资,不得拖欠征地拆迁款,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建立由农村公路项目指挥部牵头,属地乡镇、交通、发改、公安、财政、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水利、林业、国盛集团等部门积极参与的联勤联动机制,解决项目建设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相关部门要主动作为,积极服务,特别是环评、用地等相关审批手续办理上要加快工作进度,确保依法限时办结。

(二)明确各方责任。

1.属地乡镇: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范围内农村公路建设的征地拆迁、杆(管)线迁移等工作,在农村公路项目指挥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完成拆迁任务,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相关乡镇政府要组织好对乡道、村道的统筹管理工作,明确农村公路乡级管理部门,并设置农村公路专职管理人员,加强监管考核。村民委员会要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吸纳群众主动参与到农村公路建设相关工作中。

2.交通运输局:在农村公路项目指挥部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开展项目前期勘察、设计、预算清单编制等前期工作,指导、监督项目具体实施全过程,协助施工单位办理交工检测,交、竣工验收等工作。

3.自然资源局:负责农村公路项目的土地审查,核定项目用地面积和补偿金额。对8米及以下农村道路,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三大攻坚行动、三大提升工程”推动全省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赣府厅〔20xx〕1号)文件精神要求,其用地不纳入建设用地范畴。

4.征迁办:负责出台项目实施中拆迁,杆(管)线拆移的补偿标准,审查、核定征拆面积和补偿金额。

5.发改委:负责项目立项审批和初步设计投资预算,并按照《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加快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赣发改交通〔20xx〕325号)要求,进一步简化农村公路项目立项审批程序。

(三)加强监督考核。

1.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的监督考核力度,将“四好农村路”建设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重点对责任落实、建设质量、工作效率、资金到位等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建立健全考核结果与固投挂钩机制,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乡镇、相关部门的加分项。

2.强化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廉政建设。从事建设项目管理的工作人员在项目管理中,如有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提请有关部门介入调查,严肃追究责任人责任,对出现严重违纪违法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健全养护机制。

按照“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的原则,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公路“路长制”,建立“精干高效、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管理体系,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压实日常养护和工程养护责任;各乡镇要积极开展农村公路日常维护,主动引导群众参与,确保农村公路路面整洁,要强力整治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打造畅安舒美的通行环境。要加大农村公路道班建设力度,实现从高速到普通国省干线到农村公路“吃、住、游”一体化服务,全力实现“交通+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文章来源:http://m.03kkk.com/shishifangan/1114.html

上一篇:精彩范文 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排查整治工作方案范本

下一篇:方案范文:经济开发区创建文明城市实施方案范本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