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思考方案网

【分享】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例文

2022-01-01
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方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我们面临各种各样的项目建设,我们必然要将实施方案给制定好,实施方案是一种安排全面到位的计划性文书,对于实施方案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享】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例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为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决策部署,确保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在我区尽快落实落地,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根据中共委、人民政府《关于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石栾发〔20xx〕6号),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深化财政管理改革,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总体要求,全面强化绩效理念,建立管理机制,硬化责任约束,将各级政府收支预算、部门单位收支预算、政策和项目预算全面纳入绩效管理,延伸到基层单位和资金使用终端,覆盖所有财政资金。把绩效管理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建立事前、事中、事后预算绩效管理闭环系统,实现预算与绩效管理一体化运行。20xx年在乡镇和区直部门、单位全面推进,20xx年全面落地,在全区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二、工作任务

(一)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

1、制定综合管理类制度5项。区级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区级事前绩效评估管理办法、区级预算绩效目标设定规范、区对乡镇转移支付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区级预算绩效信息公开管理办法。

2、制定预算绩效监控制度3项。区级部门预算绩效运行监控办法、区级部门预算执行进度监控办法、区级中期绩效评估管理办法。

3、制定预算绩效评价制度4项。区级部门绩效自评价管理办法、区级财政重点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区级部门整体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区对乡镇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管理办法。

4、制定其他方面制度3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方面绩效管理办法、政府采购方面绩效管理办法、地方政府债务方面绩效管理办法。以上综合管理类、预算绩效监控类、预算绩效评价类等三个方面10项制度力争在20xx年完成。其他方面5项制度力争在20xx年上半年前出台。

(二)科学制定预算绩效标准体系

5、制定共性绩效指标框架体系。参照省级模板和市级绩效指标框架体系,按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分别制定培训类、宣传类、购置类、修缮类、执法监督类、管理类等共性绩效指标框架。

6、制定分项专项资金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系统梳理区级专项资金项目,参照省厅模板和市级专项资金绩效指标和目标体系,分项制定区级各项专项资金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上述工作力争在20xx年全面完成,实现与区预算部门共享,以后年度动态调整、持续完善。

(三)全面推进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

7、深入推进事前绩效评估。从20xx年开始,区级各部门凡拟新出台的重大政策、重大专项,都要积极开展事前绩效评估,重点论证立项必要性、投入经济性、绩效目标合理性、实施方案可行性、筹资合规性等,评估结果报区政府作为决策依据,并作为申请预算的必备要件;未开展绩效评估的,不予安排预算。区财政进一步扩大重点预算项目事前绩效评估范围,必要时组织第三方机构独立开展绩效评估,评估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20xx年对下年财政预算拟安排的重点民生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数量不少于5个。

8、全面强化绩效目标管理。从20xx年开始,按照"谁申请资金,谁设置目标"的原则,各部门各单位在编报下年度预算时,全面落实绩效目标编制要求,科学设定年度项目绩效目标和部门整体绩效目标;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部门申报绩效目标指标的审核,对投资数额较大、涉及民生等重点项目引入相关专家进行审核。将绩效目标设置作为财政预算安排的前置条件并同步编入部门预算,同步批复下达。

9、实施绩效运行"双监控"。从20xx年开始,区级对城乡建设、社会保障、节能环保、扶贫等部分重点项目资金开展绩效监控,并全面实行支出进度监控,监控结果按相关规定办理。

10、开展各层级绩效评价。按照"全覆盖"原则,20xx年区级各部门对所有财政支出项目开展绩效自评价,区财政组织对部门自评价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进行通报。必要时组织对部门绩效自评结果实施抽查复核;区财政部门选择上年度3个以上项目开展重点绩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部门下年度预算挂钩。20xx年下半年开展对区级部门整体绩效评价和乡镇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试点,并将评价结果提请相关部门纳入区直部门和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内容。

(四)实现预算绩效管理重点突破

11、区级部门支出项目实现专项突破。20xx年,在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举措的基础上,有专项资金的区级部门分别选择1项重点专项资金,没有专项资金的部门选择1个重点支出项目,项目选择尽量与市级部门一致(重点专项清单根据20xx年预算安排项目另行印发),重点探索本领域、本系统、本部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经验,力争实现突破。推进过程中,区财政局要加强对部门推进落实工作指导,及时了解掌握部门推进工作情况,帮助解决存在问题,推广好的经验做法,确保20xx年年底前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取得决定性成效。20xx年,总结完善,并向其他项目推广,全面提升整体资金绩效管理水平。

(五)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支撑

12、健全工作机构。区财政部门要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构,充实人员力量,厘清工作职责。各乡镇财政所和区直各部门单位也要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人员力量,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供人力支撑。

13、强化信息支撑。依托财政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将目标管理、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等预算绩效管理流程全部纳入,实现资金流、项目流、绩效流"三流合一",完善财政与部门间信息共享,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14、推动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加强第三方机构培育,加强第三方机构库管理,规范选用程序,加强执业质量全过程跟踪监控,有效发挥第三方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建立专家咨询机制,组建涵盖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专业的预算绩效管理专家学者智库,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供智力支持。

15、加强业务培训。组织开展各乡镇,区直各部门、单位项目主管人员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业务培训,对全过程预算绩效工作进行安排落实;组织开展区级部门和乡镇主管领导理论培训及财务管理人员业务培训。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区直各部门要把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工作机制,科学安排部署,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副职具体抓、专职机构或专职人员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认真落实预算绩效管理主体责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结合自身业务特点研究制定本部门具体实施方案,明确部门内部绩效目标设置、监控、评价和审核的责任分工,并加强本行业和系统内的工作组织推进。

(二)加强统筹协调。加强与纪委监委、审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健全财政部门牵头组织、主管部门和资金使用单位具体实施,审计参与监督,专业机构支持配合,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进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多方联动的工作格局。各乡镇、区直各部门要按照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优化预算绩效管理流程,完善内控制度,加强部门财务与业务工作的紧密衔接,推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加强业务培训。除积极参加省市培训外,20xx年上半年,组织区直部门和乡镇主管领导绩效管理理论培训及财务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全面宣传预算绩效管理理念,讲解预算绩效管理理论知识和业务要求,系统培训绩效目标指标设定、事前绩效评估和事后绩效评价具体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等。

(四)加强工作考核。从20xx年开始,区财政组织对区级部门和各乡镇上年度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建立考核结果通报制度,对工作成效明显的部门和乡镇予以表彰,对工作推进不力的进行约谈。

(五)加强政策宣传。各乡镇区直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广泛宣传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培育预算绩效文化,为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创造良好的思想基础和舆论环境。各乡镇和区直各部门要认真总结本部门好的经验和典型做法,及时上报区财政局,进行宣传推广,推动全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更好开展。

03kKk.com其他人还在看

方案推荐: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方案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关于“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精神,加快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进一步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xx】34号)和《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晋发【20xx】39号)以及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同政发【20xx】50号)等有关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重要意义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贯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举措,也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决策部署的有效途径。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财政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目的在于强化政府预算为民服务的宗旨,强调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要求在预算全过程中更加关注资金的产出和效果,按照“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原则,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深化财税领域“放管服”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提升政府效能;有利于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有利于我区高质量转型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决策部署,财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持续完善,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不断提升,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持作用。但是,预算绩效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绩效理念尚未牢固树立,一些乡镇和部门存在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意识;绩效管理的广度和深度不足,尚未覆盖所有财政资金,一些领域财政资金存在使用低效、闲置沉淀、损失浪费的间题;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绩效激励约束作用不强;各乡镇各部门工作进展还不够平衡等。

为全面深化财税改革,发挥好财政职能作用,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的决策部署,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以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为关键点和突破口,解决好绩效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财政资金花得其所、用得安全。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性结构性为主线,创新预算管理方式,通过建机制、扩范围、抓重点、补短板,力争用3-5年时间基本建成与我区发展战略目标相适应,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硬化责任约束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着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1.总体设计,统筹兼顾。按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总体要求,统筹谋划我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路径和制度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根本的预算绩效目标,既聚焦解决当前最紧迫问题,又着眼健全长效机制;既关注预算资金的直接产出和效果,又关注宏观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既关注新出台政策、项目的科学性和精准度,又兼顾延续政策、项目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全面推进,突出重点。预算绩效管理既要全面推进,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构建事前事中事后绩效管理闭环系统,又要突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提升覆盖面广、社会关注度高、持续时间长的重大政策、项目的实施效果。

3.科学规范,公开透明。以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为核心,抓紧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完善绩效目标、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管理流程,健全共性的绩效指标框架和分行业领域的绩效指标体系,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标准科学、程序规范、方法合理、结果可信。大力推进绩效信息公开透明,引导社会各界有序参与,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监督。

4.权责对等,约束有力。按照“花钱必问效、无效低效必问责”要求,建立责任约束制度,明确各方预算绩效管理职责,清晰界定权责边界。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实现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增强预算统筹能力,优化预算管理流程,调动各乡镇和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把财政资金管理使用责任落到实处。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健全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总纲。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就是要按照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构建事前、事中、事后“三位一体”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全方位”就是要构建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局,将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实施对象从项目为主向政策、部门和单位整体支出拓展,从财政支出为主向政府财政运行拓展,形成政府预算、部门和单位预算、政策和项目预算等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局。一是政府收支预算全面纳入绩效管理,预算收入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讲求质量,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严格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严禁脱离实际制定增长目标,严禁虚收空转、收取过头税费,严禁超出限额举借政府债务;预算支出应当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收支平衡、优先保障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基本民生需求,不得设定过高民生标准和擅自扩大保障范围,确保财政资源高效配置,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二是部门和单位预算收支全面纳入绩效管理,赋予部门和资金使用单位更多的管理自主权,围绕部门和单位职责、行业发展规划,以预算资金管理为主线,统筹考虑资产和业务活动,从运行成本、管理效率、履职效能、社会效益、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方面,衡量部门和单位整体及核心业务实施效果,推动提高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水平。三是政策和项目全面纳入绩效管理,建立长效机制,从数量、质量、时效、成本、效益等方面,综合衡量政策和项目预算资金使用效果;对实施期超过一年的重大政策和项目实行全周期跟踪问效,建立动态评价调整机制,政策到期、绩效低下的政策和目要及时清理退出。

“全过程”就是要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将预算绩效管理贯穿到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一是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各部门各单位要对新出台重大政策、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财政部门要加强新增重大政策和项目预算审核,必要时可以组织第三方机构独立开展绩效评估,审核和评估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二是强化绩效目标管理。预算编制时,各乡镇和各部门各单位要全面设置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目标、政策及项目绩效目标;绩效目标不仅要包括产出、成本,还要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绩效指标,并合理匹配预算资金。财政部门要将绩效目标设置作为预算安排的前置条件,加强绩效目标审核。三是做好绩效运行监控,预算执行中,各乡镇和各部门各单位要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绩效目标如期保质保量实现。财政部门要建立重大政策、项目绩效跟踪机制,对存在严重问题的政策、项目要暂缓或停止预算拨款,督促及时整改落实。财政部门要按照预算绩效管理要求,加强国库现金管理,降低资金运行成本。四是开展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预算完成后,通过自评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预算执行情况开展绩效评价。各部门各单位对预算执行情况以及政策、项目实施效果开展绩效自评,评价结果报送本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要建立重大政策和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机制,逐步开展部门整体绩效评价,对下级政府财政运行情况实施综合绩效评价,必要时可以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评价。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制度和绩效问题整改责任制,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全覆盖”就是要完善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部纳入绩效管理,加强四本预算之间的衔接。一是一般公共预算绩效管理,收入方面要重点关注收入结构、征收效率和优惠政策实施效果,支出方面要重点关注预算资金配置效率、使用效益,特别是重大政策和项目实施效果,其中转移支付预算绩效管理要符合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规定,重点关注促进地区间财力协调和区城均衡发展。同时,要积极开展涉及一般公共预算等财政资金的政府投资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债务项目绩效管理。二是政府性基金预算绩效管理,要重点关注基金政策设立延续依据、征收标准、使用效果等情况,以及对政府专项债务的支撑能力。三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管理,要重点关注贯彻国家战略、收益上缴、支出结构、使用效果等情况。四是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绩效管理,要重点关注各类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政策效果、基金管理、精算平衡、地区结构、运行风险等情况。

(二)建立完善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机制

预算绩效目标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所有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都要设定绩效目标,加强绩效目标与预算衔接,实现同步审核、同步批复下达。

1.严申报。按照“谁申请资金,谁设定目标”原则,编实预算绩效目标。各部门各单位在编制预算时,要按照政府预算编制的要求和财政部门的安排部署,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部门职能及事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地测算资金需求,报送绩效目标。报送的绩效目标要与部门、职能工作规划相一致,与预算资金额度相匹配,能够全面反映预算资金的预期产出和效果。

2.细审核。按照“谁分配资金,谁审核目标”原则,加强绩效目标审核。财政部门要依据国家相关政策、财政支出方向和重点、部门职能及事业发展规划等对部门和预算单位提出的绩效目标进行审核。重点审核绩效目标与部门职能的相关性,绩效目标实现所采取措施的可行性、绩效指标设置的科学性,实现绩效目标所需资金的合理性等。对于新出台的重大政策、项目的绩效目标,必要时可组织专家或第三方机构进行论证。不按要求编制绩效目标或者绩效目标不合格且不进行修改完善的,不得安排预算。

3.快批复。按照“谁批复资金,谁批复目标”原则,将绩效目标随同预算一同批复下达。财政预算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时限要求,财政部门应在批复部门预算时同步批复绩效目标,批复的绩效目标应当清晰、量化,以便在预算执行中予以监控和预算完成后实施绩效评价。

(三)建立完善预算绩效运行监控机制

预算绩效运行监控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所有纳入预算绩效管理的资金都要开展绩效运行监控。

1.加强预算执行绩效监控。各预算単位要定期釆集预算资金绩效运行信息并汇总分析,对绩效目标实现情况和资金支出进度进行跟踪管理和督促检査,及时发现绩效目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并将预算绩效运行监控情况上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财政部门要对重点项目绩效目标实现程度进行监控,对预算执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预警,对偏离预期目标的,要督促预算部门及时整改落实,确保绩效目标的实现。

2.加强绩效监控结果应用。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要将绩效监控结果作为预算执行和资金拨付的依据,对存在严重问题的项目暂缓或停止预算拨款;对预期无效或低效的项目,按程序提出调整或取消预算的意见。

3.将绩效监控与内控制度建设相结合。各部门各单位将绩效监控作为内控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把内控管理的规范性和预算管理的效益性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四)建立完善预算绩效评价机制

预算绩效评价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各乡镇和部门要按照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要求,将绩效评价范围由项目支出评价逐步拓展到部门整体、政策和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等方面,将事后结果绩效评价逐步扩展到事前评估、事中监控等环节,并不断提高绩效评价质量。

1.积极开展新出台重大政策、项目事前绩效评估。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预算评审、项目审批等,以绩效为导向,建立新出台重大政策、项目事前绩效评估论证制度,重点论证立项必要性、投入经济性、绩效目标合理性、实施方案可行性、筹资合规性、预算编制准确性等,投资主管部门要加强基建投资绩效评估,评估结果作为申请预算的必备要件。

2.注重预算绩效中期评价。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要围绕绩效目标运行情况和资金支付进度,对新出台的重大政策、项目开展事中评价,确保预算绩效目标的实现。

3.强化预算完成结果评价。预算执行结束后,各部门各単位要以绩效目标为依据,对预算资金产出和结果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绩效自评价,如实反映财政支出政策和资金绩效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财政部门根据管理需要对重大政策、项目及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进行评价,对下级政府财政运行情况实施综合绩效评价,积极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评价,不断提高绩效评价的质量和水平。

4.健全预算绩效标准体系。财政部门要按上级要求、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共性绩效指标框架;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快构建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实现科学合理、细化量化、可比可测,动态调整、共建共享,为各部门填报预算绩效目标和开展绩效评价提供依据。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要与基本公共服务标准、部门预算项目支出标准等衔接匹配,突出结果导向,重点考核实绩。要立足多维视角和多元数据,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研究引入成本效益分析、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众评判法、标杆管理法等方法,提高绩效评估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五)建立完善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应用机制

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落脚点,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

1、将绩效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主管部门或预算单位,要求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绩效问题整改方案,抓好整改落实,按照要求报送整改情况。

2.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资金安排、政策调整、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的重要依据;将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与预算安排适当挂钩,将下级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与转移支付安排挂钩,对绩效好的政策和项目原则上优先保障,对绩效一般的政策和项目要督促改进,对交叉重复和碎片化的政策和项目予以调整,对低效无效资金一律削减或取消,对长期沉淀的资金一律收回并按照有关规定统筹用于亟需支持的领域。

3.财政部门要逐步将重要绩效评价结果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为政府决策及以后年度部门预算安排提供参考。

(六)建立完善预算绩效信息公开机制

绩效信息公开是确保预算绩效管理真实、客观、公平、公正的重要手段。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预算信息公开要求,加大绩效管理信息公开力度,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透明度。

1.公开预算绩效目标。财政部门应根据工作推进情况,逐步将重要绩效目标随同预算报送人大审査,并同步向社会公开;各部门各单位应在公开部门和单位预算时公开绩效目标。

2.公开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各预算部门和单位要按照预算信息公开要求,逐步将部门和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情况和绩效评价结果随同部门决算向社会公开。财政部门要将重大政策、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与决算草案同步报送同级人大,同步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监督。

(七)建立完善预算绩效责任约束机制

落实预算绩效责任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保障.各级各部门要增强责任意识,将预算绩效管理责任落到实处。

1.压实绩效管理主体责任。各乡镇和各部门各单位是预算绩效管理的责任主体,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本地区预算绩效负责,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对本部门本单位预算绩效负责,项目责任人对项目预算绩效负责,对重大项目责任人实行绩效终身责任追究制。

2.实施绩效管理激励约束。财政部门要抓紧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将本级部门整体绩效与部门预算安排挂钩,将下级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与转移支付分配挂钩。

3.强化绩效管理监督问责。各级审计机关要依法对本级各部门和下级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情况开展审计监督,财政、审计等部门发现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应当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对违纪违法行为追责问责。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乡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坚持党对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增强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区财政局要加强对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各乡镇和各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绩效意识,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办法,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力量,充实预算绩效管理人员,督促指导有关政策措施落实,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延伸至基层单位和资金使用终端。努力构建财政部门牵头组织,主管部门和单位具体实施,人大、监察和审计参与监督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进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多方联动的格局。

(二)加强制度建设

财政部门要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设,围绕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和环节,完善涵盖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管理、评价结果应用管理、绩效信息公开等各环节的管理流程,制定预算绩效管制度和实施细则;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引导和规范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严格执业质量监督管理。加快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促进各乡镇和各部门各单位的业务、财务、资产等信息互联互通。各部门各单位要积极推进专项资金项目预算标准化建设,加强绩效标准与基本公共服务标准、部门和单位预算项目支出标准的衔接;研究制定适合本部门特点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要把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和要求深度融入各项业务管理制度之中,贯穿预算资金管理全过程。

(三)加强工作考核

按照省、市要求,区政府逐步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纳入对各乡镇、各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财政部门负责对本级部门和预算单位、下级财政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建立考核结果通报制度,对工作成效显著的乡镇和部门给予表彰,对工作推进不力的进行约谈并责令限期整改。各乡镇各部门要将财政预算绩效结果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务员考核的重要参考,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履职尽责和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四)加强宣传培训

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平台,宣传绩效理念、培育绩效文化,增强绩效意识;介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案例,促进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引导社会各界了解和支持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营造全社会“讲绩效、重绩效、比绩效、用绩效”的良好环境和舆论氛围。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要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积极培育预算绩效管理中介机构队伍,支持、鼓励、规范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绩效管理咨询、高校及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第三方组织的发展,更好服务于预算绩效管理。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政府治理和预算管理的深刻变革。全区各乡镇各部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提高政治站位,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把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为加快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稻谷补贴收购环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稻谷补贴收购环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鼓励引导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稳定和扩大稻谷生产,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根据《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印发〈省20xx年稻谷补贴政策实施方案〉的通知》(财建〔20xx〕54号)和《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强化粮食安全分级负责制确保粮食稳产增效的通知》(宿政办发〔20xx〕26号)等文件精神,切实做好20xx年稻谷补贴政策落实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补贴范围及对象

稻谷补贴(收购环节)范围与对象为实施稻谷种植结构调整的实际经营者,主要是我县范围内具有粮食收购许可证并纳入粮食部门统计范围、开展20xx年本地产稻谷市场化收购的企业。

二、补贴资金来源及分配

稻谷补贴资金来源为省财政下达我县的20xx年稻谷补贴专项资金和20xx-20xx年全县清算的稻谷补贴结余资金。县发改局根据县内粮食企业20xx年度稻谷市场化实际收购量进行测算。县财政局根据测算情况会同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局将资金进行分配。

三、补贴计发依据及标准

实施种植结构调整的实际经营者补贴依据为符合补贴要求的粮食企业20xx年3月1日至20xx年12月15日期间本地产稻谷市场化收购量,根据收购量的一定比例进行补贴,原则上补贴标准不高于27元/吨。

四、办理流程

企业自行向县发改局申报,申报表(见附表1)由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确认。县发改局以企业为单位,按照统一的补贴依据和标准计算企业应享受的补贴金额并登记造册(见附表2),实际经营者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确认,完成登记造册。

县发改局、县财政局根据补贴依据进行补贴资金的审核认定,并在政府网站等相关平台进行信息公开,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公示内容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名称、地址、法人代表姓名、补贴收购量、补贴标准、补贴金额、县财政、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举报电话等。公示有异议的要及时查实更正并再次信息公示。

公示结束无异议后,县发改局对审核公示后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并会同县财政局确定补贴标准后上报县政府审定,作为补贴发放的依据。

五、时间安排

实施种植结构调整的实际经营者于20xx年12月15日前向县发改局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报送稻谷收购环节补贴申请。申请所需材料:1.20xx年县稻谷市场化收购资金补贴申请表;2.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3.粮食收购许可证复印件;4.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5.稻谷收购凭证;6.统计、保管台账;7.本企业用于稻谷收购的资金流水;8.企业财务报表;9.材料真实性承诺书。上述材料均需原件备查。

县发改局会同县财政局确定补贴金额后上报县政府审定,县财政局根据县政府审定批复后的补贴标准和金额,组织补贴资金发放,补贴资金通过涉农补贴专户直接发放到相应粮食企业,于20xx年1月底前发放到位。

补贴资金兑付到位后,及时公告,接受社会监督。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稻谷补贴(收购环节)管理工作由财政、发改部门具体组织实施。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密切部门合作,抓好工作落实;要做好基础数据的采集审核、补贴资金发放等工作,并对补贴发放过程中违规违纪行为进行查处。县财政、发改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切实抓好稻谷补贴(收购环节)工作的落实,发挥补贴政策效应。

(二)强化政策宣传。县财政局、县发改局要通过网络、报刊、电视、广播等多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使基层企业、各类稻谷生产经营者了解稻谷补贴政策的意义和内容。县财政、发改部门必须设立热线电话,接受咨询及投诉。

(三)规范操作程序。要严格按照补贴发放规定做好补贴核定、登记造册、公开公示和审核汇总等工作,稻谷收购补贴资金应直接发放到实施种植结构调整的经营者。要采取电话、短信、广播、告示栏等有效方式及时将补贴项目和金额告知实施种植结构调整的经营者。补贴资金的发放必须坚持公开透明、阳光操作。稻谷补贴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挪用,也不得抵顶其他任何款项。

(四)强化监督检查。一是设立监督电话。县财政、发改部门均需设立补贴监督电话,并在主要媒体或公示栏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二是要将稻谷补贴纳入地方财政就地就近资金监管范围,按照规定程序和方法,切实加强资金监管。三是做好补贴档案管理。建立补贴档案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以备查询。四是加强部门协作,完善监督机制。要建立财政、发改、纪检监察等部门联合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各环节监管,严肃查处违反补贴政策规定的行为;要加强信访处理工作,杜绝各类违规违纪行为。

电动自行车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电动自行车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我镇电动自行车管理,改善通行秩序,保护交通参与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实施监督的意见》(国市监标创﹝20xx﹞53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公安厅《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实施监督的通知》(皖市监函﹝20xx﹞231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的通知》(合政办秘﹝20xx﹞62号),《县加强电动车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电动﹝20xx﹞2号)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适应县发展新的战略定位,推进实施新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xx)(以下简称“新国标”),进一步规范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和使用,对电动自行车实行登记上牌管理。通过源头治理与长效管理相结合,规范电动自行车通行秩序,进一步营造良好的道路交通安全环境。

二、工作目标

本着“党政主导、部门协同、企业自律、社会参与”的多元共治原则,自20xx年6月1日至12月31日,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电动自行车集中登记上牌工作,力争20xx年内实现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全覆盖”。通过互联网手机APP、全县范围增设多个登记上牌服务点和上门送服务等方式,采取“线上申报、后台审核、线下领取”的模式,实现宣传、推广、办理、安装的“一站式”服务,方便群众网上办、就近办、快速办,通过全方位宣传,引导电动自行车车主自觉做好登记上牌工作。自20xx年1月起,我镇电动自行车管理全面进入规范化阶段,不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无牌无证电动自行车上路行驶现象基本杜绝,电动自行车的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明显减少。

三、工作措施

坚持“强制入轨、长效管理”,加大事前、事中监管和事后处罚力度,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有效治理电动自行车管理“痼疾顽症”,实现全镇文明交通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一)加强源头管理。镇直相关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电动自行车销售等环节的监管力度,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大流通领域监管检査,对销售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新国标”电动自行车的企业和个人要责令停止销售,并视情况分别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

(二)全面摸清底数。全面摸清电动车销售网点及库存车辆数量。市监所要全面摸清我镇电动车销售网点及“非标”二轮电动车的库存数量,并将销售网点的位置、经营范围、业主信息等情况登记造册。二是明确范围对象。进一步明确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的适用范围及登记对象。适用范围:本镇范围内,消费者购买的在用电动自行车,经县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注册登记、按规定领取并悬挂号牌后,方可上道路行驶。登记对象:以车载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具有脚踏骑行能力,能实现电助动或/和电驱动功能的两轮自行车。经当事人申请,按如下规定受理登记:

1.20xx年4月15日前购买(以购买发票日期为准),符合国家《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简称“旧国标”)和省公安厅的符合登记标准的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名录的合格产品,发放电动自行车号牌;

2.20xx年4月15日后购买(以购买发票日期为准),符合国家《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xx)和获得CCC认证证书的电动自行车,且在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合管理系统中可以查询到的合格产品,发放电动自行车号牌。

3.对不符合新、旧国家标准,不能办理电动自行车牌证的在用电动自行车,发放有效期为3年的临时通行标志,登记时间为20xx年6月1日至12月31日。登记上牌期满后,仍未申领临时通行标志的,禁止上路行驶。

(三)集中登记上牌。自20xx年6月1日起,公安部门在全县同步开展电动自行车集中登记上牌工作,科学合理设置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安装点,每个安装点安排2-3名工作人员,配备登记上牌设备,摆放宣传资料。对符合新旧国标电动自行车进行材料审核、车辆查验、信息录入、登记证打印(塑封),发放电动自行车号牌;对不符合新旧国标电动自行车实行线上备案、后台审核、线下领取,发放临时通行标志。对上牌需求量较大的企事业单位、小区,公安部门将视情况提供上门办理服务。

(四)强化宣传引导。即日起至20xx年12月31日,建立由镇宣传办、派出所牵头,城管、交警、中心学校等部门和各村(社区)共同参与的宣传工作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对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规定进行集中宣传,形成正确舆论导向。对电动自行车闯灯越线、违规安装遮阳(雨)棚、不规范充电引发火灾事故等违法违规典型案例进行深度宣传,以“案例”形式增强宣传效果。各村(社区)要落实属地责任,在电动自行车销售网点、办公楼宇、商场超市、集贸市场、校园、小区张贴登记上牌通告,将登记上牌宣传覆盖各村(社区)、学校、商户、家庭,最大限度提升群众知晓度。

四、职责分工

各村(社区)、镇直相关单位要严格落实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规定,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创新工作方法,积极主动作为,各司其职,相互配合。

1.各村(社区)要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工作的领导,建立安全监督协调机制,并将其纳入文明创建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范围。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登记上牌。

2.交警中队负责登记上牌的具体工作,是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工作的主管部门,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统筹协调好宣传发动、指导培训、教育引导等登记上牌工作。要将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作为平安畅通建设交通管理类考核内容。

3.市场监督管理所采取有效方式,向电动自行车企业、商户宣传登记上牌新规定,并积极引导开展“带牌销售”。

4.镇经济发展办负责对镇域企业开展电动自行车上牌管理的新标准宣传,督促各企业要求企业员工对无号牌电动自行车主动登记上牌。

5.镇组工室负责督促机关及其所属公职人员自觉遵守新规定,对其所有的车辆登记上牌。

6.镇宣传办负责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常态化开展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宣传,引导群众自觉遵守新规定。负责将各村(社区)电动自行车管理工作作为文明创建指标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委政府目标考核。加强文明交通公益广告宣传,督促各村(社区)文明交通劝导员开展宣传,引导无号牌电动自行车车主主动登记上牌。

7.镇综治办负责将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工作纳入年度综治考核。

8.中心学校负责组织在校园内开展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教育,督促教职员工、在校学生及其家长主动登记上牌。

9.财政所负责为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10.城管中队负责配合公安部门查处电动自行车违法

行为,教育、引导未悬挂号牌或临时通行标志的电动自行车车主主动登记上牌、

11.房管所负责指导、督促物业管理部门、物业服务企业利用小区滚动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媒介宣传引导登记上牌工作,劝导小区内未登记上牌的电动自行车车主主动登记上牌,配合上门登记服务人员在物业小区进出口开展宣传、引导工作。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发挥镇电动自行车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平台作用,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任务,切实履职尽责,明确一名联络员,服从领导小组统一调度。各村(社区)要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职责,对应成立领导组织,统筹做好辖区内的登记上牌工作。

2.建立工作机制。各村(社区)、镇真相关单位要建立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工作长效机制,狠抓管理不放松,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工作方案,加强工作督导调度,持续推进工作开展。

3.加强督导检查。镇电动自行车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将抽调相关成员单位人员组成督导检查组,定期督导检查各村(社区)、镇直相关单位组织部署、责任落实、宣传发动、执法查处、工作保障等工作情况,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荐】全乡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例文


20xx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全面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根据有关规定,结合乡情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扶贫开发重要论述为指导、全面完成减贫任务为基础、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四中全会与总书记视察和重要讲话精神,有效应对肺炎疫情带来的风险与挑战,严格按照"四不摘"要求,突出问题导向,落实精准方略,完善优化政策,坚持尽锐出战,落实精准方略,全面夯实"四大"保障扶贫,大力推进"八大"提升行动,健全完善"六大"工作机制,配合做好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奋力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确保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主要工作

(一)坚决打好脱贫攻坚决胜战

1.坚决打好防控疫情影响风险"阻击战"。全面排查、动态监测、有效应对疫情风险,重点排查监测疫情影响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导致脱贫人口返贫、造成边缘人口致贫等风险,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因户因人施策、确保遇困遇病遇灾不返贫不致贫。坚决贯彻落实好《中共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有效应对肺炎疫情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若干措施〉的通知》(赣市办发〔20xx〕1号)文件精神,扎实开展疫中疫后分类预警与防范,深入分析研判疫情风险新挑战,强化包村指挥长与驻村工作队驻村帮扶责任,积极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突出产业就业帮扶重点,有效应对疫情影响风险,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牵头责任领导:责任干部:各村第一书记、各村书记)

2.坚决打好全面完成脱贫任务"歼灭战"。紧盯剩余23户44人未脱贫人口,聚焦致贫主因,落实帮扶举措,彻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强化综合保障扶贫,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实行兜底保障政策,实现应保尽保;每村提取一定比例光伏扶贫收益设立深度贫困人群保障扶贫基金,发放50元-200元/人.月特困扶助保障金;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特困对象列入救助范围。通过公益性岗位、资产收益分红等途径增加弱劳力贫困家庭收入,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探索互助养老、设立孝善基金和孝老食堂等模式,创新家庭养老方式,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牵头责任领导:责任干部:各村第一书记、各村书记)

(二)全面夯实"四大"保障扶贫

1.全面夯实教育保障扶贫。持续强化义务教育"双线控辍保学责任制",全面落实教育扶贫各项资助政策,完善"困境儿童兜底保学计划",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继续加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推进教师交流轮岗和对口帮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乡村温馨校园"。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助学,资助更多贫困学生完成高等教育学业。(牵头责任领导:责任干部:各村第一书记、各村书记)

2.全面夯实健康保障扶贫。完善相关医保政策,逐渐消除贫困群体和非贫困群体两大群体医疗福利的"悬崖效应"。探索设立医疗扶贫救助基金,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为妇幼、65岁以上老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服务和慢性病综合防控,加强对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病的规范管理。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建设和医务人员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牵头责任领导:责任干部:各村第一书记、各村书记)

3.全面夯实安居保障扶贫。进一步健全圩镇集中安置点管理服务机制,完善就业培训、扶持创业、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措施,帮助贫困搬迁户稳定脱贫增收。完善农村保障房动态管理制度,对符合住房安全保障的贫困户,继续按20xx年的补助标准落实好新建、改建或维修工作,强化保障房管理使用和后续维护,引导群众按"五净一规范"要求改善居住环境,让群众住上整洁房、干净房。(牵头责任领导:责任干部:各村第一书记、各村书记)

4.全面夯实兜底保障扶贫。发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综合保障作用,全面落实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保障政策,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建立贫困家庭"三留守"关爱服务体系,落实家庭赡养、监护照料法定义务。健全落实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提高临时救助实效。积极推进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和集中照料,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帮助争取慈善捐赠和社会力量帮扶,织牢兜底保障扶贫网。(牵头责任单位:责任干部:各村第一书记、各村书记)

(三)大力推进"八大"提升行动

1.推进产业扶贫提升行动。巩固推广"五个一"机制和"一领办三参与"产业扶贫模式,谋划推进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的有效衔接。健全完善"3+X"产业发展构架,力争全乡种植烟叶1800亩以上;推广白莲良种良法技术,白莲种植面积稳定在7000亩以上,发展壮大中力专业合作社,本年度新增会员30户以上,全乡辐射发展会员100户以上,提升白莲品质,培育生态有机莲基地50亩,打造石城首个有机白莲基地,规范合作社运营管理,进一步拓宽市场渠道,力争实现合作社经济收益10万元以上,推进莲子粉、莲子露、莲子羹等白莲副产品精深加工;着力拓宽销售渠道,稳步提升白莲产业效益;推进村大棚蔬菜种植,。重点培育石城一家人脐橙合作社,引导、强化一家人脐橙合作社规范化、组织化、合作化建设,打造石城首个示范性脐橙合作社,创建标准化示范果园,力争打造100亩以上有机橙果园。因地制宜引导贫困户发展油茶、脐橙、山地鸡、土番鸭等特色种养产业。设立经营主体培育奖补基金,推进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与贫困群众建立工资性、生产性、资产性等多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打造3个以上产业发展示范基地,2个以上示范合作社,示范带动提高贫困户生产组织化水平。全面落实产业指导员制度,为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提供技术指导。加强光伏扶贫项目后期运营维护,规范收益分配。积极争资争项,扩大招商推介,做好堰塘岩开发前期规划编制,力争堰塘岩开发取得新进展。以堰塘岩为中轴,争取水南、王沙"百美村宿"计划落地实施,争取7月份举办中力合作社首届"白莲采摘节"暨"草甸烧烤节",挖掘濯龙蛇灯文化争取资金,提升濯龙蛇灯文化展馆品味,适时举行蛇灯互动表演,推出蛇灯文化产品,持续推进旅游扶贫,完善旅游景区帮带机制。创新推进电商扶贫,推动农村电商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村集体资产、集体所有土地等资产资源使用权作价入股,引导村集体发展农林产业、休闲旅游业等,力争到年底基本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户户都有增收渠道"的产业扶贫新格局。(牵头责任领导:责任干部:各村第一书记、各村书记)

2.推进就业扶贫提升行动。通过政策激励、干部引导,继续加强对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帮扶,完成900人以上转移就业、35以上车间就业、25人以上能人创业带动就业,确保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精准实施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完善乡、村两级招工信息平台,搭建招聘服务平台,实施"双向"招工计划,帮助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需求和企业用工需求实现无缝对接。加强对就业扶贫车间或企业(实体)的运营管理,让更多贫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近就业。规范公益性岗位管理,提升履职到位率及人岗匹配度,全面解决挂岗取酬、一人多岗、轮流上岗等问题。落实"雨露计划"补助政策,提升贫困群众稳岗就业增收能力。(牵头责任领导:责任干部:各村第一书记、各村书记)

3.推进消费扶贫提升行动。全面落实消费扶贫政策,实施消费扶贫促产业发展行动;组织工会、帮扶单位工会利用50%工会福利资金,采购因疫情影响滞销的扶贫产品发放给工会会员。充分发挥商会与慈善机构等社会组织的作用,通过集中采购、组织展销、开展扶贫产品专卖等方式,动员更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参与消费扶贫。(牵头责任领导:责任干部:各村第一书记、各村书记)

4.推进志智双扶提升行动。深化扶贫扶志感恩教育自立教育、自强培育、自立激励、自尊治理"四项行动"和"三讲一评颂党恩"活动,激发群众自我发展动能。健全完善农村基层自治体系,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引导贫困群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大力宣传表彰勤劳致富先进典型,开展贫困家庭星级评定,让贫困群众学有榜样、干有方向。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开展"道德讲堂""创业论坛""感恩奋进"等系列宣讲活动,增强贫困群众内在动力。结合"扶贫爱心超市""赣南新妇女运动"等评比活动,引导贫困群众主动参与产业、就业、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等。把智力扶贫、人才培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发挥产业大户、创业能人、致富带头人等头雁效应,通过"依托身边产业、遴选身边人、传授身边技术、带富身边群众"模式,提升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的能力。大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农村道德模范、最美邻里、身边好人、最美家庭等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乡风评议、弘扬道德新风。(牵头责任领导:责任干部:各村第一书记、各村书记)

5.推进创业致富带头人提升行动。开展"双培育"工作,把贫困户培育成创业致富带头人,把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成产业基地或合作社领办人;打造精品培训班,加大"走出去"教学力度,提升培育成效。打造一个以上创业致富带头人产业示范基地,提升带贫益贫效益。做好党建融合文章,把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同脱贫攻坚、基层党建紧密结合,引导优秀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加入中国共产党,把优秀创业致富带头人选入村"两委"干部队伍。(牵头责任领导:责任干部:各村第一书记、各村书记)

6.推进社会扶贫提升行动。大力宣传推广中国社会扶贫网,定期部分贫困群众的爱心需求,及时公布需求对接成功信息,拓宽爱心人士参与对接路径。引导民营企业设立的扶贫基金和慈善协会力量,通过捐赠帮扶资金、扶贫项目引进、提供对口销售渠道等方式,拓宽脱贫路径。(牵头责任领导:责任干部:各村第一书记、各村书记)

7.推进脱贫监测户与边缘户巩固提升行动。强化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动态预警监测,及时准确掌握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和变化趋势,落实针对性工作措施。重点关注脱贫监测户,建立部门联动、信息共享的机制,加大因病、因灾、因产业失败导致系统性返贫风险防控力度,主动干预,及时帮扶。摸准贫困边缘户对象,坚持因户施策、开发式扶贫、适度激励和反向约束四个原则,重点从医疗保障、产业扶持、就业扶持、金融扶持、临时救助等方面研究制定措施,实施精准帮扶,有效防止和减少致贫返贫。(牵头责任领导:责任干部:各村第一书记、各村书记)

8.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坚持监管同步,建立健全"有制度、有标准、有经费、有人员"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大力推进农村垃圾处理、厕所革命,全面完成农村改厕任务,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继续完善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一批水利水渠、绿化亮化、垃圾污水处理项目,推进村庄绿化净化美化;规划引领精致乡村建设,结合实际打造一批风景秀丽田园乡村、文化古村、休闲旅游乡村、现代宜居乡村。(牵头责任领导:责任干部:各村第一书记、各村书记)

(四)健全完善"六大"工作机制

1.健全完善组织领导机制。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制和"四不摘"要求,持续压实乡村两级扶贫责任。继续坚持定期研究调度脱贫攻坚工作机制,集中力量帮扶,凝聚合力攻坚。(牵头责任领导: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责任干部:机关全体干部,各村第一书记、各村书记、各帮扶干部)

2.健全完善驻村帮扶管理机制。强化驻村帮扶工作考核管理,提升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帮扶实效。调整工作重点,驻村工作队的重心由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向解决相对贫困问题转变。严格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日常管理,推动抓实精准扶贫、基层党建等工作。驻村帮扶单位重点协助村"两委"推进农村党建、防贫预警监测、产业就业、村集体经济壮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维护以及乡村治理等工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牵头责任领导:责任干部:各村第一书记、各村书记)

3.健全完善常态化整改机制。坚持以问题整改为抓手,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常态化开展整改"回头看",发现问题建立台账,举一反三及时整改,以强有力的整改举措稳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牵头责任领导:责任干部:各村第一书记、各村书记)

4.健全完善防致贫返贫预警机制。定期开展预警监测,建立乡村预警、部门联动、主动申请等识别渠道,及时掌握面临致贫返贫高风险因素的农户,并经乡扶贫办核查排查,建档确定防贫干预对象。通过临时救助、兜底保障、残疾人"两项补贴"、产业就业等方式,对防贫干预对象因人因户分类落实干预措施。建立健全防贫保险机制,按45元/人的标准为"非贫低收入户"与"非高标准脱贫户"人群购买防贫保险,防止因病、因灾(含意外事故)、因赔偿责任等突发事件致贫返贫,确保遇困不返贫。(牵头责任领导:责任干部:各村第一书记、各村书记)

5.健全完善定期调研督导机制。注重发挥扶贫办在脱贫攻坚中综合协调、督导参谋的职能作用,定期下到各村调研督导巩固提升工作,力促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三落实",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精准"三精准",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与住房和饮水安全有保障"三保障"全面到位。继续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保持脱贫攻坚工作在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中的权重不变。(牵头责任领导:责任干部:各村第一书记、各村书记)

6.健全完善项目后续管护机制。全面清查20xx年以来扶贫资产底数,按照到户类资金、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三类进行分类管理与确权,纳入国有资产及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系,建立资产管理台账,明晰资产管护责任、管护主体和具体责任人。建立健全扶贫资产运营定期审计评估机制,强化经营性资产风险管控。明确扶贫资产的经营权、收益权、处置权及监督权等,提高资产效益。重点强化村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后期管护,充分发挥扶贫项目效益,确保不停摆、不闲置。全面开展扶贫资金项目"回头看",确保益贫带贫绩效目标稳步达标。(牵头责任领导:责任干部:各村第一书记、各村书记)

(五)配合做好脱贫攻坚普查工作

全覆盖开展查缺补漏"回头看",边查边改、立行立改,确保已脱贫群众稳固达到脱贫标准,各项扶贫政策全面落实到位。全力配合做好脱贫攻坚普查,确保贫困群众真脱贫、脱真贫。(牵头责任领导:责任干部:各村第一书记、各村书记)

三、保障措施

(一)压实工作责任

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持续压实脱贫攻坚乡、村主体责任,挂点帮扶、驻村帮扶、结对帮扶责任,注重发挥在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中的重要作用,协同推进各项工作,不折不扣地落实好精准脱贫政策,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良好局面。(牵头责任领导:责任干部:各村第一书记、各村书记)

(二)稳定资金投入

持续加大脱贫攻坚资金投入保障力度,确保政府扶贫投入力度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重点加大非贫困村支持投入力度,把资金投入重心转向发展产业和解决脱贫监测户、贫困边缘户与相对贫困户方面。(牵头责任领导:责任干部:各村第一书记、各村书记)

(三)强化作风建设

持续开展"机关干部下基层、连心连情促脱贫",通过小组会、屋场会和户主会听取群众诉求,解决群众难题。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全面治理扶贫领域"怕慢假慵散"等的作风顽疾。注重抓早抓小,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和扶贫腐败等问题。(牵头责任领导:责任干部:各村第一书记、各村书记)

(四)加强宣传引导

把握舆论导向,全面宣传党和政府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政策举措,宣传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好的做法经验。加大舆情监督,建立舆情负面应对制度。认真总结和宣传各村、各驻村工作队在脱贫退出巩固提升方面的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着力宣传表彰一批、推荐一批脱贫攻坚实绩突出的干部,为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营造良好氛围。(牵头责任领导:责任干部:各村第一书记、各村书记)

范文资料:冰雪运动会实施方案例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冰雪运动发展的意见》和全省加快冰雪运动发展推进会议精神,促进我县群众冰雪运动发展,决定举办"全城热练"20xx年青少年冰雪运动会,为确保比赛顺利进行,特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发展冰雪运动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实现"到20xx年全省参与冰雪运动群众达到3000万人"目标,加快推进冰雪运动普及发展。

二、运动会主题

燃冰雪激情,展运动风采

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教育局

协办单位:卫生健康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广播电视台

为确保运动会圆满成功,成立赛事组委会,下设综合协调组、后勤保障组、医疗救护组、宣传报道组和裁判组等五个工作小组。

四、活动安排

(一)展示和培训

1.活动内容:冰壶球展示赛

时间:

地点:湿地公园下沉广场

参加人员:县轮滑协会、冰雪运动协会会员

2.活动内容:冰壶球培训

时间:

地点:湿地公园下沉广场

参加人员:县轮滑协会、冰雪运动协会会员

参加人员:县轮滑协会、冰雪运动协会会员及全县群众

(二)竞赛单元

1.青少年组暨中小学生轮滑

时间:

地点:初级中学南校区

竞赛项目:100米个人轮滑竞速赛;200米个人轮滑竞速赛

参加人员:全县各中小学校在校生

2.冰壶比赛

时间:

地点:初级中学南校区

竞赛项目:冰壶球团体对抗赛

参加人员:全县各中小学校在校生代表队12只

3.社会组冰壶球职工团队赛

时间:

地点:湿地公园下沉广场

竞赛项目:冰壶球职工团队赛

参加人员:县直各单位职工

4.社会组冰壶球大众赛

时间:

地点:湿地公园下沉广场

竞赛项目:冰壶球职工团队赛

参加人员:全县健身群众

五、工作保障

(一)提高认识,强化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举办冰雪运动会对推进我县冰雪运动普及发展的重要意义,要根据本方案将任务落实到人、落实到位。

(二)通力协作,统筹推进。各有关部门要勤沟通、多协调,建立顺畅有序的工作协作机制,互相配合,统筹推进各项筹备和组织工作。

(三)强化保障,做好服务。各部门要围绕运动会做好保障和服务工作,确保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能有效衔接、顺利推进,确保运动会办得圆满、成功、精彩。

规范停车场管理工作方案分享


为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从根本上依法解决停车场审批程序不规范、管理职责不明晰、停车难、收费乱,特别是违法违规占用公共资源等系列问题,按照《市规范停车场管理工作方案》基本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全面摸清停车场(泊位)底数,全面排查整治管理领域违法违规问题,严肃查处占用公共资源违纪违法行为,解决管理领域的“微腐败”、群众关心的不公平、不公正问题,加强执行规划、建设、管理法律法规,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有效满足合理停车需求,加快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增强城市综合竟争力,为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美丽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解决停车难问题。坚持统筹人、车停车场、停车环境四个要素,注重群众出行体验,增设免费停车场(泊位),减少占用公共资源收费停车场设置。疏管结合,着力解决停车难点痛点,打造与建设美丽相适应、人民群众满意的停车管理格局。

(二)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共治。加强顶层设计,坚持政府统筹协调、部门密切配合、社区深度参与、社会协作共治,加快完善管理制度,明晰管理职责,实现高效统一的停车场管理体系。

(三)坚持问题导向,打击规范并重。对乱收费、“微腐败”监管缺位等重点问题实行“零容忍”,建立健全执法联动机制,既要对违法设置、违规收费等问题依法加大打击力度,又要严肃惩处背后存在的利益链条等违法违规违纪行为,建立停车场规划、建设、设置、审批、收费和监督管理新机制。

(四)坚持目标导向,实施规建统筹。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区分基本停车需求和出行停车需求,严格执行停车配建标准,合理规划城市停车设施。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提高城市停车设施有效供给能力和管理水平,推进停车资源开放共享,发挥停车设施效能。

(五)坚持分类施策,提升管理效能。创新管理体制机制,落实属地政府主体责任,从解决制约停车管理深层次问题入手,明确停车管理主体和设施建设运主体权责,挖掘停车资源潜力,最大限度破解停车难题。推进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提升城市停车设施智能化服务水平,构建规范高效的停车管理新模式。

三、任务措施

(一)全面摸排停车场设置情况(7月底完成)

一是对城市建成区范围内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设置的泊位(含非机动车)进行全面梳理筛查,建立台账。(责任单位:市公安交警大队)

二是街道办负责组织社区对建成区内公共停车场、专用停车场、临时停车场进行摸排统计,梳理汇总后报市公安交警大队,公安交警大队负责上报市规范停车场管理办公室。(责任单位:市公安交警大队、长寿街道)

(二)全面清理规范占用公共资源设置的停车场(8月底完成)

一是清理规范占用道路设置的停车泊位。根据道路通行和停车需求情况,统一规划、科学调整路内停车泊位设置,在不影响行人通行的条件下,由公安交管部门统一施划。(责任单位:市公安交警大队)

二是对私有产权停车场部分占用公共资源的(跨越道路红置线、占用广场、绿地等),清退占用公共资源停车泊位;原规划为停车场的要重新科学调整停车位设置,原规划为绿地、广场的要限期恢复原功能。(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三是机关、事业单位所属门前广场、空地设置的停车场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错时对外开放,实行免费停车。(责任单位:各机关、事业单位和产权单位)

(三)依法依规整治停车管理领域突出问题(待《市停车场管理办法》制定实施后,依据部门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9月底完成)

一是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1.依法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经营或私自圈地设置停车场收取停车费、侵占公共场所违规设置私人停车位(场)。

2.依法严厉打击不按规定标准收费、不开具正规收费票据、不按规定程序确定收费标准、收费标准不合理、未在明显位置公示法定收费信息、收费停车场未按规定程序审批和向社会公告等违法行为。

3.依纪严肃查处停车费未依法纳入监管、被截留挪用或违规支出使用、不符合设置标准停车场违规审批备案、未按照规定程序确定停车场经营管理单位、利用停车场审批职权谋取私利等问题。

二是加强停车场运营监督管理。全面解决违规低价出租、出让、转分包占用公共资源停车场,非公共资源设置收费不合规等问题。各相关部门依据法定职责,加强对停车场设置、备案、收费、公示等方面监督管理,确保依法规范运营。

三是大力整治配建停车场违规挪用问题。对规划配建停车场擅自停止使用、改变使用性质、用途或者缩减停车泊位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全面排查,建立台账;挪作他用的,责令限期整改恢复功能;不能恢复的,按照“占一还一”的原则补建停车设施。

(四)提高资源利用率,有效增加停车泊位

一是深挖资源提高停车供给。

1.在保障道路安全通行前提下,科学划定允许市民在夜间停车的路段、时段,合理利用道路资源解城市小区居民夜间停车需求。

2.推动老旧小区和有条件的单位安装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

3.单位、居民住宅区闲置的土地,广场、公园绿地等场所的地下空间,可以采用市场化方式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

4.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将自用停车场或者停车位向社会开放,实行错时共享停车。

5.鼓励大型商业设施停车场在闭店后,以非定时价格对社会车辆开放。

(责任单位:市公安交警大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人防办、市发展改革局)

二是继续推进建设新停车场(泊位)。在严格按规划设计建设停车场(泊位)基础上,以城区和重点区域为主,将边角余地及暂未出让储备地块、现有停车场挖潜改造,选择部分尚未建设的规划绿地地下空间作为补充,在停车矛盾突出的重点区域增设地下或立体停车位。(责任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卫生健康局、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市人防办)

(五)建立健全停车管理长效机制

一是编制完善停车规划。坚持“建筑配建停车为主、路外公共停车为辅、道路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原则,对标对表国内先进城市,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完善停车场规划编制工作。(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xx年8月底前完成)

二是停车场设置实行统一审批。在满足规划前置条件基础上,涉及固定资产投资的停车场由行政审批部门审批,其他停车场由公安交管部门审批。(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公安交警大队)

三是规范停车场收费管理。对占用公共资源的停车场,由市政府国有独资公司管理运营,收费全部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定期向社会公示收支情况。(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交通局)

四、强化保障措施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停车场管理、严厉打击停车管理领域违法违规问题,是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行动,是保障群众合法权益、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提高站位,统筹安排,压实责任,坚决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二)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市规范停车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相关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纪委监委、市政府督查室、市公安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部门及长寿街道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公安局。

(三)压实属地责任。市直相关部门和长寿街道要成立工作机构,保障人员力量,制定专项子方案,主要负责同志亲自上手、负总责,分管负责同志抓具体、负责推进落实,进步明确职责任务、工作举措、时间节点,一环扣一环抓好落实,一招跟一招狠抓推进,形成有力有序、高质高效的责任体系和运行机制。

(四)放宽市场准入。培育公平开放的停车市场环境,消除市场壁垒和障碍,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全面参与停车设施建设、装备研发、产品供应、设施维保、运营管理和信息系统建设。允许中小微企业和个人申请投资运营公共停车设施。

(五)严肃工作纪律。市政府督查室要对停车场规范管理工作,全程督办落实,持续踪效,督促各责任单位严格按照方案要求逐条逐项抓好落实。对工作不落实、责任不到位甚至推诿扯皮、影响工作开展的,依规依纪严肃追责问责。

文章来源:http://m.03kkk.com/shishifangan/541.html

上一篇:方案范文: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农村公路普查工作方案分享

下一篇:【荐】全县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实施方案大全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