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思考方案网

【荐】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实施方案模板

2022-01-03
实施方案

在我们不知道工作该如何实施时,我们必须从多个角度考虑制定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的制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写好一篇实施方案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荐】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实施方案模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为做好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实施工作,按照国家心血管病项目办《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技术方案》、省卫健委和市卫健委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和综合干预项目,探索建立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领导,疾控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负责,防治结合的心脑血管疾病筛查、监测与干预体系,实现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具体任务包括:

(一)初筛调查。按项目要求,全县完成2000人筛查任务,筛出高危对象500人。

(二)高危对象干预和短期随访。对筛出的500名高危人群进行高危干预;高危干预完成3个月后,对全部高危对象进行一次短期随访,随访率≥95%。

(三)长期随访。对20xx年、20xx年、20xx年筛查的高危人群进行长期随访,随访率≥85%。

(四)发病监测。开展心脑血管病急性事件回顾调查,建立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与登记报告系统,掌握心血管病流行态势。

(五)慢病防控能力建设。完善疾控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负责,防治结合的心血管病筛查、监测与干预体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断、治疗与随访管理水平。

二、项目范围

我县确定心血管病高危筛查项目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心卫生院、镇卫生院、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共同完成初筛、短随、长随等工作,要尽量选择人口流动性较小的社区(村)开展工作,以保持目标人群稳定性。

三、项目内容与流程

(一)初筛对象选择。

1.初筛对象入选标准。应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标准:

(1)年龄在35-75岁居民(1946年1月1日至1986年12月31日之间出生)。

(2)项目点常住居民(筛查前12个月内在项目点居住6个月以上)。

(3)自愿参加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2.目标人群的确定。根据省项目方案要求,我省初筛人群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保证90%以上的35-75岁居民能够被纳入。达不到上述要求的,需对漏查的居民进行补查并逐一说明。为此在选择目标人群时,具体要求如下:

(1)中心卫生院和镇卫生院分别从服务辖区内选取约2000人作为初筛对象并采集到初筛花名册,为减少调查对象的失访率,初筛对象应选择居住稳定的常住居民,花名册的采集必须严格,无论通过何种途径收集到的花名册,上报前要由村医或者村里工作人员核实,将户籍在但长期不在家或者搬至他处的人员剔除。

(2)初筛尽可能集中在其中几个村进行,也就是说将一个村的能够调查到的适龄人群调查完毕后再进行下一个村的调查。

(3)筛查对象性别和年龄的分布应与本地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相近。

(二)筛查流程。

1.初筛人群摸底调查。从当地公安机关户籍部门或选定村(居)花名册登记的居民获得目标人群总人口及结构的详细信息,建立待筛查调查对象的详细人口档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辖区内所有35-75岁的当地居民组成筛查人群。

2.初筛调查。对筛查对象进行血压测量、身高、体重、腰围测量以及空腹指尖血快速血糖、血脂检测。然后,通过初步询问心血管健康状况,收集心血管病风险评估所要求的危险因素(吸烟、饮酒等生活方式,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病等疾病史、用药史、家族史等)项目数据采集系统将根据初筛采集信息自动判断筛查对象是否为心血管病高危对象。符合以下三条标准中的一条即可判断为心血管病高危对象。

(1)疾病史(符合以下四条中的一条即可)。心肌梗死、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缺血型脑卒中或出血型脑卒中。

(2)血压和血脂(符合以下三条中的一条即可)。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100mmH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60mg/dL(4.1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3)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评估。根据20xx年世界卫生组织的《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中的风险评估预测图,对全部筛查对象进行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如果筛查对象10年心血管病患病风险≥20%,则判定为高危对象。评估基于以下指标:年龄、性别、收缩压(测量两次,取其平均值,单位:mmHg)、目前是否吸烟(所有吸烟者或在评估前一年内戒烟者都视为吸烟者)、有无糖尿病(既往诊断糖尿病、服用降血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者)、血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单位:mmol/L)。

3.高危对象调查。对初筛发现的高危对象进行心血管健康状况详细询问(包括吸烟、饮酒、体力活动、膳食情况等生活方式,疾病史,家族史,女性月经史以及生活质量评估等)。同时,还需进行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心脏超声和颈动脉超声检查,旨在进一步了解高危个体的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及疾病特征。最后依据疾病防治指南,对高危对象提供规范干预建议。

(三)人群干预

1.非高危对象干预。根据筛查对象个体情况,结合减盐防控高血压干预,对非心血管病高危对象发放《健康手册》,并提供个性化生活方式干预建议。

2.高危对象干预。对所有高危对象发放《健康手册》,并对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疾病的高危对象,提供个体化的血压、血脂及血糖干预控制建议;经高危对象筛查发现的疑似心血管病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建议到医院进行进一步诊治。对既往已患心血管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及脑卒中等)的高危对象,提供个体化的药物治疗及康复建议。

(四)高危对象短期随访管理

高危对象调查及干预完成3个月后,对全部高危对象进行短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心血管健康状况评估,血压、体重测量,空腹指尖血快速血糖、血脂检查,临床结局事件的支持性文件收集(收集过去3个月内住院或死亡病例的病案首页、出院小结、死亡证明等临床终点事件信息文件)。心血管健康状况评估包括高危对象存活状态、随访期间患者及住院情况、用药情况等。同时,再次向高危对象提供针对性的干预建议,进一步改进心血管病防治措施,持续实施规范化干预管理。

(五)长期随访管理

全部高危对象将纳入项目的长期随访管理,每年对全部高危对象进行随访,为保证超声检查结果具有可比性,超声检查项目应在同一家项目承担单位完成。长期随访旨在了解高危对象的发病、预后以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控制情况等,为进一步评估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及干预适宜技术提供数据支持。为优化资源配置,关注重点人群,提高干预管理质量,20xx年度将继续调整随访频率和方式,将高危对象根据分层进行随访管理。分为极高危对象、中高危对象和特殊对象三类。项目工作人员提前从国家项目办获得随访名单,根据随访名单推荐的随访方式进行随访。

高危对象分层定义如下:

极高危对象:筛查当年因心血管病疾病史或世界卫生组织十年心血管病患病风险评分≥20%被判定的高危对象。

中高危对象:筛查当年因高血压或血脂异常被判定的高危对象。

特殊对象:根据筛查对象家庭成员存在心血管病疾病史、治疗史、罕见家族遗传病特殊体征或长寿等情况判定的特殊对象。

长期随访内容包括:体格检查(血压、身高、体重、腰围);颈动脉超声检查;心电图;实验室检查:包括尿常规(尿蛋白、葡萄糖、潜血和酮体)和血生化检查(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尿素氮、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超敏C反应蛋白);心血管健康状况随访调查和干预:调查死亡和心血管病等发病情况,心血管病二级预防用药情况,吸烟、饮酒、体力活动、膳食情况等,并向高危对象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指导;临床结局事件的支持性文件收集:收集过去一年内住院及死亡病例的临床结局事件的支持性文件。

(六)信息管理与质控

筛查单位在筛查当天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调查问卷等数据录入至数据采集系统中,通过U盘将数据汇总至与项目专用服务器连接的计算机。

四、资金使用安排

经县心血管项目领导小组及质控组考核达到项目要求,拨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心卫生院、镇卫生院初筛及短随工作经费,中心卫生院、镇卫生院、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随工作相应经费。疾控中心负责制定组织管理、技术培训、质控、督导及材料印刷、项目具体实施方案,做好项目高危人群初筛和干预随访工作,中心卫生院、镇卫生院、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要完成宣传动员、组织管理以及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心脏彩超、颈动脉彩超、心电图检查,同时完成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筛查与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以及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县卫健局负责全县项目工作的组织领导。县项目管理办公室设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我县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成立县质控专家组,负责项目质量控制。

县疾控中心负责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工作的组织实施,选定初筛目标人群,收集和分析项目数据;组织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高危人群初筛,做好随访管理工作;建立当地心脑血管疾病监测系统;开展人群健康教育。同时,协助县卫生健康局完成各项目点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工作的组织,项目进度、质量、数据及经费分配和使用情况的上报。

县人民医院作为县级质控及技术支持医院,负责项目相关临床检查的技术支持及质量控制,协助县项目办开展项目技术培训及考核等,同时承担对疑难复杂个体的心脏和血管超声等特殊检查工作。

(二)做好项目宣传动员,确保群众受益。针对项目重点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宣传方式,进行心血管防治知识和早期筛要意义的宣传,使群众了解筛查的时间、地点、方法和流程等。对项目筛查发现的患者,给予费用减免等优惠措施,确保应治尽治,提高群众参与筛查的积极性。

(三)加强技术支持与督导考评。成立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村医生等相关专业的骨干人员组成的工作队,承担项目的具体实施,其中超声检测人员应具备5年以上心血管超声工作经验。建立项目培训考核制度,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项目相关技术工作。要实行责任制,明确职责任务,制定考核指标体系,分阶段、有步骤地组织开展督导检查和项目评估。

六、工作进度安排

项目组计划于20xx年8月1日至9月1日完成2000人初筛,20xx年8月2日至9月10日完成高危调查工作,20xx年9月20日至20xx年12月31日完成长随工作,20xx年2月1日至3月11日完成短随工作。八期项目预计在初筛、高危调查、短随、长随期间各安排一次考核。

03kKK.Com延伸阅读

精选:全市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模板


为贯彻落实《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切实解决我市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有效遏制艾滋病经性传播,持续保持全市艾滋病疫情低流行态势,按照《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xx-20xx年)》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和健康战略,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充分发挥部门工作优势,动员全社会力量,进一步巩固现有防控成果,以遏制艾滋病经性传播为重点,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进一步突出重点人群和重点区域,坚持创新引领,全面落实综合性防控措施,遏制艾滋病经性传播上升趋势,切实保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具体工作目标

全面完成《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xx-20xx年)》目标任务,努力实现"三个90%"。即:诊断发现并知晓自身感染状况的感染者和病人比例达到90%以上,符合治疗条件的感染者和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达90%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和病人治疗成功率达90%以上。增强社会群体艾滋病防治意识,最大限度发现和治疗艾滋病感染者,将艾滋病疫情持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

二、以六大工程为核心,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一)落实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卫健委牵头,宣传、网信、工信、广电、民政等部门分别负责)

1.强化个人健康责任意识,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宣传,积极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根据老年人、青年人、流动人口、孕产妇等重点人群和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特点,开发制作短视频、动画、漫画和案例为主的艾滋病危害、警示性教育宣传材料,同时倡导社会关爱艾滋病感染者,反对歧视。

2.加强公共场所和流动人口宣传,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通过播放公益视频、开设宣传栏、张贴宣传画、提供现场咨询服务等形式,在流动人口、外出务工人员等相关服务对象集中活动区域,不间断的开展经常性艾滋病防治宣传。海关、民政等部门在口岸、用工单位、居住社区等流动人员密集场所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宣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将艾滋病防治宣传纳入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培训内容。

3.以社区为中心开展老年人宣传教育,老年人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卫生健康等部门采取适合老年人的方式,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敬老爱老等活动,深入社区等老年人活动场所,加强对老年人的情感关怀和心理沟通,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社区优势和作用,丰富老年人业余生活,每年至少开展2次艾滋病防治宣传。

4.深入开展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的健康教育,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各医疗机构要进一步扩大主动提供HIV检测咨询服务,对到皮肤性病科、肛肠科、泌尿外科、妇产科等就诊者、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吸毒人员、与高危人群有性关系者等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主动开展检测,并突出病症、危害性和有效防治措施等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警示性教育和法制宣传。并通过12320公共卫生服务热线和微信公众号解答咨询问题。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优势作用,精准开展相关高危人群的宣传和HIV快速检测,做到早检测、早发现、早治疗。

5.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优势作用,做好广泛性和集中性宣传。宣传、网信、工信、广电等部门要进一步协调、督促电视、电台、报纸等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加大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等公益宣传力度,并通过广告、讲座、专刊等形式,不断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提高公众防范意识。注重利用新媒体平台,积极推送宣传教育信息。市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要充分利用世界艾滋病日、国际禁毒日等重要节点,围绕宣传主题认真制定方案,组织做好艾滋病防治集中宣传活动。

6.不断提升防治宣传技术水平。认真落实全市艾滋病疫情定期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艾滋病防治工作进展情况。卫生健康部门要制作一批精品宣传教育材料,为各级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相关部门积极提供技术支持。各部门要进一步创新宣传教育方式,积极探索利用大数据信息、人工智能技术判断艾滋病防治重点人群和对象,利用微信、手机APP等互联网技术精准推送防治信息。

(二)落实艾滋病综合干预工程(卫健委牵头、公安、司法行政、民政、财政等部门分别负责)

1.大力推广使用安全套。卫生健康等部门落实定期免费向艾滋病感染者发放安全套措施,在流动人口集中区域增设安全套销售点或自动发售装置。督促宾馆、酒店等公共场所全面落实摆放安全套的有关规定,实现安全套摆放全覆盖。各县区高危干预工作队有针对性的开展干预活动,积极推广安全套使用。

2.加强综合干预服务。各县区高危干预工作队要继续坚持综合干预"三个一"方针(年初一次高危人群基线调查、每月1轮次场所干预覆盖、每个场所至少发展培训1名同伴教育员),进一步摸清辖区内高危人群类别、分布和数量,制定年度综合干预工作方案。各级卫生健康部门统筹协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对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安全套推广、动员检测、抗病毒治疗转介等综合干预工作,发挥"互联网+"作用,开展线上线下综合干预,努力降低传播风险,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减少10%以上,其他性传播危险行为人群感染率控制在0.5%以下。

3.强化药物维持治疗工作管理。公安、司法行政、卫生健康部门建立健全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和维持治疗衔接工作机制,将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作为依法处置和管理吸毒人员的重要措施,纳入禁毒工作监测和艾滋病防治工作考评内容。参加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人员艾滋病年新发感染率控制在0.3%以下。

4.加强性病患者、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管理。对艾滋病感染者、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人员、自愿咨询检测人员开展性病筛查,并对性病患者进行规范治疗。各级医疗机构要按照知情不拒绝原则,对性病就诊者主动开展艾滋病检测咨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切实提高首次随访工作质量,并做好阳性结果告知、配偶或有性关系者的检测等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强化对感染者和病人的心理支持、行为干预及检测、医学咨询、法律教育和抗病毒治疗转介等工作。建立健全感染者和病人流出地、流入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转介机制,做好流动感染者和病人随访服务。夫妻一方感染艾滋病家庭的配偶传播率下降到1%以下,艾滋病感染者权利义务知晓率达95%以上。

5.支持社会组织开展干预工作。有条件的民政、财政、卫生健康等部门要加强孵化基地建设,优先孵化培育符合登记条件能够提供艾滋病防治的社会组织。加强对社会组织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支持其完善自身建设。利用和引导社会组织申请艾滋病防治基金和各地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干预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要加强项目的审核和验收,确保依法、科学、规范地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

(三)落实艾滋病扩大检测和治疗工程(卫健委牵头,市场监管、公安、司法行政、海关等分别负责)

1.扩大艾滋病检测覆盖面。各医疗机构要切实发挥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网络作用,及时向社会更新艾滋病检测机构信息,进一步提升检测服务可及性和时效性。医疗机构要按照"知情不拒绝"原则,在皮肤性病科、肛肠科、泌尿外科等重点科室为就诊者主动提供艾滋病和性病检测咨询服务。充分发挥互联网+检测以及社会组织等作用,开展针对性动员检测,提高失足妇女、性病病人、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等易感染艾滋病行为人群的自我检测意识,提供快速检测、网络预约检测、转介检测,变"要我检测"为"我要检测",有效提高检测效率。探索将艾滋病、性病检测咨询纳入婚前自愿医学检查和重点公共场所服务人员健康体检及社会体检机构的个人健康体检内容,强化个人隐私保护。对HIV阳性感染者进行面对面结果告知,明确责任与权利,督促其及时将感染状况告知其配偶或有性关系者并主动采取预防措施。血站要继续巩固临床用血艾滋病病毒核酸检测全覆盖工作,强化质量控制。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部门制定艾滋病自测试剂审查指导原则和销售监管相关政策,推动自我检测。各地监管场所和有条件的海关要具备艾滋病检测条件。诊断发现并知晓自身感染状况的感染者比例达90%以上。

2.加强筛查实验室网络建设和管理。继续促进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建设。推动妇幼保健机构、社区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艾滋病快速检测点的HIV检测。各级卫生健康委要强化对辖区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快速检测点的日常监管,做好质量控制、人员培训和监督检查等工作。全市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实和检测点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全市筛查实验室的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

3.扩大抗病毒治疗覆盖率。符合治疗条件的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要达到90%以上。市第三医院要加强科室、人员、实验室等抗病毒治疗能力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优化艾滋病检测、咨询、诊断、治疗等"一站式"工作流程。强化医疗机构首诊负责制,对确诊的艾滋病感染者及时转介到定点医院。落实"发现即治"抗病毒治疗策略,积极动员新发现感染者及早开展抗病毒治疗。各县区疾控部门要发挥地域优势,深入开展既往未治感染者和脱失感染者咨询、动员工作,努力提高治疗覆盖率。要为监管场所内符合条件的感染者和病人提供规范化治疗。采取有效措施将自费治疗的感染者和病人纳入管理服务范围。继续做好艾滋病感染者的结核病筛查,

4.做好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教育工作,进一步提升抗病毒治疗成功率。市第三医院要按照要求对每例治疗病例建立规范详实电子档案,实时掌握病例治疗、检测、病情变化等各类信息。为需要换用二线药物的病人尽快更换药物,同时做好副反应处置等服务,确保抗病毒治疗高质量实施。按要求及时完成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和病人病毒载量检测和耐药检测的采样及送样工作,各县区疾控中心要在转介治疗前,对实施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和病人开展服药依从性教育。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治疗成功率达90%以上。

(四)实施预防艾滋病社会综合治理工程(政法委牵头,公安、司法行政、宣传、网信、工信、卫生健康等部门分别负责)

1.依法做好相关领域社会管理。政法委组织协调、推动和督促有关部门开展艾滋病相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妥善应对艾滋病相关重大突发事件。公安等部门结合专项行动,加强对娱乐服务场所监督管理,严厉打击涉黄等违法犯罪活动,依法从重打击处理涉及艾滋病传播危险的相关违法犯罪行为,依法责令相关经营场所停业整顿直至吊销证照,对涉嫌故意传播艾滋病的案件要及时依法立案侦查。公安、司法行政、卫生健康等部门对抓获的、聚众淫乱、吸毒贩毒人员进行艾滋病检测,对检测发现的感染者加强重点管理并及时开展抗病毒治疗。

2.加强合成等物质管控。市场监管、公安、卫生健康等部门密切监测药物滥用情况,依法查处危害健康的非法催情剂等,及时将易促进艾滋病传播的滥用物质纳入管控范围,依法加大打击力度。

3.加强不法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清理。宣传、网信、工业和信息化、公安等部门加强社交媒体、网络平台和社交软件的监管,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属地管理和全流程管理,督促相关企业将监管措施落实到位,配合卫生健康部门艾滋病风险提示和健康教育信息。结合"净网20xx"等专项行动,依法清理和打击传播色情信息、从事色情和交易的社交媒体、网络平台和个人,维护网络传播秩序。

(五)落实消除艾滋病母婴传播工程(卫健委负责)

1.落实预防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卫生健康部门要加强对感染艾滋病育龄妇女的健康管理和指导,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及时发现孕情并在孕妇首次接受孕产期保健时进行艾滋病筛查,尽早纳入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鼓励各地在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开展艾滋病检测咨询。对检测发现阳性的孕妇尽早明确感染状况,对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规范实施抗病毒治疗,加强感染艾滋病孕产妇病毒载量检测、暴露儿童早期诊断检测和随访工作。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抗艾滋病病毒用药率均达到90%以上,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到4%以下。

2.提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服务水平。卫生健康部门要制订辖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流程图,明确各环节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加强质量控制。医疗卫生机构要优化孕产妇和暴露儿童艾滋病检测流程,建立临产妇艾滋病检测绿色通道。完善预防母婴传播信息收集管理与随访制度,加强信息的分析利用。

3.逐步开展消除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根据国家消除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部署安排,逐步开展消除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以消除为目标,分析差距,改进工作,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率。

(六)落实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工程(教育局牵头,卫健委协同配合)

1.加强卫生健康部门和教育部门间的协同合作,协同推进学生艾滋病防控工作。卫生健康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认真落实学校艾滋病疫情通报制度和定期会商机制,每年3月、9月通报高校艾滋病疫情。将学校落实预防艾滋病教育情况纳入教育和卫生工作检查、考核内容。普通高等学校、职业院校成立由校领导牵头的艾滋病防控领导小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学校开展预防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教育部门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卫生健康部门要协助教育部门做好预防艾滋病教育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2.深入开展校园内宣传教育及干预工作。加强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的性健康和预防艾滋病教育,开展性道德、性责任、拒绝不安全性行为、拒绝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学生志愿者等作用,开展预防艾滋病、禁毒、性与生殖健康等综合知识教育。利用学校医务室、心理辅导室开展性生理、性心理咨询服务。因地制宜设立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快检点、自助检测材料和安全套自动售卖设施,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教育和综合干预。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5%以上。

3.落实校园内艾滋病防治知识教学任务。确保落实初中学段6课时、高中学段4课时的预防艾滋病教育时间。普通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在新生入学体检中发放预防艾滋病教育处方,落实新生开学季和每学年至少1课时的艾滋病防控专题教育讲座。普通高等学校充分发挥在线开发课程作用,鼓励将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跨校学分课程等纳入教学内容。加强外国留学生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职责落实。各县区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负总责,进一步完善联防联控机制,落实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综合协调和督办作用。上述六项工程的牵头部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考评方案,各参与部门要将艾滋病防治纳入本部门、本系统日常工作,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建立考核制度。

(二)加强队伍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卫生健康等部门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血站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和队伍建设。各级财政、卫生健康等部门通过中央转移支付重大传染病防控艾滋病防治项目和地方卫生投入,保障实施方案所需必要经费,根据实际需求加大投入力度。发动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提供资金和物质支持。

(三)加强重点地区防治,创新能力提升县工作模式。各级财政、卫生健康等部门将艾滋病防治与健康扶贫结合起来,对贫困地区从人、财、物、政策和技术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做好艾滋病防治能力提升县创建工作,创新管理机制和工作模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加强科研创新,提升防治能力。科技、卫生健康等部门鼓励和支持源头创新,积极推动新型艾滋病预防技术的研发,开展中西医协同治疗创新研究,重点支持针对性传播的艾滋病流行规律、新发感染、预防策略、社会文化、效果评估和成本效益等研究,促进成果转化及推广。

(五)加强督查考核,严格责任追究。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督查考核工作机制,并将督查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严肃问责。市防艾办将根据统一安排部署,于20xx年底组织开展终期评估。各县区、各部门可参照本实施方案,结合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

精彩方案:易地搬迁群众社会救助排查实施方案


易地搬迁群众社会救助排查实施方案

根据《自治区民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社会救助排查工作的通知》(民函〔20xx〕426号)精神,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按照区民政局的工作部署,我镇决定对全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特别是迁入地为城镇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社会救助工作开展一次大排查,为使排查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等有关加强社会救助工作要求,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等11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力度的指导意见》(发改振兴〔20xx〕1156号)、《壮族自治区最低生活保障办法》(自治区人民政府令133号)和《壮族自治区最低生活保障审核认定操作规程》(桂民规〔20xx〕6号)等文件要求,对我镇易地搬迁群众全面开展大排查,精准识别对象类型,切实将符合条件的纳入低保等救助范围,特别是迁入城镇实际居住满一年符合城市低保条件的易地扶贫搬迁困难群众全部纳入城市低保范围,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困难群众搬得出、住得下、过得好。

二、基本情况

我镇易地搬迁群众共73户,其中城南老乡家园18户、蒙村安置点55户。城南老乡家园涉及四个村委,分别是歌朗(10户)、(4户)、(2户)、(2户);安置点涉及9个村委(社区),分别是(12户)、(11户)、(8户)、(8户)、(5户)、(3户)、(2户)、(1户)、社区(5户)。

三、工作措施

(一)深化政策宣传,提高政策知晓率。结合贯彻落实《市区民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低保政策宣传解读工作的通知》,充分利用广播、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大力宣传社会救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和工作成效,特别是采取口头宣讲、发放低保政策告知书、制作宣传板报等多种形式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社会救助政策宣传力度,特别是对易地搬迁对象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申请城市低保、什么条件下继续享受农村低保进行重点宣传解读,让群众对可以享受的政策明明白白、心中有数,积极参与配合救助工作。并通过讲好救助兜底保障故事,展示社会救助工作成效,树立兜底保障衔接乡村振兴正面观感,引导群众感党恩、跟党走。

(二)全面入户排查,精准识别救助对象。组织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蒙村社区工作人员、涉及迁出村委干部、帮扶干部等对易地扶贫安置点的群众全面开展入户摸底大排查,核实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家庭生活困难情况、享受救助政策情况、搬迁居住城镇的实际时间、旧房拆除情况等实际情况,并按以下不同类型进行分类登记:一是纳入农村低保搬迁对象符合转为城市低保的;二是符合继续保留农村低保或城市低保的;三是符合新纳入城市低保或农村低保的;四是符合临时救助的;五是符合纳入城乡特困救助供养的;六是不再符合低保条件的。排查出来后将对象分别建立工作台账,按照不同类别引导他们申请相应的救助。

(三)规范操作程序,加大救助保障力度。针对排查出来的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按程序针对不同类型对象分别予以精准救助:一是对于在迁入城镇已居住满一年的农村低保对象,符合城市低保条件的按规定转为城市低保;二是对于不在安置地经常居住的,旧房未拆的,对其宣讲政策,告知其居住达一定期限后符合条件的申请城市低保;三是对于迁入城镇后仍有承包土地、参与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的对象,对其宣讲政策,符合农村低保的继续保留农村低保待遇;四是对于因疫情导致产业就业受影响的对象,遭遇突发性生活困难的对象,建档立卡边缘户、监测户,以及因病、因残、因灾、因学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对象等,符合条件而未纳入救助范围的,要及时纳入救助范围,符合城市低保条件的纳入城市低保,符合城市特困救助供养条件的纳入城市特困救助供养,符合临时救助的纳入临时救助范围;五是对于因生活条件改善等原因不再符合低保等救助条件的,按程序退出救助范围。在审核认定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入户核查、在安置点公示、开展经济状况核对、长期公示等规范程序操作,做到“三个严禁”:严禁不经过规定程序直接把对象纳入低保范围、严禁为了完成任务将不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低保范围、严禁发生“人情保”“关系保”等违规现象。

(四)完善工作台账资料。按照一户一档的规范要求进一步健全易地扶贫搬迁困难群众享受救助政策工作台账资料,及时将易地扶贫搬迁困难群众享受低保等救助信息及相关审核认定材料上传社会救助信息管理系统。

四、工作步骤

(一)积极开展动员部署(20xx年4月1日—6日)。成立工作专班,认真组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大排查工作。工作专班由分管领导、蒙村社区挂点领导干部、民政办、蒙村社区干部、涉及迁出村委干部组成。20xx年4月6日前制定蒙村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大排查工作实施方案,并报区民政局备案。

(二)认真开展入户排查(20xx年4月7日—15日)。组织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民政办、蒙村社区工作人员、涉及迁出地村委干部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逐户摸排,掌握搬迁群众个案情况和救助需求,填写《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社会救助入户排查表》并上传社会救助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分类对象任务台账,填写《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社会救助入户排查情况汇总表》并上传区社会救助Q群。与河西街道共同做好城南老乡家园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社会救助工作,在过渡期间,原则由迁入地河西街道办事处受理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救助申请、救助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我镇协助做好新申请对象的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救助对象动态管理等,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困难群众能够及时享受相应的救助待遇。

(三)严格抓好政策落实(20xx年4月16日—30日)。结合我镇实际,对纳入任务台账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符合相应救助条件的按规定程序落实救助政策。符合城市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以及其他民政救助政策的,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并及时发放救助金,确保符合救助条件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全部救助到位。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协调解决推进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与扶贫、移民(易安管理部门)联系沟通,争取相关部门协助配合开展救助工作;要强化责任担当,切实做到“四个百分百”:易地扶贫搬迁困难群众政策宣传100%;迁入城镇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困难群众入户排查100%;原享受农村低保的对象符合条件的转为城市低保100%;新申请符合条件的纳入相应救助范围100%。

(二)加强督查指导。镇主要领导要加强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大排查工作的督促指导,确保压力传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位,随时了解工作对进度,保证我镇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三)及时汇总上报。建立完善信息报送制度,及时总结工作开展情况。20xx年5月8上午下班前,将我镇开展工作情况报送区民政局社会救助股。

优秀方案:饮水安全运行情况巡查排查实施方案模板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水务局关于印发《市20xx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村供水保障工作要点》文件精神,现结合我县实际,对全县6个镇办105个行政村129处的饮水安全工程运行情况开展年度巡查排查工作。为了推进该项工作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水利工作会议和文件精神,按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部署,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确保排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坚决杜绝出现规模性返贫致贫。在排查过程中,逐项对标过筛、再核查、再整改,补齐短板漏项,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良好基础。

二、工作原则

1.切实摸清底数。按照水质、水量、取水方便程度以及供水保障率四项指标开展全面摸排并建立相关台账,统计排查中存在的问题,准确梳理、及时归类,确保排查工作数据的准确性,为下一步全面整改奠定基础。

2.压实工作责任。严格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牵头谁协调、谁投入谁监管”的原则,各镇办认真开展农村饮水安全情况巡查排查工作,履行属地管理责任,发挥行业监督作用,构建起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摸排整改责任体系。

3.确保工作有效。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操作性较强的年度排查巡查方案,采取水管员日常排查与行业部门、镇村供水协会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辖区内所有工程从源头到龙头进行系统巡查,建立台账记录,落实巩固措施,实行动态清零,及时拓展提升。

三、主要任务

1.安全饮水政策落实。对全县所有农户安全饮水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排查,全县所有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从源头到龙头开展网格化排查,建立问题台账和责任清单,补齐工程、水质、管理、服务“四个短板”,健全农村饮水安全长效机制,确保全县农村饮水安全“村村过硬、户户过硬”。

2.安全饮水有保障方面。一要对部分村组供水设施老化失修、供水量不足、水质不达标、净化消毒措施未落实等问题进行排查。加强对管网的维护和问题排查反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督促水管员对消毒设备加药及管理,加快20xx年饮水安全提升改造项目进度,补齐非贫困村老旧供水工程改造短板,为高质量水利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二要对一些村组供水设施没人管、没钱管、长效运行管护机制未落实等问题进行排查,如村供水设施周边卫生差。健全完善农村饮水安全长效机制及运行管理机制,全力做好水利项目后期管护,加强饮水安全工作的日常监管,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水管员管理水平,确保农村饮水工程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四、步骤措施

1.问题排查。对全县饮水工程,按照“五查”(查现状、查问题、查原因、查措施、查责任)和“五明确”(明确目标、明确任务、明确时限、明确整改、明确处理)要求,重点排查工程运行是否正常,水厂取水、输水、制水设施是否持续正常运行,净(配)水厂机电、泵站、消毒、净化等设备是否持续正常运转,输配水管网是否完好无漏水渗水现象;群众用水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入户和取水点水龙头没水的情况,水质是否合格安全,水量是否满足标准,用水是否方便有保证;工程产权是否明晰,是否建立有效的工程管理管护制度,管理人员和责任是否明确落实,水价、水费、维修养护财政补贴等管护经费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制定应急供水预案,是否公开服务热线和监督电话;工程建设管理是否规范,工程项目是否有设计方案批复,供水规模和能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工程建设是否严格执行四项制度,工程质量是否合格,工程竣工是否验收和产权移交;各镇办主体责任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出台工程管理办法、成立管理机构、建立维修养护基金制度,相关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是否落实到位,村组、水管员等供水管理责任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履行职责开展相关工作。

2.问题整改。对排查出的问题,逐项列出问题清单、整改清单、责任清单,针对问题症结和制度漏洞,建立整改台账,明确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全面彻底整改到位,坚决纠正农村饮水工程设计不科学、建而不管、建而不用等问题。坚持把“立即改”与“限时改”结合起来,对能够立即整改的限期整改到位;对需要长期整改的,要制定计划,明确要求、完成时限和责任领导、责任人,持续抓好整改工作,全力保障农村饮水安全,5月底前整改到位。

五、责任分工

1.本次排查工作由县农村供水管理总站牵头,各镇办配合,以自然村为单位进行地毯式摸排统计,对排查出的饮水安全问题,以镇办为单位进行汇总后,于4月底前将存在的问题以正式文件上报县水务局备案。

2.县农村供水管理总站负责全县区域内饮水安全资料的收集归类,制定整改措施和维修方案,5月上旬对镇办排查结果进行实地核查,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逐步完成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整改工作。

六、措施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巡查排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水务局副局长同志担任,副组长为水务局分管领导同志,农村供水管理总站站长同志,成员单位为农村供水管理总站及各镇办。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村供水管理总站,全面负责本县区域内饮水安全方面存在的各类问题的整改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建立问题台账,落实整改措施。

2.压实整改责任。领导小组要把排查和整改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要带头履职尽责、带头担当作为、带头承担责任,做到对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环节亲自过问、重要情况亲自协调;副组长为直接责任人,要按照职责分工,带头主动认领问题,主动承担整改任务,加强协调配合,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压紧压实责任,确保整改成效。

【方案精选】街道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实施方案分享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有效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结合我街实际,特制定解放街道20xx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

(一)工作目标。以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有效防范和遏制生产安全事故,落实和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为重点,按照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和依法治安的总体要求,依法制定和实施解放街道安全生产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创新监督检查工作方式,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努力为我街安全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任务

1、科学编制计划。结合我街安全生产工作总体部署,科学、合理地制定年度监督检查计划,明确日常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检查和随机抽查的相关内容。

2、分级履行职责。按照“三个必须”和分级分类监管原则,综合监管、行业监管、专项监管、属地监管相互衔接,监管单位相互协调,落实具体监督检查任务。

3、依法严格处罚。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严厉处罚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落实依法、透明、高效、便民,力求监督检查尽责、到位。

4、注意检查效果。建立完善“检查、处罚、登记、整治、复查、销号、归档”一体化监督检查工作模式,实施违法行为和事故隐患整改“闭环管理”。

二、工作措施

(一)制定执行主体。解放街道20xx年度监督检查计划由解放街道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依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编制,街道应急办、相关科室,社区、村等相关单位负责执行。

(二)监督检查对象。解放街道辖区内全部生产经营单位,其中一.二级48户、三级2322户、共2370户。

(三)监督检查人员部署。解放街道应急办,社区、村(网格员)以及涉及安全生产相关站(办)所。

(四)监督检查内容。重点对企业“五落实、五到位”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主要包括:

1.依法通过有关安全生产行政审批的情况;

2.有关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考核情况;

3.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作业规程的情况;

4.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以及其他安全生产投入的情况;

5.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情况

6.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单位配备或者聘用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情况;.

7.从业人员、被派遣劳动者和实习学生受到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及其教育培训档案的情况;

8.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及按规定办理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的情况;

9.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的情况;

10.对安全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测的情况;

11.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和制定应急预案的情况;

12.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的情况;

13.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和使用的情况;

14.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与对方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的情况;

15.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实行统一协调、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督促整改安全问题的情况;

16.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以及向从业人员通报的情况;

17.制定、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以及有关应急预案备案的情况;

18.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单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兼职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以及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的配备、维护、保养的情况;

19.按照规定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的情况;

20.依法应当监督检查的其他情况。

(五)检查方式以及工作时限

解放街道辖区范围内营业网点及大型工业等企业数量较多,结合解放街道实际,对辖区内营业网点采取日常监督检查检查和专项监督检查相结合方式。

日常监督检查:要求对重点一、二级企业全年至少监督检查1次。各社区、村全年对全街辖区内所有三级生产经营单位进行2次排查。

专项监督检查:法定节日以及重要节点前,以及市安委会部署的专项检查任务。

随机抽查:不定期对辖区内企业以及工商户开展随机抽查。

(六)监督检查企业分级。

依据行业相应标准,分别将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用“红、橙、黄、蓝”4种颜色标示:分别确定事故隐患为重大隐患和一般隐患。

重大风险等级(红色)、较大风险等级(橙色)的生产经营单位或者上一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为重点监督检查对象;一般风险(黄色)和低风险(蓝色)等级生产经营单位为非重点监督检查对象。

(七)监督检查人员。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负责人带领班子成员(结合席位制包保)对辖区内企业监督检查,每年不少于1次;各分管领导带队对所分管领域安全生产进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每年不少于2次;分管安全生产领导对辖区内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每年不少于2次;街道应急办和派出所负责对全街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业户进行日常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检查和随机抽查。

三、工作责任

(一)严格执行监督检查计划。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严格执行年度监督检查计划,以计划为导向,用监督检查计划统揽监督检查工作,强化监督检查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规范监督检查程序。监督检查前制定监督检查方案,明确检查对象名称、检查日期、检查地点等;执行检查任务必须两人以上共同参加,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监督检查工作;检查过程中,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填写《现场检查记录》等执法文书,详细纪律检查时间、地点、内容、发现问题和处理情况,并由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负责人签字;对发现需整改的问题,明确整改事项和整改时间,发现的重大隐患及时向上级部门进行报告;落实整改问题整改情况,填写具体整改复查单。

(三)认真总结及时上报。建立监督检查工作台账,按照要求做好上报工作。

参考方案:2020年防雷安全执法检查实施方案


20xx年防雷安全执法检查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继续细化落实《市防雷减灾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要求,切实履行防雷监管职责,进一步加强我县防雷安全工作,消除雷电事故隐患,严防各类雷电事故发生,现制定20xx年县气象局防雷安全检查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党的四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的相关决策部署。深刻汲取“3.21”等事故教训,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把排查整治与建章立制贯彻全过程,把学习提高与狠抓落实贯彻全过程,把压紧压实责任与细化实化措施贯彻全过程。深入开展防雷安全隐患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压实压紧企业主体责任,强化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市场管理,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消除监管盲区漏点,坚决遏制雷电造成较大以上和有重大社会影响的重大事故发生。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大检查工作取得实效,成立县防雷安全生产专项检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组织指导和监督本行业领域的安全大检查工作。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防雷中心,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本地区的防雷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协调工作。

三、检查时间和范围

(一)检查时间:20xx年3月至12月底。

(二)检查范围:

1.全县由气象部门负责防雷安全监管,包括油库、气库、弹药库、化学品仓库、烟花爆竹、石化等易燃易爆场所在内的防雷安全重点单位;

2.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及文物保护单位;

3.在地区开展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的中介服务机构。

四、检查内容

(一)防雷安全重点单位

1、落实防雷安全主体责任。督促防雷安全重点单位明确防雷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建立防雷安全检查考核制度,编制雷电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加强防雷安全档案管理,并开展防雷安全人员教育培训。

2、完善防雷设施建设。生产经营场所应安装符合国家标准的雷电防护装置,雷电防护装置及其设计技术评价应经过法定部门审核,并验收合格。

3、规范雷电防护安全检测。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应聘请具有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的单位开展防雷安全检测,对检测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应及时进行整改。

4、加强防雷安全行政检查。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应配合气象主管机构开展防雷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隐患和问题及时整改,并申请复检。

5、提高雷电防护装置安全检测质量。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应对雷电装置检测单位开展的检测工作进行有效监督,避免检测点位缩水,检测数据失真,不得串通检测单位弄虚作假、伪造记录。

6、加强检测单位相关信息登记。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应要求检测人员现场出示身份和归属机构证明,并将相关信息记入检测报告和防雷安全台账。

(二)防雷检测单位

1、加强登记、资质核查

在开展防雷检测单位应主动向县气象局上报资质、人员、生产经营情况等信息,对核查过程中发现的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查出问题后逾期不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相应资质条件以及有其他违反《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行为的检测单位,将纳入信用档案,并上报上级气象主管机构。

2、加强检测报告及整改意见书的收集评价和规范化管理

防雷检测单位出具的检测报告和整改意见书应使用省气象局统一要求的防雷检测报告格式,检测报告不得存在缺项、漏项和不符合检测规范等情况。防雷检测单位应在完成检测工作后15个工作日内将检测报告和整改意见书抄送给当地气象主管机构,不按时抄送相关材料的,将纳入防雷检测单位“经营异常”名录。

3、加强行政检查和重点检查

对有举报、投诉、失信行为或质量评估不合格的检测单位,开展重点检查。

五、检查步骤和时间安排

1.制定实施方案阶段(即日起至20xx年3月中旬)

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大检查的主要任务、重点内容和工作要求,落实责任、细化措施,层层动员部署,广泛宣传发动。

2.全面排查整治阶段(20xx年3月下旬至10月)

按照职责分工,深入企业和防雷检测单位进行检查,并对防雷重点监管单位进行全覆盖检查;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及文物保护单位,应积极与教育、卫生健康、文广旅等主管部门对接,采取“双随机”的方式,共同做好防雷安全监管检查工作。对发现的问题隐患建立清单,下达整改意见书,督促企业进行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处理。疫情防控期间,检查人员应加强卫生防护,确保自身安全。

3.巡查督查、巩固提高阶段(20xx年11月至12月)

对检查出的防雷安全隐患组织回头看,督查企业对隐患自主整改到位情况。将对全县防雷安全生产重点区域、重点企业进行问题和隐患督导检查。

六、工作要求

(一)增强责任意识,认真落实《市防雷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要求,按照“三管三必须”的原则,切实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二)建立完善并及时更新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名录库,认真开展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全覆盖检查,督促落实防雷安全主体责任。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及文物保护单位开展联合检查和“双随机”抽查,加强对防雷检测中介服务机构的规范管理,督促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

(三)推广使用省局统一的防雷行政检查规范文书格式,加强立卷归档,做到“一企一档”。

(四)加强防雷安全执法机构及执法队伍建设,完善设备配备及人员保障,加强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教育,确保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

(五)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各种行为,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处罚,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对由此引发雷击事故造成损失的,要依法严肃处理。

参考方案:自然资源局国土变更调查实施方案


自然资源局国土变更调查实施方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调查条例》、《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TD/T1055-20xx)(以下简称《技术规程》)、《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xx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工作的通知》的相关要求,全面组织做好我省20xx年度国土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以下简称“20xx年度变更调查”),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20xx年度变更调查主要目标是:在全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统一时点调查成果基础上,利用最新卫星遥感影像,通过县级实地调查,市级检查,省级核查,掌握20xx年度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满足当前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更新“三调”数据库,保障全省国土调查成果的现势性和准确性。

二、工作任务

20xx年度变更调查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在全省范围内利用卫星遥感、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统筹利用现有资料,利用国家下发20xx年底卫星遥感影像、监测图斑,结合有关专项监测及自然资源管理成果,开展实地调查举证,全面掌握20xx年度的地类、面积、属性及相关单独图层信息的变化情况,更新“三调”数据库。通过调查、统计和分析,掌握20xx年度永久基本农田变化,建设占用农用地、耕地非粮化、耕地非农化状况,设施农用地变化,25度和15度以上坡耕地变化,农村建房、临时用地、批而未用土地、退耕还林、围填海、足球场、高尔夫球场、光伏用地和农业结构调整以及不稳定耕地等的变化状况,各类自然保护区及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增减挂钩、增存挂钩等项目的实施状况,空间规划的实施状况等有关情况,逐级形成报告报上级主管部门审定。

(一)完成“三调”统一时点阶段问题图斑整改

对“三调”统一时点国家级内业核查、“互联网+”在线核查发现的问题图斑,进行整改更新。

(二)接收及下发20xx年变更调查相关数据

1.遥感监测数据

接收国家20xx年年底下发的遥感影像和监测图斑数据。分批次下发各市开展实地调查举证。

2.用地管理信息

接收整理部下发的综合监管平台备案的20xx年度各类管理信息,下发各地辅助开展调查。各地应根据本地区自然资源管理各类项目实际实施情况,及时补充完善部综合信息监管平台报备的各类用地管理信息,各类报备信息补充备案截止日期为20xx年1月31日。

(三)确定调查界线

以国家下发的调查界线为准,原则上不允许调整调查界线。确需调整县级调查界线的,必须依据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报自然资源部批准后调整。

(四)开展县级变更调查和建库工作

各县级调查单元以20xx年12月31日为统一时点,结合部下发的20xx年度变更调查遥感监测成果、20xx年度地理国情监测地表植被变化监测成果、部综合监管平台中的管理信息、县级各类自然资源管理信息,内业补充提取20xx年度各类土地变化图斑,制作20xx年度变更调查外业调查工作底图(以下简称“工作底图”)。

各县级调查单元以实地现状认定地类为原则,调查工作底图上每一块变化图斑的地类、范围、权属和面积等实际情况;对实际地类与卫星影像判读不一致的以及新增设施农用地图斑,需要逐一实地拍照举证;在县级“三调”统一时点数据库基础上,按照国家规定的数据库更新技术要求,形成20xx年度变更调查更新数据增量包。

(五)开展调查成果市级全面检查

县级对20xx年度变更调查成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市级负责组织做好本市区域调查成果的核查把关,并对本区域调查成果质量负责。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对各县级调查单元的20xx年度变更调查成果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调查成果真实准确。

(六)开展调查成果省级核查

省级组织专业队伍,依据20xx年度变更调查遥感监测成果,以县级调查单元为单位,对变更调查更新数据进行全面核实,对更新图斑进行内业逐图斑检查,对新增建设用地图斑,影像和举证照片不能反映为建设用地的进行外业实地核实;对设施农用地和临时用地的图斑进行外业实地核实;对耕地二级类变化图斑,结合土地整治新增耕地及旱改水等项目进行外业实地核实,对有异议的问题图斑和其他重点图斑进行外业实地核实。对省级核查发现的疑似错误图斑,形成省级核查报告,反馈地方整改。地方对省级核查发现的疑似错误图斑,要实地核实修改或补充举证,并将整改成果重新上报,直至省级核查单位复核通过。

(七)开展省级变更调查数据汇总分析

在各市、县(市、区)完成最终成果并上报后,开展对各级变更调查数据成果汇总及分析工作,最终形成20xx年12月31日为统一时点的省级变更调查成果。

(八)配合开展国家级核查

对国家级内业核查发现的疑似错误图斑,各市要及时组织所辖县(市、区)进行实地核实整改或补充举证,并将整改成果上报省级,通过省级核查后上报国家复核,同时配合做好国家级“互联网+”在线核查。

三、工作程序和方法

(一)技术指标

20xx年度变更调查的数学基础、调查分类、调查精度等技术指标与“三调”一致。

(二)变更调查监测成果类型

1.20xx年度变更调查遥感监测成果包括正射影像图和监测图斑。监测图斑是以“三调”统一时点数据库为基础,套合比对20xx年底的正射影像图,分类型提取的20xx年度国土利用变化图斑。

一是依据最新遥感影像分类提取疑似新增建设图斑,在“三调”数据库建设用地图斑范围外,提取各类新增建设图斑,并根据影像特征,对图斑进行分类,类型包括明显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别墅、水工设施、道路、铁路、疑似建设用地、疑似设施农用地、推堆土、光伏板、足球场、高尔夫球场、围填海等类型。

二是依据最新遥感影像提取疑似拆除图斑,在“三调”数据库城市(201)和建制镇(202)单独图层覆盖范围外(含边界周围),监测“三调”数据库类型为建设用地和设施农用地的图斑拆除情况,并判读拆除后的土地利用类型。

三是耕地变化监测,在“三调”数据库耕地图斑范围内,根据最新时相影像特征,提取已明显变为林地、园地和坑塘等的图斑。

四是园地、林地及草地变化监测,在“三调”数据库园地和林地范围内,根据最新时相影像特征,提取已明显复耕及影像特征与地类不一致的图斑。

五是“三调”单独图层变化监测,对于“三调”数据库中临时用地、推堆土、批而未用、拆除未尽、光伏板等单独图层以及持续监管图斑,根据遥感影像特征,跟踪监测其变化后现状情况。

六是湿地变化监测,整合湿地专项监测成果,按照一年四期影像反映的水淹或积水频次,形成疑似湿地变化图斑。

七是整合20xx年度地理国情监测等其他专项监测项目发现的其他地表变化。

2.用地管理信息。用地管理信息是部规划院在20xx年度变更调查遥感监测成果上,整合部综合监管平台中备案的农转用审批、新增耕地等项目的范围界线和增减挂钩、增存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建新区范围界线等信息制作的。

(三)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更新

1.内业调查

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将20xx年度变更调查遥感监测成果、部综合监管平台中的用地管理信息、“三调”统一时点未修改的未更新图斑,县级补充提取的变化信息以及县级执法、土地复垦、旱改水、土地登记、征地、供地、临时用地、设施农用地、退耕还林还草、沙漠治理、河湖治理、移民撤村、生态修复、环保督察等日常管理信息的矢量数据套合在正射影像图上,制作县级20xx年度变更调查外业调查工作底图(以下简称“县级工作底图”),开展外业实地调查工作。

2.外业调查

按照以实地现状认定地类的原则,对县级工作底图中所有的外业调查图斑以及自然资源管理涉及的地块,应实地逐图斑核实确认图斑地类,调绘图斑边界,记录更新图斑权属、恢复属性、城镇村、采矿用地、特殊用地、废弃、种植属性、耕地细化等各类属性信息标注的变化情况;对影像未能反映的新增地物进行补测;确定“三调”统一时点数据库中的城市、建制镇、村庄、临时用地、推堆土区、光伏板、拆除未尽等单独图层范围变化情况。

20xx年度变更调查的地类调查认定要求应与“三调”《实施方案》《技术规程》《补充通知》《技术问答》以及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地方调查问题的答复等保持一致。

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与农业管理部门、自然资源所及乡村干部沟通,了解耕地改种或轮种菜、棉、油等状况,并组织技术人员外业核实、内业上图,进一步更新“三调”统一时点数据库的耕地种植属性标注。

3.调查举证

县级调查单元在开展外业调查的同时,应使用带卫星定位和方向传感器的设备,利用“互联网+”举证软件,对需举证的图斑地块拍摄包含图斑实地卫星定位坐标、拍摄方位角、拍摄时间、实地照片及举证说明等综合信息的加密举证数据包,上传至统一举证平台。

为保证建设用地和设施农用地调查的准确性,对国家下发的疑似新增建设图斑,要逐图斑拍照举证(依据影像能够明显判读为建设用地,如果按照建设用地调查可不举证)。对按建设用地调查的图斑,如果举证照片不足以确认为建设用地的,须拍摄内部照片;对按设施农用地调查的图斑,须拍摄建筑物内、外部照片或能反映用途的建、构筑物照片(依据影像特征能够准确认定的打谷场等可不举证);对国家下发的疑似建筑物的图斑,实地不是建设用地或设施农用地的,须拍摄举证照片。

对“三调”统一时点数据库的农用地图斑更新为其他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等未利用地的,水田更新为水浇地或旱地、水浇地更新为旱地等耕地内部二级类变化的,必须实地举证。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对此类情况进行审核,了解变化原因、分布及面积,说明市级核实情况及汇总面积(属于省级以上移民搬迁或生态修复等工程的,应提供能够落实空间范围的批文或规划等相关证明材料),形成专题报告,报自然资源部审核。对于其他变化更新图斑,如果遥感影像不能准确判断地方更新地类正确的,应全部予以举证。

各县(市、区)可按照《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近阶段工作的通知》(国土调查办发〔20xx〕18号)关于优化举证方式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举证方式组织开展调查举证工作。人类难以到达区域的图斑按照《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优化特殊地区举证方式的通知》(国土调查办发〔20xx〕22号)的有关要求开展举证。对于采用类型举证、承诺举证、高清影像举证、或因降雪等天气及其他自然灾害原因实际无法开展补充举证的,必须在举证信息表的类举标注字段,填写“类型举证”“承诺举证”“高清影像举证”“积雪覆盖”“按规程无需举证”或“无法到达”等情况,未填写相关情况的视为未举证。同时,采用类型举证方式进行举证的,所有类举的图斑均需挂接类举照片,不符合类型举证要求的(如影像特征不一致、举证区域非集中连片等),不得采用类型举证方式进行举证。

(四)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细化调查

县级调查单元充分利用地籍调查和不动产登记成果,开展20xx年度变更调查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对地籍调查和不动产登记中发生变化的图斑,补充开展变化调查。城镇村庄内部调查应首先开展新增城镇村庄范围的调查工作,纳入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初报成果;原城镇村庄内部地类变化根据地方实际组织开展,来不及在初报成果上报时限完成的,可在上报初报成果时予以说明,并在上报数据后继续开展调查工作并在核查整改时补充上报。

(五)权属界线上图和补充调查

县级调查单元根据日常确权登记工作掌握的权属变化情况开展20xx年度变更调查权属更新,对权属界线发生变化的,按照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不动产调查相关规定,开展权属界线补充调查。

(六)20xx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库更新

县级调查单元按照统一的20xx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更新技术要求、数据库变更方法、标准及相关质量要求,采用增量更新的方式,开展20xx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库更新工作。

1.数据库质量检查及更新方法

(1)县级采用数据库变更软件,以“三调”统一时点数据库为基础,将发生变化的信息逐块录入并变更“三调”统一时点数据库,生成“三调”统一时点数据库与20xx年12月31日时点之间的增量变化信息及相关变更统计报表。

(2)县级采用国家统一下发的20xx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库质量检查软件,将增量变化信息导入该软件生成县级统一时点更新数据包,并利用20xx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库质量检查软件开展20xx年度变更调查更新数据包与“三调”统一时点数据库的校核与数据质量检查工作。

(3)因图斑分割引起耕地坡度分级变化的,要根据国家检查合格的坡度图和报备的田坎系数同步调整耕地坡度与田坎系数。田坎系数应与坡度分级一致,确因土地综合整治引起的实际田坎系数与区域田坎系数不一致的,须提供工程验收资料,逐图斑上报备案,并在数据库中录入实际田坎系数。

(4)县级20xx年度变更调查更新数据包成果经省级检查、国家最终质量检查通过并确认后,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开展本级20xx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库更新工作。

2.增量数据质量检查及更新要求

20xx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库更新,国家制定统一的数据库更新标准与质量检查规则,研发数据库质量检查软件下发各地,各地应按照国家统一的技术要求,以通过国家级数据库质量检查的“三调”统一时点数据库及统计报表为基准开展数据库更新工作。县级采用的数据库更新软件,必须满足国家数据库更新技术相关要求,支持增量数据导出、耕地坡度自动赋值、统计报表自动计算等功能,且导出的20xx年度变更调查更新数据包必须完全通过国家下发的质检软件检查,确保数据成果无错误。

(七)20xx年度变更调查更新成果检查与核查

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分阶段和分级检查的检查制度,认真做好20xx年度变更调查更新成果检查与核查。

1.县级自查

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对本地区20xx年度变更调查更新成果进行100%全面自检,确保成果的完整性、规范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利用全国统一的数据库质量检查软件检查变更调查增量数据的规范性。

2.市级检查

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检查把关作用,对县级调查成果进行检查和汇总,在全面内业检查基础上,对重点变化地类和重点图斑进行外业抽查和检查,并检查县级调查更新成果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形成市级检查报告报送省级全面核查和汇总。

3.省级核查

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省级核查单位对市级检查合格的县级20xx年度变更调查更新成果进行全面核查,对照20xx年度变更调查的卫星遥感影像底图和举证照片,检查县级更新成果是否及时、彻底,对存在问题的图斑,省级及时反馈各市进一步核实及修改完善,确保省级调查成果整体质量。对通过核查的县级调查成果,利用全国统一的数据库质量检查软件进行数据质检,对质量检查不通过的,组织地方修改完善。

4.配合国家完成国家级内业核查和互联网+在线外业核查

对国家内业核查发现的疑似错误图斑,地方要实地核实修改或补充举证,并将整改成果报省级复核通过后,上报自然资源部复核。

配合自然资源部做好国家级“互联网+”在线核查工作。

四、主要成果

20xx年度变更调查主要成果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形成整套国土调查成果资料,应包括影像、图形、权属、文字报告等。其中国土调查矢量数据包括20xx年度变更调查更新数据包(含增量信息与统计报表,由数据库质检软件打包生成);“互联网+”举证成果为DB格式,20xx年度变更调查所有举证的图斑放置在20xx年度变更调查举证(BGDC20xx)属性表中,举证信息表为MDB格式;《遥感监测图斑信息核实记录表》为MDB格式,根据遥感监测图斑的变更情况逐图斑填写。

20xx年度永久基本农田变化,建设占用农用地、耕地非粮化、耕地非农化状况,设施农用地变化,25度和15度以上坡耕地变化,农村建房、临时用地、批而未用土地、退耕还林、围填海、足球场、高尔夫球场、光伏用地和农业结构调整以及不稳定耕地等的变化状况,各类自然保护区及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增减挂钩、增存挂钩等项目的实施状况,空间规划的实施状况等专题报告。

五、进度安排

20xx年12月31日前,开展省级20xx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有关工作准备,包括技术服务单位的招投标、全省工作部署等工作;编制省级20xx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实施方案。受疫情影响,省级不组织线下相关技术培训,由各市有序组织各县(市、区)和作业单位开展国家和省实施方案、相关课件、讲义、录音等的培训学习工作。

20xx年1月1日-2月20日,省级接收遥感影像及监测图斑并分批次下发,县级调查单位自接收数据之日起15日内,将举证信息上传至国土调查云平台,完成全部外业举证、县级自查、市级检查工作,提交至省级进行核查,通过后方可进行县级数据建库。

20xx年2月21日-3月25日,省级接收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报送各县(市、区)年度变更调查更新数据成果,组织完成省级检查和指导市、县整改工作,向自然资源部报送省级检查合格的县级20xx年度变更调查更新数据。

20xx年3月26日-31日,依据初报数据完成20xx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初步汇总分析工作。

20xx年6月30日前,对国家级核查存在问题的县(市、区)进行修改完善,经省级复核后,再次上报国家。

六、实施保障

20xx年度变更调查工作应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形式组织实施,按照“统一制作底图、内业判读地类,地方实地调查、地类在线举证,国家核查验收、统一分发成果”的流程推进。各地要加强国土调查成果和涉密基础测绘成果数据的管理,确保调查成果和涉密基础测绘成果数据的安全保密,凡涉及保密数据使用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安全保密工作。

(一)组织保障

省自然资源厅负责20xx年度变更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省级核查及省级数据汇总、工作报告起草等具体业务和日常管理事务。

各地应参照省组织模式,健全国土调查及国土变更调查工作机制,扎实做好本地区20xx年度变更调查工作。具体包括制定实施方案和细则、开展宣传工作、开展各级培训、确定承担单位、核实调查底图和行政界线、组织具体调查工作、组织检查与指导工作、组织预检验收和核查、开展调查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建设、成果汇总等。

具体调查工作,按照政府采购法相关规定,由专业队伍承担,有能力的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可自行开展调查。

(二)技术保障

1.统一技术标准规范

自然资源部组织编写20xx年度变更调查实施方案和相关技术规程、规定等。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统一的规定、方案,并结合本省情况,制定相应的细则。市、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依据国家、省制定的调查规范、标准和细则,制定调查的具体方案。

2.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

在执行统一标准和规范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进一步充实、完善国土调查工作的软、硬件环境。充分应用成熟、实用的现代高新技术手段,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互联网+和网络技术为核心,全面提升调查的科技含量。

3.加强技术指导与咨询

省自然资源厅和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建立调查问题对接机制,对调查中遇到的重大技术问题进行研究解决。

(三)机制保障

1.建立检查验收制度

各地采取切实的保证措施,严格检查验收制度,包括:分阶段成果检查制度,每一阶段成果需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转入下一阶段,避免将错误带入下阶段工作;分级检查验收制度,调查结束后逐级汇总上报调查成果,国家、省、市、县分级负责检查验收。县级国土调查成果由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预检,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验收。省自然资源厅负责组织对市级汇总成果验收。同时,为加强成果质量检查力度,省对县级成果进行全面的内业检查,并对重点地区、重点地类进行外业抽查核实,确保20xx年度变更调查的数据、图件与实地三者一致。

2.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20xx年度变更调查专项资金,依据相关的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严格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挪用,并制订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按照批准的经费预算,按任务提出年度预算,列入部门预算。根据项目进度和质量评估情况,按项目合同向项目承担单位拨付资金。项目实施单位的专项资金的使用,接受财务和审计部门的监督和审计。

3.建立质量保障目标责任制

20xx年度变更调查工作对数据真实性实行分级目标责任制,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对虚报、瞒报国土调查数据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有关规定,追究相关当事人法律责任,并对相关领导追究相应的行政责任。为保证调查成果客观、真实和准确,避免主观人为干扰和弄虚作假,所有调查过程成果应全部留档,确保全过程可溯源检查。

4.建立项目监理制度

有条件的地区,通过招投标确定技术力量强、信誉好、质量把关严的单位为项目监理单位,推行项目监理制。没条件的地区,也可从项目承担单位抽调技术人员交叉监理,全程跟踪监督项目进展和成果质量。

由项目监理机构在规定的权利和职责下开展日常监理工作。项目监理实施前须制订规范的监理规划和项目监理实施细则,明确项目委托方、监理机构和项目承担方的权利和职责。项目监理实施须满足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要求。

(四)经费保障

20xx年度变更调查经费按照《土地调查条例》的要求,按分级保障原则,由省、市、县级人民政府按承担的工作任务分担。调查经费由同级财政统筹安排,列入财政预算,根据国土调查任务和计划安排,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足额到位,保障20xx年度变更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疫情防控要求

1.各地要及时关注本地区的疫情风险级别,中高风险地区不得开展外业调查、核查工作,待降为低风险后方可开展外业调查、核查工作。

2.要求外业调查、核查人员无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等症状,且14天内无进出中高风险地区、无接触疑似、确诊患者史,外业调查工作期间需全程佩戴口罩。

(六)数据保密

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本级“20xx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保密主体责任,始终将保密管理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要自上而下逐级压实责任,督促各相关单位加强保密教育、健全保密制度、完善保密措施、落实保密责任到岗到人,参与本工作的各部门、各单位、各调查人员要切实担负起保密工作的直接责任,严格执行保密法规制度,全面履行落实好保密协议和保密责任书规定要求。

【精选】生态环境局环境安全检查实施方案实用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环境安全风险排查整改工作。根据《中共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风险排查整改的通知》要求,并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红线”意识,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安全第一”的发展理念,积极发动乡村两级干群力量,群策群力排查风险隐患,抓牢抓实整改,严防各类生态环境安全事故发生,坚决遏制重特大环境事故,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二、检查范围

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将环境安全风险排查整改工作放在当前首要位置,落实部门监管职责,对生态环境领域开展全覆盖地毯式排查,列出问题清单,督促完成安全风险排查问题整改。

(一)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排查。结合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工作,重点整治危险废物混堆混放、台账不清等制度落实不到位问题,督促企业对定性不明的中间产物(产品)、副产物(品)等物料进行固废(危废)鉴别,并落实相关管理要求。(责任人:吴隆、杨建华)

(二)开展医疗废物规范处置及辐射安全管理。对县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中医院3家二级医疗机构、8家乡(镇)及松源社区医院的医疗废物进行排查,加强对三维利纸业有限公司辐射源的监管。(责任人:吴隆、杨建华)

(三)开展饮用水源地、垃圾、污水等环境风险排查。对饮用水源地上游污染源、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及乐松矿业和三和矿业的尾矿库环境风险隐患进行排查。(责任人:罗荣政、吴隆负责)

(四)开展对辖区内企业环境应急管理及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方面的排查。深化整治工业园区安全隐患,督促企业落实好安全隐患整改,形成闭环工作制度。(责任人:罗荣政、吴隆负责)

(五)开展机关内部消防、用电安全检查。全体人员要严格遵守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配合办公室做好消防、用电安全检查;监测站负责实验室的安全工作。(责任人:董昌鉴、王暾负责)

三、进度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20xx年1月5日)。成立环境安全领域检查领导小组,制定《县环境安全领域检查实施方案》,召开动员会,学习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

(二)排查整改阶段(20xx年1月至20xx年3月)。根据分工,全面开展排查: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是否规范处置及辐射是否安全管理;饮用水源地、垃圾、污水和2家尾矿库是否存在环境风险;办公场所消防、用电是否安全;实验室是否安全。各责任人要在3月底前完成现场摸底,填好环境安全检查表,及时报送排查情况,办公室要统一将开展安全生产排查工作情况形成问题清单,并督促整改将整改自查表上报县安办。

(三)巩固提升阶段(20xx年4月至20xx年12月)。检查人员及时跟踪问题隐患,督促企业落实整改,将整改情况及时汇总给办公室,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责任落实。要认真制定实施方案,落实责任,细化措施,明确安全风险排查对象,明确责任主体,组织现场排查。各责任人要带头扛起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责任,切实肩负起安全生产的责任,要严格落实“三个必须”的原则,全面开展环境安全领域检查。

(二)强化督促整改力度。要统筹推动,对发现的环境安全隐患和问题要督促问题单位立行立改,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对发现问题整改工作不落实的,依据相关规定,该处罚的处罚,该停产的停产,确保发现的问题按要求逐一整改到位,防止环境安全领域的事故发生。

(三)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生态领域安全生产检查工作有序开展,成立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安全领域检查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局长

副组长:副局长

四级主任科员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兼任,负责组织开展环境安全领域检查工作。

文章来源:http://m.03kkk.com/shishifangan/877.html

上一篇:方案范文: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方案合集

下一篇:县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优秀篇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